木骨都束國王聞訊十分欣喜,立即派大臣把中國客人迎接進王宮,舉行了隆重的歡迎宴會,一群男女青年為中國客人表演了鄉土氣息濃鬱、節奏熱烈奔放的舞蹈。
中國客人向木骨都束君臣贈送了絲綢、瓷器、茶葉等豐厚禮品,表達中國與木骨都束建立長期友好關係的願望。
分船隊把帶去的絲綢、瓷器等與當地百姓進行了交易。當地買賣雙方把手伸到袖子裏互格指頭討價還價,成為一種奇特的買賣風俗。
當船隊啟程離開時,木骨都束國王派使臣隨船隊迴訪中國,並贈送了馬哈魯(長頸鹿)、花福錄和千裏駝雞(駝鳥)等當地特產。
離開木骨都束,分船隊又沿非洲東海岸南下,前往卜剌哇(今索馬裏布臘亙一帶)、竹步(今索馬裏南部朱巴河口的準博)和麻林(今肯尼亞馬林迪一帶)等國訪問。
卜剌哇男女服飾和生活習俗與木骨都束類似,居民傍海聚居,地廣人稀,沿海多鹽池。當地居民生產食鹽方式獨特,鹽民們將樹枝投放到鹽池中,過一段時間撈起,樹枝上便有許多白色食鹽結晶。沿海居民主要以捕魚為生。
分船隊在對非洲東海沿岸諸國的訪問中,將船隊槜帶的金銀、絲綢、錦緞、瓷器等與這些國家官民進行了廣泛的貿易交換,換取了大量的龍誕香、沒藥、**、象牙等當地特產,以及麒麟、花福祿、獅子、犀牛、金錢豹、駝蹄雞等珍禽異獸,與當地人民建立了友好情誼,促進了中國與非洲各國海上貿易的發展。
永樂十三年(1415)三、四月間,印度洋上開始刮起西南季風,各支分船隊紛紛返航,與船隊主力會合歸國。鄭和船隊迴國途中再次抵達蘇門答剌。
此時蘇幹剌正虎視眈眈密謀奪迴王位,見鄭和船隊又來到蘇門答剌,原本就對鄭和隻賞賜鎖丹罕難阿必鎮心懷不滿,加上覬覦鄭和船隊的財物,於是領兵數萬圍攻船隊,率先桃起戰事。
由於船隊官兵事先有所防備,在蘇門答剌國王鎖丹罕難阿必鎮軍隊的配合下,船隊官兵奮起反擊。
經過浴血奮戰,蘇幹剌部最終潰敗!
蘇千剌最後帶著妻子和一些親信倉皇逃離蘇門答剌。
但鄭和並未放過蘇幹剌,隨即派兵窮追猛打,直追至南浡裏國,終於將蘇幹剌和妻子一起俘獲,帶迴京師。
蘇門答剌之役的勝利,展現了鄭和在軍事、政治和外交上的才能,他運籌帷幄,穩劄穩打,指揮舟師和鎖丹罕難阿必鎮所部協同作戰,最後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
據《中國明朝檔案總匯》中《衛所武職選簿》保留的檔案,此次戰況十常慘烈,榮立戰功的將士姓名後都注明了“廝殺有功”,並由此戰得到晉升的下西洋官兵有一百四十餘人!
鄭和舟師活捉了蘇幹剌,消除了蘇幹剌對鎖丹罕難阿必鎮王位的威脅,蘇門答剌與中國的關係更加緊密,船隊的官廠也更為穩定。鎖丹罕難阿必鎮對大明帝國十分感激,派遣使節隨鄭和船隊來中國朝貢,借以表達對中國的感激之情。
歸國途中,鄭和船隊順道拜訪了滿剌加國王拜裏米蘇剌,向他通報了平定蘇幹剌叛亂的一些情況,取得了各國對平叛行動的理解和認同,維護了鄭和使團和平友好的使者形象。國王拜裏米蘇剌準備了許多珍貴特產,偕妻子和臣屬隨同鄭和船隊一起來到中國訪問。
永樂十三年七月八日,離開大明已近三年的鄭和,帶領下西洋船隊重迴南京。
麻林、卜剌哇、木骨都束、阿丹、溜山、忽魯謨斯、古裏、柯枝、甘巴裏、錫蘭山、南浡裏、蘇門答剌、爪哇、滿剌加、占城、舊港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使臣也隨船到達。
南京作為明初國都,接待外國使節來訪是其重要職能。各國使節多由長江入秦淮河,至南京三山門,再由三山門到江東門,然後入住大明朝廷專為外國賓客修建的十六座大酒樓,它們分別是江東樓、鶴鳴樓、醉仙樓、集賢樓、樂民樓、南市樓、北市樓、輕煙樓、翠柳樓、梅妍樓、粉樓、謳歌樓、鼓腹樓、來賓樓、重譯樓、叫佛樓。
到永樂年間,隨著鄭和下西洋而來的各國貴賓雲集南京,這些酒樓更是座無虛席,盛況空前。在朝廷的精心安排下,各國賓客來到中國,深切地感受到“賓至如歸”的溫暖。
八月八日,明朝廷對蘇門答剌反叛首領蘇幹剌進行了審判,鄭和曆數蘇幹剌舉兵叛亂、殺害平民、攻擊明船隊的種種罪行,最後明朝按照大明律判處蘇幹剌死刑!
明王朝對蘇幹剌的判處,對東南亞那些圖謀不軌者,無疑是一種嚴厲的警戒。此後相當一段時間內,南洋地
區再沒有出現過蘇幹剌式的反叛人物。
第四次下西洋,鄭和船隊開辟了通往西洋的新船線,進一步擴大了大明王朝在海外各國的影響力。而本次航線上距離中國最遙遠的東非麻林國也派來特使,並向中國皇帝進獻麒麟等珍禽異獸,此事引起了朝野上下的轟動,視為盛事。
在中國文化中,“麟、鳳、龜、龍”都是象征吉祥、高貴、長壽的聖獸瑞獸,被視為““四靈”。其中麒麟居首,是“聖天子出而王道興”的吉祥征兆。
中國古代帝王乃至普通百姓都將麒麟視為仁獸、瑞獸,它的出現被視為五穀豐登、國泰民安的祥瑞吉兆。
不過,麒麟究竟是什麽形狀,國人隻能依靠想象。古籍中對麒形貌的描繪是頭似龍,形似鹿,尾似牛,蹄似馬,長五色毛,不食生物、不履生草。
明人田藝蘅在《留青日劄摘抄》卷三《麒麟》中記載:麒麟,雄曰麒,雌日麟,字皆從鹿。”在下西洋的過程中,船員們發現,西洋許多地方都有的邢種高高大大脖子特別長的動物,不就是人們想象中的麒麟嗎?於是依椐傳說中的麒麟形象,人們將長頸鹿當作了麒麟。
長頸鹿在非洲隻是尋常動物,而在中國卻是稀罕之物,如今麻林國和木骨都束國特使前來進獻麒麟,還有忽魯謨斯國王、阿科國王贈送的國禮麒麟,這些麒麟的到來不正是“聖天子出而王道興”的象征嗎?
一年前榜葛剌(今孟加拉一帶)最早向中國進獻了麒麟,畫家沈度還繪有《榜葛剌進麒麟圖》,生動描繪了榜葛剌向大明朝廷進獻麒麟的情景。但是榜葛剌並不產麒麟,所獻麒麟多從非洲購買。而此次麒麟直接來自其故鄉,意義自然非同凡響。因為中國的喜愛,自第四次下西洋後,西洋各國進獻麒麟便成為一時風尚,形成了所謂的“麒麟外交”!
中國客人向木骨都束君臣贈送了絲綢、瓷器、茶葉等豐厚禮品,表達中國與木骨都束建立長期友好關係的願望。
分船隊把帶去的絲綢、瓷器等與當地百姓進行了交易。當地買賣雙方把手伸到袖子裏互格指頭討價還價,成為一種奇特的買賣風俗。
當船隊啟程離開時,木骨都束國王派使臣隨船隊迴訪中國,並贈送了馬哈魯(長頸鹿)、花福錄和千裏駝雞(駝鳥)等當地特產。
離開木骨都束,分船隊又沿非洲東海岸南下,前往卜剌哇(今索馬裏布臘亙一帶)、竹步(今索馬裏南部朱巴河口的準博)和麻林(今肯尼亞馬林迪一帶)等國訪問。
卜剌哇男女服飾和生活習俗與木骨都束類似,居民傍海聚居,地廣人稀,沿海多鹽池。當地居民生產食鹽方式獨特,鹽民們將樹枝投放到鹽池中,過一段時間撈起,樹枝上便有許多白色食鹽結晶。沿海居民主要以捕魚為生。
分船隊在對非洲東海沿岸諸國的訪問中,將船隊槜帶的金銀、絲綢、錦緞、瓷器等與這些國家官民進行了廣泛的貿易交換,換取了大量的龍誕香、沒藥、**、象牙等當地特產,以及麒麟、花福祿、獅子、犀牛、金錢豹、駝蹄雞等珍禽異獸,與當地人民建立了友好情誼,促進了中國與非洲各國海上貿易的發展。
永樂十三年(1415)三、四月間,印度洋上開始刮起西南季風,各支分船隊紛紛返航,與船隊主力會合歸國。鄭和船隊迴國途中再次抵達蘇門答剌。
此時蘇幹剌正虎視眈眈密謀奪迴王位,見鄭和船隊又來到蘇門答剌,原本就對鄭和隻賞賜鎖丹罕難阿必鎮心懷不滿,加上覬覦鄭和船隊的財物,於是領兵數萬圍攻船隊,率先桃起戰事。
由於船隊官兵事先有所防備,在蘇門答剌國王鎖丹罕難阿必鎮軍隊的配合下,船隊官兵奮起反擊。
經過浴血奮戰,蘇幹剌部最終潰敗!
蘇千剌最後帶著妻子和一些親信倉皇逃離蘇門答剌。
但鄭和並未放過蘇幹剌,隨即派兵窮追猛打,直追至南浡裏國,終於將蘇幹剌和妻子一起俘獲,帶迴京師。
蘇門答剌之役的勝利,展現了鄭和在軍事、政治和外交上的才能,他運籌帷幄,穩劄穩打,指揮舟師和鎖丹罕難阿必鎮所部協同作戰,最後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
據《中國明朝檔案總匯》中《衛所武職選簿》保留的檔案,此次戰況十常慘烈,榮立戰功的將士姓名後都注明了“廝殺有功”,並由此戰得到晉升的下西洋官兵有一百四十餘人!
鄭和舟師活捉了蘇幹剌,消除了蘇幹剌對鎖丹罕難阿必鎮王位的威脅,蘇門答剌與中國的關係更加緊密,船隊的官廠也更為穩定。鎖丹罕難阿必鎮對大明帝國十分感激,派遣使節隨鄭和船隊來中國朝貢,借以表達對中國的感激之情。
歸國途中,鄭和船隊順道拜訪了滿剌加國王拜裏米蘇剌,向他通報了平定蘇幹剌叛亂的一些情況,取得了各國對平叛行動的理解和認同,維護了鄭和使團和平友好的使者形象。國王拜裏米蘇剌準備了許多珍貴特產,偕妻子和臣屬隨同鄭和船隊一起來到中國訪問。
永樂十三年七月八日,離開大明已近三年的鄭和,帶領下西洋船隊重迴南京。
麻林、卜剌哇、木骨都束、阿丹、溜山、忽魯謨斯、古裏、柯枝、甘巴裏、錫蘭山、南浡裏、蘇門答剌、爪哇、滿剌加、占城、舊港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使臣也隨船到達。
南京作為明初國都,接待外國使節來訪是其重要職能。各國使節多由長江入秦淮河,至南京三山門,再由三山門到江東門,然後入住大明朝廷專為外國賓客修建的十六座大酒樓,它們分別是江東樓、鶴鳴樓、醉仙樓、集賢樓、樂民樓、南市樓、北市樓、輕煙樓、翠柳樓、梅妍樓、粉樓、謳歌樓、鼓腹樓、來賓樓、重譯樓、叫佛樓。
到永樂年間,隨著鄭和下西洋而來的各國貴賓雲集南京,這些酒樓更是座無虛席,盛況空前。在朝廷的精心安排下,各國賓客來到中國,深切地感受到“賓至如歸”的溫暖。
八月八日,明朝廷對蘇門答剌反叛首領蘇幹剌進行了審判,鄭和曆數蘇幹剌舉兵叛亂、殺害平民、攻擊明船隊的種種罪行,最後明朝按照大明律判處蘇幹剌死刑!
明王朝對蘇幹剌的判處,對東南亞那些圖謀不軌者,無疑是一種嚴厲的警戒。此後相當一段時間內,南洋地
區再沒有出現過蘇幹剌式的反叛人物。
第四次下西洋,鄭和船隊開辟了通往西洋的新船線,進一步擴大了大明王朝在海外各國的影響力。而本次航線上距離中國最遙遠的東非麻林國也派來特使,並向中國皇帝進獻麒麟等珍禽異獸,此事引起了朝野上下的轟動,視為盛事。
在中國文化中,“麟、鳳、龜、龍”都是象征吉祥、高貴、長壽的聖獸瑞獸,被視為““四靈”。其中麒麟居首,是“聖天子出而王道興”的吉祥征兆。
中國古代帝王乃至普通百姓都將麒麟視為仁獸、瑞獸,它的出現被視為五穀豐登、國泰民安的祥瑞吉兆。
不過,麒麟究竟是什麽形狀,國人隻能依靠想象。古籍中對麒形貌的描繪是頭似龍,形似鹿,尾似牛,蹄似馬,長五色毛,不食生物、不履生草。
明人田藝蘅在《留青日劄摘抄》卷三《麒麟》中記載:麒麟,雄曰麒,雌日麟,字皆從鹿。”在下西洋的過程中,船員們發現,西洋許多地方都有的邢種高高大大脖子特別長的動物,不就是人們想象中的麒麟嗎?於是依椐傳說中的麒麟形象,人們將長頸鹿當作了麒麟。
長頸鹿在非洲隻是尋常動物,而在中國卻是稀罕之物,如今麻林國和木骨都束國特使前來進獻麒麟,還有忽魯謨斯國王、阿科國王贈送的國禮麒麟,這些麒麟的到來不正是“聖天子出而王道興”的象征嗎?
一年前榜葛剌(今孟加拉一帶)最早向中國進獻了麒麟,畫家沈度還繪有《榜葛剌進麒麟圖》,生動描繪了榜葛剌向大明朝廷進獻麒麟的情景。但是榜葛剌並不產麒麟,所獻麒麟多從非洲購買。而此次麒麟直接來自其故鄉,意義自然非同凡響。因為中國的喜愛,自第四次下西洋後,西洋各國進獻麒麟便成為一時風尚,形成了所謂的“麒麟外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