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門達剌的王位之爭,實在有些狗血。
蘇門達剌西麵有一小國,名為那孤兒(今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島實格裏附近),其百姓臉上都刺有三尖青花紋,他們的國王被稱為“花麵王”。
永樂五年(1407年),蘇門達剌國王宰奴裏阿必丁遣使赴華朝貢不久,那孤兒花麵王發兵侵入蘇門達剌。蘇門達剌國王宰奴裏阿必丁率兵迎戰,激戰之中,身中毒箭而死,其之尚小,不能替父報仇。宰奴裏阿必丁妻子向國人誓言道:“無論是誰,隻要有能力為夫王報仇、恢複失去領地者,我便下嫁其為妻,共同主持國事!”
此時,蘇門達剌一漁翁站出來道:“我能為你夫王報仇血恨!”
不久,漁翁率蘇門答剌餘眾成功打敗那孤兒國,殺死花麵王,將那孤兒人逐出國境,為國王報了一箭之仇。
王妻踐約,下嫁漁翁為妻,與漁翁共理國政,國人稱漁翁為“老王”,先王之子尊他為“義義”。
永樂七年(1409年),老王遣使來華朝貢,大明默認了其國王的地位。
三年後,蘇門達剌先王之子鎖丹罕難阿必鎮長大成人,便與部將合謀發動政變,弑殺了義父老王,奪迴王位。
老王雖然被殺,但其勢力並沒有完全被消滅,其子蘇幹剌率領餘眾和族人逃進山林,不時率兵騷擾並攻打鎖丹罕難阿必鎮,一心要為父報仇,並奪迴王位。
而奪迴王位的鎖丹罕難阿必鎮為穩固王位、剪除蘇幹剌這一心腹大患,於永樂十年(1412年)九月遣使來到中國,向大明朝廷報告自己繼任蘇門達剌國王位的消息,請求大明正式封王,並賜予印誥,並助他平息蘇幹剌的叛亂。
永樂帝朱棣接受了鎖丹罕難阿必鎮使節的請求,冊封其為蘇門達剌國王,賜予印誥,並命鄭和在下西洋時,給予鎖丹罕難阿必鎮必要的支持和幫助。
當船隊到達蘇門達剌後,鄭和會見了其國王,鎖丹罕難阿必鎮,代表大明朝廷對他進行了賜封,並賞賜了財物。鎖丹罕難阿必鎮十分欣喜,再次提出助他平定蘇幹剌叛亂的請求。
接受三下西洋錫蘭山之戰的經驗,鄭和與鎖丹罕難阿必鎮商定在船隊完成任務返航時再辦助平定蘇幹剌。因為此時貿然行動,時間與軍事力量必會消耗過多,從而影響後麵的行程。
鎖丹罕難阿必鎮感謝鄭和作出的承諾,令下屬全力為船隊作好自蘇門達剌遠航的準備,並應鄭和的要求,自國內挑選了一些熟悉南洋群島各島嶼情況、通曉當地土語的人士,隨同分船隊巡航南洋群島及其周邊海域。
第四次下西洋的鄭和船隊訪問的國家與地區,較之前多出一倍,達到三十餘個國家與地區,為此,鄭和派出多支分船隊前往不同的國家,分船隊首領由隨行副使太監擔任,任務結束後約定在某一中轉點會合。
鄭和船隊訪問蘇門達剌後,船隊一分為二:主力船隊向西北航行,沿途訪問錫蘭山、小葛蘭、柯枝、古裏等國,最後到達忽魯謨斯(今伊朗波斯灣東口霍爾木茲海峽內的霍爾木茲島);另一支分船隊自蘇門答剌進入印度洋後,繼續朝西南方向航行,經錫蘭山、溜山(今馬爾代夫)等國,抵達非洲的木骨束(今索馬裏摩加迪沙)。
鄭和率領的主力船隊自蘇門達剌正西方向順風航行三晝夜,抵達南浡裏國。
船隊在南浡裏短暫訪問後,向西北航行半天,過帽山島(今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島西西北韋島)進入印度洋海域。自帽山向東北航行三日,到翠蘭山(又名翠蘭嶼,位於孟迴拉國灣與安達曼海之間的大尼科巴島,今屬印度)。過翠蘭山,船隊再經鸚哥嘴山、佛堂山等地,便到達了錫蘭山國的別羅裏港口。
船隊自此泊船登岸,向北陸行近五十裏,便又再次來到錫蘭山國的王城。
上次三下西洋之時的錫蘭山之戰,卻是有千餘名大明將士血灑異域……
而今鄭和重返錫蘭山國,卻是感慨萬千。
如今錫蘭山國新任國王名為不剌葛麻巴忽剌查。新任國王不剌葛麻巴忽剌查是在大明朝廷支持下方且登上王位,故此他對鄭和的到來十分重視,在王城舉行了隆重的歡迎儀式。
在王宮,鄭和向不剌葛麻巴忽剌查贈送禮品,並轉達永樂帝的問候。
不剌葛麻巴忽剌查設宴款待,感謝大明朝廷對錫蘭山國的幫助,並表示將派遣使節隨船隊赴華進貢。
結束了錫蘭山國的訪問,鄭和船隊又順訪了小葛蘭國、柯枝與古裏國。
古裏國是南亞著名的國際商港,也為鄭和前三次下西洋的終點,並且此處船隊設有官廠。
當船隊到達此處後,鄭和會見了古裏國王沙米的,雙方互贈禮品。
當國王沙米的了解到船隊繼續向西航行的計劃後,表示願意在各方麵提供幫助。在古裏國王的幫助之下,船隊獲得了前往阿拉伯乃至非洲東海岸的各種航海資料,尤其是比較詳細的航海記錄、航海手冊和航海圖等,同時亦找到一些阿拉伯籍的船長與水手,自他們那裏了解到更多的與西行相關的航海資料,從而最後確定了具體的西行方案。
在古裏,鄭和派一位副使太監率一支分船隊赴阿拉伯半島的祖法兒(今阿拉伯半島東南端的阿曼佐法爾)、阿丹(今也門的亞丁)等地訪問,而鄭和與王景弘一道則率船隊主力前往本次下西洋的主要目的----忽魯謨斯。
印度洋地處熱帶,氣候炎熱且變幻無常,有時晴空萬裏,風平浪靜,但轉睛間便烏雲翻滾,狂風暴雨,巨浪大作。
在駛往忽魯謨斯途中,一天,鄭和船隊遭遇了一場前所未有的颶風。
正在風和日麗、晴空萬裏與海麵蔚藍呈一色的海麵上,突然烏雲密布,昏天黑地,狂風雷電夾雜著暴雨與巨浪一起撲向船隊……卻正是“狂風巨浪自天涯”!
卻不知鄭和如何應對,欲知後事,且聽下迴分解。
蘇門達剌西麵有一小國,名為那孤兒(今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島實格裏附近),其百姓臉上都刺有三尖青花紋,他們的國王被稱為“花麵王”。
永樂五年(1407年),蘇門達剌國王宰奴裏阿必丁遣使赴華朝貢不久,那孤兒花麵王發兵侵入蘇門達剌。蘇門達剌國王宰奴裏阿必丁率兵迎戰,激戰之中,身中毒箭而死,其之尚小,不能替父報仇。宰奴裏阿必丁妻子向國人誓言道:“無論是誰,隻要有能力為夫王報仇、恢複失去領地者,我便下嫁其為妻,共同主持國事!”
此時,蘇門達剌一漁翁站出來道:“我能為你夫王報仇血恨!”
不久,漁翁率蘇門答剌餘眾成功打敗那孤兒國,殺死花麵王,將那孤兒人逐出國境,為國王報了一箭之仇。
王妻踐約,下嫁漁翁為妻,與漁翁共理國政,國人稱漁翁為“老王”,先王之子尊他為“義義”。
永樂七年(1409年),老王遣使來華朝貢,大明默認了其國王的地位。
三年後,蘇門達剌先王之子鎖丹罕難阿必鎮長大成人,便與部將合謀發動政變,弑殺了義父老王,奪迴王位。
老王雖然被殺,但其勢力並沒有完全被消滅,其子蘇幹剌率領餘眾和族人逃進山林,不時率兵騷擾並攻打鎖丹罕難阿必鎮,一心要為父報仇,並奪迴王位。
而奪迴王位的鎖丹罕難阿必鎮為穩固王位、剪除蘇幹剌這一心腹大患,於永樂十年(1412年)九月遣使來到中國,向大明朝廷報告自己繼任蘇門達剌國王位的消息,請求大明正式封王,並賜予印誥,並助他平息蘇幹剌的叛亂。
永樂帝朱棣接受了鎖丹罕難阿必鎮使節的請求,冊封其為蘇門達剌國王,賜予印誥,並命鄭和在下西洋時,給予鎖丹罕難阿必鎮必要的支持和幫助。
當船隊到達蘇門達剌後,鄭和會見了其國王,鎖丹罕難阿必鎮,代表大明朝廷對他進行了賜封,並賞賜了財物。鎖丹罕難阿必鎮十分欣喜,再次提出助他平定蘇幹剌叛亂的請求。
接受三下西洋錫蘭山之戰的經驗,鄭和與鎖丹罕難阿必鎮商定在船隊完成任務返航時再辦助平定蘇幹剌。因為此時貿然行動,時間與軍事力量必會消耗過多,從而影響後麵的行程。
鎖丹罕難阿必鎮感謝鄭和作出的承諾,令下屬全力為船隊作好自蘇門達剌遠航的準備,並應鄭和的要求,自國內挑選了一些熟悉南洋群島各島嶼情況、通曉當地土語的人士,隨同分船隊巡航南洋群島及其周邊海域。
第四次下西洋的鄭和船隊訪問的國家與地區,較之前多出一倍,達到三十餘個國家與地區,為此,鄭和派出多支分船隊前往不同的國家,分船隊首領由隨行副使太監擔任,任務結束後約定在某一中轉點會合。
鄭和船隊訪問蘇門達剌後,船隊一分為二:主力船隊向西北航行,沿途訪問錫蘭山、小葛蘭、柯枝、古裏等國,最後到達忽魯謨斯(今伊朗波斯灣東口霍爾木茲海峽內的霍爾木茲島);另一支分船隊自蘇門答剌進入印度洋後,繼續朝西南方向航行,經錫蘭山、溜山(今馬爾代夫)等國,抵達非洲的木骨束(今索馬裏摩加迪沙)。
鄭和率領的主力船隊自蘇門達剌正西方向順風航行三晝夜,抵達南浡裏國。
船隊在南浡裏短暫訪問後,向西北航行半天,過帽山島(今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島西西北韋島)進入印度洋海域。自帽山向東北航行三日,到翠蘭山(又名翠蘭嶼,位於孟迴拉國灣與安達曼海之間的大尼科巴島,今屬印度)。過翠蘭山,船隊再經鸚哥嘴山、佛堂山等地,便到達了錫蘭山國的別羅裏港口。
船隊自此泊船登岸,向北陸行近五十裏,便又再次來到錫蘭山國的王城。
上次三下西洋之時的錫蘭山之戰,卻是有千餘名大明將士血灑異域……
而今鄭和重返錫蘭山國,卻是感慨萬千。
如今錫蘭山國新任國王名為不剌葛麻巴忽剌查。新任國王不剌葛麻巴忽剌查是在大明朝廷支持下方且登上王位,故此他對鄭和的到來十分重視,在王城舉行了隆重的歡迎儀式。
在王宮,鄭和向不剌葛麻巴忽剌查贈送禮品,並轉達永樂帝的問候。
不剌葛麻巴忽剌查設宴款待,感謝大明朝廷對錫蘭山國的幫助,並表示將派遣使節隨船隊赴華進貢。
結束了錫蘭山國的訪問,鄭和船隊又順訪了小葛蘭國、柯枝與古裏國。
古裏國是南亞著名的國際商港,也為鄭和前三次下西洋的終點,並且此處船隊設有官廠。
當船隊到達此處後,鄭和會見了古裏國王沙米的,雙方互贈禮品。
當國王沙米的了解到船隊繼續向西航行的計劃後,表示願意在各方麵提供幫助。在古裏國王的幫助之下,船隊獲得了前往阿拉伯乃至非洲東海岸的各種航海資料,尤其是比較詳細的航海記錄、航海手冊和航海圖等,同時亦找到一些阿拉伯籍的船長與水手,自他們那裏了解到更多的與西行相關的航海資料,從而最後確定了具體的西行方案。
在古裏,鄭和派一位副使太監率一支分船隊赴阿拉伯半島的祖法兒(今阿拉伯半島東南端的阿曼佐法爾)、阿丹(今也門的亞丁)等地訪問,而鄭和與王景弘一道則率船隊主力前往本次下西洋的主要目的----忽魯謨斯。
印度洋地處熱帶,氣候炎熱且變幻無常,有時晴空萬裏,風平浪靜,但轉睛間便烏雲翻滾,狂風暴雨,巨浪大作。
在駛往忽魯謨斯途中,一天,鄭和船隊遭遇了一場前所未有的颶風。
正在風和日麗、晴空萬裏與海麵蔚藍呈一色的海麵上,突然烏雲密布,昏天黑地,狂風雷電夾雜著暴雨與巨浪一起撲向船隊……卻正是“狂風巨浪自天涯”!
卻不知鄭和如何應對,欲知後事,且聽下迴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