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樂九年(1411年),張輔隨朱棣班師迴朝後,戎裝尚未脫下,便被朱棣派至安南,繼續清掃以陳季擴為首的叛軍。而王九早已提前至安南坐鎮。
安南的政局,隨著交址王陳天平的發聲、陳季擴拒不接受交址布政使之職,影響深遠。
交址王的聲明,讓陳季擴名聲掃地,而他拒不接受交址布政使一職,更是讓安南民眾看清楚了他的真麵目。一時間,這“義軍”名譽掃地。原本近十萬的“義軍”在張輔率二十萬大明軍隊進入交址的路途之中,便有近二萬人丟下大刀,重新背上鋤頭,迴家種田了……
這讓陳季擴頭大無比……
交址王陳天平的籌劃終於見效了。
化名陳伺的王九,攜著“明月酣”的名聲,終於被推上前台!
杜雪萌一大家子、五輛馬車,翻山越嶺、風餐露宿,就連那杜雪萌都有些吃不消,但七毓與陽明兩個孩童,竟然樂在其中。一路上,兩個孩童竟然沒有半點水土不服,平安無恙地通過廣西雞陵關,踏入交址的境內……
當剛踏入交址之後,濃密的原始叢林慢慢地展現於眾人的眼前。過了雞陵關,即將到達芹站。芹站位於安南北部諒山。諒山為安南北邊重鎮,河內屏障。自古便有得諒山越王降的說法。穿過此百裏的崇山峻嶺,便是一馬平川。
雖然如此,但這官道與大明的官道相差無幾。原本這杜雪萌還以為這交址郡甚是落後,阡陌交通甚是不便。未曾想到,這交址郡與大明的州郡卻是區別不大,官道甚是通暢,與大明的官道無甚區別。
但按任罄所說,這是相公在安南賺的錢,重新又投進去了,並且大多用於修築官道了;尤其是這段連接大明與交址的這段!
因為王九覺得若真要將交址納入大明,這道路交通首先要修葺好。所以這數年來明月酣所賺的錢,大多又重新投入了安南。
任罄坐在顛簸的馬車之上,與杜雪萌講述當初自家相公王九千裏奔襲,僵桃代李救下安南王嗣陳天平一事……馬車又踏上昌江之上的橋上。
這是一座石橋,寬可容四匹馬並行,長約二十餘丈。這橋看起來便是新建不久。
杜雪萌牽著七毓,任罄牽著陽明,直接走過昌江橋。看著奔湧的昌江,大江東去,如同曆史的潮流,又埋藏著多少往事,一一隨著江水而逝……
在橋北麵,一個嶄新的碑石,記載何時、何人修建此橋,而“永樂七年”、“明月酣”的名字,赫然於上。
“交址境內,河流縱橫密布,很多地方無橋,交通甚是不便,九哥哥便命‘明月酣’牽頭,各地築橋、修路,響應都甚眾。這數年來,‘明月酣’捐資何止數百萬。所以如今交址境內‘明月酣’的名聲甚佳……”任罄道。
小陽明靜靜地聽著自己的母親任罄所述,漆黑明亮的眼神中透出異彩……
五輛馬車終於在入夜時分,踏入了多邦城。
如今的多邦城,是交址郡的北方門戶,來自於大明陸路貨物,首先便集散於此。雖然入夜,但這多邦城仍然人聲鼎沸。不少來自大明的糧草,已陸續運送至多邦城。“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正是此話最好的詮釋。
多邦城如今沒有實行宵禁,街頭仍有不少行人。
馬車在任罄的指引之下穿梭於多邦城的青石板路之上,來至多邦城東門前的“明月酣”。
東門前一條長長的青石板路,樓閣高低有序,錯落有致列於街頭兩旁。
眾人下了馬車。
兩位老人在最後一輛馬車上下來。
那正是老祖與宋遠僑。這二人一路上甚少下車,隻是呆在馬車之上,甚少露麵。
明月酣的數名黑衣侍從早已將五輛馬車牽至側旁,而有兩名侍從上前來引路,正欲將眾人引入後麵的雅院。因為明月酣早已接到消息,會有重要人物前來,故此明月酣早已準備妥當待人前來。
眾人下了馬車,任罄牽著陽明,低矮的陽明眼尖,忽然一瞥,看到東門處一個石碑,一撒任罄的手便衝著那石碑而去……
一路之上,自踏入安南境內,甚多石碑,並且大多是築路、修橋所立。而這陽明對石碑甚是有意,亦不知其識不識字,他都會睜著眼睛看著石碑上的字,待自己的姐姐七毓為自己誦讀之後,他亦會再端詳片刻方且心滿意足而離去。
“陽明,等等我……”隨著一聲唿聲,七毓追了上去。王七毓雖然僅是六、七歲,但在杜雪萌悉心教導之下,如今已識字不少。
“讓他們去看吧,那石碑卻不是築路、造橋,”任罄道,“那石碑便是早幾年,多邦城之戰時,我與九哥哥一起,率人闖多邦城東門,自內而突……當時九哥哥說要自內殺至東門,出其不意,以減少大明官兵的傷亡。當時我愣住了,我未想到九哥哥會如此想……”
當晚的腥風血雨似乎便在眼前……
任罄順著東門望向這條青石板路,似乎這條路上仍如往日那般遍是屍首遍地,每前進一步都是踏著鮮血而行,而她與九哥哥,相互配合,直插至東門處,卻被那箭雨攔住……
當是時,王九手下的韓老六、王二麻子衝入箭雨之中,以血肉之軀硬是殺出一條血路。
就在當晚,王九的親衛如鐵塔般的柱子,慘死於“寒山三獸”的短矛之下……
任罄想至此,忽然眼角有些濕潤了。
“他為何會想到自內而突?你亦跟著?”杜雪萌忽然發問道。
“是的。現在想想,或許他早已想到自內率隊而突。我當時還奇怪,他為何會自張輔軍中調來如此之多的利器,裝備在多邦城內的暗哨,”任罄道,“當時他告訴我要率隊突擊,我定要隨他而去。我當時隻是衝他說道,要死便死一起……他笑笑地答應了。”
任罄擦了擦眼角的淚痕。
“哪裏來的兩個小兔崽子,馬上讓開……”突然自東門處傳來喧鬧聲,打斷任罄與杜雪萌的談話。
安南的政局,隨著交址王陳天平的發聲、陳季擴拒不接受交址布政使之職,影響深遠。
交址王的聲明,讓陳季擴名聲掃地,而他拒不接受交址布政使一職,更是讓安南民眾看清楚了他的真麵目。一時間,這“義軍”名譽掃地。原本近十萬的“義軍”在張輔率二十萬大明軍隊進入交址的路途之中,便有近二萬人丟下大刀,重新背上鋤頭,迴家種田了……
這讓陳季擴頭大無比……
交址王陳天平的籌劃終於見效了。
化名陳伺的王九,攜著“明月酣”的名聲,終於被推上前台!
杜雪萌一大家子、五輛馬車,翻山越嶺、風餐露宿,就連那杜雪萌都有些吃不消,但七毓與陽明兩個孩童,竟然樂在其中。一路上,兩個孩童竟然沒有半點水土不服,平安無恙地通過廣西雞陵關,踏入交址的境內……
當剛踏入交址之後,濃密的原始叢林慢慢地展現於眾人的眼前。過了雞陵關,即將到達芹站。芹站位於安南北部諒山。諒山為安南北邊重鎮,河內屏障。自古便有得諒山越王降的說法。穿過此百裏的崇山峻嶺,便是一馬平川。
雖然如此,但這官道與大明的官道相差無幾。原本這杜雪萌還以為這交址郡甚是落後,阡陌交通甚是不便。未曾想到,這交址郡與大明的州郡卻是區別不大,官道甚是通暢,與大明的官道無甚區別。
但按任罄所說,這是相公在安南賺的錢,重新又投進去了,並且大多用於修築官道了;尤其是這段連接大明與交址的這段!
因為王九覺得若真要將交址納入大明,這道路交通首先要修葺好。所以這數年來明月酣所賺的錢,大多又重新投入了安南。
任罄坐在顛簸的馬車之上,與杜雪萌講述當初自家相公王九千裏奔襲,僵桃代李救下安南王嗣陳天平一事……馬車又踏上昌江之上的橋上。
這是一座石橋,寬可容四匹馬並行,長約二十餘丈。這橋看起來便是新建不久。
杜雪萌牽著七毓,任罄牽著陽明,直接走過昌江橋。看著奔湧的昌江,大江東去,如同曆史的潮流,又埋藏著多少往事,一一隨著江水而逝……
在橋北麵,一個嶄新的碑石,記載何時、何人修建此橋,而“永樂七年”、“明月酣”的名字,赫然於上。
“交址境內,河流縱橫密布,很多地方無橋,交通甚是不便,九哥哥便命‘明月酣’牽頭,各地築橋、修路,響應都甚眾。這數年來,‘明月酣’捐資何止數百萬。所以如今交址境內‘明月酣’的名聲甚佳……”任罄道。
小陽明靜靜地聽著自己的母親任罄所述,漆黑明亮的眼神中透出異彩……
五輛馬車終於在入夜時分,踏入了多邦城。
如今的多邦城,是交址郡的北方門戶,來自於大明陸路貨物,首先便集散於此。雖然入夜,但這多邦城仍然人聲鼎沸。不少來自大明的糧草,已陸續運送至多邦城。“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正是此話最好的詮釋。
多邦城如今沒有實行宵禁,街頭仍有不少行人。
馬車在任罄的指引之下穿梭於多邦城的青石板路之上,來至多邦城東門前的“明月酣”。
東門前一條長長的青石板路,樓閣高低有序,錯落有致列於街頭兩旁。
眾人下了馬車。
兩位老人在最後一輛馬車上下來。
那正是老祖與宋遠僑。這二人一路上甚少下車,隻是呆在馬車之上,甚少露麵。
明月酣的數名黑衣侍從早已將五輛馬車牽至側旁,而有兩名侍從上前來引路,正欲將眾人引入後麵的雅院。因為明月酣早已接到消息,會有重要人物前來,故此明月酣早已準備妥當待人前來。
眾人下了馬車,任罄牽著陽明,低矮的陽明眼尖,忽然一瞥,看到東門處一個石碑,一撒任罄的手便衝著那石碑而去……
一路之上,自踏入安南境內,甚多石碑,並且大多是築路、修橋所立。而這陽明對石碑甚是有意,亦不知其識不識字,他都會睜著眼睛看著石碑上的字,待自己的姐姐七毓為自己誦讀之後,他亦會再端詳片刻方且心滿意足而離去。
“陽明,等等我……”隨著一聲唿聲,七毓追了上去。王七毓雖然僅是六、七歲,但在杜雪萌悉心教導之下,如今已識字不少。
“讓他們去看吧,那石碑卻不是築路、造橋,”任罄道,“那石碑便是早幾年,多邦城之戰時,我與九哥哥一起,率人闖多邦城東門,自內而突……當時九哥哥說要自內殺至東門,出其不意,以減少大明官兵的傷亡。當時我愣住了,我未想到九哥哥會如此想……”
當晚的腥風血雨似乎便在眼前……
任罄順著東門望向這條青石板路,似乎這條路上仍如往日那般遍是屍首遍地,每前進一步都是踏著鮮血而行,而她與九哥哥,相互配合,直插至東門處,卻被那箭雨攔住……
當是時,王九手下的韓老六、王二麻子衝入箭雨之中,以血肉之軀硬是殺出一條血路。
就在當晚,王九的親衛如鐵塔般的柱子,慘死於“寒山三獸”的短矛之下……
任罄想至此,忽然眼角有些濕潤了。
“他為何會想到自內而突?你亦跟著?”杜雪萌忽然發問道。
“是的。現在想想,或許他早已想到自內率隊而突。我當時還奇怪,他為何會自張輔軍中調來如此之多的利器,裝備在多邦城內的暗哨,”任罄道,“當時他告訴我要率隊突擊,我定要隨他而去。我當時隻是衝他說道,要死便死一起……他笑笑地答應了。”
任罄擦了擦眼角的淚痕。
“哪裏來的兩個小兔崽子,馬上讓開……”突然自東門處傳來喧鬧聲,打斷任罄與杜雪萌的談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