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主朱菁待王九的態度,卻實在是沒將王九當成外人,唿來喝去,有時來下女子獨有的嬌嗔……王九雖然有些不勝其煩,但卻樂在其中。
“九哥哥,你怎麽想到在這河內建個‘明月酣’?”來到明月酣的公主朱菁便再也不願離開。
還劍湖畔,湖麵如鏡,波光粼粼,微風徐徐……
“嗯。覺得這個名字不錯。大明有‘明月樓’,這交址建個‘明月酣’亦是不錯。”王九答道。
“據說,在暹羅,你那幫手下,那個大胖子袁傑又建了‘明月坊’?”公主朱菁笑道。
“下一步,我打算在倭國建‘明月思’;在大明西北部,我打算再建‘明月關’……”
王九的話未完,那公主朱菁卻是“咯咯”地笑得前俯後仰:“九哥哥,莫不是你想你的明月普照大地……”
“錯,應是我們的大明王朝,陛下的光芒,澤被蒼生!”王九正色道。
朱菁又是笑得花枝亂顫……
王九不僅將目光投向西洋諸國,而且將目光投向了大明的北部茫茫的大草原……
在王九看來,中華民族的曆史,自秦漢以來,均是與遊牧民族交織於一起的鬥爭史與血淚史。
匈奴、東胡、突厥、迴鶻、蒙古、契丹、女真、韃靼、鮮卑、羌、黨項、烏蘇、柔然、哈薩克……這些隨著曆史長河出現在我們麵前的遊牧民族,可氣、可恨又可憐……
自商周時代開始,匈奴和東胡便存在於中國北部。遊牧民族對中國北方邊境騷擾不絕。
大秦王朝始築萬裏長城,意欲護衛國土周。
萬裏長城與年四百毫米降水量線相當吻合。大秦王朝以後,由於北方土地逐漸的沙化,年四百毫米降水量線有部分南移。在年四百毫米降水量線和萬裏長城以北,降水量少,是天然的遊牧場所,而在長城以南,則是漢民族為主的農耕區域。
終至強大的漢室王朝,雄才大略的漢武帝集六代人積蓄的力量,韜光養晦,坐擁名將如衛青、霍去病、程不識、李廣之流,憑著曆史上最為強大的綜合力量,僅僅與人口為大漢王朝六十分之一的匈奴戰成平手!
當時匈奴族人口最多亦不過百萬,而漢武帝時,大漢王朝人口達六千萬!
世上好戰者莫如遊牧民族。
由於地處年四百毫米降水量線以北,那是天然的草地而不適於耕種。他們的食物主要賴於牛羊牲畜,由於長時間食肉和放牧,他們體格強健,弓馬嫻熟。
但遊牧民族比農耕者更容易受到幹旱的影響,如遇幹旱,牛羊馬匹就會迅速降膘乃至餓死,而在嚴寒的冬季還會有大匹牲畜凍死。由於天災,他們的生計受到嚴重威脅,就對周邊進行掠奪,如果此時有一個強有力的“共主”,他們簡直就如同猛虎下山一般,勢不可當。
即使在水草豐茂的時間裏,他們亦會由於對未知天災的擔心而伺機掠搶以備後患。
遊牧民族居無定所,覓草而移,部家當,幾匹馬便可馱走,戰事一起,成年男子均可立即上馬操弓,武器就是平時謀生的工具,隨招隨到,戰完即散,平常生活與戰時無多大區別。他們幾乎是天然的戰士,亦幾乎不太需要後勤、軍輜。
惡劣的氣候因素培養了他們堅忍不拔的毅力與好戰的性格,長期食肉形成了強悍的體格,自幼培養的精湛騎技和野外生存能力,是定居者無法逾越的,而遊牧民族的馬匹眾多而精良,而這又是定居者的一大弱項。
在少數民族戰爭中,戰場繳獲的所有權基本屬於獲得者,這更刺激了他們好戰的天性……
故此,在與農耕為主的中國作戰之中,中國勝少敗多,幾乎處於一麵倒的被蹂躪的狀態之下。直至武力強悍縱橫歐亞大陸的蒙元入主中原,建立了大元王朝!
元朝入主中原未至百年,便被明太祖朱元璋將其趕迴北邊,稱其為“北元”,但死心不熄的北元始終念念不忘中原的富庶,在一側虎視眈眈,意圖東山再起。
永樂帝朱棣目光投向北方,那王九同樣將目光投向北方。
王九的錦衣衛,在指揮僉事陳侍郎的主導之下,已有亦商亦兵的商隊攜著貨物向北而行……
這亦是在離京那晚,朱棣對王九的要求與布局。
王九認為朱棣應加強對瓊州府的關注,減免瓊州府原住民黎人的稅負,同時可遷民入瓊,引導、同化當地黎人;除此之外,王九對交址的局勢亦是憂心仲仲……
憂心仲仲實是源自於張輔的大軍撤出安南,而安南原陳氏舊部的蠢蠢欲動,及安南黎利為首的黎氏家族的虎視眈眈!
至於王九為何會重迴交址,卻實在是王九對原安南人民的了解。如今的交址郡雖已被大明征服,但局勢未定。這主要是安南國原先國王陳氏舊臣們不甘心於向大明屈服,不甘心丟失自主權,因此便有人蠢蠢欲動、應運而作。
尤其是當張輔將軍率二十萬人的大明軍撤離安南、僅餘沐晟數萬人鎮守,而原安南王嗣陳天平歸國後,便有人開始暗中攛掇陳天平起兵謀反……
造反一事,隻要找到一個好理由,總能得到一些唯恐天下不亂之人的擁護。
陳氏舊部以陳季擴為首;而於交址中部的黎利為首的黎氏家族正虎視眈眈,並且在暗中招兵買馬……
王九的明月酣,如今發展得如日中天,來自大明的貨物,自陸路、水路,源源不斷輸入安南,同時來自於安南的木材、香料、藥材等原材料亦是不斷地輸入國內……錢財如滾雪球一般,越滾越大。除此之外亦商亦兵的探子們,以“明月酣”為基,如同隻隻蝗蟲一般,探聽著交址郡各路諸候、世家的虛實,形成各式情報匯總於河內還劍湖畔的三層小樓……
管理國家如同放風箏,線太緊,容易斷;線太鬆,又易讓風箏掉下來。處理如今安南的問題,便是如此。
“九哥哥,你怎麽想到在這河內建個‘明月酣’?”來到明月酣的公主朱菁便再也不願離開。
還劍湖畔,湖麵如鏡,波光粼粼,微風徐徐……
“嗯。覺得這個名字不錯。大明有‘明月樓’,這交址建個‘明月酣’亦是不錯。”王九答道。
“據說,在暹羅,你那幫手下,那個大胖子袁傑又建了‘明月坊’?”公主朱菁笑道。
“下一步,我打算在倭國建‘明月思’;在大明西北部,我打算再建‘明月關’……”
王九的話未完,那公主朱菁卻是“咯咯”地笑得前俯後仰:“九哥哥,莫不是你想你的明月普照大地……”
“錯,應是我們的大明王朝,陛下的光芒,澤被蒼生!”王九正色道。
朱菁又是笑得花枝亂顫……
王九不僅將目光投向西洋諸國,而且將目光投向了大明的北部茫茫的大草原……
在王九看來,中華民族的曆史,自秦漢以來,均是與遊牧民族交織於一起的鬥爭史與血淚史。
匈奴、東胡、突厥、迴鶻、蒙古、契丹、女真、韃靼、鮮卑、羌、黨項、烏蘇、柔然、哈薩克……這些隨著曆史長河出現在我們麵前的遊牧民族,可氣、可恨又可憐……
自商周時代開始,匈奴和東胡便存在於中國北部。遊牧民族對中國北方邊境騷擾不絕。
大秦王朝始築萬裏長城,意欲護衛國土周。
萬裏長城與年四百毫米降水量線相當吻合。大秦王朝以後,由於北方土地逐漸的沙化,年四百毫米降水量線有部分南移。在年四百毫米降水量線和萬裏長城以北,降水量少,是天然的遊牧場所,而在長城以南,則是漢民族為主的農耕區域。
終至強大的漢室王朝,雄才大略的漢武帝集六代人積蓄的力量,韜光養晦,坐擁名將如衛青、霍去病、程不識、李廣之流,憑著曆史上最為強大的綜合力量,僅僅與人口為大漢王朝六十分之一的匈奴戰成平手!
當時匈奴族人口最多亦不過百萬,而漢武帝時,大漢王朝人口達六千萬!
世上好戰者莫如遊牧民族。
由於地處年四百毫米降水量線以北,那是天然的草地而不適於耕種。他們的食物主要賴於牛羊牲畜,由於長時間食肉和放牧,他們體格強健,弓馬嫻熟。
但遊牧民族比農耕者更容易受到幹旱的影響,如遇幹旱,牛羊馬匹就會迅速降膘乃至餓死,而在嚴寒的冬季還會有大匹牲畜凍死。由於天災,他們的生計受到嚴重威脅,就對周邊進行掠奪,如果此時有一個強有力的“共主”,他們簡直就如同猛虎下山一般,勢不可當。
即使在水草豐茂的時間裏,他們亦會由於對未知天災的擔心而伺機掠搶以備後患。
遊牧民族居無定所,覓草而移,部家當,幾匹馬便可馱走,戰事一起,成年男子均可立即上馬操弓,武器就是平時謀生的工具,隨招隨到,戰完即散,平常生活與戰時無多大區別。他們幾乎是天然的戰士,亦幾乎不太需要後勤、軍輜。
惡劣的氣候因素培養了他們堅忍不拔的毅力與好戰的性格,長期食肉形成了強悍的體格,自幼培養的精湛騎技和野外生存能力,是定居者無法逾越的,而遊牧民族的馬匹眾多而精良,而這又是定居者的一大弱項。
在少數民族戰爭中,戰場繳獲的所有權基本屬於獲得者,這更刺激了他們好戰的天性……
故此,在與農耕為主的中國作戰之中,中國勝少敗多,幾乎處於一麵倒的被蹂躪的狀態之下。直至武力強悍縱橫歐亞大陸的蒙元入主中原,建立了大元王朝!
元朝入主中原未至百年,便被明太祖朱元璋將其趕迴北邊,稱其為“北元”,但死心不熄的北元始終念念不忘中原的富庶,在一側虎視眈眈,意圖東山再起。
永樂帝朱棣目光投向北方,那王九同樣將目光投向北方。
王九的錦衣衛,在指揮僉事陳侍郎的主導之下,已有亦商亦兵的商隊攜著貨物向北而行……
這亦是在離京那晚,朱棣對王九的要求與布局。
王九認為朱棣應加強對瓊州府的關注,減免瓊州府原住民黎人的稅負,同時可遷民入瓊,引導、同化當地黎人;除此之外,王九對交址的局勢亦是憂心仲仲……
憂心仲仲實是源自於張輔的大軍撤出安南,而安南原陳氏舊部的蠢蠢欲動,及安南黎利為首的黎氏家族的虎視眈眈!
至於王九為何會重迴交址,卻實在是王九對原安南人民的了解。如今的交址郡雖已被大明征服,但局勢未定。這主要是安南國原先國王陳氏舊臣們不甘心於向大明屈服,不甘心丟失自主權,因此便有人蠢蠢欲動、應運而作。
尤其是當張輔將軍率二十萬人的大明軍撤離安南、僅餘沐晟數萬人鎮守,而原安南王嗣陳天平歸國後,便有人開始暗中攛掇陳天平起兵謀反……
造反一事,隻要找到一個好理由,總能得到一些唯恐天下不亂之人的擁護。
陳氏舊部以陳季擴為首;而於交址中部的黎利為首的黎氏家族正虎視眈眈,並且在暗中招兵買馬……
王九的明月酣,如今發展得如日中天,來自大明的貨物,自陸路、水路,源源不斷輸入安南,同時來自於安南的木材、香料、藥材等原材料亦是不斷地輸入國內……錢財如滾雪球一般,越滾越大。除此之外亦商亦兵的探子們,以“明月酣”為基,如同隻隻蝗蟲一般,探聽著交址郡各路諸候、世家的虛實,形成各式情報匯總於河內還劍湖畔的三層小樓……
管理國家如同放風箏,線太緊,容易斷;線太鬆,又易讓風箏掉下來。處理如今安南的問題,便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