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衛國公主朱瑛將自己海外通商近二十年來的收益擺給自家哥哥朱棣看時,朱棣看得是瞪目結舌。衛國公主朱瑛每年海外通商所入,竟可占明啟王朝全年稅賦的一半!
朱棣心裏直打鼓!
朱瑛笑道:“還記得咱父親那時,剛在這應天府建都之事嗎?”
朱棣答道:“當然記得!”
“那時,均傳說那個大富翁沈萬三,他家裏有個聚寶盆,”朱瑛笑道,“但事實絕非如此,而是他祖上至他這一代,均是出海貿易而發家。”
朱棣思慮道:“具體俺不清楚,反正俺知道,當時父親修建南京城時,有一半是他出的錢。”
“這個確實沒錯,”朱瑛又笑道,“但他還出很多錢予元順王朝,他站在那邊。咱父親生氣了,把他抄家、充了軍!”
“妹子,你把這些都告訴俺,你可沒啥底牌了。這樣,”說著,朱棣自袖口抽出個金牌,上麵四字“如聯親臨”,接著道,“這張就是你的底牌!”
公主朱瑛款款下拜,雙手接過金牌……
朱棣終此一生,所得賜此牌之人,未超過三人!
燕王朱棣登基,王九的差事終於告一段落,不必再至公主府了,於是每日軍情司早、中、晚三日按時擺上茶攤,軍情司也恢複了往日的熱鬧。
隨著時日的推進,王九對茶的品味愈深。
茶仿如有靈性的孩子一般。
當你靜心所泡之茶,與心浮氣燥所泡之茶,品味完全不同。
你所用的水,所用的火候,所用的器皿……無一不決定一碗茶的品質!
如用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山猶如母體,對水有深深的孕育。江河水,長途跋涉而疲憊,沒有山中之水的安靜;井水,多有壓抑而積累。
水之所在,皆為水之家。而山,水最好的家!水為陰,山為陽,陰陽和諧方為最美。
這卻是花大家的教予王九的。王九深以為然。
“水是茶之母,器乃茶之父”。
王九在研究自古以來的海外貿易時,驚奇地發現,自秦漢至今,海外通商之路便從未斷絕,而至宋、元時期更是鼎盛。而絲綢、瓷器與茶葉,均為海外通商的硬通貨;三樣國外,立即身價倍增,堪比黃金!
有一種偉大的力量促成了茶與瓷在當初有生俱來的相逢。而當初它們最初的相遇,而融為一體,實在是一種驚天動地的奇跡。因為漢語的祖先把泥土----大地的血肉變成了瓷器!
陶器為曆史之重大發明。但陶器出現之前,是人類如同小孩般天性喜歡玩泥巴,把泥土捏成各種好玩的事物。這種嗜好穿透歲月,而得到傳承。玩泥巴為製造陶器準備了神安排的基礎。
但光有巧手尚且未夠,還須往泥土中加入“靈魂”,可讓泥土具有思想,向陶器的方向走。泥土質地的選擇,要使符合燒製陶器的泥土用於製作泥坯。優秀的陶工明白好泥塑坯的秘密,他的手與泥土合作的信息非常和諧,其中確有難於上青天的難度。
而火燒製的學問,更讓火焰成了博大而精深的學問,其中的講究更是數不勝數。
陶器並非漢語的祖先最先的發明。陶器自埃及傳入,炎黃子孫在此基礎上,最早商、周時期便創造了令人震憾的瓷器。
瓷為陶之升級版。
上釉的陶為瓷,上釉的目的在於防止陶滲水。陶器無論燒製再好,均會滲水!
而炎黃子孫緩慢地對付了所有困難,製成了極其偉大的白瓷。
茶的曆史自然較瓷早,當它碰到瓷器,彼此的喜悅互相取悅了對方。瓷器紛紛亮相,如同衣裝套在茶的身上,演出了爽心悅目的夫妻情深!
而海上絲綢之路的開辟,不僅將炎黃的文化的輸出,而且為國內帶來了數不清的財富。宋世王朝宋神宗時代,某年稅賦七千萬貫,農耕稅賦占三成,工商稅賦占七成,其中工商稅賦中一半為海外貿易所得。但世人皆謂“弱宋”,殊不知,如此“弱宋”,承受“澶淵之盟”、“靖康之難”的宋世王朝,竟存續三百一十九年,而不可一世的唐家王朝還較宋世王朝少了整整三十年!
與宋世王朝相並存的西夏、遼、金,盡皆早亡於宋朝。宋世王朝以其獨有的姿態,傲立世界民族之林!
“漢入夷則夷,夷入漢則漢。”強大的文化軟實力使得再強的軍事實力入侵入宋,最後也擺脫不了被同化的命運。遼金元夏在文化入侵方麵,都被宋世王朝深深的“坑害”了。
宋世王朝,各個行業都蓬勃發展,海外貿易猶甚,與多達五十多個國家和地區通商,當時的周邊國家都使用宋錢作為本國的貨幣,可見經濟影響力之大可謂空前絕後。一個技術熟練的雇工薪水較官員還高,文學造就也是空前絕後,試想,如飯都吃不飽還有心思寫詩詞嗎?
雖說如此富庶的一個朝代,飽受人詬病。但如此一個孱弱的王朝,在亡國那刻,大宋臣民表現出的堅韌與頑強,與橫掃歐亞的蒙古人進行半個世紀的殊死博鬥,連蒙古大汗蒙哥都葬身城下!
蒙古兵攻取潭州(今長沙)時,湖南安撫使李芾及部屬沈忠、楊震、顏應焱戰至最後一兵一卒,全部殉國;嶽麓書院幾百儒生無一苟活,城中百姓紛紛自殺殉國……
南宋祥興二年,元順王朝至元十六年,即公元1279年,南宋殘部與蒙古大軍爆發空前規模的崖山海戰,南宋戰敗,丞相陸秀夫北負九歲幼帝越昺投海,張世傑、楊太後及十萬將士全部跳海自殺。聞崖山戰敗,浙江十萬士子紛紛跳海自殺,福建四萬人投海自盡……
崖山之後無中國?不,這種氣節與精神不會消亡。八十九年後,便有一位漢人英雄掀起了驅逐蒙元出漢地,恢複漢家錦秀河山千萬裏的複仇之戰。
此人正是明太祖朱元璋!
而當王九在錦衣衛地下室研讀至此時,他忽然能明白,為何自己的父親王泊寧死不屈,這正是漢民族的民族氣節,而正是恰恰此民族氣節,佑我中華萬載永存!
朱棣心裏直打鼓!
朱瑛笑道:“還記得咱父親那時,剛在這應天府建都之事嗎?”
朱棣答道:“當然記得!”
“那時,均傳說那個大富翁沈萬三,他家裏有個聚寶盆,”朱瑛笑道,“但事實絕非如此,而是他祖上至他這一代,均是出海貿易而發家。”
朱棣思慮道:“具體俺不清楚,反正俺知道,當時父親修建南京城時,有一半是他出的錢。”
“這個確實沒錯,”朱瑛又笑道,“但他還出很多錢予元順王朝,他站在那邊。咱父親生氣了,把他抄家、充了軍!”
“妹子,你把這些都告訴俺,你可沒啥底牌了。這樣,”說著,朱棣自袖口抽出個金牌,上麵四字“如聯親臨”,接著道,“這張就是你的底牌!”
公主朱瑛款款下拜,雙手接過金牌……
朱棣終此一生,所得賜此牌之人,未超過三人!
燕王朱棣登基,王九的差事終於告一段落,不必再至公主府了,於是每日軍情司早、中、晚三日按時擺上茶攤,軍情司也恢複了往日的熱鬧。
隨著時日的推進,王九對茶的品味愈深。
茶仿如有靈性的孩子一般。
當你靜心所泡之茶,與心浮氣燥所泡之茶,品味完全不同。
你所用的水,所用的火候,所用的器皿……無一不決定一碗茶的品質!
如用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山猶如母體,對水有深深的孕育。江河水,長途跋涉而疲憊,沒有山中之水的安靜;井水,多有壓抑而積累。
水之所在,皆為水之家。而山,水最好的家!水為陰,山為陽,陰陽和諧方為最美。
這卻是花大家的教予王九的。王九深以為然。
“水是茶之母,器乃茶之父”。
王九在研究自古以來的海外貿易時,驚奇地發現,自秦漢至今,海外通商之路便從未斷絕,而至宋、元時期更是鼎盛。而絲綢、瓷器與茶葉,均為海外通商的硬通貨;三樣國外,立即身價倍增,堪比黃金!
有一種偉大的力量促成了茶與瓷在當初有生俱來的相逢。而當初它們最初的相遇,而融為一體,實在是一種驚天動地的奇跡。因為漢語的祖先把泥土----大地的血肉變成了瓷器!
陶器為曆史之重大發明。但陶器出現之前,是人類如同小孩般天性喜歡玩泥巴,把泥土捏成各種好玩的事物。這種嗜好穿透歲月,而得到傳承。玩泥巴為製造陶器準備了神安排的基礎。
但光有巧手尚且未夠,還須往泥土中加入“靈魂”,可讓泥土具有思想,向陶器的方向走。泥土質地的選擇,要使符合燒製陶器的泥土用於製作泥坯。優秀的陶工明白好泥塑坯的秘密,他的手與泥土合作的信息非常和諧,其中確有難於上青天的難度。
而火燒製的學問,更讓火焰成了博大而精深的學問,其中的講究更是數不勝數。
陶器並非漢語的祖先最先的發明。陶器自埃及傳入,炎黃子孫在此基礎上,最早商、周時期便創造了令人震憾的瓷器。
瓷為陶之升級版。
上釉的陶為瓷,上釉的目的在於防止陶滲水。陶器無論燒製再好,均會滲水!
而炎黃子孫緩慢地對付了所有困難,製成了極其偉大的白瓷。
茶的曆史自然較瓷早,當它碰到瓷器,彼此的喜悅互相取悅了對方。瓷器紛紛亮相,如同衣裝套在茶的身上,演出了爽心悅目的夫妻情深!
而海上絲綢之路的開辟,不僅將炎黃的文化的輸出,而且為國內帶來了數不清的財富。宋世王朝宋神宗時代,某年稅賦七千萬貫,農耕稅賦占三成,工商稅賦占七成,其中工商稅賦中一半為海外貿易所得。但世人皆謂“弱宋”,殊不知,如此“弱宋”,承受“澶淵之盟”、“靖康之難”的宋世王朝,竟存續三百一十九年,而不可一世的唐家王朝還較宋世王朝少了整整三十年!
與宋世王朝相並存的西夏、遼、金,盡皆早亡於宋朝。宋世王朝以其獨有的姿態,傲立世界民族之林!
“漢入夷則夷,夷入漢則漢。”強大的文化軟實力使得再強的軍事實力入侵入宋,最後也擺脫不了被同化的命運。遼金元夏在文化入侵方麵,都被宋世王朝深深的“坑害”了。
宋世王朝,各個行業都蓬勃發展,海外貿易猶甚,與多達五十多個國家和地區通商,當時的周邊國家都使用宋錢作為本國的貨幣,可見經濟影響力之大可謂空前絕後。一個技術熟練的雇工薪水較官員還高,文學造就也是空前絕後,試想,如飯都吃不飽還有心思寫詩詞嗎?
雖說如此富庶的一個朝代,飽受人詬病。但如此一個孱弱的王朝,在亡國那刻,大宋臣民表現出的堅韌與頑強,與橫掃歐亞的蒙古人進行半個世紀的殊死博鬥,連蒙古大汗蒙哥都葬身城下!
蒙古兵攻取潭州(今長沙)時,湖南安撫使李芾及部屬沈忠、楊震、顏應焱戰至最後一兵一卒,全部殉國;嶽麓書院幾百儒生無一苟活,城中百姓紛紛自殺殉國……
南宋祥興二年,元順王朝至元十六年,即公元1279年,南宋殘部與蒙古大軍爆發空前規模的崖山海戰,南宋戰敗,丞相陸秀夫北負九歲幼帝越昺投海,張世傑、楊太後及十萬將士全部跳海自殺。聞崖山戰敗,浙江十萬士子紛紛跳海自殺,福建四萬人投海自盡……
崖山之後無中國?不,這種氣節與精神不會消亡。八十九年後,便有一位漢人英雄掀起了驅逐蒙元出漢地,恢複漢家錦秀河山千萬裏的複仇之戰。
此人正是明太祖朱元璋!
而當王九在錦衣衛地下室研讀至此時,他忽然能明白,為何自己的父親王泊寧死不屈,這正是漢民族的民族氣節,而正是恰恰此民族氣節,佑我中華萬載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