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經過他這幾天的這一暴兵,那直接完爆聖母瑪利亞的菊.花啊,不知道直接救了多少人。
他們的招兵條件那是前所未有的優越,工資每月十元和國軍齊平(不包含當官的)不說還保持保住,連衣服都統一發放,而且如果是戰死了,普通戰士都有一百銀元的一次性撫恤金和家人親眷每年還能得到五十銀元的固定撫恤金一直領到其子女長大成人,如果是當官的,從班長往上,自有一套詳細的撫恤條例,據坊間傳言,這可是南京國民政府前年才公布的《陸軍平戰時撫恤暫行條例》中最高的撫恤方案。
所以當知道何小洋他們放寬條件,甚至是不限條件的開始大量招兵之後,這些人一下子就跑到招兵點報名參軍。
至於會不會死,他們來這盱眙最短的也有三四天了,都打聽清楚了,人家這是一個地方性的保安民團,平時也就是打打土匪而已,而在這盱眙的地界上,有最大的土匪就是老子山,可現在人家都已經被國府招安了,成了這邊的一個保安民團。
別說現在人家是兵,就是以前人家還是土匪的時候,這十裏八鄉的就沒見著有那股土匪敢在這邊盤踞著禍害老百姓。
所以這完全就是沒什麽危險的工作,除了每天要進行什麽訓練之外,其他的什麽都不用幹,每月還有十塊銀元,這麽好的事除了這裏,上哪找去。
而且隻要能活下去,誰還能計較那麽多,大道理就不用拿來說項了,你國府整天吹牛說人家怎麽不好,可我們就是靠著人家養活的,咱們挨冷受餓的手咋不見著你國府的影子?
“老羅,如今看來,戰力最強的應該是嘉山方向,在此之前他們擠已經有了三千訓練有素的可戰之兵,如今在完全放開條件之後又招了將近三千多人,一帶一的情況下隻要不遇到中央軍的精銳,應該不會出什麽大問題,金湖招了兩千,加上之前的一千二雖然人數上少了點,新兵多了點,但也不會太差,因為我那嶽父手下的骨幹大多都是以前山上的老人,高良澗那邊招到的一千多人除了留在那邊保護石叔的二三十個人之外,其他的全是新兵蛋子,戰鬥力最次。
那麽現在剩下的就是湖北岸半山鎮和咱們這裏,他們這次隻招了一千多,加上原有的兩千三的人,完全是二代一的節奏,而且那邊還有西北方麵的人在那一帶活動,應該出不了什麽問題,畢竟現在老蔣簽完協議之後還整這麽一手,西北方麵也不會看著他將我們吃下,尤其是現在他們在半山那邊好不容易站住了腳,一定會配合我們的。
我們這裏就不一樣了,此次新招的一萬三千餘人中,我們這裏就占了六千,而在此之前我們隻有兩千可戰之兵。”
說到此處,何小洋停住話頭,羅大誌看了他一眼,問道:“那隊長你有什麽想法?”
何小洋沉默了一下,道:“我從原有的兩千人中調撥給你五百人,你必須在三天之內將他們每個人都訓練成一個合格的教官,這點你能做到嗎?”
羅大誌看著何小洋想了三四秒的時間,問道:“三天,我們有這麽多時間嗎?”
“這點你可以放心,大軍的調動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老蔣對西安的動作之所以能這麽順利,那是因為他們在次之前一直就出於敵對的關係,各種部署也都趨於成熟。
但是我們不一樣,再此之前他們對我們並沒有任何的防備,調誰的部隊,從什麽地方調這些都是問題,因為現在對外沒有戰爭,而作為一個軍人上升的途徑就是軍工,所以對派誰來對付我們國府那邊必然有一番扯皮。”
說著,何小洋對身邊的一個戰士招招手,道:“地圖!”
將地圖在桌麵上攤開,何小洋又指著地圖道:“你們都過來看看。
這裏是嘉山,這裏是……所以我判斷,嘉山方向最有可能的鳳陽或者定遠這邊調兵,可這兩個地方,根據我們嘉山方麵的情報來看,他們的兵力顯然不足,所以他們不管從這兩個方向出兵,都得調兵支援,而能最快對這兩個地方增兵的就隻有合肥和滁州兩地,這是西邊;
南邊,完全可以兵鋒三路,一路從來安方向北上,一路從六合方向北上,一路從揚州方向經天長北上,兵鋒直指盱眙,而且這邊離南京不遠,完全有可能從南京直接調集大軍北上。
東北方向,我們需要在此處構建防線……淮安……西北…….徐州,同時,還得預防老蔣派往西安部隊進行反撲。”
等何小洋說完,羅大誌從自己的退出自己柯爾特手槍的彈匣,將子彈一顆顆的退出來作為標識立在地圖上,道:“隊長,我覺得這樣不行,咱們人數有限,而且半數以上都是新招進來的,這麽長的戰線,完全沒有勝算。
你們來看,如果國軍真的全麵進攻,估計和隊長剛剛說的差不多,這是嘉山,這是白塔鎮、這是石梁鎮…龍岡鎮…金湖…高良澗…半山鎮,我們的整個防線幾乎是一個圈,這裏還要防止他們從湖裏進攻,這裏也要防止從五河方麵來的敵人。”
頓了頓之後,又道:“隊長,各位,我們隻有兩萬多人,不僅要防備這些地方,還有在大後方留有足夠的人手,以免他們趁機搗亂。”
何小洋環視了一圈,道:“老羅,直接說吧,你是怎麽想的?”
“我的意思是收縮防線!”
“怎麽收?”
……
延安,一個工作人員拿著一張信紙快步跑到一間窯洞裏,道:“主席,這是盱眙那邊來的最新消息!”
“怎麽,那邊又出了什麽事了嗎?”
“情報上說,南京方麵對盱眙方向有動作。”
“那盱眙方麵是怎麽應對的?”
“那位年輕的何先生直接下令備戰!”
主席來了一點興趣,放下手中的工作,說道:“哦,給我看看。”
他們的招兵條件那是前所未有的優越,工資每月十元和國軍齊平(不包含當官的)不說還保持保住,連衣服都統一發放,而且如果是戰死了,普通戰士都有一百銀元的一次性撫恤金和家人親眷每年還能得到五十銀元的固定撫恤金一直領到其子女長大成人,如果是當官的,從班長往上,自有一套詳細的撫恤條例,據坊間傳言,這可是南京國民政府前年才公布的《陸軍平戰時撫恤暫行條例》中最高的撫恤方案。
所以當知道何小洋他們放寬條件,甚至是不限條件的開始大量招兵之後,這些人一下子就跑到招兵點報名參軍。
至於會不會死,他們來這盱眙最短的也有三四天了,都打聽清楚了,人家這是一個地方性的保安民團,平時也就是打打土匪而已,而在這盱眙的地界上,有最大的土匪就是老子山,可現在人家都已經被國府招安了,成了這邊的一個保安民團。
別說現在人家是兵,就是以前人家還是土匪的時候,這十裏八鄉的就沒見著有那股土匪敢在這邊盤踞著禍害老百姓。
所以這完全就是沒什麽危險的工作,除了每天要進行什麽訓練之外,其他的什麽都不用幹,每月還有十塊銀元,這麽好的事除了這裏,上哪找去。
而且隻要能活下去,誰還能計較那麽多,大道理就不用拿來說項了,你國府整天吹牛說人家怎麽不好,可我們就是靠著人家養活的,咱們挨冷受餓的手咋不見著你國府的影子?
“老羅,如今看來,戰力最強的應該是嘉山方向,在此之前他們擠已經有了三千訓練有素的可戰之兵,如今在完全放開條件之後又招了將近三千多人,一帶一的情況下隻要不遇到中央軍的精銳,應該不會出什麽大問題,金湖招了兩千,加上之前的一千二雖然人數上少了點,新兵多了點,但也不會太差,因為我那嶽父手下的骨幹大多都是以前山上的老人,高良澗那邊招到的一千多人除了留在那邊保護石叔的二三十個人之外,其他的全是新兵蛋子,戰鬥力最次。
那麽現在剩下的就是湖北岸半山鎮和咱們這裏,他們這次隻招了一千多,加上原有的兩千三的人,完全是二代一的節奏,而且那邊還有西北方麵的人在那一帶活動,應該出不了什麽問題,畢竟現在老蔣簽完協議之後還整這麽一手,西北方麵也不會看著他將我們吃下,尤其是現在他們在半山那邊好不容易站住了腳,一定會配合我們的。
我們這裏就不一樣了,此次新招的一萬三千餘人中,我們這裏就占了六千,而在此之前我們隻有兩千可戰之兵。”
說到此處,何小洋停住話頭,羅大誌看了他一眼,問道:“那隊長你有什麽想法?”
何小洋沉默了一下,道:“我從原有的兩千人中調撥給你五百人,你必須在三天之內將他們每個人都訓練成一個合格的教官,這點你能做到嗎?”
羅大誌看著何小洋想了三四秒的時間,問道:“三天,我們有這麽多時間嗎?”
“這點你可以放心,大軍的調動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老蔣對西安的動作之所以能這麽順利,那是因為他們在次之前一直就出於敵對的關係,各種部署也都趨於成熟。
但是我們不一樣,再此之前他們對我們並沒有任何的防備,調誰的部隊,從什麽地方調這些都是問題,因為現在對外沒有戰爭,而作為一個軍人上升的途徑就是軍工,所以對派誰來對付我們國府那邊必然有一番扯皮。”
說著,何小洋對身邊的一個戰士招招手,道:“地圖!”
將地圖在桌麵上攤開,何小洋又指著地圖道:“你們都過來看看。
這裏是嘉山,這裏是……所以我判斷,嘉山方向最有可能的鳳陽或者定遠這邊調兵,可這兩個地方,根據我們嘉山方麵的情報來看,他們的兵力顯然不足,所以他們不管從這兩個方向出兵,都得調兵支援,而能最快對這兩個地方增兵的就隻有合肥和滁州兩地,這是西邊;
南邊,完全可以兵鋒三路,一路從來安方向北上,一路從六合方向北上,一路從揚州方向經天長北上,兵鋒直指盱眙,而且這邊離南京不遠,完全有可能從南京直接調集大軍北上。
東北方向,我們需要在此處構建防線……淮安……西北…….徐州,同時,還得預防老蔣派往西安部隊進行反撲。”
等何小洋說完,羅大誌從自己的退出自己柯爾特手槍的彈匣,將子彈一顆顆的退出來作為標識立在地圖上,道:“隊長,我覺得這樣不行,咱們人數有限,而且半數以上都是新招進來的,這麽長的戰線,完全沒有勝算。
你們來看,如果國軍真的全麵進攻,估計和隊長剛剛說的差不多,這是嘉山,這是白塔鎮、這是石梁鎮…龍岡鎮…金湖…高良澗…半山鎮,我們的整個防線幾乎是一個圈,這裏還要防止他們從湖裏進攻,這裏也要防止從五河方麵來的敵人。”
頓了頓之後,又道:“隊長,各位,我們隻有兩萬多人,不僅要防備這些地方,還有在大後方留有足夠的人手,以免他們趁機搗亂。”
何小洋環視了一圈,道:“老羅,直接說吧,你是怎麽想的?”
“我的意思是收縮防線!”
“怎麽收?”
……
延安,一個工作人員拿著一張信紙快步跑到一間窯洞裏,道:“主席,這是盱眙那邊來的最新消息!”
“怎麽,那邊又出了什麽事了嗎?”
“情報上說,南京方麵對盱眙方向有動作。”
“那盱眙方麵是怎麽應對的?”
“那位年輕的何先生直接下令備戰!”
主席來了一點興趣,放下手中的工作,說道:“哦,給我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