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shajia大大的打賞。高歌今天真的是忙得轉不過來,今天發的有點晚,還請大家見諒啊!)
有道是“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當這些個商人們在覺得自己做的高明,能成為最後的那個獵人的時候。卻不知朱友建早已經看穿了一切,把他們想到的這些漏洞都給堵死了,現在就等著看他們上鉤呢!
因此這些人的想法和打算注定是要落空的,作為一個穿越人士,朱友建又怎麽可能猜不到江南的這些地主富商們打得如意算盤?這次的互市從一開始他就沒有打算讓其他任何人經手,不論是互市前期的準備工作,還是開始時的收購茶葉絲綢,再到出海後的各項事宜,他都已經計劃好了全部的過程。
至少是在國內的全部步驟,他不需要任何人插手。因為朱友建很清楚,自己若是真的按照朝堂上某些官員以及那些覬覦著這塊肥肉的商賈們的想法,先老老實實從江南收購貨物,再船運到占城去進行互市。那隻怕是在為他們做嫁衣,甚至到時候可以說是整個大明都隻能是在給這些人打工,而且最後還連個路費都掙不迴來。
所以從一開始朱友建就沒打算走尋常路,拿出幾十上百萬的真金白銀去江南采購茶葉瓷器和絲綢。再者說,國庫現在也是真的掏不出這麽多的錢啊!自己要是真有這麽多的錢(其實不是完全沒有,隻是這貨不願意再割自己的肉而已),那還去占城互市幹什麽?直接向江南采購就行了啊!
陝西等地受災了,可江南那邊沒有啊。而且就算從江南百姓手裏收購不到,那些大糧商大地主甚至是藩王們的倉庫中,肯定是有的啊!隻要朝廷出高價,別說一百萬石糧食了,就算是一千萬石,他們都能拿得出來。
正是因為知道這樣的情況,朱友建才不想被他們牽著鼻子走。走互市這步棋,雖說是畢自嚴提出的,朱友建事先也沒有想到。但下朝之後再仔細迴味一下,朱友建發現這確實是一個破解掉大明國內現在缺糧困局的一個好方法。甚至可以說,這步棋若是能夠下好了,說不準還能瓦解掉一部分渾水底下的勾連呢!
好棋是好棋,關鍵不僅僅是要看誰在下,更是還得看手裏的棋子。若是底牌都不如人家,再好的棋也沒辦法執行。朱友建看清其中的關竅之後,差點就主動要增發內幣給戶部了。可他還是忍了忍,他也想看看戶部能不能想到辦法擠出這筆銀子來。
之後果然不出所料,雖然戶部確實是沒錢了,但郭允厚既然在朝會上應下了十五萬銀子的份額,也就沒有食言。就像割掉了郭允厚身上的十五斤肉一樣,他還是肉疼萬分地從各處想方設法擠出了十五萬兩銀子。之後任憑誰再怎麽說,這位大明的大司農就是兩個字“沒錢”,說破大天也不肯再拿出一兩銀子來。
若是把這十五萬兩銀子直接拿到江南去進行采購,那些黑心的商人再聯合某些等著發國難財的地方官員,最後買來的茶葉瓷器估計連一條大船都裝不滿。朱友建對這是很清楚的,所以在互市的基調剛剛定下來之後,他就已經想好了一條迂迴的辦法。在這十五萬兩銀子剛從戶部提出來之後,還不到一天的時間,就被送進了別院的庫房。
別誤會,這可不是朱友建打算中飽私囊,吞掉這筆陝西百姓的救命錢。這就是朱友建的迂迴之策,這方法一使出,確實打了那些準備發國難財的人一個措手不及。
十五萬兩銀子進入別院之後,賀逢聖得到的卻是隻比成本價高出一成的、大量的玻璃製品以及香皂雪花膏等物。別看這些東西在市麵上價格很高,但真實的成本確實沒多少,其中最貴的還要算是人工。所以比成本高一成的價格,得到的東西簡直可以堆成一座山了。
而賀逢聖將帶著這些東西,乘坐孫元化和孫國禎兩人在塘沽口的秘密船廠,剛剛督造出來的十餘艘新式大型戰船,再加上朱友建命令從登萊調來的二十餘艘戰艦,共同護衛著這批貨物南下前往揚州。
在那裏,賀逢聖會依照朱友建的辦法,把這些東西全部換成茶葉絲綢和瓷器,然後再裝船航行至福建,與那裏鄭芝龍的艦隊匯合,由他一起護送賀逢聖以及這批貨物前往占城。
朱友建計劃的整件事情的流程就是這樣,反正最後來說,這貨雖然說是不再發內幣來填戶部的大窟窿,但以成本價把別院生產的這些東西賣給朝廷,其實也是一種變相的發內幣的形式。不過這樣做雖說看上去好像是左手倒右手的感覺,但這其實這依然是兩筆賬:大明就像是一個上市公司,而朱友建就相當於這個公司的老板兼董事長。這家公司雖然是他的,但也是其他股東的,放在後世,你見哪個老板會隨便把自己的錢給公司的?
大明看上去似乎是朱友建一個人的大明,但也不是和這些士大夫們就沒有關係,他們就相當於大明股份有限公司的小股東。現在公司在經營上出了狀況,雖然跟前幾任老板在決策上的失誤有很大關係,但也和你們這些小股東整日裏明爭暗鬥,不好好幫助老板幹活,還光想著挖公司的牆角是分不開的。
所以說公司走到今天這個狀況,大家都有責任。你們要是還想如以前那樣,隻想享受權利,卻不盡義務,那是絕對不可能的。不能為公司做貢獻的,那不好意思,請迴家養老吧。不做貢獻還想多吃多占的,那就請滾蛋,把吃進去的給老子也得吐出來!
這就是朱友建的目的,不過相對於這些人的吃相,他還是要好看許多的。至少他不會在明麵上硬從這些人嘴裏把吃掉的摳出來,他會用別的文雅的方法來替代。比如啊比如啊再比如啊(這個大家都懂得,不多做解釋)。
別院產出的玻璃香皂等物,在這時代本就算是一種奢侈品加消耗品,雖然成本不高,但價值卻不低,而且賣到江南的價格要比京師附近要高出一倍還不止。現在走海路帶過去的這些,那可比走陸路或者運河的運輸成本要低的多,甚至可以說是沒有!
是以就在賀逢聖剛到揚州的第二天,帶了許多玻璃肥皂的風聲才放出去,那些揚州附近的地主富商們,幾乎就要把這位新晉的右都禦使所在館驛的門檻給踏平了。其中就包括許多準備在朝廷與占城的互市中,想要分一杯羹的東林黨背後的金主們。
不過賀逢聖已經得了朱友建的叮囑,自然很清楚自己該怎麽做。因而無論這些人開出什麽樣的價格,他就是不鬆口,從始至終都沒向任何人吐露半個字。這下就讓那些商賈們急的是抓耳撓腮,實在搞不懂這位右都禦使的葫蘆裏到底賣的是什麽藥?明明知道他帶來的這些貨物是要進行售賣的,可自己都已經出了高價了,為什麽卻沒一點鬆動?
直到過了兩天,有一個來自鬆江的絲綢商,用自己手中的一批上等絲綢,基本上可以算是等價的換取了一車玻璃後,眾人才紛紛迴過味兒來:原來這是要以物易物啊!於是明白過來的所有人,立刻都開始調集自己手中的資源,要從賀逢聖手裏去兌換這些東西。生怕自己慢了半步,就會被別人給搶先了。
至於說大家開始商量好的,想要端著,不鳥朝廷的收購,直到朝廷給大家一個滿意答複和價格之後的事情,早已經被所有人給拋之腦後了。現在誰不知道那玻璃香皂等物的價值啊?若是能把這批貨全給拿下來,所獲得的利潤至少要翻兩至三倍!這可是近兩年來錢最快的生意,堅決不能錯過的!所以這些人在無錫的那座大宅院中結下的同盟,瞬時就被朱友建給擊破。
物以稀為貴,雖說這批貨裝滿了十幾艘海船,但真的平均到江南的這些富商們身上,每個人最後連一車都分不到。所以這價格也是由開始的平價一漲再漲,十幾船的貨最後換到的茶葉瓷器和絲綢,最後竟然裝了七八十艘大船!一比六七的交換比,這個結果是賀逢聖完全沒有想到的。
不光是賀逢聖,就連朝堂上的那些大臣,甚至東南的那些商賈們自己,都沒有想到竟會是這樣的結果。還好當時為了能從占城多運一些糧食迴來,朱友建命人從沿海各處搜羅了上百艘大型載貨的海船,不然隻怕光是大明運往占城的貨物都不一定夠裝呢。
東南富商們的熱情,也使得原本預計要在揚州呆上十天半個月的賀逢聖,僅僅停留了八天,就揚帆起航了。浩浩蕩蕩的船隊,從港口一艘接著一艘地駛了出來,張滿了帆,向南駛去。整個艦隊大大小小的船隻加起來足足有一百多艘,那氣勢,估計自從鄭和七下西洋之後,大明就再也沒有過這麽壯觀的大規模的船隊出海的景象了。
這麽大的一支船隊,要是讓賀逢聖一個文官來指揮,那肯定是不現實的,就是賀逢聖自己也會推辭的。可要是交給鄭芝龍,朝堂上的袞袞諸公也必然不願意,畢竟鄭芝龍的出身太成問題,很難得到朝臣們的信任。所以思來想去,朱友建還是任命了孫國禎作為這支船隊的提督官,來全權負責船隊的指揮調度。
相對而言,孫國禎是大明官方為數不多有過指揮大規模海上作戰的人,不僅在經驗上比較豐富,而且各方麵來說也都很合適。而內閣也向朱友建舉薦了原福建巡撫南居益,就是孫國禎曾經的頂頭上司。大明從荷蘭人手裏收複澎湖列島,可以說全都是他們兩個的功勞。
天啟四年時,南居益坐鎮福建,居中調度。孫國禎則是親冒矢石,率領艦隊進攻盤踞在澎湖列島的荷蘭人,二人通力合作,三軍將士們又用命,打敗了荷蘭人,最終收複了澎湖列島。
若不是南居益現在的年紀太大,朱友建說不定還真會把艦隊的指揮權交給他。如今大明能有這種海洋意識的人是真的不多啊!有一個算一個,朱友建是真的想把他們都給用起來。
有孫國禎來指揮船隊,朱友建還是很放心的。但孫國禎畢竟是個文官出身,就算打過一些惡仗硬仗,但在武力值上估計還是壓不住鄭芝龍的。思來想去,朱友建又把袁可立的老下級,曾經跟自己在濟南府有過愉快合作的李性忠給提拔了上來,任命他做了孫國禎的副手。
李性忠的武力值還是很不錯的,又在遼東實打實的和女真人幹過仗,再加上他在袁可立麾下時也習得水戰,統帥一軍雖說不一定行,但做個副手,衝鋒在前還是不成問題的。就像自己之前安排的盧象升跟周遇吉一樣,一文一武,現在的天雄軍聽說被他們訓練得非常不錯。
而有了李性忠在側,孫國禎和賀逢聖就算在武力值上壓不住鄭芝龍,至少也已經有了一拚之力。即便鄭芝龍真的有什麽異心,看到這麽多的財貨動了心,那也得掂量一下自己有沒有這樣一副好的牙口。
船隊到達福建後,與正在金門一帶的休整的鄭芝龍船隊匯合,並重新進行編組。鄭芝龍早已經得到了旨意,對於這迴的任務,他也是十分重視,畢竟這是自己歸順大明後的第一次露臉的機會,以後能不能得到重用,就全看這一次自己幹的怎麽樣了。
所以鄭芝龍在接到旨意後,就立即開始抽調精兵強將,並把自己手裏最好的五十艘大船進行一係列的維護保養。又把自己手中最好的火炮全部調配在這五十艘大船上,準備全力以赴這次的護航任務。
兩支船隊匯合以後,隻停留了一天,就向南出發了。鄭芝龍的五十艘戰船在前邊開路,孫國禎和李性忠帶領三十艘戰艦殿後,整支船隊的數量高達兩百多艘,即便是放在世界上,也已經是一支不可小覷的力量了。
有道是“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當這些個商人們在覺得自己做的高明,能成為最後的那個獵人的時候。卻不知朱友建早已經看穿了一切,把他們想到的這些漏洞都給堵死了,現在就等著看他們上鉤呢!
因此這些人的想法和打算注定是要落空的,作為一個穿越人士,朱友建又怎麽可能猜不到江南的這些地主富商們打得如意算盤?這次的互市從一開始他就沒有打算讓其他任何人經手,不論是互市前期的準備工作,還是開始時的收購茶葉絲綢,再到出海後的各項事宜,他都已經計劃好了全部的過程。
至少是在國內的全部步驟,他不需要任何人插手。因為朱友建很清楚,自己若是真的按照朝堂上某些官員以及那些覬覦著這塊肥肉的商賈們的想法,先老老實實從江南收購貨物,再船運到占城去進行互市。那隻怕是在為他們做嫁衣,甚至到時候可以說是整個大明都隻能是在給這些人打工,而且最後還連個路費都掙不迴來。
所以從一開始朱友建就沒打算走尋常路,拿出幾十上百萬的真金白銀去江南采購茶葉瓷器和絲綢。再者說,國庫現在也是真的掏不出這麽多的錢啊!自己要是真有這麽多的錢(其實不是完全沒有,隻是這貨不願意再割自己的肉而已),那還去占城互市幹什麽?直接向江南采購就行了啊!
陝西等地受災了,可江南那邊沒有啊。而且就算從江南百姓手裏收購不到,那些大糧商大地主甚至是藩王們的倉庫中,肯定是有的啊!隻要朝廷出高價,別說一百萬石糧食了,就算是一千萬石,他們都能拿得出來。
正是因為知道這樣的情況,朱友建才不想被他們牽著鼻子走。走互市這步棋,雖說是畢自嚴提出的,朱友建事先也沒有想到。但下朝之後再仔細迴味一下,朱友建發現這確實是一個破解掉大明國內現在缺糧困局的一個好方法。甚至可以說,這步棋若是能夠下好了,說不準還能瓦解掉一部分渾水底下的勾連呢!
好棋是好棋,關鍵不僅僅是要看誰在下,更是還得看手裏的棋子。若是底牌都不如人家,再好的棋也沒辦法執行。朱友建看清其中的關竅之後,差點就主動要增發內幣給戶部了。可他還是忍了忍,他也想看看戶部能不能想到辦法擠出這筆銀子來。
之後果然不出所料,雖然戶部確實是沒錢了,但郭允厚既然在朝會上應下了十五萬銀子的份額,也就沒有食言。就像割掉了郭允厚身上的十五斤肉一樣,他還是肉疼萬分地從各處想方設法擠出了十五萬兩銀子。之後任憑誰再怎麽說,這位大明的大司農就是兩個字“沒錢”,說破大天也不肯再拿出一兩銀子來。
若是把這十五萬兩銀子直接拿到江南去進行采購,那些黑心的商人再聯合某些等著發國難財的地方官員,最後買來的茶葉瓷器估計連一條大船都裝不滿。朱友建對這是很清楚的,所以在互市的基調剛剛定下來之後,他就已經想好了一條迂迴的辦法。在這十五萬兩銀子剛從戶部提出來之後,還不到一天的時間,就被送進了別院的庫房。
別誤會,這可不是朱友建打算中飽私囊,吞掉這筆陝西百姓的救命錢。這就是朱友建的迂迴之策,這方法一使出,確實打了那些準備發國難財的人一個措手不及。
十五萬兩銀子進入別院之後,賀逢聖得到的卻是隻比成本價高出一成的、大量的玻璃製品以及香皂雪花膏等物。別看這些東西在市麵上價格很高,但真實的成本確實沒多少,其中最貴的還要算是人工。所以比成本高一成的價格,得到的東西簡直可以堆成一座山了。
而賀逢聖將帶著這些東西,乘坐孫元化和孫國禎兩人在塘沽口的秘密船廠,剛剛督造出來的十餘艘新式大型戰船,再加上朱友建命令從登萊調來的二十餘艘戰艦,共同護衛著這批貨物南下前往揚州。
在那裏,賀逢聖會依照朱友建的辦法,把這些東西全部換成茶葉絲綢和瓷器,然後再裝船航行至福建,與那裏鄭芝龍的艦隊匯合,由他一起護送賀逢聖以及這批貨物前往占城。
朱友建計劃的整件事情的流程就是這樣,反正最後來說,這貨雖然說是不再發內幣來填戶部的大窟窿,但以成本價把別院生產的這些東西賣給朝廷,其實也是一種變相的發內幣的形式。不過這樣做雖說看上去好像是左手倒右手的感覺,但這其實這依然是兩筆賬:大明就像是一個上市公司,而朱友建就相當於這個公司的老板兼董事長。這家公司雖然是他的,但也是其他股東的,放在後世,你見哪個老板會隨便把自己的錢給公司的?
大明看上去似乎是朱友建一個人的大明,但也不是和這些士大夫們就沒有關係,他們就相當於大明股份有限公司的小股東。現在公司在經營上出了狀況,雖然跟前幾任老板在決策上的失誤有很大關係,但也和你們這些小股東整日裏明爭暗鬥,不好好幫助老板幹活,還光想著挖公司的牆角是分不開的。
所以說公司走到今天這個狀況,大家都有責任。你們要是還想如以前那樣,隻想享受權利,卻不盡義務,那是絕對不可能的。不能為公司做貢獻的,那不好意思,請迴家養老吧。不做貢獻還想多吃多占的,那就請滾蛋,把吃進去的給老子也得吐出來!
這就是朱友建的目的,不過相對於這些人的吃相,他還是要好看許多的。至少他不會在明麵上硬從這些人嘴裏把吃掉的摳出來,他會用別的文雅的方法來替代。比如啊比如啊再比如啊(這個大家都懂得,不多做解釋)。
別院產出的玻璃香皂等物,在這時代本就算是一種奢侈品加消耗品,雖然成本不高,但價值卻不低,而且賣到江南的價格要比京師附近要高出一倍還不止。現在走海路帶過去的這些,那可比走陸路或者運河的運輸成本要低的多,甚至可以說是沒有!
是以就在賀逢聖剛到揚州的第二天,帶了許多玻璃肥皂的風聲才放出去,那些揚州附近的地主富商們,幾乎就要把這位新晉的右都禦使所在館驛的門檻給踏平了。其中就包括許多準備在朝廷與占城的互市中,想要分一杯羹的東林黨背後的金主們。
不過賀逢聖已經得了朱友建的叮囑,自然很清楚自己該怎麽做。因而無論這些人開出什麽樣的價格,他就是不鬆口,從始至終都沒向任何人吐露半個字。這下就讓那些商賈們急的是抓耳撓腮,實在搞不懂這位右都禦使的葫蘆裏到底賣的是什麽藥?明明知道他帶來的這些貨物是要進行售賣的,可自己都已經出了高價了,為什麽卻沒一點鬆動?
直到過了兩天,有一個來自鬆江的絲綢商,用自己手中的一批上等絲綢,基本上可以算是等價的換取了一車玻璃後,眾人才紛紛迴過味兒來:原來這是要以物易物啊!於是明白過來的所有人,立刻都開始調集自己手中的資源,要從賀逢聖手裏去兌換這些東西。生怕自己慢了半步,就會被別人給搶先了。
至於說大家開始商量好的,想要端著,不鳥朝廷的收購,直到朝廷給大家一個滿意答複和價格之後的事情,早已經被所有人給拋之腦後了。現在誰不知道那玻璃香皂等物的價值啊?若是能把這批貨全給拿下來,所獲得的利潤至少要翻兩至三倍!這可是近兩年來錢最快的生意,堅決不能錯過的!所以這些人在無錫的那座大宅院中結下的同盟,瞬時就被朱友建給擊破。
物以稀為貴,雖說這批貨裝滿了十幾艘海船,但真的平均到江南的這些富商們身上,每個人最後連一車都分不到。所以這價格也是由開始的平價一漲再漲,十幾船的貨最後換到的茶葉瓷器和絲綢,最後竟然裝了七八十艘大船!一比六七的交換比,這個結果是賀逢聖完全沒有想到的。
不光是賀逢聖,就連朝堂上的那些大臣,甚至東南的那些商賈們自己,都沒有想到竟會是這樣的結果。還好當時為了能從占城多運一些糧食迴來,朱友建命人從沿海各處搜羅了上百艘大型載貨的海船,不然隻怕光是大明運往占城的貨物都不一定夠裝呢。
東南富商們的熱情,也使得原本預計要在揚州呆上十天半個月的賀逢聖,僅僅停留了八天,就揚帆起航了。浩浩蕩蕩的船隊,從港口一艘接著一艘地駛了出來,張滿了帆,向南駛去。整個艦隊大大小小的船隻加起來足足有一百多艘,那氣勢,估計自從鄭和七下西洋之後,大明就再也沒有過這麽壯觀的大規模的船隊出海的景象了。
這麽大的一支船隊,要是讓賀逢聖一個文官來指揮,那肯定是不現實的,就是賀逢聖自己也會推辭的。可要是交給鄭芝龍,朝堂上的袞袞諸公也必然不願意,畢竟鄭芝龍的出身太成問題,很難得到朝臣們的信任。所以思來想去,朱友建還是任命了孫國禎作為這支船隊的提督官,來全權負責船隊的指揮調度。
相對而言,孫國禎是大明官方為數不多有過指揮大規模海上作戰的人,不僅在經驗上比較豐富,而且各方麵來說也都很合適。而內閣也向朱友建舉薦了原福建巡撫南居益,就是孫國禎曾經的頂頭上司。大明從荷蘭人手裏收複澎湖列島,可以說全都是他們兩個的功勞。
天啟四年時,南居益坐鎮福建,居中調度。孫國禎則是親冒矢石,率領艦隊進攻盤踞在澎湖列島的荷蘭人,二人通力合作,三軍將士們又用命,打敗了荷蘭人,最終收複了澎湖列島。
若不是南居益現在的年紀太大,朱友建說不定還真會把艦隊的指揮權交給他。如今大明能有這種海洋意識的人是真的不多啊!有一個算一個,朱友建是真的想把他們都給用起來。
有孫國禎來指揮船隊,朱友建還是很放心的。但孫國禎畢竟是個文官出身,就算打過一些惡仗硬仗,但在武力值上估計還是壓不住鄭芝龍的。思來想去,朱友建又把袁可立的老下級,曾經跟自己在濟南府有過愉快合作的李性忠給提拔了上來,任命他做了孫國禎的副手。
李性忠的武力值還是很不錯的,又在遼東實打實的和女真人幹過仗,再加上他在袁可立麾下時也習得水戰,統帥一軍雖說不一定行,但做個副手,衝鋒在前還是不成問題的。就像自己之前安排的盧象升跟周遇吉一樣,一文一武,現在的天雄軍聽說被他們訓練得非常不錯。
而有了李性忠在側,孫國禎和賀逢聖就算在武力值上壓不住鄭芝龍,至少也已經有了一拚之力。即便鄭芝龍真的有什麽異心,看到這麽多的財貨動了心,那也得掂量一下自己有沒有這樣一副好的牙口。
船隊到達福建後,與正在金門一帶的休整的鄭芝龍船隊匯合,並重新進行編組。鄭芝龍早已經得到了旨意,對於這迴的任務,他也是十分重視,畢竟這是自己歸順大明後的第一次露臉的機會,以後能不能得到重用,就全看這一次自己幹的怎麽樣了。
所以鄭芝龍在接到旨意後,就立即開始抽調精兵強將,並把自己手裏最好的五十艘大船進行一係列的維護保養。又把自己手中最好的火炮全部調配在這五十艘大船上,準備全力以赴這次的護航任務。
兩支船隊匯合以後,隻停留了一天,就向南出發了。鄭芝龍的五十艘戰船在前邊開路,孫國禎和李性忠帶領三十艘戰艦殿後,整支船隊的數量高達兩百多艘,即便是放在世界上,也已經是一支不可小覷的力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