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友建也知道,這件事自己不可能一直拖著,勳貴們都在等著自己的答複呢。若是自己沒有把答應他們的事情做到,即使勳貴們這一時沒有辦法,隻能捏著鼻子認了,那以後自己再想讓他們做什麽隻怕就是難上加難了。這損失的可都是自己的威信,絕不能這麽做的。


    那怎麽辦呢?朱友建在徐希他們來之前就已經想好了說辭,等大家把話挑明之後,他就給了徐希等人兩個辦法:一、明年朝廷會開武舉,你們把自家的子侄送來參加,凡是能夠中舉的,那沒的說,朕會立刻給他們安排工作,別說去參謀處當個小參謀了,中了狀元的做個遊擊都可以,相信朝中的那些個大臣們也沒什麽說的。


    聽到這個辦法,徐希等人嘴上沒說,心裏卻是不住地吐槽:我們自家的子侄是個什麽樣,別人不知道,我們自己能不清楚?別說中舉了,估計第一關要是不作弊的話,十有八九都會被刷下來的。皇上您這個辦法根本行不通的啊,完全沒戲。算了,還是直接看皇上的第二個辦法吧。


    讓勳貴子弟們考武舉,這條路自然是行不通的,這點朱友建心裏是很清楚的。那些人若是真的有能耐,隻怕早就像徐允禎、常延齡那樣,被推薦給自己並已經嶄露頭角了。所以朱友建原本就沒打算真的要讓勳貴們用這個辦法,隻是用來引出第二個辦法而已。


    當然,如果他們的子侄們之中也有真的是有能力的,能考中武舉的,朱友建自然也不會吝嗇一個職位的。


    朱友建的第二個辦法就是打算辦一個培訓班,允許各家勳貴們把自家的子侄們都收羅進來,好好進行一番培訓,凡是最後能夠考核通過的,再進行安排。不過這事自然是不能讓朱友建提出來的,還是要讓勳貴們聯名上奏,內閣通過後自己再朱批用印。


    不要小看了大明的這些勳貴,雖說現在他們大部分都跟大明的王爺們一樣,不僅人數眾多,而且還都是趴在大明身上吸血的蛀蟲。但在盤根錯節的利益和關係之下,他們能爆發出來的能量還是很大的。


    所以辦個培訓班這種事,隻要他們願意去做,到時候相互間一走動,再到和自己親近的文官那裏套套關係,最後加上張惟賢在內閣裏唿應一下,這事十有八九是能成的。


    這麽一迂迴,朝廷內部反對的聲音小了,內閣沒意見,朱友建這個做皇上的也同意,那就算有些言官對此事不同意,隨便開噴,那他也就是過過嘴癮,實際上並沒有什麽卵用的。


    徐希等人一聽,頓時都是眼前一亮,覺得這個辦法太好了。這種培訓班嘛,上的肯定都是和行軍打仗、排兵布陣有關的課,那些文官們能有幾個懂這些的?最後不還得是咱們這些人去上課?到時候考試內容不也就是我們說了算?自家的孩子們想要通過那還不容易?


    於是一幹人再沒有反對,謝恩之後歡天喜地的退了出去。急吼吼的去找其他人串聯了,這可是事關家族後代的大事,可容不得半點馬虎,一定要辦好才行。


    朱友建看著他們離開的背影,嘴角也微微露出一絲笑意。徐希等人以為他們自己的目的達到了,殊不知螳螂捕蟬黃雀在後,朱友建知道自己才是那個最後的大贏家。


    其實說白了,各個地方新成立的這些參謀處、書記處,要是完全按照原先朱友建給徐希他們的許諾,全部都安排成這些勳貴們的子侄肯定是不合適的,也根本是不可能的。別說朱友建自己不會同意,朝堂上的那些文官們也決不會答應的,就算是張惟賢做了內閣首輔,這也是根本不可能達到的。


    這種參謀處和書記處,雖然現在絕大部分人都還看不出來他的用處,以為不過是皇上與勳戚們的妥協,給他們的子侄一個出身。但如今朝廷已經是文官們的天下,就連皇上他們都敢懟,何況是你們這些已經成為大明的蛀蟲的勳貴們?


    他們經過上百年的艱苦鬥爭,好不容易才把軍政大權都拿在自己這個集團的手中,又怎麽可能會同意讓勳貴們就這麽毫不費力的重新再奪走一部分權利?他們會朝著勳戚們噴出一個詞,那就是——白日做夢!在這一點上,文官們必然會是一致對外的,誰來說都不行。


    所以別看五軍都督府還在勳貴們的手裏,可隻有統兵權卻沒有調兵權,他們再怎麽折騰都是白瞎,最終都隻能接受文官集團的指揮。因此就是基於這一點,朱友建當初才會給徐希等人畫了這麽大一張餅。不僅能給他們更多的後輩們搞一個官身,而且還能讓他們把權利觸手再重新伸迴朝堂,張惟賢、徐希等都是人老成精之輩,肯定看出了這其中的關鍵,所以才會在軍改時站在了朱友建這一邊。


    但他們根本沒想到的是(到現在都還沒發現,至於以後會不會品出味兒來,那就隻有天知道了),朱友建從一開始就沒打算讓他們真正得到最大的那塊利益。甚至可以說,他們得到的,隻是朱友建吃剩下的殘羹冷炙。


    就這,他們還得去跟文官集團搶。至於誰能搶到大頭,看樣子最終勳貴們是很難搶過文官集團的。說不得到時候他們被文官集團賣了還在說人家的好。朱友建突然覺得,大明後期的這些個勳貴們簡直就是一張茶幾,上邊擺滿了杯具。


    不過朱友建也不是那麽不厚道的人,想讓馬兒跑,還不給馬吃草他知道這是不可能的。而卸磨殺驢這種事他也是做不出來的。該給的甜頭還是要給的,不過是給多給少,怎麽給的問題。


    現在情況已經反過來了,勳貴們如果一口把這塊蛋糕全部吃下,自然是會吃得滿嘴流油,心滿意足,而且還會高唿皇上聖明。如果朱友建真的這樣做了,被文官集團噴倒還是小事,可關鍵他允許進入朝堂和軍隊的這些勳貴子弟,絕大多數都是酒囊飯袋,原本出一份俸祿養他們就已經讓自己很吃虧了,現在還要自己再出一份,難道自己的腦袋被驢踢了不成?


    這種自己給自己挖坑跳的事情,是個穿越者都不會去做的,除非這個坑底有比跳這個坑還大的利益。但現在這個可真的是個巨坑啊,朱友建自然不會傻到跳下去的。所以他現在就要再利用文官們的輿論去壓製這些勳貴們,把他們的既得利益給分薄。製衡之道,拉一派打一派這才是硬道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振大明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萬裏高歌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萬裏高歌並收藏重振大明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