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就上分類推薦啦!感謝大家一直以來的支持!明天加更,希望大家能夠繼續支持高歌。)


    第二天一大早,朱友建就和李夔龍、倪元璐一起,來到濟南府府衙,清點糧食以及災民的數量。呂純如、林銘鼎、樊時英等人隨侍在側,等候朱友建的問詢。看著堂上一本本的書冊,朱友建對曹化淳道:“曹伴伴,命人帶上這些書冊,我們到糧倉去看看。”曹化淳應了一聲,揮手命人上前將書冊全部抱了,跟著朱友建就出門往糧倉去了。


    路上,朱友建向樊時英詢問道:“樊大人,你是濟南知府,你先說一說這次的災情吧。”


    樊時英聽得信王問詢,急忙迴道:“啟稟殿下,濟南府共轄有四州二十六縣,有戶二十三萬六千七百一十二,人丁一百二十一萬八千四百。此次蝗災,共波及除濱州、武定州之外的兩州一十九縣,被蝗蟲啃食的農田共計五百七十九萬畝,據臣等估算,大約有七十萬的百姓受災。”


    “那你們這將近一個月可采取什麽措施了嗎?”


    “迴殿下,臣等已經組織百姓大力滅蝗,已經算是基本上初見成效,蝗災可以說是被控製住了,但已被損毀的莊稼隻怕是無法再有收成了。”


    “這個樊大人倒不必憂心,本王已經請皇上下旨,免去了濟南今明兩年的賦稅。如今的當務之急是要組織災民們生產自救,以及如何保證他們在明年夏收前的生活。”


    “殿下所言甚是,這也是臣等一直在商議的。”呂純如直接插話。朱友建看了他一眼:“那敢問呂大人,你們可有什麽好辦法?”


    “這——”呂純如看了看其它人,有些遲疑。


    “難道還有什麽不好說的?還是不能說啊?呂大人,有話就不妨直說,本王沒那麽多忌諱。”


    呂純如這才開口道:“殿下,如今災民日漸增多,濟南各府庫又一直在開倉放糧,賑濟災民,這所餘的錢糧已然不多。雖說有朝廷運來的十五萬石糧食,但對於濟南府的這幾十萬災民來說,也隻能是杯水車薪,恐怕堅持不了多久的。”


    “那今夏剛收的糧食呢?除了上繳國庫之外,你們應該還留存了不少啊。怎麽可能這麽快就用完呢?”


    “殿下有所不知,自從袁軍門督撫登萊以來,整軍經武,擴充軍備,廣造戰船,山東各地都將糧草源源不斷的運向登萊,濟南的府庫也真的沒有什麽剩餘了啊。”


    這一句倒是大實話,袁可立自天啟二年到任,撫登三載,厲兵秣馬,計有戰艦四千艘,編練兵馬五萬餘,是大明最有戰鬥力的部隊之一。但這背後除了袁可立自己嘔心瀝血的功勞之外,與山東各地督府的大力配合也不無關係。


    雖說這配合很大程度上並不是這些督撫們自願的,但終歸人家還是給你供給了錢糧。不然,別說造船了,兵馬你都編練不起來。


    可是對於呂純如、樊時英的哭窮,朱友建依舊是持懷疑態度的。從接下聖旨一直到來到濟南,朱友建也惡補了許多有關山東和濟南的情況,山東人口超千萬,農田更是有七千多萬畝,每年所產的糧食雖然說比不上江南各省,但在北方也是排得上前三的。這會兒你們上下嘴皮一碰,就說沒錢沒糧,朱友建自然是不能夠信的。


    來到糧倉,朱友建一個倉庫接著一個倉庫仔細去察看,可惜,這裏真的可以餓死老鼠了,除了其中一個糧倉還有幾千石糧食之外,其它的全部空空如也,幹幹淨淨,根本沒有一粒糧食。對比著書冊仔細算了算,進出的糧食還真是準確無誤,分毫不差。但越是這樣,朱友建就越覺得不正常,難道這濟南官場還真都是清官廉吏?


    李夔龍看到朱友建的神情,急忙出來打圓場:“殿下,既然糧倉的進出都是準確無誤,沒有什麽餘糧,我看我們還是再想想別的辦法吧。魏廠公允諾的那十五萬石糧食不是也快該送到了嗎?”


    朱友建看了李夔龍一眼,心中暗道:“那能頂個屁用!就算一人一天給半斤,也不過撐兩個月,連冬天都過不去!”但此刻他卻不能說,因為那樣隻能引起恐慌和動蕩。


    “呂大人,那十五萬石糧食大概何時能夠運到?”


    “迴殿下,從京師送來的五萬石已經入了德州府的府庫,臣已命人前去清點,估計明後日就會有迴報。開封和應天府二地的估計還需四五日才可運抵。”


    朱友建點點頭,對李夔龍道:“李大人,你迴去後再寫個條子,請魏公公抓緊再調集糧草過來,至少還需要五十萬石,不然災民們很難堅持到明年春耕的。”李夔龍答應了一聲。


    跟著朱友建又問樊時英:“樊大人,如今濟南各州縣糧商有無哄抬糧價?趁機發黑心財的?”樊時英答道:“啟稟殿下,原本是有的,但月前呂大人命下官開倉放糧後,就將他們給遏製了,但這終究不是長久之計,您也看到了,府庫中沒有多少餘糧了……”


    “那各個富戶呢?他們手中應該還有不少餘糧吧?能不能先借來一些?”朱友建繼續發問道。


    樊時英剛想說話,呂純如直接搶著道:“殿下,這富戶手中的糧食也是人家自己的,若是他們不肯借,我們身為父母官,也不能硬搶吧。”


    “呂大人這是什麽話?本王何時要你們硬搶了?”朱友建明白這是呂純如在推脫,這濟南的富戶,必然與官場有勾結。“呂大人,還望你帶人多去發動發動,勸說他們,能捐助最好,不然借給官府也行,等明年加息償還。”


    “微臣明白,臣這就命人去辦。不過殿下,其實這些富戶也不容易,連日以來,他們大多都在官府的發動下,幫助開設了粥棚,施舍災民……”呂純如絮絮叨叨的說著。


    接著朱友建和眾人又到城內外轉了一大圈,看了看災情,直到傍晚才返迴館驛。吃過飯後,朱友建命人守在門外,將孫娜恩、黃得功、方正化等人叫了過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振大明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萬裏高歌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萬裏高歌並收藏重振大明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