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州與越州的交界處荒漠一片,炎炎夏日暑氣蒸騰,踩到的地方的滾燙燒腳,放眼望去沒有高大的植物,隻有剛達到膝蓋處的雜草垂頭喪氣。
“故土,終我有生之年,還能踩在家鄉的土地上。”
一名斷腿漢子半跪半坐在地上,淚水早已模糊雙眼,他身邊站著一位麵色蒼白的中年人,以及身姿挺拔的年輕人。一樣的熱淚盈眶,一樣的神情激動,能夠迴到故鄉,已經是他們最大的奢望。現在故土就在眼前,雖然沿路上戰火連天,但他們仍然心心念念的要迴故鄉。
身後五百名神情剛毅的老卒,沉默無聲的望著他們的將軍、少將軍、軍師。他們沒有迴到故鄉的喜悅之情,因為沒有親人的地方又怎麽算是故鄉呢?或者說他們的親人,就是拚死也要保護的將軍,他所在的地方即是家鄉。
老卒神情剛毅的臉頰上,有以往征戰留下的舊傷,還有剛廝殺過沾染上的鮮血。
一路而來遇到無數的流民,以及行走的“畜生”,這跟他們記憶中的大炎很不一樣。那時候的大炎蒸蒸日上,年輕的帝國朝氣蓬勃無不透露出天朝大國的豪邁胸襟,短短兩三年帝國由盛到衰,環顧山河已變樣,他們曾經拚死保護的人,現在正自相殘殺,甚至向他們揮出屠刀。
他們捫心自問,難道懸在帝國北方的殺人劍,已經是劍斷鋒折?不,他們從零零碎碎的消息中得知,北方的胡寇仍是對炎族人的土地虎視眈眈。胡虜隨時準備南下,帝國垂垂老矣,而民眾不思抵禦外晦,反舉刀殺向自己的同胞。這樣的故土還有迴來的必要嗎?這樣的家鄉還值得守護嗎?五百老卒陷入迷惘之中,他們曾被稱為飛將七營,帝國最驍勇的戰士,但是現在隻不過是群孤魂野鬼罷了。
“我們迴來了,故土。”
激動而又悲愴的聲音,穿過蒸騰的暑氣,在這片天空迴響。
“上馬,我們迴家!”
斷腿漢子站起來也隻是堪堪超過馬腹,但是他上馬的姿勢非常的幹脆利落,極富力量感,源於他的雙臂肌肉發達。
年輕人扶著臉色蒼白的中年人上馬,然後自己跨上馬背,緊接著五百老卒一起上馬。
“袍澤們,我們要迴家了!”
京都,太師府,賈垂高居諸位,俯視廳中的文武群臣。如若沒有必要,群臣是不去太極殿議政的。而是在太師府做出各項決策,反正無論如何,最終的決策還是要由太師敲定。太師府帝王的各種印璽很齊全,並且還有專門的秉筆太監,所以這裏也被稱為小朝廷。
帝都實質上的掌權人賈垂,耷拉著眼皮聽群臣奏對,從這群大臣嘴中得知帝國歌舞升平,這位掌權人嘴角流露出譏諷之意。如果帝國如往昔般強盛,那他豈敢竊據高位。
賈垂輕咳一聲,嘈雜的大廳一下子安靜下來,群臣目光炯炯的盯著頭發花白的老者,看似行將就木的老者講話,卻是聲若洪鍾異常震耳。
“徐元帥已經操練好兵馬,隨時可以北上燕州,將此地重新納入我大炎版圖。隻是...隻是兵馬未動糧草先行,你們也都知道因為要救濟災民,我大炎朝的國庫早就被掏空了,所以今日召集大家過來,主要是商議一下籌備兵糧的事宜。”
帝都的國庫號稱即使炎族人遇到三年災荒,也可以讓國人熬過去,現在僅僅因為燕州一小部分流民,就導致國庫的糧食耗光了,他們是根本不相信的。
但是麵對喜怒不形於色的老者,他們不敢流露出這種疑問,而是湊到一起很認真的交談。
如今貴為大將軍的賈佑才,經過賈垂的狠心教導,稍稍不那麽草包了。他率先出列拱手說道:“太師,徐遲元帥出征收複燕州乃是利國利民之舉,怎能因為糧草短缺寒了眾將士的心。我將軍府願出錢十萬,糧秣五千擔。”
好家夥,一對爺孫又擱這唱雙簧呢?群臣在肚子裏誹謗,但是表麵上卻帶著諂媚的笑意。
“我鄒某忝為兵部尚書,願意變賣家財購置糧秣兩萬擔。”
“為國出力乃是為臣子的本分,我出紋銀千兩。”
“我雖然家境貧寒但也有報國之心,前幾日得駿馬數十匹,還望能為徐元帥出征,盡一份心。”
群臣七嘴八舌,捐錢捐糧捐馬都有之。身為此次事件的主角,徐遲來者不拒笑臉相迎。
最終共得錢五十萬,糧秣十萬擔,駿馬上千匹,看似解決了大軍出征的燃眉之急。
但是對這個結果,賈垂相當的不滿意,眼神冰冷的剜了賈佑才一眼。昨晚聽醫者講他有重孫子了,很快太師府就會三世同堂,之所以不是四世同堂,原因在於他的兒子英年早逝。否則也不用在草包孫子身上花費那麽多的心思,不過好在賈家終於有後了。
想到此處,賈垂的目光又稍微的柔和一些,老者目光的轉換,令賈佑才汗如雨下。不過好在老者很快就轉移目光,不再盯著他看。
“社稷有難,大家能夠慷慨解囊我深感欣慰,不過…”就在這時,賈垂的心腹匆匆的走進來。
老者心中一驚,這是又發生什麽駭人聽聞的大事了?一般情況下,在他跟群臣議事的時候,心腹絕不會莽撞的進來。
心腹走到老者耳邊低語,他不怒自威的臉逐漸陰沉下來。天泉國的國王送來罪表,說是大炎朝的叛國之賊李池,原來一直潛伏在他天泉國。近日此賊行兇殺人,殺死了黃權縣的縣令,逃迴大炎境內還望天朝上國,為天泉國主持公道。
賈垂的內心翻江倒海,李池怎麽還會活著呢,而且又迴到了大炎?這令他想起後者一人功蓋群臣,被有心人稱作二皇帝。不過那時候武帝對叛將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既是為了所謂的兄弟情,也是因為跟胡人打仗離不開他。
當時的朝堂誰敢攖其鋒芒,就連當時已經貴為太尉的賈垂,也不得不托病告老還鄉。
可如今又怎樣呢?他已經成為權傾朝野的權臣,而李池卻是臭名遠揚的叛將。
既然苟延殘喘活下來,還不找個地方躲起來了卻殘生,還敢迴我大炎朝來?不過也好,你既然送上門來,我不好好的招待你,便是對不起當年同殿為臣的“情誼”。
賈垂想了想,銳利的目光掃視群臣,隨後開口說道:“諸位同僚,我這裏剛得到消息,背叛我大炎朝的千古罪人李池,迴來了...”
“李池?叛將李池!好嘛,如此厚顏無恥之輩,居然還敢迴來!”
“不是此賊跌入大雪山失蹤了嗎,怎麽還苟活於世間?”
“你們難道忘了,當初他背叛我們大炎朝,跟胡寇相互勾結,他的死訊是胡寇傳出來的,這根本就不可信!”
“沒錯,就是因為此賊背叛,才導致我朝攻打胡寇功虧一簣!他還有臉迴來,他現在身在何處?老夫要去找他拚命,看他是否對得起數十萬枉死的兵士!”
徐遲最近風頭正盛,全因賈垂的破格提拔,不說要投桃報李,僅是殺死李池後所獲得名望,也不由他心動!
“老太師,此賊現在何處,末將提兵殺死他,也為我大炎朝除去一害。”
諸位大臣群情激憤,將李池當作千古不赦的罪人,而避重就輕的選擇淡忘賈氏割讓燕州的事。
賈垂看到群臣的反應之後,知道自己這步棋走對了,他在心中暗道:這次不整死你李池,對不起我死去的女兒,我必讓你遺臭萬年,讓世人不再記得你一絲功勞,萬朝萬代唾罵你!
“諸位同僚,這是天泉國的國王遞上來的請罪書,李池就在天泉國苟延殘喘三年,居然還敢行兇殺人,刺殺了當地的縣令,然後逃到了我大炎境內。”
有人皺眉說道:“從西域諸國到我大炎,需要經過雍州,身為太守的馬家又在幹什麽?”
“馬家也有不臣之心,跟李池是蛇鼠一窩,說不定當年就是他們,將李池暗地裏送到了西域。”
跟馬家有仇的人借此時機,紛紛往馬家身上潑髒水,反正除掉馬家對他們來說,百利無一害,說不定還能補了馬家的空缺,成為一方封疆大吏!
隻是賈垂顯然不打算動馬家,眯著眼說道:“馬家現在動不得,我大炎朝風雨飄搖,往年的封疆大吏能用則用,不能用也盡量不要得罪。”
徐遲恨聲說道:“老太師放心,末將收複燕州之後,便去其他州郡平亂,我在此發誓必然還我大炎四海清平!”
“徐將軍能有此宏願,實乃我大炎之幸事!據我推算叛將李池迴來之後,隻有兩個去處,一是到燕州投奔小賊崽子李歡,或者到遠到瘴氣密布的雲州,那裏不止有他發妻的墳塋,還有他殘存的一點勢力。當年先帝一念之仁,放過了這些七營退下來的傷兵。”
賈佑才開口說道:“太師,我覺得李池不會去燕州吧,畢竟賊子李歡現在勢力龐大,而雲州路途遙遠且勢單力薄。”
賈佑才失望的看著他,然後說道:“你懂什麽?叛將李池極為看重他的死**人,既然選擇迴來十有八九會先去雲州祭拜亡妻。”
開口就是錯?這令賈佑才感覺無比的沮喪,眼神畏畏縮縮的看向賈垂,如同蟲子嗡嗡道:“可是據說當初賊子李清落到北冥雪手中,是李歡冒死將其救出來的。他當然知道如今在大炎境內行走,對他們來說是殺機四伏。我覺得他會先去燕州跟李歡碰麵,再由李歡派兵護送他到雲州祭拜死**人。”
賈垂剛要開口嘲諷他愚昧無知,徐遲率先開口道:“大將軍說的有道理,讓李歡派兵護送確實是最穩妥的方法,李清知道大炎的局勢動蕩,也會從旁勸叛將小心行事。”
老者冷哼道:“你們根本不了解李池的為人,雖然他是人人唾罵的叛將,但是我仍然不得不佩服他的性子,寧折不彎!他決定的事,十頭牛也拉不迴來,而且李池詭計多端,你們能想到的事,怎知他不會反其道而行之?”
他隨後又說道:“諸位同僚,該準備的糧秣駿馬,盡快如數送到戶部,這個節骨眼上都不要耍小聰明,否則別怪我不客氣。”
聽賈垂有趕人的意思,諸位大臣也都識趣的告辭,隻留下賈佑才跟徐遲,以及端坐在主位的賈垂。後者環視現如今的左膀右臂,談不上失望也談不上期待。
時代變了,現在的年輕人,根本不理解李池一人力壓同代的文臣武將,是多麽令人絕望的事情,他正值壯年時卻因李池鋒芒太盛,不得不“抱病”在家。
賈佑才想開口說話又害怕說錯,坐立不安的樣子非常的滑稽。
“據天泉國王的密報,叛將李池身邊至少還有五百餘孽,你準備帶多少人馬?”
賈垂衝徐遲說完之後,從座位上站了起來,然後走到案桌前,提筆寫了一兩行字,然後裝進錦囊之中,遞給了徐遲。
“這個錦囊是我想出來對付李池的計策,你帶兵趕到前往雲州的必經之地,然後按計策行事。”
徐遲為人做事謹慎,見賈垂說的慎重,將心中的輕視壓了下來,緩緩說道:“太師,我年紀太輕,對敵人不了解,太師覺得我應該帶多少兵好?”
“有我給你的錦囊妙計,再帶一千兵馬足矣。五百老弱病卒,翻不了天!”
徐遲點點頭道:“一切全憑太師做主,我保證提著李池的頭顱來見。”
賈垂擺擺手說道:“不要殺死他,盡量抓活的,他活著還有利用價值。”
“是,太師,末將還有個小小的請求,諸位大臣湊的糧秣駿馬,根本無法支撐大軍出征。”
賈垂冷了賈佑才一眼,由他帶頭給北征大軍籌備糧草,是他們商量好的計策,誰知他目光短淺隻拿出那一點東西,導致諸位公卿跟著減少糧秣。
賈佑才心虛不敢直視祖父的目光,硬著頭皮說道:“爺爺,玉香身體略微有些不適,孫子需要為她請醫者。”
對於這蹩腳的理由,賈垂也懶得戳穿他,不厭煩的擺手,讓他趕緊離開。
“你放心,等你這次擒主李池歸來,糧秣兵甲一切都會準備好。”
旋即,徐遲也告退離開,大廳中隻剩下老者一人,臉色陰晴不定。
“故土,終我有生之年,還能踩在家鄉的土地上。”
一名斷腿漢子半跪半坐在地上,淚水早已模糊雙眼,他身邊站著一位麵色蒼白的中年人,以及身姿挺拔的年輕人。一樣的熱淚盈眶,一樣的神情激動,能夠迴到故鄉,已經是他們最大的奢望。現在故土就在眼前,雖然沿路上戰火連天,但他們仍然心心念念的要迴故鄉。
身後五百名神情剛毅的老卒,沉默無聲的望著他們的將軍、少將軍、軍師。他們沒有迴到故鄉的喜悅之情,因為沒有親人的地方又怎麽算是故鄉呢?或者說他們的親人,就是拚死也要保護的將軍,他所在的地方即是家鄉。
老卒神情剛毅的臉頰上,有以往征戰留下的舊傷,還有剛廝殺過沾染上的鮮血。
一路而來遇到無數的流民,以及行走的“畜生”,這跟他們記憶中的大炎很不一樣。那時候的大炎蒸蒸日上,年輕的帝國朝氣蓬勃無不透露出天朝大國的豪邁胸襟,短短兩三年帝國由盛到衰,環顧山河已變樣,他們曾經拚死保護的人,現在正自相殘殺,甚至向他們揮出屠刀。
他們捫心自問,難道懸在帝國北方的殺人劍,已經是劍斷鋒折?不,他們從零零碎碎的消息中得知,北方的胡寇仍是對炎族人的土地虎視眈眈。胡虜隨時準備南下,帝國垂垂老矣,而民眾不思抵禦外晦,反舉刀殺向自己的同胞。這樣的故土還有迴來的必要嗎?這樣的家鄉還值得守護嗎?五百老卒陷入迷惘之中,他們曾被稱為飛將七營,帝國最驍勇的戰士,但是現在隻不過是群孤魂野鬼罷了。
“我們迴來了,故土。”
激動而又悲愴的聲音,穿過蒸騰的暑氣,在這片天空迴響。
“上馬,我們迴家!”
斷腿漢子站起來也隻是堪堪超過馬腹,但是他上馬的姿勢非常的幹脆利落,極富力量感,源於他的雙臂肌肉發達。
年輕人扶著臉色蒼白的中年人上馬,然後自己跨上馬背,緊接著五百老卒一起上馬。
“袍澤們,我們要迴家了!”
京都,太師府,賈垂高居諸位,俯視廳中的文武群臣。如若沒有必要,群臣是不去太極殿議政的。而是在太師府做出各項決策,反正無論如何,最終的決策還是要由太師敲定。太師府帝王的各種印璽很齊全,並且還有專門的秉筆太監,所以這裏也被稱為小朝廷。
帝都實質上的掌權人賈垂,耷拉著眼皮聽群臣奏對,從這群大臣嘴中得知帝國歌舞升平,這位掌權人嘴角流露出譏諷之意。如果帝國如往昔般強盛,那他豈敢竊據高位。
賈垂輕咳一聲,嘈雜的大廳一下子安靜下來,群臣目光炯炯的盯著頭發花白的老者,看似行將就木的老者講話,卻是聲若洪鍾異常震耳。
“徐元帥已經操練好兵馬,隨時可以北上燕州,將此地重新納入我大炎版圖。隻是...隻是兵馬未動糧草先行,你們也都知道因為要救濟災民,我大炎朝的國庫早就被掏空了,所以今日召集大家過來,主要是商議一下籌備兵糧的事宜。”
帝都的國庫號稱即使炎族人遇到三年災荒,也可以讓國人熬過去,現在僅僅因為燕州一小部分流民,就導致國庫的糧食耗光了,他們是根本不相信的。
但是麵對喜怒不形於色的老者,他們不敢流露出這種疑問,而是湊到一起很認真的交談。
如今貴為大將軍的賈佑才,經過賈垂的狠心教導,稍稍不那麽草包了。他率先出列拱手說道:“太師,徐遲元帥出征收複燕州乃是利國利民之舉,怎能因為糧草短缺寒了眾將士的心。我將軍府願出錢十萬,糧秣五千擔。”
好家夥,一對爺孫又擱這唱雙簧呢?群臣在肚子裏誹謗,但是表麵上卻帶著諂媚的笑意。
“我鄒某忝為兵部尚書,願意變賣家財購置糧秣兩萬擔。”
“為國出力乃是為臣子的本分,我出紋銀千兩。”
“我雖然家境貧寒但也有報國之心,前幾日得駿馬數十匹,還望能為徐元帥出征,盡一份心。”
群臣七嘴八舌,捐錢捐糧捐馬都有之。身為此次事件的主角,徐遲來者不拒笑臉相迎。
最終共得錢五十萬,糧秣十萬擔,駿馬上千匹,看似解決了大軍出征的燃眉之急。
但是對這個結果,賈垂相當的不滿意,眼神冰冷的剜了賈佑才一眼。昨晚聽醫者講他有重孫子了,很快太師府就會三世同堂,之所以不是四世同堂,原因在於他的兒子英年早逝。否則也不用在草包孫子身上花費那麽多的心思,不過好在賈家終於有後了。
想到此處,賈垂的目光又稍微的柔和一些,老者目光的轉換,令賈佑才汗如雨下。不過好在老者很快就轉移目光,不再盯著他看。
“社稷有難,大家能夠慷慨解囊我深感欣慰,不過…”就在這時,賈垂的心腹匆匆的走進來。
老者心中一驚,這是又發生什麽駭人聽聞的大事了?一般情況下,在他跟群臣議事的時候,心腹絕不會莽撞的進來。
心腹走到老者耳邊低語,他不怒自威的臉逐漸陰沉下來。天泉國的國王送來罪表,說是大炎朝的叛國之賊李池,原來一直潛伏在他天泉國。近日此賊行兇殺人,殺死了黃權縣的縣令,逃迴大炎境內還望天朝上國,為天泉國主持公道。
賈垂的內心翻江倒海,李池怎麽還會活著呢,而且又迴到了大炎?這令他想起後者一人功蓋群臣,被有心人稱作二皇帝。不過那時候武帝對叛將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既是為了所謂的兄弟情,也是因為跟胡人打仗離不開他。
當時的朝堂誰敢攖其鋒芒,就連當時已經貴為太尉的賈垂,也不得不托病告老還鄉。
可如今又怎樣呢?他已經成為權傾朝野的權臣,而李池卻是臭名遠揚的叛將。
既然苟延殘喘活下來,還不找個地方躲起來了卻殘生,還敢迴我大炎朝來?不過也好,你既然送上門來,我不好好的招待你,便是對不起當年同殿為臣的“情誼”。
賈垂想了想,銳利的目光掃視群臣,隨後開口說道:“諸位同僚,我這裏剛得到消息,背叛我大炎朝的千古罪人李池,迴來了...”
“李池?叛將李池!好嘛,如此厚顏無恥之輩,居然還敢迴來!”
“不是此賊跌入大雪山失蹤了嗎,怎麽還苟活於世間?”
“你們難道忘了,當初他背叛我們大炎朝,跟胡寇相互勾結,他的死訊是胡寇傳出來的,這根本就不可信!”
“沒錯,就是因為此賊背叛,才導致我朝攻打胡寇功虧一簣!他還有臉迴來,他現在身在何處?老夫要去找他拚命,看他是否對得起數十萬枉死的兵士!”
徐遲最近風頭正盛,全因賈垂的破格提拔,不說要投桃報李,僅是殺死李池後所獲得名望,也不由他心動!
“老太師,此賊現在何處,末將提兵殺死他,也為我大炎朝除去一害。”
諸位大臣群情激憤,將李池當作千古不赦的罪人,而避重就輕的選擇淡忘賈氏割讓燕州的事。
賈垂看到群臣的反應之後,知道自己這步棋走對了,他在心中暗道:這次不整死你李池,對不起我死去的女兒,我必讓你遺臭萬年,讓世人不再記得你一絲功勞,萬朝萬代唾罵你!
“諸位同僚,這是天泉國的國王遞上來的請罪書,李池就在天泉國苟延殘喘三年,居然還敢行兇殺人,刺殺了當地的縣令,然後逃到了我大炎境內。”
有人皺眉說道:“從西域諸國到我大炎,需要經過雍州,身為太守的馬家又在幹什麽?”
“馬家也有不臣之心,跟李池是蛇鼠一窩,說不定當年就是他們,將李池暗地裏送到了西域。”
跟馬家有仇的人借此時機,紛紛往馬家身上潑髒水,反正除掉馬家對他們來說,百利無一害,說不定還能補了馬家的空缺,成為一方封疆大吏!
隻是賈垂顯然不打算動馬家,眯著眼說道:“馬家現在動不得,我大炎朝風雨飄搖,往年的封疆大吏能用則用,不能用也盡量不要得罪。”
徐遲恨聲說道:“老太師放心,末將收複燕州之後,便去其他州郡平亂,我在此發誓必然還我大炎四海清平!”
“徐將軍能有此宏願,實乃我大炎之幸事!據我推算叛將李池迴來之後,隻有兩個去處,一是到燕州投奔小賊崽子李歡,或者到遠到瘴氣密布的雲州,那裏不止有他發妻的墳塋,還有他殘存的一點勢力。當年先帝一念之仁,放過了這些七營退下來的傷兵。”
賈佑才開口說道:“太師,我覺得李池不會去燕州吧,畢竟賊子李歡現在勢力龐大,而雲州路途遙遠且勢單力薄。”
賈佑才失望的看著他,然後說道:“你懂什麽?叛將李池極為看重他的死**人,既然選擇迴來十有八九會先去雲州祭拜亡妻。”
開口就是錯?這令賈佑才感覺無比的沮喪,眼神畏畏縮縮的看向賈垂,如同蟲子嗡嗡道:“可是據說當初賊子李清落到北冥雪手中,是李歡冒死將其救出來的。他當然知道如今在大炎境內行走,對他們來說是殺機四伏。我覺得他會先去燕州跟李歡碰麵,再由李歡派兵護送他到雲州祭拜死**人。”
賈垂剛要開口嘲諷他愚昧無知,徐遲率先開口道:“大將軍說的有道理,讓李歡派兵護送確實是最穩妥的方法,李清知道大炎的局勢動蕩,也會從旁勸叛將小心行事。”
老者冷哼道:“你們根本不了解李池的為人,雖然他是人人唾罵的叛將,但是我仍然不得不佩服他的性子,寧折不彎!他決定的事,十頭牛也拉不迴來,而且李池詭計多端,你們能想到的事,怎知他不會反其道而行之?”
他隨後又說道:“諸位同僚,該準備的糧秣駿馬,盡快如數送到戶部,這個節骨眼上都不要耍小聰明,否則別怪我不客氣。”
聽賈垂有趕人的意思,諸位大臣也都識趣的告辭,隻留下賈佑才跟徐遲,以及端坐在主位的賈垂。後者環視現如今的左膀右臂,談不上失望也談不上期待。
時代變了,現在的年輕人,根本不理解李池一人力壓同代的文臣武將,是多麽令人絕望的事情,他正值壯年時卻因李池鋒芒太盛,不得不“抱病”在家。
賈佑才想開口說話又害怕說錯,坐立不安的樣子非常的滑稽。
“據天泉國王的密報,叛將李池身邊至少還有五百餘孽,你準備帶多少人馬?”
賈垂衝徐遲說完之後,從座位上站了起來,然後走到案桌前,提筆寫了一兩行字,然後裝進錦囊之中,遞給了徐遲。
“這個錦囊是我想出來對付李池的計策,你帶兵趕到前往雲州的必經之地,然後按計策行事。”
徐遲為人做事謹慎,見賈垂說的慎重,將心中的輕視壓了下來,緩緩說道:“太師,我年紀太輕,對敵人不了解,太師覺得我應該帶多少兵好?”
“有我給你的錦囊妙計,再帶一千兵馬足矣。五百老弱病卒,翻不了天!”
徐遲點點頭道:“一切全憑太師做主,我保證提著李池的頭顱來見。”
賈垂擺擺手說道:“不要殺死他,盡量抓活的,他活著還有利用價值。”
“是,太師,末將還有個小小的請求,諸位大臣湊的糧秣駿馬,根本無法支撐大軍出征。”
賈垂冷了賈佑才一眼,由他帶頭給北征大軍籌備糧草,是他們商量好的計策,誰知他目光短淺隻拿出那一點東西,導致諸位公卿跟著減少糧秣。
賈佑才心虛不敢直視祖父的目光,硬著頭皮說道:“爺爺,玉香身體略微有些不適,孫子需要為她請醫者。”
對於這蹩腳的理由,賈垂也懶得戳穿他,不厭煩的擺手,讓他趕緊離開。
“你放心,等你這次擒主李池歸來,糧秣兵甲一切都會準備好。”
旋即,徐遲也告退離開,大廳中隻剩下老者一人,臉色陰晴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