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格索爾輕哼了聲,轉身繼續前行,同時說道:“跟我走,城東十裏的一個小村莊裏,有我一個暗中布置的馬廄,光靠雙腿可不行。”
去往村莊的路上,他們就發現盤查關卡和巡邏士兵多了起來,顯示亨廷頓已經反應過來,開始追捕英格索爾了,隻是還沒公開化。雖然英格索爾在軍中勢力極大,但奧爾本的城衛軍反倒是弱項,因為直接掌握在大公愛德華手裏,這些年被亨廷頓滲透得厲害。所以他們不敢冒頭,繞了遠路,一個多小時後才抵達馬廄所在地。
一人一馬,他們終於離開了這個危險的地方。
龐貝城有常駐人口五萬餘,已經是聖奧爾本的第三大城鎮,僅次於首府奧爾本和第二大城,作為貿易中轉站的科爾多巴。而論地形,其實龐貝才處於聖奧爾本的地域中心,奧爾本反倒偏東南。所以建國後曆代大公將此地建設為軍事後勤物資儲備中心,是有原因的——便於支援各地。
軍事物資的大宗儲備是糧草和兵器,本來前者也作為民生貯備,用於救災和平衡物價之用。南方小國大多如此,原因都是不太重視軍事力量。不過英格索爾掌握軍方大權後,首要的事就是推行軍品民品分離。這樣一來,不僅梳理清了軍方混亂的供應體係,贏得軍將官兵之心,也使得龐貝愈發繁榮,因為民生物資的儲備地方並沒有變,依然集中在龐貝。
他們快馬疾行抵達龐貝的時候,已經是第二天夜裏。菲爾頓再度施展空空妙手,將兩個大活人先後神不知鬼不覺偷運了出來——分別是龐貝城主亞羅,龐貝城衛軍主帥泰隆。
亞羅還罷了,睜著睡眼惺忪的眸子驚愕的盯著突然出現在自己麵前的英格索爾,而泰隆臉色就相當難看了,當然不是針對英格索爾。他作為城衛軍主帥,也是個六階的高級戰士,竟然毫無知覺的被人搬貨般運了出來,當然麵色無光,也擔心英格索爾斥責他無能。
四十歲不到少校軍官,在聖奧爾本是前途無量的。
還好現在的英格索爾根本無心追究這個,況且在路上大殿下早就得知了菲爾頓的身份和職業等階,大盜賊做不到這點才會令他奇怪。他將亞羅和泰隆叫到了他們隱藏的樹林深處,談了好一會才走出來。
過程中菲爾頓一再暗示是否需要他去偷聽,但雷利搖頭。就算英格索爾防備他也是應該的,不防備才傻。而且他也不關心英格索爾怎麽辨認兩人是否還忠心,相信經過刺殺一事的教訓,英格索爾應該有準確的手段。
出來後泰隆立即對他鄭重的行了個軍禮,“感謝雷利閣下救了大殿下,此事形同對我的再造之恩!”
雷利微笑還禮,而亞羅則遲疑的打量了他兩眼,道:“雷利閣下覺得如果亨廷頓大肆汙蔑大殿下,我們該怎麽做?”
果然一個軍人一個政客,做派截然不同。雷利淡淡道:“照貓畫虎即可。”
“照貓……畫虎?”泰隆顯然沒聽過這個新詞,不過英格索爾嚴厲的目光掃過來,他也不敢再多問,“各位請跟我來,我有安全的通道讓各位進入城內而無人可知。”
接下來的十多天裏,聖奧爾本人陷入了雲裏霧裏般令人暈頭轉向的流言之中。
首先據傳從王宮傳出的一個驚人消息,公國大殿下英格索爾竟然派大批殺手刺殺自己的親弟弟。然而在次子殿下的忠心護衛強力反擊下,並未得手,隻是亨廷頓也受了不輕的傷,多日閉門不出休養。而大公愛德華得知此事,尤其是見到了好些英格索爾府邸護衛的屍體,以及聽了幾個被俘護衛的證言後,勃然大怒,宣稱要直接剝奪長子的繼承權。
這下可熱鬧了。雖然曆代以來,聖奧爾本都不乏宮廷鬥爭先例,有幾次也搞得沸沸揚揚,但還從未有過手足相殘之事,這會英格索爾和亨廷頓之爭可算開了先河。
就有富商權貴之家的家長以及幾個大臣進言說不但要剝奪英格索爾的繼承權,還要抓來下獄,貶為平民。這種先例實在不能開,不然從此以後人人自危。萬一將來的繼承人不但刺殺自己的競爭者,還連競爭者的支持者也刺殺,那怎麽辦?
隻有千日做賊沒有千日防賊的道理,沒誰喜歡天天活在恐慌之中。那些有錢有權之人更是如此,他們的命當然自認更寶貴。
然而不出三日,又有驚人的消息傳遍大街小巷。
亨廷頓的所謂被刺殺,根本就是一出自導自演的鬧劇。一來,聖奧爾本中戰技強橫者多在軍中,英格索爾身邊的護衛實力也普遍高於亨廷頓,怎麽會那麽容易被亨廷頓逃脫,還又是殺傷又是活捉,拿到那麽多證據。二來,事發之後,英格索爾立即從身邊護衛裏挖出不少蛀蟲,同樣獲得證據表明都是亨廷頓想栽贓嫁禍。更嚴厲的證據則表明亨廷頓身邊有奧德聯邦的人,因為英格索爾從那些叛徒手裏拿到了奧德特產的連珠弩。
作證英格索爾這方傳言的,是來自大批士兵家屬的言論,他們說自己家當兵的人已經見過那連珠弩了。
雖然英格索爾在奧爾本城衛軍的勢力弱小,但那也是相對於其他地區衛戍軍而言。所以通過他在城衛軍中的人,把流言傳播到城內家屬中再散播開去,一點困難都沒有。
這兩種截然相反的言論不但讓普通民眾搞昏了頭,連不少權貴之家和大臣們都不明所以。雷利判斷的沒錯,因為英格索爾安然無恙的跑掉了,而且龐貝的勢力並沒有叛變,還牢牢掌控在英格索爾手中,所以亨廷頓並不敢馬上撕破臉,通過公國正式渠道公開發布通緝令,或者派兵捉拿英格索爾。
因為那樣隻會立即引發戰爭。
在亨廷頓徹底掌控奧爾本的政局,以及收攏足夠多足夠強終於他的軍方力量之前,他隻敢以這種流言的形式打擊英格索爾的聲譽,營造一種老鼠過街人人喊打的局麵,以期收不戰而屈人之兵的效果。
如果僅有英格索爾自己應付,說不定還真會被他得逞,但有雷利在,就難了。
此時雖然相比書中局勢反轉,但雷利介入之前發生的事還是沒有改變過的。因此效忠於亨廷頓的富商權貴,以及那些大臣們大致有哪些人,雷利清楚的很。
在他的指示下,很有針對性的傳播了一些威脅言論,尤其針對幾個始終貌似中立,其實早暗中資助亨廷頓的豪商之後,為亨廷頓助威的言論平息了不少。說到底,君子不立於危牆之下,那些商人大臣更不用說,生怕此時不知何地的英格索爾突然派兵把他們的老巢抄了。
去往村莊的路上,他們就發現盤查關卡和巡邏士兵多了起來,顯示亨廷頓已經反應過來,開始追捕英格索爾了,隻是還沒公開化。雖然英格索爾在軍中勢力極大,但奧爾本的城衛軍反倒是弱項,因為直接掌握在大公愛德華手裏,這些年被亨廷頓滲透得厲害。所以他們不敢冒頭,繞了遠路,一個多小時後才抵達馬廄所在地。
一人一馬,他們終於離開了這個危險的地方。
龐貝城有常駐人口五萬餘,已經是聖奧爾本的第三大城鎮,僅次於首府奧爾本和第二大城,作為貿易中轉站的科爾多巴。而論地形,其實龐貝才處於聖奧爾本的地域中心,奧爾本反倒偏東南。所以建國後曆代大公將此地建設為軍事後勤物資儲備中心,是有原因的——便於支援各地。
軍事物資的大宗儲備是糧草和兵器,本來前者也作為民生貯備,用於救災和平衡物價之用。南方小國大多如此,原因都是不太重視軍事力量。不過英格索爾掌握軍方大權後,首要的事就是推行軍品民品分離。這樣一來,不僅梳理清了軍方混亂的供應體係,贏得軍將官兵之心,也使得龐貝愈發繁榮,因為民生物資的儲備地方並沒有變,依然集中在龐貝。
他們快馬疾行抵達龐貝的時候,已經是第二天夜裏。菲爾頓再度施展空空妙手,將兩個大活人先後神不知鬼不覺偷運了出來——分別是龐貝城主亞羅,龐貝城衛軍主帥泰隆。
亞羅還罷了,睜著睡眼惺忪的眸子驚愕的盯著突然出現在自己麵前的英格索爾,而泰隆臉色就相當難看了,當然不是針對英格索爾。他作為城衛軍主帥,也是個六階的高級戰士,竟然毫無知覺的被人搬貨般運了出來,當然麵色無光,也擔心英格索爾斥責他無能。
四十歲不到少校軍官,在聖奧爾本是前途無量的。
還好現在的英格索爾根本無心追究這個,況且在路上大殿下早就得知了菲爾頓的身份和職業等階,大盜賊做不到這點才會令他奇怪。他將亞羅和泰隆叫到了他們隱藏的樹林深處,談了好一會才走出來。
過程中菲爾頓一再暗示是否需要他去偷聽,但雷利搖頭。就算英格索爾防備他也是應該的,不防備才傻。而且他也不關心英格索爾怎麽辨認兩人是否還忠心,相信經過刺殺一事的教訓,英格索爾應該有準確的手段。
出來後泰隆立即對他鄭重的行了個軍禮,“感謝雷利閣下救了大殿下,此事形同對我的再造之恩!”
雷利微笑還禮,而亞羅則遲疑的打量了他兩眼,道:“雷利閣下覺得如果亨廷頓大肆汙蔑大殿下,我們該怎麽做?”
果然一個軍人一個政客,做派截然不同。雷利淡淡道:“照貓畫虎即可。”
“照貓……畫虎?”泰隆顯然沒聽過這個新詞,不過英格索爾嚴厲的目光掃過來,他也不敢再多問,“各位請跟我來,我有安全的通道讓各位進入城內而無人可知。”
接下來的十多天裏,聖奧爾本人陷入了雲裏霧裏般令人暈頭轉向的流言之中。
首先據傳從王宮傳出的一個驚人消息,公國大殿下英格索爾竟然派大批殺手刺殺自己的親弟弟。然而在次子殿下的忠心護衛強力反擊下,並未得手,隻是亨廷頓也受了不輕的傷,多日閉門不出休養。而大公愛德華得知此事,尤其是見到了好些英格索爾府邸護衛的屍體,以及聽了幾個被俘護衛的證言後,勃然大怒,宣稱要直接剝奪長子的繼承權。
這下可熱鬧了。雖然曆代以來,聖奧爾本都不乏宮廷鬥爭先例,有幾次也搞得沸沸揚揚,但還從未有過手足相殘之事,這會英格索爾和亨廷頓之爭可算開了先河。
就有富商權貴之家的家長以及幾個大臣進言說不但要剝奪英格索爾的繼承權,還要抓來下獄,貶為平民。這種先例實在不能開,不然從此以後人人自危。萬一將來的繼承人不但刺殺自己的競爭者,還連競爭者的支持者也刺殺,那怎麽辦?
隻有千日做賊沒有千日防賊的道理,沒誰喜歡天天活在恐慌之中。那些有錢有權之人更是如此,他們的命當然自認更寶貴。
然而不出三日,又有驚人的消息傳遍大街小巷。
亨廷頓的所謂被刺殺,根本就是一出自導自演的鬧劇。一來,聖奧爾本中戰技強橫者多在軍中,英格索爾身邊的護衛實力也普遍高於亨廷頓,怎麽會那麽容易被亨廷頓逃脫,還又是殺傷又是活捉,拿到那麽多證據。二來,事發之後,英格索爾立即從身邊護衛裏挖出不少蛀蟲,同樣獲得證據表明都是亨廷頓想栽贓嫁禍。更嚴厲的證據則表明亨廷頓身邊有奧德聯邦的人,因為英格索爾從那些叛徒手裏拿到了奧德特產的連珠弩。
作證英格索爾這方傳言的,是來自大批士兵家屬的言論,他們說自己家當兵的人已經見過那連珠弩了。
雖然英格索爾在奧爾本城衛軍的勢力弱小,但那也是相對於其他地區衛戍軍而言。所以通過他在城衛軍中的人,把流言傳播到城內家屬中再散播開去,一點困難都沒有。
這兩種截然相反的言論不但讓普通民眾搞昏了頭,連不少權貴之家和大臣們都不明所以。雷利判斷的沒錯,因為英格索爾安然無恙的跑掉了,而且龐貝的勢力並沒有叛變,還牢牢掌控在英格索爾手中,所以亨廷頓並不敢馬上撕破臉,通過公國正式渠道公開發布通緝令,或者派兵捉拿英格索爾。
因為那樣隻會立即引發戰爭。
在亨廷頓徹底掌控奧爾本的政局,以及收攏足夠多足夠強終於他的軍方力量之前,他隻敢以這種流言的形式打擊英格索爾的聲譽,營造一種老鼠過街人人喊打的局麵,以期收不戰而屈人之兵的效果。
如果僅有英格索爾自己應付,說不定還真會被他得逞,但有雷利在,就難了。
此時雖然相比書中局勢反轉,但雷利介入之前發生的事還是沒有改變過的。因此效忠於亨廷頓的富商權貴,以及那些大臣們大致有哪些人,雷利清楚的很。
在他的指示下,很有針對性的傳播了一些威脅言論,尤其針對幾個始終貌似中立,其實早暗中資助亨廷頓的豪商之後,為亨廷頓助威的言論平息了不少。說到底,君子不立於危牆之下,那些商人大臣更不用說,生怕此時不知何地的英格索爾突然派兵把他們的老巢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