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 賈詡的無奈
三國:化身孫策,從占荊州開始 作者:衛源生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都督有何對策?”甘寧看著周瑜一副胸有成竹的模樣,趕忙問道。
周瑜指著甘寧身上的鎧甲說道:“甘將軍所穿之鎧甲與那筐中的鎧甲是否相同呢?”
甘寧仔細對比了一番,發現兩者確有細微不同。
周瑜笑道:“這郿城軍士盡皆是後勤補給的鎧甲,而那長安城的援兵盡皆是曹魏正規軍鎧甲,雖然都為魏甲,細看實有不同。倘若到時候向那陳倉求援之時,由你這‘正規軍’和幾個‘補給軍’逃兵一同過去,相信那城中之人必不懷疑。”
甘寧點頭,但是還有疑問:“那我到時該作何說辭?這些‘補給兵’自然是因為郿城被破而逃,我作為‘正規軍’該怎麽解釋?”
周瑜笑道:“興霸質疑的好!此刻長安援兵據我郿城也就不足一日之程,到時候興霸可以告知那陳倉守軍,說援軍得知郿城被破,遣人來救,結果被那郿城的吳軍殺敗,故攜城中逃兵一道前來求援。如此,陳倉守軍必不相疑。”
甘寧想了想周瑜的話,片刻,猛然拍手笑道:“都督思慮周詳,如此一來,那陳倉之人必會相信我等!”
周瑜笑著點點頭然後走向淩統道:“公績適才所慮之事,我也有解決之法!”
“願聞都督賜教!”淩統朝周瑜拱手迴道。
“陳倉守將若對求援之兵不做懷疑,那麽我們可以盡量多的安排逃兵去,”周瑜指著籮筐方向說,“最好裏麵能用之鎧甲都用上,待到了陳倉之後,一部分人引陳倉之兵來‘救援’郿城,剩下一部分可佯裝受傷或者生病,以至無法行動需在陳倉休養。比至夜深,可在陳倉城中放火,屆時,子龍將軍已得我之授意,必盡起其兵殺向陳倉,你等裏應外合,陳倉不難破!”
淩統聽完周瑜之計,興奮的說道:“都督神機妙算,我願隨興霸一同前去!”
周瑜則立刻麵容恢複了嚴峻:“此計雖可取陳倉,可長安的援軍明後兩天也必將路過扶風,扶風距我郿城不遠,且那軍中參謀賈詡也是多謀之人。兩位將軍可一同前往陳倉,但務必盡快行事,以防不測!”
甘寧聽完,便看向淩統道:“公績,不如我等稍後便帶人前往陳倉如何?!”
淩統點點頭,向周瑜拱手道:“那我與興霸稍後便往!”
“那最好,”周瑜指著籮筐昂然道,“那我即刻書信告知子龍,你二人可於軍中挑選二百個精壯之士,最好挑選漢中一帶所招募之人,以防兵士口音漏出破綻!”
“都督思慮周詳,我等這就前去準備!”甘寧淩統拱手,說完便出帳招人去了。
不過多久,周瑜便命人將一封短信快馬送至趙雲軍中。
而此時趙雲和孟達正屯兵於陳倉南門十裏處。
趙雲已與曹真對峙了三日。
雖然第一日對戰,趙雲就陣斬候選,殺退費耀,力挫曹真大軍。
但是後麵兩日,無論是趙雲出戰還是孟達設計,陳倉的曹真和劉曄也隻是固守待援,不再出城與之交戰,趙雲兩人苦思卻不得奪取陳倉之計。
而周瑜書信一至,趙雲孟達二人便大喜過望,日夜派人緊盯陳倉城內,觀其是否有異動。
而此時的夏侯惇的軍中。
自從前日自長安發兵救援陳倉以來,六萬大軍按部就班,一路行軍倒也順利。
但作為行軍參謀的賈詡卻心有疑慮。
原來,自出兵當天開始,賈詡便派遣了兩波人馬先往陳倉。
派人的目的,一方麵是為了打前站,再一個也是溝通匯報兩邊軍情。
可是一直到今天,竟連一個迴來複命的都沒有。
這兩波人都是賈詡的心腹將校,後麵那波或許是因為時間短,但第一波人,從出發到現在,都過去四五天了,那些人都是騎乘汗血寶馬,日夜兼程的,就算是長安到陳倉之間,四五天也足夠打個來迴了,何況他們軍隊離陳倉還越來越近,沒有道理到現在也沒個迴複。
除非有一種可能:中間被人給攔截了!
而那攔截之人,當今天下也就隻有那孫吳!
能在長安和陳倉之間攔截的,賈詡第一個就懷疑上了郿城!
於是,賈詡來找統帥夏侯惇進言道:
“啟稟主帥,以我軍當下之行軍速度,明日便將途徑扶風,三日之後便可抵達陳倉。可自長安出兵以來,陳倉並未有任何書信寄來我軍處,老臣心中略覺不妥,待大軍明日抵達扶風之時,望將軍撥一路軍馬,前往附近那郿城一探究竟,那郿城為陳倉糧草補給之處,它若無恙,陳倉必亦無恙矣。”
夏侯惇倒不以為意:
“文和過慮了!陳倉未寫書信與我,恰恰說明其安然無恙。
且自長安到陳倉皆為我魏境,其中有周至,陽遂,扶風,郿城等大小城市七八座。
那孫吳最近的也是那漢中,那漢中不過十萬之兵,我自統六萬,再加陳倉五萬,長安二萬及周邊城市都有部署,加在一起,兵力將近二十萬,兵力懸殊至此,料那周瑜小子,有何膽略敢犯我境?
再者,你也說三日之後我軍便會到達陳倉,即便其中詐,三日之後,我大軍壓境,諒那周瑜即便盡起漢中之兵,也非我之敵手!文和太過小心謹慎啦,哈哈哈!”
聽夏侯惇這麽說,賈詡盡管心中無奈,卻也不願在與他爭論,畢竟他夏侯惇是魏王最信賴之人,平日裏又頗為蠻橫。
就像當初兵出長安之時,夏侯惇執意要留夏侯楙為長安守將,因為他覺得,長安雖距漢中不遠,可前麵還有陳倉,何況自己的六萬援軍此去目標正是漢中,所以駐守長安非但沒有風險,還可以幫夏侯楙撈足政治資本,畢竟長安也算是西都,能駐守長安也是大功一件。
但他卻忽略了那夏侯楙是個十足的蠢蛋!
賈詡就曾勸夏侯惇說有子午道可通達漢中,雖路途艱險,但可出奇製勝,實在不行,也要在道口埋伏重兵,以防漢中偷襲。
夏侯惇就笑言賈詡太過小心,而且太過於賣弄自己知道的多。本來,夏侯惇就對靠詭計著稱的賈詡不太待見,所以對他的建議都不愛理會。
賈詡自然心知肚明,但是該說的還要說,該勸諫的還要勸諫,起碼到時候兵敗了可不關我賈文和的事。
“主帥所言甚是,微臣告退!”賈詡低頭一笑,退出了大帳。
周瑜指著甘寧身上的鎧甲說道:“甘將軍所穿之鎧甲與那筐中的鎧甲是否相同呢?”
甘寧仔細對比了一番,發現兩者確有細微不同。
周瑜笑道:“這郿城軍士盡皆是後勤補給的鎧甲,而那長安城的援兵盡皆是曹魏正規軍鎧甲,雖然都為魏甲,細看實有不同。倘若到時候向那陳倉求援之時,由你這‘正規軍’和幾個‘補給軍’逃兵一同過去,相信那城中之人必不懷疑。”
甘寧點頭,但是還有疑問:“那我到時該作何說辭?這些‘補給兵’自然是因為郿城被破而逃,我作為‘正規軍’該怎麽解釋?”
周瑜笑道:“興霸質疑的好!此刻長安援兵據我郿城也就不足一日之程,到時候興霸可以告知那陳倉守軍,說援軍得知郿城被破,遣人來救,結果被那郿城的吳軍殺敗,故攜城中逃兵一道前來求援。如此,陳倉守軍必不相疑。”
甘寧想了想周瑜的話,片刻,猛然拍手笑道:“都督思慮周詳,如此一來,那陳倉之人必會相信我等!”
周瑜笑著點點頭然後走向淩統道:“公績適才所慮之事,我也有解決之法!”
“願聞都督賜教!”淩統朝周瑜拱手迴道。
“陳倉守將若對求援之兵不做懷疑,那麽我們可以盡量多的安排逃兵去,”周瑜指著籮筐方向說,“最好裏麵能用之鎧甲都用上,待到了陳倉之後,一部分人引陳倉之兵來‘救援’郿城,剩下一部分可佯裝受傷或者生病,以至無法行動需在陳倉休養。比至夜深,可在陳倉城中放火,屆時,子龍將軍已得我之授意,必盡起其兵殺向陳倉,你等裏應外合,陳倉不難破!”
淩統聽完周瑜之計,興奮的說道:“都督神機妙算,我願隨興霸一同前去!”
周瑜則立刻麵容恢複了嚴峻:“此計雖可取陳倉,可長安的援軍明後兩天也必將路過扶風,扶風距我郿城不遠,且那軍中參謀賈詡也是多謀之人。兩位將軍可一同前往陳倉,但務必盡快行事,以防不測!”
甘寧聽完,便看向淩統道:“公績,不如我等稍後便帶人前往陳倉如何?!”
淩統點點頭,向周瑜拱手道:“那我與興霸稍後便往!”
“那最好,”周瑜指著籮筐昂然道,“那我即刻書信告知子龍,你二人可於軍中挑選二百個精壯之士,最好挑選漢中一帶所招募之人,以防兵士口音漏出破綻!”
“都督思慮周詳,我等這就前去準備!”甘寧淩統拱手,說完便出帳招人去了。
不過多久,周瑜便命人將一封短信快馬送至趙雲軍中。
而此時趙雲和孟達正屯兵於陳倉南門十裏處。
趙雲已與曹真對峙了三日。
雖然第一日對戰,趙雲就陣斬候選,殺退費耀,力挫曹真大軍。
但是後麵兩日,無論是趙雲出戰還是孟達設計,陳倉的曹真和劉曄也隻是固守待援,不再出城與之交戰,趙雲兩人苦思卻不得奪取陳倉之計。
而周瑜書信一至,趙雲孟達二人便大喜過望,日夜派人緊盯陳倉城內,觀其是否有異動。
而此時的夏侯惇的軍中。
自從前日自長安發兵救援陳倉以來,六萬大軍按部就班,一路行軍倒也順利。
但作為行軍參謀的賈詡卻心有疑慮。
原來,自出兵當天開始,賈詡便派遣了兩波人馬先往陳倉。
派人的目的,一方麵是為了打前站,再一個也是溝通匯報兩邊軍情。
可是一直到今天,竟連一個迴來複命的都沒有。
這兩波人都是賈詡的心腹將校,後麵那波或許是因為時間短,但第一波人,從出發到現在,都過去四五天了,那些人都是騎乘汗血寶馬,日夜兼程的,就算是長安到陳倉之間,四五天也足夠打個來迴了,何況他們軍隊離陳倉還越來越近,沒有道理到現在也沒個迴複。
除非有一種可能:中間被人給攔截了!
而那攔截之人,當今天下也就隻有那孫吳!
能在長安和陳倉之間攔截的,賈詡第一個就懷疑上了郿城!
於是,賈詡來找統帥夏侯惇進言道:
“啟稟主帥,以我軍當下之行軍速度,明日便將途徑扶風,三日之後便可抵達陳倉。可自長安出兵以來,陳倉並未有任何書信寄來我軍處,老臣心中略覺不妥,待大軍明日抵達扶風之時,望將軍撥一路軍馬,前往附近那郿城一探究竟,那郿城為陳倉糧草補給之處,它若無恙,陳倉必亦無恙矣。”
夏侯惇倒不以為意:
“文和過慮了!陳倉未寫書信與我,恰恰說明其安然無恙。
且自長安到陳倉皆為我魏境,其中有周至,陽遂,扶風,郿城等大小城市七八座。
那孫吳最近的也是那漢中,那漢中不過十萬之兵,我自統六萬,再加陳倉五萬,長安二萬及周邊城市都有部署,加在一起,兵力將近二十萬,兵力懸殊至此,料那周瑜小子,有何膽略敢犯我境?
再者,你也說三日之後我軍便會到達陳倉,即便其中詐,三日之後,我大軍壓境,諒那周瑜即便盡起漢中之兵,也非我之敵手!文和太過小心謹慎啦,哈哈哈!”
聽夏侯惇這麽說,賈詡盡管心中無奈,卻也不願在與他爭論,畢竟他夏侯惇是魏王最信賴之人,平日裏又頗為蠻橫。
就像當初兵出長安之時,夏侯惇執意要留夏侯楙為長安守將,因為他覺得,長安雖距漢中不遠,可前麵還有陳倉,何況自己的六萬援軍此去目標正是漢中,所以駐守長安非但沒有風險,還可以幫夏侯楙撈足政治資本,畢竟長安也算是西都,能駐守長安也是大功一件。
但他卻忽略了那夏侯楙是個十足的蠢蛋!
賈詡就曾勸夏侯惇說有子午道可通達漢中,雖路途艱險,但可出奇製勝,實在不行,也要在道口埋伏重兵,以防漢中偷襲。
夏侯惇就笑言賈詡太過小心,而且太過於賣弄自己知道的多。本來,夏侯惇就對靠詭計著稱的賈詡不太待見,所以對他的建議都不愛理會。
賈詡自然心知肚明,但是該說的還要說,該勸諫的還要勸諫,起碼到時候兵敗了可不關我賈文和的事。
“主帥所言甚是,微臣告退!”賈詡低頭一笑,退出了大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