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我也知道你的難處吧,所以才跟你這樣說。隻要你這樣辦了,就沒有你的事兒了。剩下的事情隻有錦衣衛處理。你可明白我說的話?”
張百濤這下退無可退,遲疑了一會兒,隻得點了點頭,“我一定按照大人的吩咐去辦。”
第二天,府尹衙門這邊就收到了條陳。
條陳最先到了黃儒識的案桌之上,他一看到,大發雷霆。
“汙蔑,純屬子虛烏有的事情,我看張百濤他是糊塗了,怎麽能夠把不存在的事情報上來。還要府尹衙門去查?荒唐!”
這份條陳在黃儒識這裏直接被壓了下來。
府尹許戈成倒不知道這件事情了。
錦衣衛衙門裏麵,經曆司有專門接收舉報的公房。
隻要有人把舉報的條陳、信件、狀詞送到錦衣衛衙門口,門口的守衛就會轉呈到經曆司。我
有時候這些舉報是關於貪官汙吏的,有時候是關於一些劣紳權豪的,這些轉送給北鎮撫司。
還有一些都是關於一些錦衣衛越權、瀆職的,這些轉送南鎮撫司處理。
臨安府少尹徐良親黃儒識,作為從六品官階,他的舉報,由指揮僉事徐良親處理。
看到上麵的舉報內容涉及到的是破壞工商稅的事情,他直接派了百戶湯林蔭去了。
當天,黃儒識被抓了迴來。
過江龍連帶著也被關押了。
夜晚。
徐川正在書房之內。
在他對麵的是李大誌,正在緩緩喝茶。
今天他來這邊是有一件要緊事。
在平城的人又送迴消息來了,加急密信。
“大人,這迴金人可能是真的要議和了。”李大誌說道。
密信傳迴來的消息說,在平城的使團,已經解除了軟禁,恢複了自由,還被金人皇帝完顏亶召見了。
徐川眉頭緊皺著,沉默著想了會兒,“也有可能是障眼法,假意議和。一切都還需要看他們金兵的動向。”
“若是能夠探查得到金兵確實已經離開了淮河北岸,各迴各營。金兀術也已經迴到了平城,這才可以確定,是真的要議和了。”
“如果隻是使團那邊解除了軟禁,這樣有可能是他們的策略,不可輕信。”
“眼下,你傳信給他們,讓他們密切關注使團在平城的動向。有消息再迴報。”
“另外,你派人,把我的這封信,送到邊軍嶽將軍手上!”
說著,徐川已經提筆寫下了一封簡短的信,上麵提醒嶽飛,派人潛入淮河北岸,刺探金軍動向。
李大誌接過信,塞入懷中。
“大人,還有一件事情。”
“現在臨安府各地衙門的差役、捕快,雖然沒有再去逼著商戶們掏錢給他們孝敬了。但是各地原來的一些地頭蛇,還在從商戶們口袋裏掏銀子。”
“一些商戶們苦不堪言,他們先交的錢倒更多了。今天錦衣衛這邊把臨安府少尹給抓了,這家夥的兒子是個大地痞,搜刮商戶。”
“還有這事?”徐川有點驚訝,但又立刻想明白了,這種事情,哪個沒有後台的敢幹呀?不都是有人給他們撐腰嗎?
徐川說道:“要想讓商戶們不再受他們欺負,就必須得把這些人統統處理掉。”
“臨安府尹許戈成,這是個可用的人,這件事情,錦衣衛這邊提供線索,具體的讓他府尹衙門去做。”
“等到你們把臨安城的這些地痞王八蛋都抓了。你去見陛下的時候,把這件事匯報給他。”
“大人是想要讓陛下重用那個許戈成?這個人的老師可是那個左衝製呀,咱們一直暗中調查的那個戶部尚書。”李大誌問道。
“重用的話倒是談不上,關鍵是要讓這種人能夠出現在朝堂之上,畢竟,這是個可用之材。不過你的考慮也是對的。他畢竟是左衝製的門生。”
“正月,臨安城臘月份的工商稅就要收繳,上交戶部國庫了,到時候就看他的表現了,是不是他能夠頂得住左衝製貪汙的壓力,不管這些人同流合汙,就算是個好官。”
“是,大人。”
說完這件事情之後,李大誌忽然躊躇了起來。顯然是有話要說,但是又不知道怎麽開口。
“在我這裏有什麽話直說便是,不用如此猶豫。”徐川看出來他的神態,便直接說道。
“大人,昨天,我忽然收到了一封樞密院副使王瓏的拜帖。邀我去其府上赴宴。看他這個意思,好像是想要拉攏我。”
“樞密院副使王瓏?”聽到這個名字,徐川倒是有點詫異,“看來這群人是想要在錦衣衛裏麵挖人呀。”
“大人所言極是,我也有此憂慮。”李大誌說道:“上次秦檜在北鎮撫司、詔獄司各拉攏了一個人,泄露了好些消息。”
“衙門裏的兄弟們知道了之後反應很大,對,這兩個叛徒謾罵不已,那兩個人已經按照大人的意思充軍了。”
“隻是不知是否還有其他的人?也被拉攏了過去,成為了別人的探子。”
李大誌憂心忡忡地說道。
對於這種事情,徐川也很是頭疼。
衙門內部有些人如果吃裏扒外,是很難看出來的。隻能等到事情發生之後才可以通過蛛絲馬跡追尋。
“此事應該是南鎮撫司那邊在管,徐高增那邊有什麽舉措嗎?”徐川問道。
“他那邊已經按照大人的吩咐,在核查咱們裏麵兄弟們的經曆案牘了,不過這樣查下來,也難找出是什麽人叛變了衙門。”
“關鍵的你還是要分批次的去查。第一批進入衙門裏邊的那些人,也就是你們八個人親手招進來的那些人,倒是應該放心一些。後麵進來的人,應該有一些魚龍混雜的,要好好查。”
“關鍵是要查清楚,哪個人的生活忽然變得有錢了,大手大腳的。亦或者是忽然行為舉止有了變化了,常常在衙門外做事的。”
“錦衣衛監察百官,查辦貪官汙吏。若是自己的衙門裏麵也不幹不淨,這又如何能服眾啊?長此以往下去,錦衣衛衙門又得和其他尋常衙門一樣了。”
“都察院已經是廢了,成了我大宋朝廷上的一塊爛肉,錦衣衛是我辛辛苦苦建立起來的,絕不能出現這種情。”
張百濤這下退無可退,遲疑了一會兒,隻得點了點頭,“我一定按照大人的吩咐去辦。”
第二天,府尹衙門這邊就收到了條陳。
條陳最先到了黃儒識的案桌之上,他一看到,大發雷霆。
“汙蔑,純屬子虛烏有的事情,我看張百濤他是糊塗了,怎麽能夠把不存在的事情報上來。還要府尹衙門去查?荒唐!”
這份條陳在黃儒識這裏直接被壓了下來。
府尹許戈成倒不知道這件事情了。
錦衣衛衙門裏麵,經曆司有專門接收舉報的公房。
隻要有人把舉報的條陳、信件、狀詞送到錦衣衛衙門口,門口的守衛就會轉呈到經曆司。我
有時候這些舉報是關於貪官汙吏的,有時候是關於一些劣紳權豪的,這些轉送給北鎮撫司。
還有一些都是關於一些錦衣衛越權、瀆職的,這些轉送南鎮撫司處理。
臨安府少尹徐良親黃儒識,作為從六品官階,他的舉報,由指揮僉事徐良親處理。
看到上麵的舉報內容涉及到的是破壞工商稅的事情,他直接派了百戶湯林蔭去了。
當天,黃儒識被抓了迴來。
過江龍連帶著也被關押了。
夜晚。
徐川正在書房之內。
在他對麵的是李大誌,正在緩緩喝茶。
今天他來這邊是有一件要緊事。
在平城的人又送迴消息來了,加急密信。
“大人,這迴金人可能是真的要議和了。”李大誌說道。
密信傳迴來的消息說,在平城的使團,已經解除了軟禁,恢複了自由,還被金人皇帝完顏亶召見了。
徐川眉頭緊皺著,沉默著想了會兒,“也有可能是障眼法,假意議和。一切都還需要看他們金兵的動向。”
“若是能夠探查得到金兵確實已經離開了淮河北岸,各迴各營。金兀術也已經迴到了平城,這才可以確定,是真的要議和了。”
“如果隻是使團那邊解除了軟禁,這樣有可能是他們的策略,不可輕信。”
“眼下,你傳信給他們,讓他們密切關注使團在平城的動向。有消息再迴報。”
“另外,你派人,把我的這封信,送到邊軍嶽將軍手上!”
說著,徐川已經提筆寫下了一封簡短的信,上麵提醒嶽飛,派人潛入淮河北岸,刺探金軍動向。
李大誌接過信,塞入懷中。
“大人,還有一件事情。”
“現在臨安府各地衙門的差役、捕快,雖然沒有再去逼著商戶們掏錢給他們孝敬了。但是各地原來的一些地頭蛇,還在從商戶們口袋裏掏銀子。”
“一些商戶們苦不堪言,他們先交的錢倒更多了。今天錦衣衛這邊把臨安府少尹給抓了,這家夥的兒子是個大地痞,搜刮商戶。”
“還有這事?”徐川有點驚訝,但又立刻想明白了,這種事情,哪個沒有後台的敢幹呀?不都是有人給他們撐腰嗎?
徐川說道:“要想讓商戶們不再受他們欺負,就必須得把這些人統統處理掉。”
“臨安府尹許戈成,這是個可用的人,這件事情,錦衣衛這邊提供線索,具體的讓他府尹衙門去做。”
“等到你們把臨安城的這些地痞王八蛋都抓了。你去見陛下的時候,把這件事匯報給他。”
“大人是想要讓陛下重用那個許戈成?這個人的老師可是那個左衝製呀,咱們一直暗中調查的那個戶部尚書。”李大誌問道。
“重用的話倒是談不上,關鍵是要讓這種人能夠出現在朝堂之上,畢竟,這是個可用之材。不過你的考慮也是對的。他畢竟是左衝製的門生。”
“正月,臨安城臘月份的工商稅就要收繳,上交戶部國庫了,到時候就看他的表現了,是不是他能夠頂得住左衝製貪汙的壓力,不管這些人同流合汙,就算是個好官。”
“是,大人。”
說完這件事情之後,李大誌忽然躊躇了起來。顯然是有話要說,但是又不知道怎麽開口。
“在我這裏有什麽話直說便是,不用如此猶豫。”徐川看出來他的神態,便直接說道。
“大人,昨天,我忽然收到了一封樞密院副使王瓏的拜帖。邀我去其府上赴宴。看他這個意思,好像是想要拉攏我。”
“樞密院副使王瓏?”聽到這個名字,徐川倒是有點詫異,“看來這群人是想要在錦衣衛裏麵挖人呀。”
“大人所言極是,我也有此憂慮。”李大誌說道:“上次秦檜在北鎮撫司、詔獄司各拉攏了一個人,泄露了好些消息。”
“衙門裏的兄弟們知道了之後反應很大,對,這兩個叛徒謾罵不已,那兩個人已經按照大人的意思充軍了。”
“隻是不知是否還有其他的人?也被拉攏了過去,成為了別人的探子。”
李大誌憂心忡忡地說道。
對於這種事情,徐川也很是頭疼。
衙門內部有些人如果吃裏扒外,是很難看出來的。隻能等到事情發生之後才可以通過蛛絲馬跡追尋。
“此事應該是南鎮撫司那邊在管,徐高增那邊有什麽舉措嗎?”徐川問道。
“他那邊已經按照大人的吩咐,在核查咱們裏麵兄弟們的經曆案牘了,不過這樣查下來,也難找出是什麽人叛變了衙門。”
“關鍵的你還是要分批次的去查。第一批進入衙門裏邊的那些人,也就是你們八個人親手招進來的那些人,倒是應該放心一些。後麵進來的人,應該有一些魚龍混雜的,要好好查。”
“關鍵是要查清楚,哪個人的生活忽然變得有錢了,大手大腳的。亦或者是忽然行為舉止有了變化了,常常在衙門外做事的。”
“錦衣衛監察百官,查辦貪官汙吏。若是自己的衙門裏麵也不幹不淨,這又如何能服眾啊?長此以往下去,錦衣衛衙門又得和其他尋常衙門一樣了。”
“都察院已經是廢了,成了我大宋朝廷上的一塊爛肉,錦衣衛是我辛辛苦苦建立起來的,絕不能出現這種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