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宮,垂拱殿中,趙構正在緩緩的練著書法。
一張紙上已經將近寫滿了字。
彭則在一旁伺候著,“官家的字,寫的越發有顏體風範了。”
趙構正在寫的書法是詩經中的摘抄:“豈弟君子,無信讒言,讒人罔極,交亂四國”。
看著自己的字,趙構笑著說道:“功夫不負有心人,多年的練習,終於有此成果。”
這個時候,有太監進來稟報。
“啟稟聖上,李大誌來了。”
一刻鍾之後,趙構召見李大誌。
一陣行禮過後,趙構開門見山的問道:“徐川是不是都已經跟你交代了事情?”
李大誌想著徐川告誡自己的話,沉吟了一會兒,才緩緩開口道。
“啟奏聖上,徐大人已經跟微臣交接了一些錦衣衛的諸多事務,奈何務龐雜,一時半會兒也交接不完,微臣便先來麵見聖上。”
“鄭記得你以前,是禁軍,後麵被正派去做了錦衣衛,現在也已經是成了四品的官,聽徐川說,你在錦衣衛兢兢業業幹的不錯。”
“日後,錦衣衛的事情還需要由你擔起來。徐川雖然不在錦衣衛了,但是有些事情你也依然可以去問他。”
“你們衙門裏麵,是怎麽看待徐川調離錦衣衛的?是不是很多人都不理解?”
李大誌沉默著沒有迴話。
“朕的良苦用心,既是為了他好,也是為了你們好。眼下秦檜的案子,由你們去查,這個時候就不能讓徐川來參加了。”
“你以前是他的屬下,也應該明白,這個案子不好查。朕日後對徐川還有重用,所以不能讓他直接摻和到這個事情上麵來。”
“秦檜的案子可能會牽扯到很多人,這些人如果被查了,那徐川就會被圍攻,他日後在官場上麵的路就不好走了。”
“微臣明白!”李大誌急忙說道。
趙構的這些話一直是在引導著李大誌,讓李大誌認為,他罷免徐川的官職是為了徐川好。
趙構這是在拉攏人心,拉攏整個錦衣衛的人心。
他擔心整個錦衣衛衙門成為徐川的個人勢力,所以才會這樣做,先給自己樹立一個明君的形象,然後才可以讓人死心塌地的為自己辦事。
趙構要準備對錦衣衛進行更嚴格的控製,首先就是要控製李大誌。
“錦衣衛日後的每日案牘報送,還是照常。接下來一個月,你每天酉時進宮一次,跟朕見一次麵,說一下案子進展情況。”
“微臣一定多多請奏聖上,辦好錦衣衛衙門的差事,為聖上分憂解難。”
“朕要的就是你這句話,快起來吧!”趙構高興地說道。
李大誌這才從地上站了起來。
“朕看,錦衣衛指揮使這個位置先空著,但是錦衣衛衙門裏的差事還是由你來辦。你的官階,還是從四品,俸祿按照正三品的來。”
“等過一段時間事情都處理了,朕再選人,做錦衣衛新的指揮使。”
“微臣明白!”
“秦檜的案子,朕更不希望牽扯到太多的人,兩天之內查清楚,然後寫成奏折給朕呈上來。”
“還有一件事,朕需要問一下你的看法。作為徐川的下屬,你認為徐川為人處事如何啊?”
這個問題是趙構深思熟慮過了的,他需要根據李大誌對這個問題的迴答,來判斷徐川在錦衣衛的地位,來判斷這個李大誌是否值任用。
在從錦衣衛來皇宮的路上,李大誌就已經在肚子裏打好了草稿,想好了這個問題應該怎麽迴答,畢竟,這是徐川特意交代過的。
“啟奏聖上,作為屬下實在是不應該議論上司。但是在君父麵前,微臣卻可以坦言直說。”
“跟隨徐川在錦衣衛中查辦案件三個多月以來,微臣深有所感,聖上建立錦衣衛衙門的良苦用心,朝中貪官汙吏甚多,亟需忠正廉潔之能臣。”
“朝中諸多官員之中,聖上能夠選任徐大人做錦衣衛指揮使,一定是深謀遠慮,必有深意。”
“派遣微臣入錦衣衛,微臣兢兢業業,查案辦案,未敢懈怠,不敢出差錯,未曾做錯事。”
“若是聖上問徐大人的為人,微臣以為,他在這段時間裏麵,在錦衣衛中言行舉止,皆是忠臣表現。”
李大誌說了一大通話,最後就說出了兩個字,“忠臣”。
趙構點了點頭,對這個答案還是挺滿意的。
李大誌沒有去特意誇讚徐川,也沒有為徐川去求情。
趙構認為這至少說明了李大誌和徐川之間沒有深厚的私人關係,這個人值得自己任用。
不過,趙構想的可不隻是這些。
錦衣衛衙門裏麵自己不能隻信任李大誌一個人,還應該抬出一個人來與李大誌抗衡。
“嗯,你所說還算是公允,朕知道你們錦衣衛事務多,案子多,麻煩事兒也多。你覺得衙門裏麵有誰可以做你的左膀右臂?”
李大誌愣了。
這個問題徐川沒有提前說過,他也沒有提前準備答案。
不過既然趙構已經問了,他就必須現在迴答。
李大誌稍微思考了一下說道:“南鎮撫司指揮同知徐高增,也是聖上派去錦衣衛的八個禁軍之一,領辦了諸多差事,沒有出過差錯。”
“好,朕看,從明天開始,你們兩個人就一同進宮來見朕,一同奏報事情,你可明白。”
“微臣明白!”說完,李大誌就問起了秦檜的案子。
“請奏聖上,秦檜的案子中,諸多線索牽扯到了眾多朝廷大員。戶部尚書左衝製、吏部上述潘雲峰、兵部尚書蔡雲欒、都察院副都禦史趙文龍……”
“停停停!”趙構急忙擺手說道。
李大誌連忙停下,抬頭看向趙構。
趙構長歎一聲,然後緩緩說道。“這些線索,很有可能都是捕風捉影,這些朝廷大員都是棟梁之才,如今秦檜的案子,不宜牽涉過大。”
“查辦此案,凡是涉及到正四品以上的官員,全部延後處理,記錄在案但是不追查。從四品以下的官員,把所涉及的人全部列出來,等朕過目之後再說。”
“六品以下的官員,全部秉公執法,立刻捉拿歸案。秦檜家中所涉及的一應人等,不應過度關押,審訊時需要把握好分寸。”
一張紙上已經將近寫滿了字。
彭則在一旁伺候著,“官家的字,寫的越發有顏體風範了。”
趙構正在寫的書法是詩經中的摘抄:“豈弟君子,無信讒言,讒人罔極,交亂四國”。
看著自己的字,趙構笑著說道:“功夫不負有心人,多年的練習,終於有此成果。”
這個時候,有太監進來稟報。
“啟稟聖上,李大誌來了。”
一刻鍾之後,趙構召見李大誌。
一陣行禮過後,趙構開門見山的問道:“徐川是不是都已經跟你交代了事情?”
李大誌想著徐川告誡自己的話,沉吟了一會兒,才緩緩開口道。
“啟奏聖上,徐大人已經跟微臣交接了一些錦衣衛的諸多事務,奈何務龐雜,一時半會兒也交接不完,微臣便先來麵見聖上。”
“鄭記得你以前,是禁軍,後麵被正派去做了錦衣衛,現在也已經是成了四品的官,聽徐川說,你在錦衣衛兢兢業業幹的不錯。”
“日後,錦衣衛的事情還需要由你擔起來。徐川雖然不在錦衣衛了,但是有些事情你也依然可以去問他。”
“你們衙門裏麵,是怎麽看待徐川調離錦衣衛的?是不是很多人都不理解?”
李大誌沉默著沒有迴話。
“朕的良苦用心,既是為了他好,也是為了你們好。眼下秦檜的案子,由你們去查,這個時候就不能讓徐川來參加了。”
“你以前是他的屬下,也應該明白,這個案子不好查。朕日後對徐川還有重用,所以不能讓他直接摻和到這個事情上麵來。”
“秦檜的案子可能會牽扯到很多人,這些人如果被查了,那徐川就會被圍攻,他日後在官場上麵的路就不好走了。”
“微臣明白!”李大誌急忙說道。
趙構的這些話一直是在引導著李大誌,讓李大誌認為,他罷免徐川的官職是為了徐川好。
趙構這是在拉攏人心,拉攏整個錦衣衛的人心。
他擔心整個錦衣衛衙門成為徐川的個人勢力,所以才會這樣做,先給自己樹立一個明君的形象,然後才可以讓人死心塌地的為自己辦事。
趙構要準備對錦衣衛進行更嚴格的控製,首先就是要控製李大誌。
“錦衣衛日後的每日案牘報送,還是照常。接下來一個月,你每天酉時進宮一次,跟朕見一次麵,說一下案子進展情況。”
“微臣一定多多請奏聖上,辦好錦衣衛衙門的差事,為聖上分憂解難。”
“朕要的就是你這句話,快起來吧!”趙構高興地說道。
李大誌這才從地上站了起來。
“朕看,錦衣衛指揮使這個位置先空著,但是錦衣衛衙門裏的差事還是由你來辦。你的官階,還是從四品,俸祿按照正三品的來。”
“等過一段時間事情都處理了,朕再選人,做錦衣衛新的指揮使。”
“微臣明白!”
“秦檜的案子,朕更不希望牽扯到太多的人,兩天之內查清楚,然後寫成奏折給朕呈上來。”
“還有一件事,朕需要問一下你的看法。作為徐川的下屬,你認為徐川為人處事如何啊?”
這個問題是趙構深思熟慮過了的,他需要根據李大誌對這個問題的迴答,來判斷徐川在錦衣衛的地位,來判斷這個李大誌是否值任用。
在從錦衣衛來皇宮的路上,李大誌就已經在肚子裏打好了草稿,想好了這個問題應該怎麽迴答,畢竟,這是徐川特意交代過的。
“啟奏聖上,作為屬下實在是不應該議論上司。但是在君父麵前,微臣卻可以坦言直說。”
“跟隨徐川在錦衣衛中查辦案件三個多月以來,微臣深有所感,聖上建立錦衣衛衙門的良苦用心,朝中貪官汙吏甚多,亟需忠正廉潔之能臣。”
“朝中諸多官員之中,聖上能夠選任徐大人做錦衣衛指揮使,一定是深謀遠慮,必有深意。”
“派遣微臣入錦衣衛,微臣兢兢業業,查案辦案,未敢懈怠,不敢出差錯,未曾做錯事。”
“若是聖上問徐大人的為人,微臣以為,他在這段時間裏麵,在錦衣衛中言行舉止,皆是忠臣表現。”
李大誌說了一大通話,最後就說出了兩個字,“忠臣”。
趙構點了點頭,對這個答案還是挺滿意的。
李大誌沒有去特意誇讚徐川,也沒有為徐川去求情。
趙構認為這至少說明了李大誌和徐川之間沒有深厚的私人關係,這個人值得自己任用。
不過,趙構想的可不隻是這些。
錦衣衛衙門裏麵自己不能隻信任李大誌一個人,還應該抬出一個人來與李大誌抗衡。
“嗯,你所說還算是公允,朕知道你們錦衣衛事務多,案子多,麻煩事兒也多。你覺得衙門裏麵有誰可以做你的左膀右臂?”
李大誌愣了。
這個問題徐川沒有提前說過,他也沒有提前準備答案。
不過既然趙構已經問了,他就必須現在迴答。
李大誌稍微思考了一下說道:“南鎮撫司指揮同知徐高增,也是聖上派去錦衣衛的八個禁軍之一,領辦了諸多差事,沒有出過差錯。”
“好,朕看,從明天開始,你們兩個人就一同進宮來見朕,一同奏報事情,你可明白。”
“微臣明白!”說完,李大誌就問起了秦檜的案子。
“請奏聖上,秦檜的案子中,諸多線索牽扯到了眾多朝廷大員。戶部尚書左衝製、吏部上述潘雲峰、兵部尚書蔡雲欒、都察院副都禦史趙文龍……”
“停停停!”趙構急忙擺手說道。
李大誌連忙停下,抬頭看向趙構。
趙構長歎一聲,然後緩緩說道。“這些線索,很有可能都是捕風捉影,這些朝廷大員都是棟梁之才,如今秦檜的案子,不宜牽涉過大。”
“查辦此案,凡是涉及到正四品以上的官員,全部延後處理,記錄在案但是不追查。從四品以下的官員,把所涉及的人全部列出來,等朕過目之後再說。”
“六品以下的官員,全部秉公執法,立刻捉拿歸案。秦檜家中所涉及的一應人等,不應過度關押,審訊時需要把握好分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