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日,徐川派出去招募人手的陸陸續續都迴來了。
錦衣衛的人馬一下子就擴充到了一百八十六人!
徐川心裏高興,在人齊後,便讓經曆司指揮同知班占魁安排,在錦衣衛衙門前的大街上,做一場大席。
召集錦衣衛上下一百多號人,一起吃頓飯!
這錢,自然是徐川出了。
都沒有用錦衣衛衙門經費。
根據徐川向趙構的建議,每月自己給自己發放的俸祿是三十兩銀子!
但是徐川通過偏門,已經把自己的小庫房搞到了三百兩銀子!
這些銀子還是太少!
徐川覺得自己應該盡快讓崔雲蘭做生意,賺大錢!
晚上,整個錦衣衛衙門前街上,已經搭起了棚子。
十九張大圓桌整齊排列,一個個錦衣衛身著飛魚服端坐。
在大棚的最中間,擺著的是一張最大的桌子,但是桌子上的菜品都是一樣的。
徐川從錦衣衛大門走出,身後跟著四個重要司的指揮同知。
李大誌,北鎮撫司指揮同知。
徐高增,南鎮撫司指揮同知。
班占魁,詔獄司指揮同知。
姚斌,經曆司指揮同知。
“唰”一下,所有的錦衣衛站了起來。
“見過指揮使大人!”
徐川率領四個指揮同知坐在中間的圓桌上。
“大家坐。”
“這第一杯,我徐川先敬各位!從今往後,諸位便是同僚,同生共死!”
說著,將杯中酒一飲而盡。
眾錦衣衛同時舉杯喝幹杯中酒。
“這第二杯,我要敬我們共同的使命與責任。身為錦衣衛,我們肩上的擔子重如泰山。”
“對內,我們要清查貪官汙吏,冤假錯案!對外,我們要刺探敵情,助力邊軍!”
“先斬後奏,皇權特許!朝廷把這個權力給了我們,我們就要用好它!”
言罷,他再次舉起酒杯,一飲而盡。
眾人都看到了徐川作為指揮使的豪邁與決心,紛紛效仿,酒杯相碰,發出清脆的聲響。
席間,氣氛熱烈而又不失莊重。
徐川不時地與周圍的錦衣衛交談,詢問他們的情況。
徐川畢竟與這個時代的眾多官員不同。
上下級之間的嚴格等級製度,在徐川這裏根本不存在。
飯後,徐川還安排了精彩的表演,有武藝高強的錦衣衛展示身手,也有從酒樓請來的戲子獻唱,讓整個宴會充滿了歡聲笑語。
徐川原本的計劃就是通過今晚的酒席,給所有錦衣衛來一場團建。
一百多號人,都被徐川打破了縣域籍貫,重新分配到了四個司內。
相當於現在錦衣衛裏麵,人跟人都不認識,全都是陌生人。
通過這些活動,至少讓錦衣衛之間認識一下,也讓他們更加團結。
兩個時辰後,宴會終於結束。
徐川今夜已經喝了太多,連一句完整的話都講不清了,最後讓樓小丫伺候著迴到了臥房。
同一時間。
秦檜的宰相府中,也是歡笑不斷。
今夜正好是秦檜夫人,王袁穎的生辰。
趁著這機會,前來宰相府給秦檜送禮的人不在少數。
一有這種機會,自然趕緊抓住。
從上午的巳時開始,便有各個衙門的官員前來。
今天雖然是當值,但是公事哪有宰相大人家裏的私事重要?
王媛媛說著不要大操大辦,實際上還是在整個宰相府的院子裏擺出了二十多桌的酒席。
還有兩個戲班子,輪流唱戲。
這酒直接從中午喝到了晚上,王袁穎好不高興。
最高興的事情是,她的兩個兒子從建康府迴來了!
自從金兵渡過淮河之後,王袁穎便讓秦檜把自己的兩個兒子從建康府的任上調迴了臨安城。
大兒子秦梓、二兒子秦飛!
本來都是建康府中的參知,現在已經成了吏部的主事。
秦檜知道兩個兒子沒什麽參政的本事,都是給他們一個位子讓他們能夠安穩過日子。
這下,整個宰相府喜上加喜,更加熱鬧了。
大兒子秦梓帶迴來的家眷,已經住進了西院。
二兒子秦飛也帶迴來了家眷,不過是單獨的府第。
秦飛同時也是吏部侍郎潘雲峰的女婿。
秦檜書房中。
幾個心腹都已經聚集在了這裏。
王瓏,樞密院副使,掌管著邊軍、禁軍的軍需糧草調度。
高在林,都察院都禦史。
馬晨材,刑部尚書。
左衝製,戶部尚書。
蔡雲欒,兵部尚書。
潘雲峰,吏部侍郎。
秦檜坐在書桌背後,手中在不停地盤著兩個核桃。
書房內的燭火靜靜燒著。
這裏的安靜倒與外麵的熱鬧歡慶場麵截然不同。
在秦檜的桌子上,正放著一封密信。
密信正是到達平城的新使團寄迴來的
裏麵的內容隻說了一件事,那就是他們連金國國主的麵都沒見著。
新使團星夜兼程到了平城後,便受到了尚書令韓昉的接見,但是,卻沒有見到金國皇帝完顏亶。
並且,從尚書令韓昉的意思來看,金國認為,要想議和,必須有以下幾個條件。
一,趙構向金國稱臣,交上國印。然後由金國皇帝完顏亶賜趙構為大宋皇帝,另賜國印。
二,劃泗州城給金國,東以淮河中流為界,西以大散關為界,以南屬宋,以北屬金。
三,宋每年向金納貢銀、絹各八百萬兩、六十萬匹,每年春季搬送至泗州交納。
其中第一條,就讓秦檜頭疼不已!
該如何說服趙構向金國稱臣?
房間裏的眾多心腹此時也是憂心忡忡。
良久,秦檜說道,“金人還是欺人太甚!”
“秦大人說得對!”
“金人真是貪得無厭!”
“若是將泗州城劃給金人,那邊軍便又失一城!”
“相爺,如今這樣,該怎麽辦才好?使團在平城正等著複信。”
“要不要,直接進宮麵聖,讓官家自己定奪!咱們在這裏幹想也是沒用啊。”
秦檜長歎了一聲,“如今金人已經南下了三千兵馬,看樣子,如果不同意議和條件,他們便還會大軍過境,順勢向淮南進攻!”
“若是邊軍那邊得勝,咱們也好說話一些!”
戶部尚書左衝製道,“相爺,事不宜遲,應該讓王大人將邊軍所需糧草,盡快調去,先將這三千金兵趕迴北方,再定其他方略。”
“左大人,你這方略,倒是和徐川不謀而合!”
錦衣衛的人馬一下子就擴充到了一百八十六人!
徐川心裏高興,在人齊後,便讓經曆司指揮同知班占魁安排,在錦衣衛衙門前的大街上,做一場大席。
召集錦衣衛上下一百多號人,一起吃頓飯!
這錢,自然是徐川出了。
都沒有用錦衣衛衙門經費。
根據徐川向趙構的建議,每月自己給自己發放的俸祿是三十兩銀子!
但是徐川通過偏門,已經把自己的小庫房搞到了三百兩銀子!
這些銀子還是太少!
徐川覺得自己應該盡快讓崔雲蘭做生意,賺大錢!
晚上,整個錦衣衛衙門前街上,已經搭起了棚子。
十九張大圓桌整齊排列,一個個錦衣衛身著飛魚服端坐。
在大棚的最中間,擺著的是一張最大的桌子,但是桌子上的菜品都是一樣的。
徐川從錦衣衛大門走出,身後跟著四個重要司的指揮同知。
李大誌,北鎮撫司指揮同知。
徐高增,南鎮撫司指揮同知。
班占魁,詔獄司指揮同知。
姚斌,經曆司指揮同知。
“唰”一下,所有的錦衣衛站了起來。
“見過指揮使大人!”
徐川率領四個指揮同知坐在中間的圓桌上。
“大家坐。”
“這第一杯,我徐川先敬各位!從今往後,諸位便是同僚,同生共死!”
說著,將杯中酒一飲而盡。
眾錦衣衛同時舉杯喝幹杯中酒。
“這第二杯,我要敬我們共同的使命與責任。身為錦衣衛,我們肩上的擔子重如泰山。”
“對內,我們要清查貪官汙吏,冤假錯案!對外,我們要刺探敵情,助力邊軍!”
“先斬後奏,皇權特許!朝廷把這個權力給了我們,我們就要用好它!”
言罷,他再次舉起酒杯,一飲而盡。
眾人都看到了徐川作為指揮使的豪邁與決心,紛紛效仿,酒杯相碰,發出清脆的聲響。
席間,氣氛熱烈而又不失莊重。
徐川不時地與周圍的錦衣衛交談,詢問他們的情況。
徐川畢竟與這個時代的眾多官員不同。
上下級之間的嚴格等級製度,在徐川這裏根本不存在。
飯後,徐川還安排了精彩的表演,有武藝高強的錦衣衛展示身手,也有從酒樓請來的戲子獻唱,讓整個宴會充滿了歡聲笑語。
徐川原本的計劃就是通過今晚的酒席,給所有錦衣衛來一場團建。
一百多號人,都被徐川打破了縣域籍貫,重新分配到了四個司內。
相當於現在錦衣衛裏麵,人跟人都不認識,全都是陌生人。
通過這些活動,至少讓錦衣衛之間認識一下,也讓他們更加團結。
兩個時辰後,宴會終於結束。
徐川今夜已經喝了太多,連一句完整的話都講不清了,最後讓樓小丫伺候著迴到了臥房。
同一時間。
秦檜的宰相府中,也是歡笑不斷。
今夜正好是秦檜夫人,王袁穎的生辰。
趁著這機會,前來宰相府給秦檜送禮的人不在少數。
一有這種機會,自然趕緊抓住。
從上午的巳時開始,便有各個衙門的官員前來。
今天雖然是當值,但是公事哪有宰相大人家裏的私事重要?
王媛媛說著不要大操大辦,實際上還是在整個宰相府的院子裏擺出了二十多桌的酒席。
還有兩個戲班子,輪流唱戲。
這酒直接從中午喝到了晚上,王袁穎好不高興。
最高興的事情是,她的兩個兒子從建康府迴來了!
自從金兵渡過淮河之後,王袁穎便讓秦檜把自己的兩個兒子從建康府的任上調迴了臨安城。
大兒子秦梓、二兒子秦飛!
本來都是建康府中的參知,現在已經成了吏部的主事。
秦檜知道兩個兒子沒什麽參政的本事,都是給他們一個位子讓他們能夠安穩過日子。
這下,整個宰相府喜上加喜,更加熱鬧了。
大兒子秦梓帶迴來的家眷,已經住進了西院。
二兒子秦飛也帶迴來了家眷,不過是單獨的府第。
秦飛同時也是吏部侍郎潘雲峰的女婿。
秦檜書房中。
幾個心腹都已經聚集在了這裏。
王瓏,樞密院副使,掌管著邊軍、禁軍的軍需糧草調度。
高在林,都察院都禦史。
馬晨材,刑部尚書。
左衝製,戶部尚書。
蔡雲欒,兵部尚書。
潘雲峰,吏部侍郎。
秦檜坐在書桌背後,手中在不停地盤著兩個核桃。
書房內的燭火靜靜燒著。
這裏的安靜倒與外麵的熱鬧歡慶場麵截然不同。
在秦檜的桌子上,正放著一封密信。
密信正是到達平城的新使團寄迴來的
裏麵的內容隻說了一件事,那就是他們連金國國主的麵都沒見著。
新使團星夜兼程到了平城後,便受到了尚書令韓昉的接見,但是,卻沒有見到金國皇帝完顏亶。
並且,從尚書令韓昉的意思來看,金國認為,要想議和,必須有以下幾個條件。
一,趙構向金國稱臣,交上國印。然後由金國皇帝完顏亶賜趙構為大宋皇帝,另賜國印。
二,劃泗州城給金國,東以淮河中流為界,西以大散關為界,以南屬宋,以北屬金。
三,宋每年向金納貢銀、絹各八百萬兩、六十萬匹,每年春季搬送至泗州交納。
其中第一條,就讓秦檜頭疼不已!
該如何說服趙構向金國稱臣?
房間裏的眾多心腹此時也是憂心忡忡。
良久,秦檜說道,“金人還是欺人太甚!”
“秦大人說得對!”
“金人真是貪得無厭!”
“若是將泗州城劃給金人,那邊軍便又失一城!”
“相爺,如今這樣,該怎麽辦才好?使團在平城正等著複信。”
“要不要,直接進宮麵聖,讓官家自己定奪!咱們在這裏幹想也是沒用啊。”
秦檜長歎了一聲,“如今金人已經南下了三千兵馬,看樣子,如果不同意議和條件,他們便還會大軍過境,順勢向淮南進攻!”
“若是邊軍那邊得勝,咱們也好說話一些!”
戶部尚書左衝製道,“相爺,事不宜遲,應該讓王大人將邊軍所需糧草,盡快調去,先將這三千金兵趕迴北方,再定其他方略。”
“左大人,你這方略,倒是和徐川不謀而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