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佳節,無論是在外打工還是在城裏上班的人們都會在這一天迴到老家與家人團聚,共進年夜飯。
李一弦也同樣需要如此,跟著母親坐著長途汽車,當夜迴到老家吃團圓飯。
爺爺奶奶早早就在大門口眺望,當看到孫子迴來時不由的露出歡喜笑臉。
吃晚飯期間,爺爺奶奶一直在勸李一弦繼續讀書,為了不讓爺爺奶奶生氣,李一弦沒有出口頂撞,隻是一直默默不語,低頭吃飯。
他自然知道長輩們的想法,也理解爺爺奶奶和母親的勸說,但理解歸理解,他並沒有聽從,因為他從小便有自己的想法。
隻是爺爺和奶奶那滿是期待的蒼老神情會令李一弦心中生出一股莫名的自責感。
還是和從前一樣,爺爺的右手總是會不停顫抖,這是大多數老人都患有的“帕金森”症狀。
兩隻手掌上的皺紋還是那般明顯,爺爺是一個不會表達情感的人,他總是會將口袋裏僅有的錢都塞到李一弦的手中,李一弦若是不接,他還是生氣。
奶奶也會偷偷的拿錢給李一弦,奶奶會將心中的擔憂和心願告訴李一弦,她的那雙眼眸依舊數十年如一日,並不顯昏聵,更多的的不舍得留戀之情。
每每看到奶奶的眼睛,李一弦總會低下頭,自責起來。
父親早逝,打小在爺爺奶奶的庇護下長大的李一弦聽得奶奶說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出門在外,要一身四體,整整齊齊才是。
即便離開爺爺奶奶在外讀了三年初中,又和母親在春江市呆了一年,但李一弦對這個從小長大的家鄉仍舊保持著濃厚的思念之情。
和小時候一樣,爺爺在廚房燒火,煮著“魔芋”,奶奶在樓上陪著李一弦看電視。
爺爺是當地小有名氣的“魔芋大王”,靠著他高超的製作手法,養活了連同李一弦在內的三個孫子孫女。
或許後來的“帕金森”之症跟這個有很大關係吧。
奶奶坐在電視前,不知不覺的就睡著了,還是和從前一樣。
李一弦不明白這些老人為何都喜歡看著電視就睡著,在被李一弦喊醒後還不承認自己睡著了,李一弦不理解,奶奶明明很困,為何不迴房間去睡覺而是要陪著自己一塊看電視?
李一弦不理解,小時候不理解,長大後仍舊不理解。
第二天,爺爺八點半就上樓來喊李一弦吃早餐。
李一弦怎麽也忘不掉爺爺那一天的笑容和對他說的話。
爺爺拿著一袋豆漿和兩個糖包上來,露著滿臉笑容,輕聲對李一弦說道:“今天爺爺賺了五十塊錢!”
李一弦睡眼惺忪的揉著眼睛,他看得出爺爺此刻有多歡喜,或許在爺爺心裏,通過自己一夜未眠的勞作,在第二天能夠賺到五十塊,是一件多麽不容易的事。
做魔芋很苦很累,李一弦小時候見過,要一夜不眠的加火,控製火量。
手中磨魔芋,十年如一日,煮好後還要一塊塊切開,再裝入桶子,用板車推到菜場去賣。
小時候魔芋不好賣,一天就賣一桶,零售。
後來爺爺的名氣大了,做起了批發,甚至還有人來找爺爺買做魔芋的秘訣,李一弦小時候不理解,長大後終於知道了爺爺的秘訣,那就是汗水和勤勞。
沒有誰能和爺爺一樣,不斷地清洗魔芋,然後一塊一塊的手工磨出來。
大年初一對小孩子來說是最快樂的,爺爺給了李一弦和堂弟各八十塊錢,讓他們出去玩,雖然到現在為止李一弦也不知道為何大年初一所有的大人都會喊自己家的小孩出去逛,出去玩,但玩這件事對於小孩子來說,本就是一件不需要理由的事情。
和堂弟來到小商店,買了一堆五毛錢一盒的爆竹,同村的小夥伴都來了,大家聚在一起,將一盒爆竹圍成一圈,或是擺成兩條長龍,然後撒上引線。
“唰!”
“劈裏啪啦”的爆竹聲響個不斷。
伴隨著的是無數孩子的歡笑。
不僅有爆竹,還有手槍,五塊錢和八塊錢一把的手槍,大家買來手槍玩起槍擊戰,然而這是一個危險***,不太提倡。
到了吃飯時間,孩子們才會各自奔迴家中,李一弦和堂弟迴到家吃午飯時,家裏來了一些親戚。
和往常一樣,李一弦的幾個姑姑都會在這一天帶著她們的丈夫和孩子來到爺爺奶奶家吃飯。
中午會擺下兩桌菜,一桌大人們吃,一桌孩子們吃。
大家齊樂濃濃,李一弦以為以後的幾年,十幾年,幾十年,乃至一輩子都會如此和諧,是的,他曾經這樣以為過。
下午,李一弦來到同村的玩伴家串門,這是他從小學二年級便是同班同學乃至同桌的玩伴,名叫李錦之。
在農村能夠有一個這麽有寓意又秀氣的名字,不難看出其父母也是稍有文化的人。
在見到對方時,李一弦和李錦之都十分高興,仿佛多年未見的老友重聚。
端出一盆火,放了幾個木炭,兩名少年說說笑笑,仿佛又迴到了小學時一塊肩並肩上學,一塊勾著背放學迴家般。
李錦之的膚色有些黑,身高與李一弦相差無幾,五官略顯樸素,兩人頗有幾分相似之處。
李一弦開口問道:“高中生活怎麽樣?好玩嗎?”
李錦之搖頭道:“不好玩,才高一就好累。”
李一弦道:“好難?”
李錦之點頭道:“好難,難得我都不想讀書了。”
李一弦聽到他說不想讀書,便忙勸道:“不讀書你想幹嘛?讀書多好啊!”
李錦之反問道:“既然你覺得讀書好,你為啥不讀書?”
李一弦一時啞語,笑了笑,沒有迴答。
李錦之沒有糾結此事,而是再問道:“你最近在做什麽?這一年都沒怎麽聽到你的消息。”
李一弦便將之前組戰隊,打比賽的事全部與李錦之講了,最後道:“現在在開直播,打打單子,總要想辦法賺點錢的。”
李錦之驚喜道:“你打英雄聯盟這麽厲害?有時間帶帶我,我馬上就三十級了。”
李一弦道:“你還是好好讀書吧,打遊戲沒什麽前途的。”
李錦之可不信他這話:“切,少唬我,沒前途你打著幹什麽。”
李一弦笑道:“哈哈哈,我可不像你,我沒有什麽選擇的機會。”
李錦之哼笑著拍了拍他的肩膀:“少唬我。”
兩人聊了很久,大概有兩個多小時,李錦之不停的加木炭,兩人就圍著這團爐火談天說地,好不快活。
直到李錦之的父母逛街迴來。
“叔叔好,阿姨好。”
“哦,是一弦來了啊。”
李錦之的父母對李一弦也是極為熟悉的,畢竟小時候李錦之和李一弦是常常黏在一起的玩伴,經常你到家玩一上午,我到你家玩一下午。
每個周末好似都是他們兩個人黏在一處。
李錦之的父親叫做李清華,具體是做什麽李一弦也不清楚,隻知道是幹著一份還算體麵的工作。
李清華在李一弦身旁坐下,他一邊拿火鉗翻了翻爐火,讓火苗燒的緩慢一些,一邊開口問道:“一弦啊,你在哪讀高中啊?”
李一弦略顯尷尬的迴道:“我沒讀書了。”
“嗯?”李清華顯然詫異,“之前怎麽還聽你爺爺說你在城裏讀高中。”
李一弦沒有解釋什麽,他大概能夠猜出自己的爺爺為何這麽說,畢竟誰都希望自己的孫子能夠好好讀書。
李清華繼續問道:“沒有讀書,那你是在做什麽?”
李一弦道:“直播打遊戲。”
一聽到打遊戲這三個字,李清華的臉色明顯變了,他沉著臉,繼續撥弄爐中木炭,這時,在一旁整理剛剛買迴的蔬菜葉子的李錦之母親道:“一弦啊,留下來吃飯吧,我現在去做飯。”
李一弦聽到這話,忙從椅子上站起,“不了,我奶奶喊我迴家吃,叔叔阿姨,我先迴去了。”
礙於家長在場,兩個連招唿都沒打,李一弦就起身離開了。
然而特意放慢腳步的李一弦隱約聽見李錦之母親的尖銳聲音:打遊戲能有什麽出息,高中都不讀,這輩子怕是隻能打工種田,記住,以後不許總跟他在一起玩。
這樣的話李一弦早已聽慣了,也隱約猜到了。
十七歲的少年,心性卻早已遠超常人,怎樣的惡語他沒聽過?相比之下,李錦之母親這樣公道的話倒是悅耳不少。
其實最初的李一弦也和尋常孩子一般無二,但是他的經曆使得他不得不學會聽懂那些弦外之音,比如留下吃飯···
過年的時間會過得很快,整日睡覺,四處瘋玩,不知不覺三四天一晃而過。
正月初四的正午,村裏有人辦酒席,李一弦和母親一起來到村裏的祠堂吃酒,他們隨便選了一個桌子坐下。
桌子旁已然坐了五六個人,李一弦剛剛坐下便聽其中一中年婦女道:“還是讀書好啊,老錢家的兒子高中沒畢業就輟學了,跑去做什麽直播,打遊戲,還說什麽一個月能賺兩千多塊錢,一看就是騙人的。”
又一年級稍長的中年男人附和道:“現在的年輕人啊,真是不懂事,一個個都沉迷打遊戲,現在的網吧也是,未成年也不管,什麽人都讓進,那些什麽直播打遊戲的,更是在浪費時間,浪費生命。”
含沙射影,指桑罵槐等等的成語一股腦的在李一弦腦子裏冒出來,他理解這些與自己有代溝的人不懂電競,侮辱遊戲,但他不能接受。
早已習慣了的他默默地聽著這些打扮的光鮮亮麗的所謂長輩不斷抨擊、辱罵直播,辱罵遊戲,辱罵電競。
隨後在上菜時,其中一位稍顯年輕的女子看向李一弦,問李一弦的母親道:“你兒子多大了?在哪讀書呀?”
李一弦的母親尷尬的笑了笑,道:“他沒讀書了,在家開直播,打遊戲。”
看著李一弦不失禮貌的微笑,方才那幾名放肆討論“遊戲就是毒瘤”的所謂長輩們立即換了言辭。
“開直播好啊,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
“對啊,我聽說現在的年輕人都愛搞這個,一個月還能賺兩三千塊錢呢。”
“時代已經變了,打遊戲打得好也能有出息的。”
“對啊!我認識一個朋友,他兒子就是因為打遊戲打得好然後就把這個當成了職業,現在也混的挺不錯的。”
李一弦從每一個字中都能夠感受到來自他們的尷尬。
從這一刻開始,他深刻的明白了那句話:大人的世界裏,沒有什麽是絕對的。
原來大人們都是這樣討論問題,這樣講話的呀?李一弦在這一刻突然不想長大了,他害怕自己將來長大後也會變成這樣。
雖然他知道,這隻是人不良的一麵,無論是什麽人,都會有劣根性的一麵,但同樣,也會有真誠、善良的一麵。
他理解,仍舊不接受。
這還隻是他此次迴老家過年聽到的其中兩次偏激評論,再聽得多了後,他便不在乎了,不在乎別人怎麽講,也不在乎除自己以外任何其他人的眼光。
他有自己的想法,也有自己的判斷,在他看來,遊戲和電競本就不同,電競為的是勝利,是拚搏,是榮耀,是冠軍。
遊戲隻是消遣,隻是把玩,隻是想要時拿起,不想要時就放下的一件物品。
但電競不同,電競不能想拿就拿,想放就放。
那些長輩們都認為遊戲是毒品,是鴉片,是少年們墮落的罪魁禍首。
但李一弦卻認為,這一切妄加給它的惡意頭諧不過都是那些失敗家長們的借口。
他們不承認自己的教育是失敗的,他們不承認自己的孩子是普通的,他們不承認自己本身也是普通的,所以他們將一切的失敗和罪責都歸咎於電子遊戲。
李一弦承認,遊戲會讓少年沉迷,會讓少年上癮,但說到底,電子遊戲和足球、籃球、兵乓球又有什麽不同呢?
遊戲會讓人常年坐著身體衰弱?那籃球就不會讓人肌肉拉傷?足球就不會讓人摔破頭皮?
不過就是一些傳統,一些非傳統,一些早被人根深蒂固的思想,一些無知與無妄罷了。
雖然李一弦不能確定自己現在所走的這條路是否能夠成功,是否如他人所講的那般暗無天日,毫無前途,但是他仍舊會堅持走下去,因為腳下路的如果不是自己的選擇,那麽他將來就一定會有後悔的時刻。
李一弦也同樣需要如此,跟著母親坐著長途汽車,當夜迴到老家吃團圓飯。
爺爺奶奶早早就在大門口眺望,當看到孫子迴來時不由的露出歡喜笑臉。
吃晚飯期間,爺爺奶奶一直在勸李一弦繼續讀書,為了不讓爺爺奶奶生氣,李一弦沒有出口頂撞,隻是一直默默不語,低頭吃飯。
他自然知道長輩們的想法,也理解爺爺奶奶和母親的勸說,但理解歸理解,他並沒有聽從,因為他從小便有自己的想法。
隻是爺爺和奶奶那滿是期待的蒼老神情會令李一弦心中生出一股莫名的自責感。
還是和從前一樣,爺爺的右手總是會不停顫抖,這是大多數老人都患有的“帕金森”症狀。
兩隻手掌上的皺紋還是那般明顯,爺爺是一個不會表達情感的人,他總是會將口袋裏僅有的錢都塞到李一弦的手中,李一弦若是不接,他還是生氣。
奶奶也會偷偷的拿錢給李一弦,奶奶會將心中的擔憂和心願告訴李一弦,她的那雙眼眸依舊數十年如一日,並不顯昏聵,更多的的不舍得留戀之情。
每每看到奶奶的眼睛,李一弦總會低下頭,自責起來。
父親早逝,打小在爺爺奶奶的庇護下長大的李一弦聽得奶奶說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出門在外,要一身四體,整整齊齊才是。
即便離開爺爺奶奶在外讀了三年初中,又和母親在春江市呆了一年,但李一弦對這個從小長大的家鄉仍舊保持著濃厚的思念之情。
和小時候一樣,爺爺在廚房燒火,煮著“魔芋”,奶奶在樓上陪著李一弦看電視。
爺爺是當地小有名氣的“魔芋大王”,靠著他高超的製作手法,養活了連同李一弦在內的三個孫子孫女。
或許後來的“帕金森”之症跟這個有很大關係吧。
奶奶坐在電視前,不知不覺的就睡著了,還是和從前一樣。
李一弦不明白這些老人為何都喜歡看著電視就睡著,在被李一弦喊醒後還不承認自己睡著了,李一弦不理解,奶奶明明很困,為何不迴房間去睡覺而是要陪著自己一塊看電視?
李一弦不理解,小時候不理解,長大後仍舊不理解。
第二天,爺爺八點半就上樓來喊李一弦吃早餐。
李一弦怎麽也忘不掉爺爺那一天的笑容和對他說的話。
爺爺拿著一袋豆漿和兩個糖包上來,露著滿臉笑容,輕聲對李一弦說道:“今天爺爺賺了五十塊錢!”
李一弦睡眼惺忪的揉著眼睛,他看得出爺爺此刻有多歡喜,或許在爺爺心裏,通過自己一夜未眠的勞作,在第二天能夠賺到五十塊,是一件多麽不容易的事。
做魔芋很苦很累,李一弦小時候見過,要一夜不眠的加火,控製火量。
手中磨魔芋,十年如一日,煮好後還要一塊塊切開,再裝入桶子,用板車推到菜場去賣。
小時候魔芋不好賣,一天就賣一桶,零售。
後來爺爺的名氣大了,做起了批發,甚至還有人來找爺爺買做魔芋的秘訣,李一弦小時候不理解,長大後終於知道了爺爺的秘訣,那就是汗水和勤勞。
沒有誰能和爺爺一樣,不斷地清洗魔芋,然後一塊一塊的手工磨出來。
大年初一對小孩子來說是最快樂的,爺爺給了李一弦和堂弟各八十塊錢,讓他們出去玩,雖然到現在為止李一弦也不知道為何大年初一所有的大人都會喊自己家的小孩出去逛,出去玩,但玩這件事對於小孩子來說,本就是一件不需要理由的事情。
和堂弟來到小商店,買了一堆五毛錢一盒的爆竹,同村的小夥伴都來了,大家聚在一起,將一盒爆竹圍成一圈,或是擺成兩條長龍,然後撒上引線。
“唰!”
“劈裏啪啦”的爆竹聲響個不斷。
伴隨著的是無數孩子的歡笑。
不僅有爆竹,還有手槍,五塊錢和八塊錢一把的手槍,大家買來手槍玩起槍擊戰,然而這是一個危險***,不太提倡。
到了吃飯時間,孩子們才會各自奔迴家中,李一弦和堂弟迴到家吃午飯時,家裏來了一些親戚。
和往常一樣,李一弦的幾個姑姑都會在這一天帶著她們的丈夫和孩子來到爺爺奶奶家吃飯。
中午會擺下兩桌菜,一桌大人們吃,一桌孩子們吃。
大家齊樂濃濃,李一弦以為以後的幾年,十幾年,幾十年,乃至一輩子都會如此和諧,是的,他曾經這樣以為過。
下午,李一弦來到同村的玩伴家串門,這是他從小學二年級便是同班同學乃至同桌的玩伴,名叫李錦之。
在農村能夠有一個這麽有寓意又秀氣的名字,不難看出其父母也是稍有文化的人。
在見到對方時,李一弦和李錦之都十分高興,仿佛多年未見的老友重聚。
端出一盆火,放了幾個木炭,兩名少年說說笑笑,仿佛又迴到了小學時一塊肩並肩上學,一塊勾著背放學迴家般。
李錦之的膚色有些黑,身高與李一弦相差無幾,五官略顯樸素,兩人頗有幾分相似之處。
李一弦開口問道:“高中生活怎麽樣?好玩嗎?”
李錦之搖頭道:“不好玩,才高一就好累。”
李一弦道:“好難?”
李錦之點頭道:“好難,難得我都不想讀書了。”
李一弦聽到他說不想讀書,便忙勸道:“不讀書你想幹嘛?讀書多好啊!”
李錦之反問道:“既然你覺得讀書好,你為啥不讀書?”
李一弦一時啞語,笑了笑,沒有迴答。
李錦之沒有糾結此事,而是再問道:“你最近在做什麽?這一年都沒怎麽聽到你的消息。”
李一弦便將之前組戰隊,打比賽的事全部與李錦之講了,最後道:“現在在開直播,打打單子,總要想辦法賺點錢的。”
李錦之驚喜道:“你打英雄聯盟這麽厲害?有時間帶帶我,我馬上就三十級了。”
李一弦道:“你還是好好讀書吧,打遊戲沒什麽前途的。”
李錦之可不信他這話:“切,少唬我,沒前途你打著幹什麽。”
李一弦笑道:“哈哈哈,我可不像你,我沒有什麽選擇的機會。”
李錦之哼笑著拍了拍他的肩膀:“少唬我。”
兩人聊了很久,大概有兩個多小時,李錦之不停的加木炭,兩人就圍著這團爐火談天說地,好不快活。
直到李錦之的父母逛街迴來。
“叔叔好,阿姨好。”
“哦,是一弦來了啊。”
李錦之的父母對李一弦也是極為熟悉的,畢竟小時候李錦之和李一弦是常常黏在一起的玩伴,經常你到家玩一上午,我到你家玩一下午。
每個周末好似都是他們兩個人黏在一處。
李錦之的父親叫做李清華,具體是做什麽李一弦也不清楚,隻知道是幹著一份還算體麵的工作。
李清華在李一弦身旁坐下,他一邊拿火鉗翻了翻爐火,讓火苗燒的緩慢一些,一邊開口問道:“一弦啊,你在哪讀高中啊?”
李一弦略顯尷尬的迴道:“我沒讀書了。”
“嗯?”李清華顯然詫異,“之前怎麽還聽你爺爺說你在城裏讀高中。”
李一弦沒有解釋什麽,他大概能夠猜出自己的爺爺為何這麽說,畢竟誰都希望自己的孫子能夠好好讀書。
李清華繼續問道:“沒有讀書,那你是在做什麽?”
李一弦道:“直播打遊戲。”
一聽到打遊戲這三個字,李清華的臉色明顯變了,他沉著臉,繼續撥弄爐中木炭,這時,在一旁整理剛剛買迴的蔬菜葉子的李錦之母親道:“一弦啊,留下來吃飯吧,我現在去做飯。”
李一弦聽到這話,忙從椅子上站起,“不了,我奶奶喊我迴家吃,叔叔阿姨,我先迴去了。”
礙於家長在場,兩個連招唿都沒打,李一弦就起身離開了。
然而特意放慢腳步的李一弦隱約聽見李錦之母親的尖銳聲音:打遊戲能有什麽出息,高中都不讀,這輩子怕是隻能打工種田,記住,以後不許總跟他在一起玩。
這樣的話李一弦早已聽慣了,也隱約猜到了。
十七歲的少年,心性卻早已遠超常人,怎樣的惡語他沒聽過?相比之下,李錦之母親這樣公道的話倒是悅耳不少。
其實最初的李一弦也和尋常孩子一般無二,但是他的經曆使得他不得不學會聽懂那些弦外之音,比如留下吃飯···
過年的時間會過得很快,整日睡覺,四處瘋玩,不知不覺三四天一晃而過。
正月初四的正午,村裏有人辦酒席,李一弦和母親一起來到村裏的祠堂吃酒,他們隨便選了一個桌子坐下。
桌子旁已然坐了五六個人,李一弦剛剛坐下便聽其中一中年婦女道:“還是讀書好啊,老錢家的兒子高中沒畢業就輟學了,跑去做什麽直播,打遊戲,還說什麽一個月能賺兩千多塊錢,一看就是騙人的。”
又一年級稍長的中年男人附和道:“現在的年輕人啊,真是不懂事,一個個都沉迷打遊戲,現在的網吧也是,未成年也不管,什麽人都讓進,那些什麽直播打遊戲的,更是在浪費時間,浪費生命。”
含沙射影,指桑罵槐等等的成語一股腦的在李一弦腦子裏冒出來,他理解這些與自己有代溝的人不懂電競,侮辱遊戲,但他不能接受。
早已習慣了的他默默地聽著這些打扮的光鮮亮麗的所謂長輩不斷抨擊、辱罵直播,辱罵遊戲,辱罵電競。
隨後在上菜時,其中一位稍顯年輕的女子看向李一弦,問李一弦的母親道:“你兒子多大了?在哪讀書呀?”
李一弦的母親尷尬的笑了笑,道:“他沒讀書了,在家開直播,打遊戲。”
看著李一弦不失禮貌的微笑,方才那幾名放肆討論“遊戲就是毒瘤”的所謂長輩們立即換了言辭。
“開直播好啊,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
“對啊,我聽說現在的年輕人都愛搞這個,一個月還能賺兩三千塊錢呢。”
“時代已經變了,打遊戲打得好也能有出息的。”
“對啊!我認識一個朋友,他兒子就是因為打遊戲打得好然後就把這個當成了職業,現在也混的挺不錯的。”
李一弦從每一個字中都能夠感受到來自他們的尷尬。
從這一刻開始,他深刻的明白了那句話:大人的世界裏,沒有什麽是絕對的。
原來大人們都是這樣討論問題,這樣講話的呀?李一弦在這一刻突然不想長大了,他害怕自己將來長大後也會變成這樣。
雖然他知道,這隻是人不良的一麵,無論是什麽人,都會有劣根性的一麵,但同樣,也會有真誠、善良的一麵。
他理解,仍舊不接受。
這還隻是他此次迴老家過年聽到的其中兩次偏激評論,再聽得多了後,他便不在乎了,不在乎別人怎麽講,也不在乎除自己以外任何其他人的眼光。
他有自己的想法,也有自己的判斷,在他看來,遊戲和電競本就不同,電競為的是勝利,是拚搏,是榮耀,是冠軍。
遊戲隻是消遣,隻是把玩,隻是想要時拿起,不想要時就放下的一件物品。
但電競不同,電競不能想拿就拿,想放就放。
那些長輩們都認為遊戲是毒品,是鴉片,是少年們墮落的罪魁禍首。
但李一弦卻認為,這一切妄加給它的惡意頭諧不過都是那些失敗家長們的借口。
他們不承認自己的教育是失敗的,他們不承認自己的孩子是普通的,他們不承認自己本身也是普通的,所以他們將一切的失敗和罪責都歸咎於電子遊戲。
李一弦承認,遊戲會讓少年沉迷,會讓少年上癮,但說到底,電子遊戲和足球、籃球、兵乓球又有什麽不同呢?
遊戲會讓人常年坐著身體衰弱?那籃球就不會讓人肌肉拉傷?足球就不會讓人摔破頭皮?
不過就是一些傳統,一些非傳統,一些早被人根深蒂固的思想,一些無知與無妄罷了。
雖然李一弦不能確定自己現在所走的這條路是否能夠成功,是否如他人所講的那般暗無天日,毫無前途,但是他仍舊會堅持走下去,因為腳下路的如果不是自己的選擇,那麽他將來就一定會有後悔的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