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章 槍打出頭鳥
胎穿後:皇阿瑪,你家皇陵被盜了 作者:四時五常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見到索額圖吃癟的樣子後,康熙確實是如梁九功所想的那樣,心情順暢了許多。
臉上的笑意也是逐漸加深。
順手接過了梁九功手裏的甜湯,在喝之前卻還不忘先把弟弟給按下,“常寧,不得無禮。”
敢在乾清宮裏,當著這麽多人的麵編排索額圖的,也沒幾個人了。
常寧上有親哥哥護著,自己又是親王,自然不懼。
但康熙卻不能完全不管不顧。
聽了弟弟的話,稍稍出了口惡氣之後,就該出聲安撫老臣了。
“朕又還沒說什麽,索相這又是何必呢?”康熙邊說邊示意梁九功上前去把索額圖給扶起來。
這大家都在位置上準備用膳,就索額圖一個人在中間跪著,像什麽樣子?
“萬歲爺?”眼見著事情好像有了轉機,索額圖一把就拽住了來扶自己的梁九功的手。
借著他的力從地上起來後,仍舊是眼巴巴的望著上首。
看康熙這般態度,像是不準備追究自己的過錯了?
索額圖滿臉吃驚的喚道。
康熙微不可察的歎出一口氣,最終還是忍不住的心軟了。
索額圖到底也跟了自己這麽多年,沒有功勞,還有苦勞。
看著他一把年紀還要為子孫所累,康熙不可避免的就聯想到了自己。
在這件事情上,他們倆的處境何其相似。
都是那兩個不孝子惹出來的麻煩,結果卻要他們兩個做阿瑪的在後麵收拾爛攤子。
為免家醜外揚,縱使是氣得快要爆炸了,也隻能硬生生的憋在心裏。
打落牙齒和血吞。
何其無奈!
“罷了,迴去坐吧。”康熙擺擺手道。
“既然知道自己教子不嚴了,便該及時悔改才是。”這句話,既是說給索額圖聽的,也是康熙說給自己聽的。
兒子闖了禍不要緊,要緊的是該如何補救,以及怎麽樣才能讓他們長記性,確保下次不會再犯。
索額圖聞言,立時便頓悟了,複又一跪到底道,“還望皇上明示,格爾芬犯下大錯,自當領罰,奴才絕無半句怨言。”
這就是在向康熙表態了。
無論怎麽罰,索額圖都認。
隻要不連累赫舍裏氏一族就行。
康熙定定的看了他幾秒,直到確認了他的意思後,才又繼續說道,“那便與胤礽一樣吧,送出宮去,將功贖罪。”
兩人犯了一樣的錯,正好就一起送出去得了。
反正他們不是挺合得來的嗎?
康熙當然要成全他們。
索額圖猛然抬頭。
他們剛才不是還在爭論著,要不要送太子出去的事嗎?
怎麽這會兒聽康熙話裏的意思,就像是已經說定了一般呢?
索額圖驚覺康熙這就是在逼自己表態的意思。
想著剛才他自己可是說了,康熙怎麽罰都不會有怨言的。
這會兒要是再想反口,隻怕就該算是欺君了。
索額圖騎虎難下,身後眾人向他投來的目光,灼熱的像是要把他給看穿了。
但他在康熙的注視下,又實在是說不出半個“不”字。
“奴才……領旨,謝皇上開恩。”兩害相較取其輕,索額圖終究還是選擇了跟康熙站在同一邊。
其實,這何嚐又不是因著他已經看出了康熙此次是心意已決,不會再輕易反悔的緣故呢。
終究這少年天子,也是逐漸長成了一代雄主。
康熙已經決定好了的事情,可沒那麽容易發生改變。
索額圖也是想得很透徹了。
赫舍裏氏這一次隻能選擇跟康熙站在同一戰線上。
否則,康熙頭一個就饒不了他們。
“皇上,此事是否還需從長計議?”這怎麽聊著聊著就又說到太子出宮的事上了呢?
福全心中惶恐,也是不敢不勸。
太子身份貴重,怎麽能這麽輕易的就送出宮去。
更遑論還是以這種歸期不定,容易在外麵一飄就是好幾年的由頭給打發的。
福全擔心康熙現在隻是一時被氣昏了頭,萬一沒過多久就又幡然醒悟了呢?
到了那時,木已成舟。
胤礽是出宮容易,迴宮難。
康熙再是後悔也來不及了。
“這……皇兄三思。”常寧看了兩個哥哥一眼,想了想也還是跟著起身道。
於私,胤礽是他親侄子,他這個做叔叔的自然也不忍見小輩出去受苦。
而於公,胤礽更是一國儲君,千金之子,坐不垂堂的道理,常寧心知肚明。
有了這兩位親王打頭,底下那些個本就有意反對的人便更是來勁了。
一個個的紛紛起身離席,跪求康熙收迴成命。
他們這會兒也是顧不上去想自己這般行為究竟會不會打擾到康熙用膳時的心情了。
反正話趕話的,也就說到了這裏。
這大好的時機都送到自己的手上了,不用白不用。
於是,在康熙還沒反應過來的時候,事態就已經朝著他沒有想到的地方急速發展開了。
康熙坐在位置上暗自運氣。
這麽多人,他不可能一個個罵過去。
但他們此舉,委實也是叫他不爽了的。
康熙身為天子,在不願意委屈了自己的時候,旁人多數也是奈何不了他的。
“哢噠~”一聲,撂下筷子。
康熙往後一躺,穩穩的就靠在了椅背上。
此時再去看底下跪著的那片人時,神態就已經是完全不同了。
“諸位愛卿疼惜太子之心實在是令朕感動不已。”康熙神色冷冷的道,“既是如此,不若你們就好好想想,除了保成,還有誰適合做這推行官吧。”
既然他們寧願餓著肚子,也非得趕在這時候揪著這件事不放,康熙也就不跟他們過多客氣了。
隨手揮退了身旁的侍膳太監,康熙頭一個就先把矛頭指向了親哥福全,“二哥可願替朕分憂?”
良種一事,茲事體大。
雖說這是件利國利民的大好事,可保不齊就有哪些個腦子拎不清的,為了些許利益也要來橫插一手呢。
康熙話裏話外的意思又是想要把這良種推行至全國各地,最好還得是切切實實的把這東西都交到老百姓的手中。
這便是沒有人在中途使絆子,也是實打實的能稱之為是一樁苦差事了。
福全心裏不免就生出些不情願來。
隻是槍打出頭鳥,他如今也已經是有苦難言了。
臉上的笑意也是逐漸加深。
順手接過了梁九功手裏的甜湯,在喝之前卻還不忘先把弟弟給按下,“常寧,不得無禮。”
敢在乾清宮裏,當著這麽多人的麵編排索額圖的,也沒幾個人了。
常寧上有親哥哥護著,自己又是親王,自然不懼。
但康熙卻不能完全不管不顧。
聽了弟弟的話,稍稍出了口惡氣之後,就該出聲安撫老臣了。
“朕又還沒說什麽,索相這又是何必呢?”康熙邊說邊示意梁九功上前去把索額圖給扶起來。
這大家都在位置上準備用膳,就索額圖一個人在中間跪著,像什麽樣子?
“萬歲爺?”眼見著事情好像有了轉機,索額圖一把就拽住了來扶自己的梁九功的手。
借著他的力從地上起來後,仍舊是眼巴巴的望著上首。
看康熙這般態度,像是不準備追究自己的過錯了?
索額圖滿臉吃驚的喚道。
康熙微不可察的歎出一口氣,最終還是忍不住的心軟了。
索額圖到底也跟了自己這麽多年,沒有功勞,還有苦勞。
看著他一把年紀還要為子孫所累,康熙不可避免的就聯想到了自己。
在這件事情上,他們倆的處境何其相似。
都是那兩個不孝子惹出來的麻煩,結果卻要他們兩個做阿瑪的在後麵收拾爛攤子。
為免家醜外揚,縱使是氣得快要爆炸了,也隻能硬生生的憋在心裏。
打落牙齒和血吞。
何其無奈!
“罷了,迴去坐吧。”康熙擺擺手道。
“既然知道自己教子不嚴了,便該及時悔改才是。”這句話,既是說給索額圖聽的,也是康熙說給自己聽的。
兒子闖了禍不要緊,要緊的是該如何補救,以及怎麽樣才能讓他們長記性,確保下次不會再犯。
索額圖聞言,立時便頓悟了,複又一跪到底道,“還望皇上明示,格爾芬犯下大錯,自當領罰,奴才絕無半句怨言。”
這就是在向康熙表態了。
無論怎麽罰,索額圖都認。
隻要不連累赫舍裏氏一族就行。
康熙定定的看了他幾秒,直到確認了他的意思後,才又繼續說道,“那便與胤礽一樣吧,送出宮去,將功贖罪。”
兩人犯了一樣的錯,正好就一起送出去得了。
反正他們不是挺合得來的嗎?
康熙當然要成全他們。
索額圖猛然抬頭。
他們剛才不是還在爭論著,要不要送太子出去的事嗎?
怎麽這會兒聽康熙話裏的意思,就像是已經說定了一般呢?
索額圖驚覺康熙這就是在逼自己表態的意思。
想著剛才他自己可是說了,康熙怎麽罰都不會有怨言的。
這會兒要是再想反口,隻怕就該算是欺君了。
索額圖騎虎難下,身後眾人向他投來的目光,灼熱的像是要把他給看穿了。
但他在康熙的注視下,又實在是說不出半個“不”字。
“奴才……領旨,謝皇上開恩。”兩害相較取其輕,索額圖終究還是選擇了跟康熙站在同一邊。
其實,這何嚐又不是因著他已經看出了康熙此次是心意已決,不會再輕易反悔的緣故呢。
終究這少年天子,也是逐漸長成了一代雄主。
康熙已經決定好了的事情,可沒那麽容易發生改變。
索額圖也是想得很透徹了。
赫舍裏氏這一次隻能選擇跟康熙站在同一戰線上。
否則,康熙頭一個就饒不了他們。
“皇上,此事是否還需從長計議?”這怎麽聊著聊著就又說到太子出宮的事上了呢?
福全心中惶恐,也是不敢不勸。
太子身份貴重,怎麽能這麽輕易的就送出宮去。
更遑論還是以這種歸期不定,容易在外麵一飄就是好幾年的由頭給打發的。
福全擔心康熙現在隻是一時被氣昏了頭,萬一沒過多久就又幡然醒悟了呢?
到了那時,木已成舟。
胤礽是出宮容易,迴宮難。
康熙再是後悔也來不及了。
“這……皇兄三思。”常寧看了兩個哥哥一眼,想了想也還是跟著起身道。
於私,胤礽是他親侄子,他這個做叔叔的自然也不忍見小輩出去受苦。
而於公,胤礽更是一國儲君,千金之子,坐不垂堂的道理,常寧心知肚明。
有了這兩位親王打頭,底下那些個本就有意反對的人便更是來勁了。
一個個的紛紛起身離席,跪求康熙收迴成命。
他們這會兒也是顧不上去想自己這般行為究竟會不會打擾到康熙用膳時的心情了。
反正話趕話的,也就說到了這裏。
這大好的時機都送到自己的手上了,不用白不用。
於是,在康熙還沒反應過來的時候,事態就已經朝著他沒有想到的地方急速發展開了。
康熙坐在位置上暗自運氣。
這麽多人,他不可能一個個罵過去。
但他們此舉,委實也是叫他不爽了的。
康熙身為天子,在不願意委屈了自己的時候,旁人多數也是奈何不了他的。
“哢噠~”一聲,撂下筷子。
康熙往後一躺,穩穩的就靠在了椅背上。
此時再去看底下跪著的那片人時,神態就已經是完全不同了。
“諸位愛卿疼惜太子之心實在是令朕感動不已。”康熙神色冷冷的道,“既是如此,不若你們就好好想想,除了保成,還有誰適合做這推行官吧。”
既然他們寧願餓著肚子,也非得趕在這時候揪著這件事不放,康熙也就不跟他們過多客氣了。
隨手揮退了身旁的侍膳太監,康熙頭一個就先把矛頭指向了親哥福全,“二哥可願替朕分憂?”
良種一事,茲事體大。
雖說這是件利國利民的大好事,可保不齊就有哪些個腦子拎不清的,為了些許利益也要來橫插一手呢。
康熙話裏話外的意思又是想要把這良種推行至全國各地,最好還得是切切實實的把這東西都交到老百姓的手中。
這便是沒有人在中途使絆子,也是實打實的能稱之為是一樁苦差事了。
福全心裏不免就生出些不情願來。
隻是槍打出頭鳥,他如今也已經是有苦難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