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禧瑞欲送福六下江南
胎穿後:皇阿瑪,你家皇陵被盜了 作者:四時五常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福六不愧是有著天賦和多年經驗加成的,隻初初上手的那會兒有些生疏,拿著一個零件多方比對,才拚到正確的地方。
等拚了十幾二十個之後,動作就熟練了許多,速度也是愈發的快起來。
禧瑞看著也是越發的滿意。
【六六,叫薛鏡等著吧,這個幫手我遲早給他送過去。】禧瑞興致高漲,在跟066對話的語氣中也是難掩激動。
福六有多年的沿海生活經驗,哪怕那隻是八九歲之前的時候。
可幼年同樣也正是各個方麵高速發展的時期。
那個時候養成的生活習慣,是可能伴隨終身的。
禧瑞私以為,福六對船舶的喜愛多半就來源於此。
這已經可以稱得上是一種天性了,一種被刻進了骨子裏的記憶和喜愛,無論再過多少年,也少有能被消磨殆盡的時候。
“禧瑞公主,奴才拚好了。”福六把船舶模型的底部拚好,輕輕放置在榻邊。
禧瑞還在感慨,目光愣愣的沒有下一步指示,像是在發呆的樣子。
還是貴妃示意元福海,“早些送他迴去吧,別叫梁公公久等了。”
再一並吩咐阿魯嬤嬤給賞,算是賞他替閨女修好了玩具,還耽擱時間在這兒拚了個底的。
福六恭恭敬敬領賞謝恩,跟隨著元福海的步子就退了出去。
榻上坐著的禧瑞迴過神來,拿起那隻有底部幾層的模型,仔仔細細、翻來覆去的看。
貴妃見此,還以為閨女是在檢查有沒有拚接錯誤的。
不由調笑一句,“平日不是最寶貝這些的嗎,這福六你都沒見幾迴呢,怎麽就願意讓他上手了?”
說著貴妃想到方才福六修複零件的事,“要是你喜歡他這手藝,額娘去與你皇阿瑪說說,把人調來你身邊伺候如何?”
不過是一個最普通的小太監,在禦前還不知混到哪一步了呢。
貴妃覺得自己都親自開口替女兒討要了,康熙還不至於會舍不得。
禧瑞還在看她的模型呢,乍然聽到額娘這個提議,急得下意識就反駁,“不要他來,我不用他伺候。”
可千萬別,這可是她給薛鏡準備的幫手,調到她身邊來算怎麽迴事呢。
況且在她身邊轉一手,再想送人出去可就不容易了。
明擺著是多此一舉的事兒,禧瑞才不幹。
貴妃倒是蠻詫異的,“額娘看你不是還挺喜歡他那手藝的嗎?”怎麽聽說要調他來伺候,卻是這麽個反應。
禧瑞話一說完,也就反應過來,自己有些過於激動了。
隻是這說出口的話沒辦法改,隻能硬著頭皮解釋,“兒臣身邊不缺人了。”
“這些物件兒內務府也有人會修,還會定期換新的,不用為此多找一個人。”舉了舉手裏的玩具,禧瑞禧瑞眼神堅定的看著貴妃。
就是這樣的沒錯,這個人在自己什麽不是必須,還是放去南邊更合適。
“那便……還是隨你的心意吧。”貴妃不知是被禧瑞的眼神說服,還是有些其他什麽考量,最終是打消了這個念頭。
禧瑞也抱著她的模型繼續拚湊去了。
關於福六和模型的問題,似乎是就此為止。
可實際上,等到夜深人靜的時候,禧瑞便悄無聲息的來到係統空間裏,準備在問答書裏尋找一些答案。
升到最高等級的問答書,無論什麽問題都能從中得到答案。
禧瑞的問題是:【福六的過往經曆?】
薛鏡是禧瑞掩藏的秘密武器,要送去南邊的人自然要穩妥些。
好好調查一番是不可避免的。
而問答書就是她身邊最方便又快捷的調查渠道。
禧瑞問完問題,就耐心的等待答案出現。
此前她從來沒試過這麽問,都是具體到某一件事,某一個時間點的。
好在問答書沒有直接罷工,而是緩慢的運作著。
【福六,清朝康熙十二年生人,原名張六子,出生於福建省內一小漁村。】
【康熙二十年,海上突發特大風暴,漁村出海者少有幸存,又逢盜寇上岸燒殺搶掠,沿岸數十裏百姓,盡數家破人亡。】
【康熙二十一年,一路乞討至京城,了解到進宮之路後報名入宮。】
【康熙二十五年,分配至乾清宮當差……】
【……】
一條又一條,信息逐漸鋪滿了好幾頁紙。
禧瑞快速閱覽,自動刪繁就簡,從中提取出重要的信息。
“這福六也算是家世清白,沒有了親人就少了牽掛,在知道男子如何進宮之後,還能評估自身情況,當機立斷選擇淨身入宮,是個明白人。”禧瑞對此還是蠻看好的。
進宮當太監有什麽的,總比在外麵當乞丐,不知活著是為哪般,又不知死期是何時的好。
福六懂得取舍,知道對自己而言,什麽才是最重要的。
這就很不錯了。
“十一姑娘以為,他是可用之人?”薛鏡湊過來,跟禧瑞一起看問答書。
“這是自然。”禧瑞點頭點得幹脆。
看出薛鏡有些不解,禧瑞合上書與他解釋,“這人不是要與你一起去南邊的。”對於福六,禧瑞還有其他安排。
“嗯?”薛鏡更加的不明白了。
“福六是乾清宮出來的,這層身份多麽難得,怎麽能輕易就拋棄呢。”這簡直就是暴殄天物。
若單單隻是要找一個沿海出身,又懂船舶的人,她何必舍近求遠。
直接在南邊找不就行了,犯得著選這離了大老遠的福六嗎。
還得費心思把他送到南邊去,可不是吃飽了撐的?
“那……十一姑娘的意思是?”薛鏡洗耳恭聽。
“我的意思,自然是讓他名正言順的去南邊幫你。”禧瑞說出這句話的時候,仿佛眼裏都在發著光。
她看著薛鏡的眼睛,一字一句道,“大清至今日,不僅北方與沙俄的事要料理,南邊的海禁也是刻不容緩。”
“你到了南邊,是去開百姓之間,自主求生的小路。而我要福六帶著聖旨過去,則是去開國之門戶的。”
千千萬萬個小家和大國之間聯起手來,才能把海外那一條路,徹徹底底的給踹開。
等拚了十幾二十個之後,動作就熟練了許多,速度也是愈發的快起來。
禧瑞看著也是越發的滿意。
【六六,叫薛鏡等著吧,這個幫手我遲早給他送過去。】禧瑞興致高漲,在跟066對話的語氣中也是難掩激動。
福六有多年的沿海生活經驗,哪怕那隻是八九歲之前的時候。
可幼年同樣也正是各個方麵高速發展的時期。
那個時候養成的生活習慣,是可能伴隨終身的。
禧瑞私以為,福六對船舶的喜愛多半就來源於此。
這已經可以稱得上是一種天性了,一種被刻進了骨子裏的記憶和喜愛,無論再過多少年,也少有能被消磨殆盡的時候。
“禧瑞公主,奴才拚好了。”福六把船舶模型的底部拚好,輕輕放置在榻邊。
禧瑞還在感慨,目光愣愣的沒有下一步指示,像是在發呆的樣子。
還是貴妃示意元福海,“早些送他迴去吧,別叫梁公公久等了。”
再一並吩咐阿魯嬤嬤給賞,算是賞他替閨女修好了玩具,還耽擱時間在這兒拚了個底的。
福六恭恭敬敬領賞謝恩,跟隨著元福海的步子就退了出去。
榻上坐著的禧瑞迴過神來,拿起那隻有底部幾層的模型,仔仔細細、翻來覆去的看。
貴妃見此,還以為閨女是在檢查有沒有拚接錯誤的。
不由調笑一句,“平日不是最寶貝這些的嗎,這福六你都沒見幾迴呢,怎麽就願意讓他上手了?”
說著貴妃想到方才福六修複零件的事,“要是你喜歡他這手藝,額娘去與你皇阿瑪說說,把人調來你身邊伺候如何?”
不過是一個最普通的小太監,在禦前還不知混到哪一步了呢。
貴妃覺得自己都親自開口替女兒討要了,康熙還不至於會舍不得。
禧瑞還在看她的模型呢,乍然聽到額娘這個提議,急得下意識就反駁,“不要他來,我不用他伺候。”
可千萬別,這可是她給薛鏡準備的幫手,調到她身邊來算怎麽迴事呢。
況且在她身邊轉一手,再想送人出去可就不容易了。
明擺著是多此一舉的事兒,禧瑞才不幹。
貴妃倒是蠻詫異的,“額娘看你不是還挺喜歡他那手藝的嗎?”怎麽聽說要調他來伺候,卻是這麽個反應。
禧瑞話一說完,也就反應過來,自己有些過於激動了。
隻是這說出口的話沒辦法改,隻能硬著頭皮解釋,“兒臣身邊不缺人了。”
“這些物件兒內務府也有人會修,還會定期換新的,不用為此多找一個人。”舉了舉手裏的玩具,禧瑞禧瑞眼神堅定的看著貴妃。
就是這樣的沒錯,這個人在自己什麽不是必須,還是放去南邊更合適。
“那便……還是隨你的心意吧。”貴妃不知是被禧瑞的眼神說服,還是有些其他什麽考量,最終是打消了這個念頭。
禧瑞也抱著她的模型繼續拚湊去了。
關於福六和模型的問題,似乎是就此為止。
可實際上,等到夜深人靜的時候,禧瑞便悄無聲息的來到係統空間裏,準備在問答書裏尋找一些答案。
升到最高等級的問答書,無論什麽問題都能從中得到答案。
禧瑞的問題是:【福六的過往經曆?】
薛鏡是禧瑞掩藏的秘密武器,要送去南邊的人自然要穩妥些。
好好調查一番是不可避免的。
而問答書就是她身邊最方便又快捷的調查渠道。
禧瑞問完問題,就耐心的等待答案出現。
此前她從來沒試過這麽問,都是具體到某一件事,某一個時間點的。
好在問答書沒有直接罷工,而是緩慢的運作著。
【福六,清朝康熙十二年生人,原名張六子,出生於福建省內一小漁村。】
【康熙二十年,海上突發特大風暴,漁村出海者少有幸存,又逢盜寇上岸燒殺搶掠,沿岸數十裏百姓,盡數家破人亡。】
【康熙二十一年,一路乞討至京城,了解到進宮之路後報名入宮。】
【康熙二十五年,分配至乾清宮當差……】
【……】
一條又一條,信息逐漸鋪滿了好幾頁紙。
禧瑞快速閱覽,自動刪繁就簡,從中提取出重要的信息。
“這福六也算是家世清白,沒有了親人就少了牽掛,在知道男子如何進宮之後,還能評估自身情況,當機立斷選擇淨身入宮,是個明白人。”禧瑞對此還是蠻看好的。
進宮當太監有什麽的,總比在外麵當乞丐,不知活著是為哪般,又不知死期是何時的好。
福六懂得取舍,知道對自己而言,什麽才是最重要的。
這就很不錯了。
“十一姑娘以為,他是可用之人?”薛鏡湊過來,跟禧瑞一起看問答書。
“這是自然。”禧瑞點頭點得幹脆。
看出薛鏡有些不解,禧瑞合上書與他解釋,“這人不是要與你一起去南邊的。”對於福六,禧瑞還有其他安排。
“嗯?”薛鏡更加的不明白了。
“福六是乾清宮出來的,這層身份多麽難得,怎麽能輕易就拋棄呢。”這簡直就是暴殄天物。
若單單隻是要找一個沿海出身,又懂船舶的人,她何必舍近求遠。
直接在南邊找不就行了,犯得著選這離了大老遠的福六嗎。
還得費心思把他送到南邊去,可不是吃飽了撐的?
“那……十一姑娘的意思是?”薛鏡洗耳恭聽。
“我的意思,自然是讓他名正言順的去南邊幫你。”禧瑞說出這句話的時候,仿佛眼裏都在發著光。
她看著薛鏡的眼睛,一字一句道,“大清至今日,不僅北方與沙俄的事要料理,南邊的海禁也是刻不容緩。”
“你到了南邊,是去開百姓之間,自主求生的小路。而我要福六帶著聖旨過去,則是去開國之門戶的。”
千千萬萬個小家和大國之間聯起手來,才能把海外那一條路,徹徹底底的給踹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