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秋雨綿綿,可是此時此刻的天空卻是下著滂沱大雨,碩大的雨滴滴落在地上,滴落在稀泥一般的泥土中,然後濺起一蓬蓬渾濁的水花。
同時雨滴也濺落在大秦將士的甲胄上,滴落在冰冷的刀刃劍刃上。
戰馬長嘶,人立而起的馬蹄猛地踏在水窪中,啪的一道水聲響起,泥土與泥水四濺而起,而戰馬以及戰馬上的戰士已經高舉手中的武器衝了過去。
四百大秦禁衛軍,麵對我身經百戰的王家軍的衝鋒,不過是蚍蜉撼樹罷了。
僅僅一個衝鋒,就徹底將大秦禁衛軍衝散,而我並不是徹底反出大秦,所以在衝鋒的時候是留了餘地的,四百大秦禁衛軍雖然一瞬間潰不成軍,但傷亡卻並不重。
馬蹄聲聲,兩萬大軍浩浩蕩蕩衝出了鹹陽,衝向了落日關。
可是前方有三千守城將士攔在前方,而且落日關易守難攻,縱使我軍有十足的把握在兩個時辰內拿下落日關,可是先不說我軍傷亡必定慘重,時間上也不允許。
畢竟兩個時辰的時間,足夠鹹陽宮做出足夠多的部署,到時候我兩萬將士還無法衝出大秦疆域,就要被大秦軍隊以叛國罪名誅滅殆盡。
“將軍,他們不放行的話,該怎麽辦?”
杜忠駕著戰馬來到我身旁,他看著前方越來越近的關卡,衝我問道。
無論是我還是杜忠,甚至軍隊中的一個普通將士都十分清楚,落日關對於我們來說是最關鍵的所在,一旦衝出了落日關,那便像是脫韁的野馬,到了那個時候,才真的是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
而如果我們一旦被困在落日關,或者僅僅是被托在落日關兩個時辰,等待我們的將會是大秦周邊數以十萬計的大軍。
“趙將軍,奉陛下口諭,我王傅率領王家軍兩萬將士北伐支援蒙恬蒙將軍,還請放行。”
我拿出一枚血色玉佩般的令牌,那卻是早在銀城的時候,淑月塞給我的,說是在最關鍵的時候可以救一命,而這枚令牌則是一直係在淑月腰間。
正是我兩千年後從墓葬中醒來的時候,懸浮在我腹部上方的那枚血色玉石。
我看著城牆上的守衛,高舉手中的令牌。
而在城牆上,趙將軍看著我王家軍足足兩萬將士,停頓了片刻,可就是這短短片刻的時間,對於我和我身後的王家軍來說卻是太過漫長了一些。
杜忠悄悄將右手放在了腰間的劍柄上,隨時準備著戰鬥,同時我緊緊盯著城牆上,而在我心中也是已經做好了戰鬥的準備。
根據我對大秦軍隊情報傳遞速度的猜測,時隔這麽長時間,落日關應該已經接到了鹹陽城方麵的有關消息才是,而如今的我,叛國的罪名早已經徹底坐實,那麽城牆上的三千守衛便有足夠的力量豁出去性命也要將我王家軍兩萬將士耗死在這裏。
可是下一刻,城牆上的趙將軍高舉右手,而後大聲吼道:“願王將軍凱旋,放行!”
“放行”兩個字眼久久在我耳旁迴蕩,在身旁,杜忠緊握劍柄的手也是放鬆了下來,可是杜忠仍舊很是不明白,落日關的守衛為何要放我們一把?還是說落日關還沒有接到鹹陽城方麵的相關消息?
“將軍,關外會不會有埋伏?”
“不,落日關地形易守難攻,而落日關隻有三千守衛,一旦讓我王家軍兩萬將軍成功過關,就算他們有埋伏,也不過是引狼入室。”
“如果他們就這樣固守關卡,反倒對我們極為不利。趙將軍征戰沙場數十年,他不可能不知道這一點。所以,趙將軍應該是真的讓我們放行。”
我分析著如此說道,而杜忠則是滿臉的疑惑,不明白落日關的守衛為何要放行。
落日關無比厚重的沉悶在十餘名將士的拖拽下緩緩打開,城門移動爆發出的巨大吱呀聲迴蕩在這片天空下,顯得有些不真實。
我高手右手,然後大聲吼道:“行軍。”
兩萬王家軍將士,包括重騎、輕騎、重步兵、弓弩手、車馬等等兵種步伐整齊一致走向了落日關,然後在三千落日關守衛的目送下,想大秦疆域的北方行軍而去。
就在我軍成功度過落日關的時候,在落日關的城牆之上,那位趙將軍則是一直在目送著我們離開。
而此刻,在趙將軍身旁的一位副將則是有些焦急,有些不解地問道:“將軍,我們方才已經接到了陛下詔書,王傅他忤逆聖上,舉兵叛國,此乃誅滅九族重罪,將軍你為何放他通行?”
縱使那名副將在竭力地壓製,可是他心中對他這位頂頭上司趙將軍的不滿,甚至是憤怒仍舊是表現了一絲出來。
可是趙將軍對這名憤怒並沒有治他罪的意思,而是厲聲說道:“你懂什麽?”
“北伐大軍被困,隱隱有全軍覆沒之勢,一百三十萬大秦男兒馬革裹屍背後是數以百萬計的大秦百姓家庭支離破碎,可是大秦朝野非但不作為,反而打壓北伐援軍,此等違背民心的做法,必將動搖我大秦江山,屆時民心不穩,國將不國。”
“可是……”
“沒有什麽可是,為了大秦百姓,縱使王將軍他真的叛國,我趙謀人依舊放行。”
我沒有聽到趙將軍城牆上與他的副將的一番談話,而此行戰死北方的我,自然也不知道趙將軍因為對我放行而遭受到了大秦帝王秦始皇的製裁。
王家軍兩萬將士出了落日關,縱使如今大秦的軍隊再難找尋到我軍行蹤,縱使找尋到了我軍行蹤,也極難追上我們,可是我仍舊馬不停蹄地趕路。
由於沒有後勤,所以我們的行軍速度極快,至於補給。
從先秦到大秦,縱使當年秦皇統一六國,可是這片土地上的紛爭依舊沒有間斷過,特別是近些年來隨著秦皇年邁,其暴政逼迫大秦百姓造反,更是造成了無數的戰亂紛爭。
而紛爭戰亂的局勢,則是造就了無以數計的山賊和強盜。
作為征戰沙場二三十年的我來說,大秦境內有多少馬賊和強盜,這些馬賊和強盜有著怎樣的勢力,平時幹了哪些傷天害理的事情,我都知道一些。
而在我選擇的路徑上,則是有不少勢力算不得強大,但卻有著很多資源的少賊和強盜。
這些山賊和強盜便是我兩萬王家軍的後勤和補給。
而因為軍地數量、裝備、素質都呈現碾壓的狀態,所以一路戰鬥下去,我軍的損失,相對於正常的戰鬥來說,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而一路上奪取來的糧草,卻是已經足夠我們一路支撐到了北方,支撐我們到蒙恬大軍被困的地方。
隻是這樣一來唯一讓我有些擔心的卻是,為了獲得補給,我們一路上造成的影響實在太大,這樣很容易被大秦軍隊法相蹤跡。
一旦被成規模的大秦軍隊包圍,我軍將很有可能全軍覆沒。
不過或許是我軍的刑具速度超出了大秦軍隊的預料,也或許是大秦並沒有獲得我軍的行軍路線,或者是因為其它的一些原因,總之,我們並沒有受到太多的阻攔。
足足半個月的強行軍,我們終於看到了差不多初見雛形的長城,而這一條蜿蜒萬裏的城牆,將會在抵禦匈奴南下中起到無法想象的作用。
矗立在官道上,杜忠策馬來到我身側,指著前方的山脈說道:“將軍,過了那座山,我們就出了大秦疆域了。”
“嗯。”
我衝杜忠點點頭,然後雙腿夾馬腹,當先一騎衝了出去,而在我身後,兩萬王家軍將士紛紛緊緊跟隨。
離開大秦將軍差不多二十裏,途經了一座城與數座村莊,可是我們所過之處早已經是一片狼藉,因為戰爭,無以數計的百姓流離失所。
而蒙恬大軍北伐已經兩年,兩年征戰,輾轉數千裏,波及範圍極廣,受到戰爭影響的人則是數以千萬計。
保守戰爭摧殘的村莊和城市能夠組織起來的兵力極為有限,而且戰鬥力都極低,當看到兩萬大秦軍隊出現在這片土地上的時候,所有人雙眸中流露出來的除了深深的憎恨之外,還有一抹從心底深處流露出來的恐懼。
當年蒙恬大軍給這片土地留下了太深的印象。
在破舊的村莊,隻剩下殘垣斷壁的城外矗立了片刻,我便命人繞道而行。
我十分清楚此行的目的,我不顧大秦帝王的反對,甘願冒著叛國的罪名,率領兩萬王家軍前往北方不是來摧毀無辜百姓的家園的,我來救援蒙恬的,支援蒙恬的北伐大軍的。
我們一路繼續向北,期間遇到了兩撥匈奴人的軍隊,不過對方數量都在數百到一千之間,再加上對方裝備算不得精良,軍隊素質跟王家軍比起來差了不是一星半點,所以我軍在付出很少的代價之後便取得了勝利。
至於對方行軍中的補給,則是為我軍所用。
就這樣以戰養戰,曆經四天的行軍,一片被戰火燒焦的大地出現在我的視野中。
這是多日前蒙恬大軍徹底失去消息的地方。
同時雨滴也濺落在大秦將士的甲胄上,滴落在冰冷的刀刃劍刃上。
戰馬長嘶,人立而起的馬蹄猛地踏在水窪中,啪的一道水聲響起,泥土與泥水四濺而起,而戰馬以及戰馬上的戰士已經高舉手中的武器衝了過去。
四百大秦禁衛軍,麵對我身經百戰的王家軍的衝鋒,不過是蚍蜉撼樹罷了。
僅僅一個衝鋒,就徹底將大秦禁衛軍衝散,而我並不是徹底反出大秦,所以在衝鋒的時候是留了餘地的,四百大秦禁衛軍雖然一瞬間潰不成軍,但傷亡卻並不重。
馬蹄聲聲,兩萬大軍浩浩蕩蕩衝出了鹹陽,衝向了落日關。
可是前方有三千守城將士攔在前方,而且落日關易守難攻,縱使我軍有十足的把握在兩個時辰內拿下落日關,可是先不說我軍傷亡必定慘重,時間上也不允許。
畢竟兩個時辰的時間,足夠鹹陽宮做出足夠多的部署,到時候我兩萬將士還無法衝出大秦疆域,就要被大秦軍隊以叛國罪名誅滅殆盡。
“將軍,他們不放行的話,該怎麽辦?”
杜忠駕著戰馬來到我身旁,他看著前方越來越近的關卡,衝我問道。
無論是我還是杜忠,甚至軍隊中的一個普通將士都十分清楚,落日關對於我們來說是最關鍵的所在,一旦衝出了落日關,那便像是脫韁的野馬,到了那個時候,才真的是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
而如果我們一旦被困在落日關,或者僅僅是被托在落日關兩個時辰,等待我們的將會是大秦周邊數以十萬計的大軍。
“趙將軍,奉陛下口諭,我王傅率領王家軍兩萬將士北伐支援蒙恬蒙將軍,還請放行。”
我拿出一枚血色玉佩般的令牌,那卻是早在銀城的時候,淑月塞給我的,說是在最關鍵的時候可以救一命,而這枚令牌則是一直係在淑月腰間。
正是我兩千年後從墓葬中醒來的時候,懸浮在我腹部上方的那枚血色玉石。
我看著城牆上的守衛,高舉手中的令牌。
而在城牆上,趙將軍看著我王家軍足足兩萬將士,停頓了片刻,可就是這短短片刻的時間,對於我和我身後的王家軍來說卻是太過漫長了一些。
杜忠悄悄將右手放在了腰間的劍柄上,隨時準備著戰鬥,同時我緊緊盯著城牆上,而在我心中也是已經做好了戰鬥的準備。
根據我對大秦軍隊情報傳遞速度的猜測,時隔這麽長時間,落日關應該已經接到了鹹陽城方麵的有關消息才是,而如今的我,叛國的罪名早已經徹底坐實,那麽城牆上的三千守衛便有足夠的力量豁出去性命也要將我王家軍兩萬將士耗死在這裏。
可是下一刻,城牆上的趙將軍高舉右手,而後大聲吼道:“願王將軍凱旋,放行!”
“放行”兩個字眼久久在我耳旁迴蕩,在身旁,杜忠緊握劍柄的手也是放鬆了下來,可是杜忠仍舊很是不明白,落日關的守衛為何要放我們一把?還是說落日關還沒有接到鹹陽城方麵的相關消息?
“將軍,關外會不會有埋伏?”
“不,落日關地形易守難攻,而落日關隻有三千守衛,一旦讓我王家軍兩萬將軍成功過關,就算他們有埋伏,也不過是引狼入室。”
“如果他們就這樣固守關卡,反倒對我們極為不利。趙將軍征戰沙場數十年,他不可能不知道這一點。所以,趙將軍應該是真的讓我們放行。”
我分析著如此說道,而杜忠則是滿臉的疑惑,不明白落日關的守衛為何要放行。
落日關無比厚重的沉悶在十餘名將士的拖拽下緩緩打開,城門移動爆發出的巨大吱呀聲迴蕩在這片天空下,顯得有些不真實。
我高手右手,然後大聲吼道:“行軍。”
兩萬王家軍將士,包括重騎、輕騎、重步兵、弓弩手、車馬等等兵種步伐整齊一致走向了落日關,然後在三千落日關守衛的目送下,想大秦疆域的北方行軍而去。
就在我軍成功度過落日關的時候,在落日關的城牆之上,那位趙將軍則是一直在目送著我們離開。
而此刻,在趙將軍身旁的一位副將則是有些焦急,有些不解地問道:“將軍,我們方才已經接到了陛下詔書,王傅他忤逆聖上,舉兵叛國,此乃誅滅九族重罪,將軍你為何放他通行?”
縱使那名副將在竭力地壓製,可是他心中對他這位頂頭上司趙將軍的不滿,甚至是憤怒仍舊是表現了一絲出來。
可是趙將軍對這名憤怒並沒有治他罪的意思,而是厲聲說道:“你懂什麽?”
“北伐大軍被困,隱隱有全軍覆沒之勢,一百三十萬大秦男兒馬革裹屍背後是數以百萬計的大秦百姓家庭支離破碎,可是大秦朝野非但不作為,反而打壓北伐援軍,此等違背民心的做法,必將動搖我大秦江山,屆時民心不穩,國將不國。”
“可是……”
“沒有什麽可是,為了大秦百姓,縱使王將軍他真的叛國,我趙謀人依舊放行。”
我沒有聽到趙將軍城牆上與他的副將的一番談話,而此行戰死北方的我,自然也不知道趙將軍因為對我放行而遭受到了大秦帝王秦始皇的製裁。
王家軍兩萬將士出了落日關,縱使如今大秦的軍隊再難找尋到我軍行蹤,縱使找尋到了我軍行蹤,也極難追上我們,可是我仍舊馬不停蹄地趕路。
由於沒有後勤,所以我們的行軍速度極快,至於補給。
從先秦到大秦,縱使當年秦皇統一六國,可是這片土地上的紛爭依舊沒有間斷過,特別是近些年來隨著秦皇年邁,其暴政逼迫大秦百姓造反,更是造成了無數的戰亂紛爭。
而紛爭戰亂的局勢,則是造就了無以數計的山賊和強盜。
作為征戰沙場二三十年的我來說,大秦境內有多少馬賊和強盜,這些馬賊和強盜有著怎樣的勢力,平時幹了哪些傷天害理的事情,我都知道一些。
而在我選擇的路徑上,則是有不少勢力算不得強大,但卻有著很多資源的少賊和強盜。
這些山賊和強盜便是我兩萬王家軍的後勤和補給。
而因為軍地數量、裝備、素質都呈現碾壓的狀態,所以一路戰鬥下去,我軍的損失,相對於正常的戰鬥來說,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而一路上奪取來的糧草,卻是已經足夠我們一路支撐到了北方,支撐我們到蒙恬大軍被困的地方。
隻是這樣一來唯一讓我有些擔心的卻是,為了獲得補給,我們一路上造成的影響實在太大,這樣很容易被大秦軍隊法相蹤跡。
一旦被成規模的大秦軍隊包圍,我軍將很有可能全軍覆沒。
不過或許是我軍的刑具速度超出了大秦軍隊的預料,也或許是大秦並沒有獲得我軍的行軍路線,或者是因為其它的一些原因,總之,我們並沒有受到太多的阻攔。
足足半個月的強行軍,我們終於看到了差不多初見雛形的長城,而這一條蜿蜒萬裏的城牆,將會在抵禦匈奴南下中起到無法想象的作用。
矗立在官道上,杜忠策馬來到我身側,指著前方的山脈說道:“將軍,過了那座山,我們就出了大秦疆域了。”
“嗯。”
我衝杜忠點點頭,然後雙腿夾馬腹,當先一騎衝了出去,而在我身後,兩萬王家軍將士紛紛緊緊跟隨。
離開大秦將軍差不多二十裏,途經了一座城與數座村莊,可是我們所過之處早已經是一片狼藉,因為戰爭,無以數計的百姓流離失所。
而蒙恬大軍北伐已經兩年,兩年征戰,輾轉數千裏,波及範圍極廣,受到戰爭影響的人則是數以千萬計。
保守戰爭摧殘的村莊和城市能夠組織起來的兵力極為有限,而且戰鬥力都極低,當看到兩萬大秦軍隊出現在這片土地上的時候,所有人雙眸中流露出來的除了深深的憎恨之外,還有一抹從心底深處流露出來的恐懼。
當年蒙恬大軍給這片土地留下了太深的印象。
在破舊的村莊,隻剩下殘垣斷壁的城外矗立了片刻,我便命人繞道而行。
我十分清楚此行的目的,我不顧大秦帝王的反對,甘願冒著叛國的罪名,率領兩萬王家軍前往北方不是來摧毀無辜百姓的家園的,我來救援蒙恬的,支援蒙恬的北伐大軍的。
我們一路繼續向北,期間遇到了兩撥匈奴人的軍隊,不過對方數量都在數百到一千之間,再加上對方裝備算不得精良,軍隊素質跟王家軍比起來差了不是一星半點,所以我軍在付出很少的代價之後便取得了勝利。
至於對方行軍中的補給,則是為我軍所用。
就這樣以戰養戰,曆經四天的行軍,一片被戰火燒焦的大地出現在我的視野中。
這是多日前蒙恬大軍徹底失去消息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