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笛曲十分的刺耳,外人都道這詹天師又在吹什麽攝妖曲了,所以才這般難聽,影兒聽著聽著,一顆心卻是起伏不定。
這個笛曲,她曾吹給過詹奇,裏麵還有個小插曲。
兩百年前她曾遇到個繡娘,繡工活做的極好,為人卻是潑辣。她有個啞巴丈夫,是個笛師,極通音律,與這繡娘交流也不比劃手勢,比方說晚上想吃什麽,第二天想去哪玩,直接吹一曲,這繡娘便明白他的意思。有次影兒去繡娘家裏玩,碰巧撞到這兩口子找架,繡娘連珠帶炮地罵著,這笛師紅脹得一張臉,吹著刺耳的笛音。他吹一段,那繡娘便罵一句,“嫌我菜鹹了,那你別吃啊!“
啞巴笛師又吹了一曲,那繡娘氣狠狠道:“懷疑我跟那賣鹽的,我還懷疑你跟巷口那寡婦有一腿呢!”
繡娘罵著便掄起板凳要打,啞巴笛師一邊逃一邊還不忘吹笛,似是解釋,似是求饒。
影兒瞧著這場景哈哈地笑了起來。
她代詹奇看研究笛譜時,想到這麽個趣事,便告訴了詹奇,詹奇此時奏了這麽一曲,莫非是……
她有些不確定地看著詹奇,詹奇卻衝她點了點頭,指了指笛子,又提了指日頭。
此時正值黃昏,影兒琢磨著詹奇的動作,大概明白了意思。果不然,翌日黃昏時,她又聽到了一曲笛音,正是出自詹奇之口。這笛曲她也熟悉的很,攝妖曲其中的一支曲子,不過其中卻明顯換了幾個音節。
笛曲一遍遍地吹,影兒把空檔的音節寫了下來,連在一起便是一句話。
“白蓮無恙,已出京城,安心。”
“隱藏自己,一切有我。“
影兒拚出這句話時,倒吸了一口氣,淚水不爭氣地落了下來,為她自己汗顏,生了誤會,竟然懷疑起了詹奇。
自此,詹奇每日黃昏總會吹奏一曲,以笛傳聲。
“皇上對我猜忌不減,不宜相見,保重。“
“待妖除後,我必與你想個安身之法。“
“偷留了你三粒丹藥,助你元氣恢複。“
“影兒……我想你。“
……
每日待在這思過崖,最快樂的便是這黃昏時刻。詹奇功力大長,奏笛時運了幾力,笛音仿佛迴蕩在京城上空。剛開始影兒總會覓個距離詹王府近的隱蔽處聽這笛音,後來詹青索性將影兒在思過崖的事告訴了詹奇,他成了兩人的聯絡人,為兩人送送書信之類的。
第一次收到詹奇的信箋,看到那熟悉的字跡,影兒的心一陣悸動,她把信反反複複看了數遍,那狀態便如一個初懷春的少女。
後來詹奇想布局把隱藏在京城裏的妖引出來,影兒提議用自己的名號,並且拔下了幾根白色絨毛。那些有見識的妖自然會認出這絨毛是出自千年狐妖的身上,很有說服力。另一方麵,詹奇也收服一隻貓妖,恰巧用這貓妖行事。
事情都按照好的方向發展,影兒也長長舒了一口氣。自己妖的身份暴露了,但詹奇根本就不在意,這期間在白蓮被伏時,她雖也曾懷疑過詹奇,但好歹誤會澄清了,兩人愛意不淡反濃,她現在雖不能與詹奇廝守,可每日看著他的信件,聽著他的笛曲,仿佛他就陪在自己身邊一般。
詹青,她這一世任務的守護人也痛改前非,她瞧著他的變化,樂在心裏。
她似乎看到了不遠的未來,風聲已過,她以另一個身份迴到了詹奇身邊,如影相隨,陪伴廝守。
眼見著勢態穩了,影兒便計劃閉關修煉五年。所謂閉關,便是要斷絕一切的人情往來,影兒極是不舍,倒是詹奇,來信稱,“五年又如何,便是十年我也等你!五年後,我十裏長街鋪紅毯,百抬紅轎迎娶你!“
忍耐五年,換來餘生的廝守。
時光荏苒,轉眼便過去了三年。熱情如火的盛夏已過,蕭條的秋季也來了又去,轉瞬便到了初冬。
適逢落了一場雪,白雪皚皚,整個大地一片銀裝素裹。陵國本土有初雪一落,全家相聚,飲青梅酒、賞梅的習俗。
詹青也在這一天迴到了詹王府。他在廟裏待了三年多,整個人脫胎換骨,言語溫和,不複先前的驕縱,連著詹王爺看了心裏也是喜歡。
一家人聚在一起,桌邊放著皇上早朝時特地賞給詹奇折青梅酒,花園裏,百花盡殆,唯有幾株紅梅含苞待放,在皚皚白雪的映襯下,格外紅豔奪目。
自打楚氏死後,趙氏便從小院裏出來了,詹王爺也讓她陪伴在身邊。趙氏見詹王爺瞧著那株紅梅發愣,微微笑道:“王爺有沒有覺得這株梅特像奇兒?”
“怎講?”
“梅花香自苦寒來。”
趙氏說話說的恰到好處,幾人全都聽明白了。
詹奇自小到大的路走的並不平坦,可以說是曲折,幾經沉伏,終於走到了今天的地位,成了皇上身邊的紅人,現在誰不高看詹奇一眼?詹王府門前車馬絡繹不絕,大小節均有達官貴人前來送禮問侯,有些人走後門都走到了管家那裏,隻為著詹奇能在皇上麵前為自己美言幾句。
本土大地上其他國家,也知道陵國出現了這麽個人物,自己國土上有天師搞不定的妖孽,派使者來陵國請詹奇。詹奇一去,不過在那雲淡風輕地吹了吹笛,那些妖便痛得要死要活,一曲未完,那些便嗚唿斃了命。
一傳十十傳百,詹奇誅妖的能力被傳得神乎其神,他的名氣響徹整個本土大地,是繼青華公子後,又一個隻提名字便讓妖望風而逃的天師。
如今的地位,是詹奇先前想都不敢想的。
詹奇臉上掛著淺淡的笑容,“趙姨娘高抬我了,我不過是仗著母親遺傳的笛子,借了修青華公子的修為,才混得了今天的名氣,不過是浪得虛名罷了。”
他替詹青斟了一盞青梅酒,“這句話用來形容二弟不錯。在廟中苦修了三年多,整個人看著就不一樣了,對佛經多有心得,前段時間慈安寺老方丈開壇講法,聚集了一眾高僧,老方丈將一盞茶潑到地上問法,唯有二弟的迴答最得他意。”
趙氏雖起了興趣,但卻懶得問詹青他是怎麽迴答的。在她看來,江山易改,本性難移,詹青的劣根性念幾年佛經便沒了?
詹王爺道:“青兒看看便迴來吧,朝廷戶部有了空缺,我明兒試探下皇上的意思,為你謀個出路。”
這個笛曲,她曾吹給過詹奇,裏麵還有個小插曲。
兩百年前她曾遇到個繡娘,繡工活做的極好,為人卻是潑辣。她有個啞巴丈夫,是個笛師,極通音律,與這繡娘交流也不比劃手勢,比方說晚上想吃什麽,第二天想去哪玩,直接吹一曲,這繡娘便明白他的意思。有次影兒去繡娘家裏玩,碰巧撞到這兩口子找架,繡娘連珠帶炮地罵著,這笛師紅脹得一張臉,吹著刺耳的笛音。他吹一段,那繡娘便罵一句,“嫌我菜鹹了,那你別吃啊!“
啞巴笛師又吹了一曲,那繡娘氣狠狠道:“懷疑我跟那賣鹽的,我還懷疑你跟巷口那寡婦有一腿呢!”
繡娘罵著便掄起板凳要打,啞巴笛師一邊逃一邊還不忘吹笛,似是解釋,似是求饒。
影兒瞧著這場景哈哈地笑了起來。
她代詹奇看研究笛譜時,想到這麽個趣事,便告訴了詹奇,詹奇此時奏了這麽一曲,莫非是……
她有些不確定地看著詹奇,詹奇卻衝她點了點頭,指了指笛子,又提了指日頭。
此時正值黃昏,影兒琢磨著詹奇的動作,大概明白了意思。果不然,翌日黃昏時,她又聽到了一曲笛音,正是出自詹奇之口。這笛曲她也熟悉的很,攝妖曲其中的一支曲子,不過其中卻明顯換了幾個音節。
笛曲一遍遍地吹,影兒把空檔的音節寫了下來,連在一起便是一句話。
“白蓮無恙,已出京城,安心。”
“隱藏自己,一切有我。“
影兒拚出這句話時,倒吸了一口氣,淚水不爭氣地落了下來,為她自己汗顏,生了誤會,竟然懷疑起了詹奇。
自此,詹奇每日黃昏總會吹奏一曲,以笛傳聲。
“皇上對我猜忌不減,不宜相見,保重。“
“待妖除後,我必與你想個安身之法。“
“偷留了你三粒丹藥,助你元氣恢複。“
“影兒……我想你。“
……
每日待在這思過崖,最快樂的便是這黃昏時刻。詹奇功力大長,奏笛時運了幾力,笛音仿佛迴蕩在京城上空。剛開始影兒總會覓個距離詹王府近的隱蔽處聽這笛音,後來詹青索性將影兒在思過崖的事告訴了詹奇,他成了兩人的聯絡人,為兩人送送書信之類的。
第一次收到詹奇的信箋,看到那熟悉的字跡,影兒的心一陣悸動,她把信反反複複看了數遍,那狀態便如一個初懷春的少女。
後來詹奇想布局把隱藏在京城裏的妖引出來,影兒提議用自己的名號,並且拔下了幾根白色絨毛。那些有見識的妖自然會認出這絨毛是出自千年狐妖的身上,很有說服力。另一方麵,詹奇也收服一隻貓妖,恰巧用這貓妖行事。
事情都按照好的方向發展,影兒也長長舒了一口氣。自己妖的身份暴露了,但詹奇根本就不在意,這期間在白蓮被伏時,她雖也曾懷疑過詹奇,但好歹誤會澄清了,兩人愛意不淡反濃,她現在雖不能與詹奇廝守,可每日看著他的信件,聽著他的笛曲,仿佛他就陪在自己身邊一般。
詹青,她這一世任務的守護人也痛改前非,她瞧著他的變化,樂在心裏。
她似乎看到了不遠的未來,風聲已過,她以另一個身份迴到了詹奇身邊,如影相隨,陪伴廝守。
眼見著勢態穩了,影兒便計劃閉關修煉五年。所謂閉關,便是要斷絕一切的人情往來,影兒極是不舍,倒是詹奇,來信稱,“五年又如何,便是十年我也等你!五年後,我十裏長街鋪紅毯,百抬紅轎迎娶你!“
忍耐五年,換來餘生的廝守。
時光荏苒,轉眼便過去了三年。熱情如火的盛夏已過,蕭條的秋季也來了又去,轉瞬便到了初冬。
適逢落了一場雪,白雪皚皚,整個大地一片銀裝素裹。陵國本土有初雪一落,全家相聚,飲青梅酒、賞梅的習俗。
詹青也在這一天迴到了詹王府。他在廟裏待了三年多,整個人脫胎換骨,言語溫和,不複先前的驕縱,連著詹王爺看了心裏也是喜歡。
一家人聚在一起,桌邊放著皇上早朝時特地賞給詹奇折青梅酒,花園裏,百花盡殆,唯有幾株紅梅含苞待放,在皚皚白雪的映襯下,格外紅豔奪目。
自打楚氏死後,趙氏便從小院裏出來了,詹王爺也讓她陪伴在身邊。趙氏見詹王爺瞧著那株紅梅發愣,微微笑道:“王爺有沒有覺得這株梅特像奇兒?”
“怎講?”
“梅花香自苦寒來。”
趙氏說話說的恰到好處,幾人全都聽明白了。
詹奇自小到大的路走的並不平坦,可以說是曲折,幾經沉伏,終於走到了今天的地位,成了皇上身邊的紅人,現在誰不高看詹奇一眼?詹王府門前車馬絡繹不絕,大小節均有達官貴人前來送禮問侯,有些人走後門都走到了管家那裏,隻為著詹奇能在皇上麵前為自己美言幾句。
本土大地上其他國家,也知道陵國出現了這麽個人物,自己國土上有天師搞不定的妖孽,派使者來陵國請詹奇。詹奇一去,不過在那雲淡風輕地吹了吹笛,那些妖便痛得要死要活,一曲未完,那些便嗚唿斃了命。
一傳十十傳百,詹奇誅妖的能力被傳得神乎其神,他的名氣響徹整個本土大地,是繼青華公子後,又一個隻提名字便讓妖望風而逃的天師。
如今的地位,是詹奇先前想都不敢想的。
詹奇臉上掛著淺淡的笑容,“趙姨娘高抬我了,我不過是仗著母親遺傳的笛子,借了修青華公子的修為,才混得了今天的名氣,不過是浪得虛名罷了。”
他替詹青斟了一盞青梅酒,“這句話用來形容二弟不錯。在廟中苦修了三年多,整個人看著就不一樣了,對佛經多有心得,前段時間慈安寺老方丈開壇講法,聚集了一眾高僧,老方丈將一盞茶潑到地上問法,唯有二弟的迴答最得他意。”
趙氏雖起了興趣,但卻懶得問詹青他是怎麽迴答的。在她看來,江山易改,本性難移,詹青的劣根性念幾年佛經便沒了?
詹王爺道:“青兒看看便迴來吧,朝廷戶部有了空缺,我明兒試探下皇上的意思,為你謀個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