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人答卷的時間規定在一柱香內,孟慈等驗卷的時間差不多也花了一柱香。
其實林潔卷子早就驗完了,爭論便爭論在影兒卷子的最後一題上。有的大醫正認為,雖然理論上沒什麽毛病,但未經實踐過,便不能證明影兒這題作答準確。
還有的在懷疑影兒是否作弊,畢竟這重度食物中毒的醫治方法,是太醫院摸索探討了近一年才得出的理論,怎麽這韓大醫正用了這麽短的時間便有了結果?
幾個大醫正爭論不休,最後孟慈一捶定音。最後一道題屬於超綱範圍,這題姑且不論是否正確,都算影兒通過了。
然後孟慈向眾人宣布,林醫正與韓大醫正都通過了第一輪的論戰。
此言一出,場下一片歡唿。林潔對於自己能通過第一輪論戰沒有任何的意外,但是竟然連影兒也通過了,她有點不可置信,這些題全都是她與夏菲菲還數個醫女忙了三天三夜才找出來的,都是一些隱晦的醫學知識,特別是那最後一道題,那可是皇後娘娘親自透露給的,還說太醫院都不知道那案例如何解決!
可孟太醫竟然宣布她通過了!這怎麽可能!!
夏菲菲也是一臉的不相信,她不由問道:“孟太醫,你可審閱好了?確定兩人都通過了?”
孟太醫微微一笑,“夏醫女對這樣的結果不滿意?”
這麽一句反問,弄得夏菲菲臉上一陣紅一陣白的。她一時不能接受這樣的結果,竟然越規質問起孟太醫了。林潔給她使了個眼色,然後目光不著痕跡地向楚律看去,那意思很明了,這是孟太醫看在宣王的臉麵上才故意放水的,若是第一輪論戰這宣王妃便輸了,於宣王臉上也不好看。
除此之外,再沒有別的可能了。總之,她林潔是不相信,韓影兒在醫術上會有這麽大的修為!
看著楚律對著影兒微微頷首,林潔心裏一陣刺痛。她實在想不通自己鍾意的人竟然被一個青樓出身的女子給魅惑了,想當初夏菁菁嫁給楚律時,她心裏也沒有這麽不甘心,畢竟夏菁菁是丞相府嫡長女啊!
林潔深深吸了口氣,第一輪論戰也就罷了,反正還有第二輪。這一輪孟太醫等幾大醫正共出三道題,都是現場作答的。到時,孟太醫即使想看宣王的臉麵照顧韓影兒也不成了,畢竟底下坐著近百人呢。
林潔不著痕跡地瞧劉大醫正看去,雙方眼神交會,均露出一抹意味深長的笑容。
韓影兒,這一局,你輸定了!
一記鑼響,第二局開始。
總共三道題,兩人共同作答。
第一題,是對於藥材上的認識。
醫女們魚貫而入,端來了近二十盤藥草。這些藥草,大都是稀有珍貴的,還有一些在顏色外觀上很難辨認容易混淆的。兩人要做的,便是辨認出這些藥草,並且,在卷上寫出這些藥草的藥性。
影兒與林潔依次走到藥草前,開始作答。
這些藥草,影兒並不陌生。父親是杏林高手,她就是聞著藥草味出生的。少時便跟著父親上山采藥。在青樓的的幾年,青樓女子為了美容養顏,也購買珍貴藥草,影兒借機也見識到不少。每年的貧民區義診,也是交流醫術增加見聞的知識,所以對於藥草的辨認以及藥理的掌握上,影兒十分的熟撚。沒一會兒的功夫,她便作答完畢。
林潔卻不如第一場論戰時顯得從容不迫。裁判中的劉大醫正,雖然她已經買通了,這些藥草劉大正醫也提前給她透露了。但三天的時間內,她哪能一次掌握這麽多,況且其中有很多長的差不多的,還有這些藥草的藥性,她如何記得全?
她強作鎮定,在規定的時間結束後,才堪堪作答完畢。
影兒提早交的卷,所以很快閱完了。到了林潔這,本來閱卷是幾大醫正相互閱看,但劉大醫正直接把林潔的卷子拿了過來,裝模作樣地看了數遍,點頭道:“迴答正確。”其他人還想再審閱一遍,劉大醫正把卷子壓在手底,“不用再看了,趕緊進入下一題吧,時間已經不早了,剛才皇後身邊的嬤嬤傳話讓咱快一些呢。”
其他人見皇後都有些抱怨了,也不敢再說些什麽。劉大醫正在心裏歎了口氣,林潔果真是爛泥扶不上牆,提前給她說了竟然還答的牛頭不對馬嘴。
第二題,則是實踐。醫女分別帶著十位病患來到擂抬上。這十位病患,病症都不相同,影兒與林潔要做的,便是診斷出十人得了什麽病,並且開具相同的藥方。
與病人打交道,影兒並不陌生。望、聞、問、切,沒一會兒,影兒便看完了六個病人,藥方也開具了。第七個病人有點特殊,是個三歲的娃娃,由一位婦人抱著,哭鬧不止,適才林潔已經給這三歲娃娃看過了,因小孩子哭鬧不止,林潔便吼了幾聲,小孩子害怕,哭得厲害了。
影兒見狀,先是慢慢哄著孩子,親切地笑著,摸著小孩子脖頸間的金鎖,“這個是什麽啊,好漂亮啊。”
那小孩子見影兒親切,漸漸放鬆警惕,奶聲奶氣地說道:“這……這是奶奶給的長命鎖,可以……讓我活到一百歲。”
影兒摸著孩子,“虎頭虎腦的真可愛。”她不著痕跡地探了探孩子的額頭,發現有些燙,再加上時不時的咳嗽,已經明白了小孩子得了什麽病,然後又問了問孩子母親這小孩子這兩天的飲食習慣。沒一會兒便診斷完了。
最後一個病患是個七十多歲的老者,下身癱瘓,被人用擔架抬了上來。那老者前兩天食欲不震,而且上吐下泄,影兒把了把脈,又問了問其家人前兩天可是吃了什麽東西,沒一會兒,心中便有了計較,相應的藥方也開具出來了。
林潔那邊,倒也快,劉大正醫提前把病人得了什麽病都已經透露給她,她也背熟了藥方,隻是走了個過場。
兩人分別把自己的答卷交了上去。孟慈與幾個大醫正一齊審閱。
其實林潔卷子早就驗完了,爭論便爭論在影兒卷子的最後一題上。有的大醫正認為,雖然理論上沒什麽毛病,但未經實踐過,便不能證明影兒這題作答準確。
還有的在懷疑影兒是否作弊,畢竟這重度食物中毒的醫治方法,是太醫院摸索探討了近一年才得出的理論,怎麽這韓大醫正用了這麽短的時間便有了結果?
幾個大醫正爭論不休,最後孟慈一捶定音。最後一道題屬於超綱範圍,這題姑且不論是否正確,都算影兒通過了。
然後孟慈向眾人宣布,林醫正與韓大醫正都通過了第一輪的論戰。
此言一出,場下一片歡唿。林潔對於自己能通過第一輪論戰沒有任何的意外,但是竟然連影兒也通過了,她有點不可置信,這些題全都是她與夏菲菲還數個醫女忙了三天三夜才找出來的,都是一些隱晦的醫學知識,特別是那最後一道題,那可是皇後娘娘親自透露給的,還說太醫院都不知道那案例如何解決!
可孟太醫竟然宣布她通過了!這怎麽可能!!
夏菲菲也是一臉的不相信,她不由問道:“孟太醫,你可審閱好了?確定兩人都通過了?”
孟太醫微微一笑,“夏醫女對這樣的結果不滿意?”
這麽一句反問,弄得夏菲菲臉上一陣紅一陣白的。她一時不能接受這樣的結果,竟然越規質問起孟太醫了。林潔給她使了個眼色,然後目光不著痕跡地向楚律看去,那意思很明了,這是孟太醫看在宣王的臉麵上才故意放水的,若是第一輪論戰這宣王妃便輸了,於宣王臉上也不好看。
除此之外,再沒有別的可能了。總之,她林潔是不相信,韓影兒在醫術上會有這麽大的修為!
看著楚律對著影兒微微頷首,林潔心裏一陣刺痛。她實在想不通自己鍾意的人竟然被一個青樓出身的女子給魅惑了,想當初夏菁菁嫁給楚律時,她心裏也沒有這麽不甘心,畢竟夏菁菁是丞相府嫡長女啊!
林潔深深吸了口氣,第一輪論戰也就罷了,反正還有第二輪。這一輪孟太醫等幾大醫正共出三道題,都是現場作答的。到時,孟太醫即使想看宣王的臉麵照顧韓影兒也不成了,畢竟底下坐著近百人呢。
林潔不著痕跡地瞧劉大醫正看去,雙方眼神交會,均露出一抹意味深長的笑容。
韓影兒,這一局,你輸定了!
一記鑼響,第二局開始。
總共三道題,兩人共同作答。
第一題,是對於藥材上的認識。
醫女們魚貫而入,端來了近二十盤藥草。這些藥草,大都是稀有珍貴的,還有一些在顏色外觀上很難辨認容易混淆的。兩人要做的,便是辨認出這些藥草,並且,在卷上寫出這些藥草的藥性。
影兒與林潔依次走到藥草前,開始作答。
這些藥草,影兒並不陌生。父親是杏林高手,她就是聞著藥草味出生的。少時便跟著父親上山采藥。在青樓的的幾年,青樓女子為了美容養顏,也購買珍貴藥草,影兒借機也見識到不少。每年的貧民區義診,也是交流醫術增加見聞的知識,所以對於藥草的辨認以及藥理的掌握上,影兒十分的熟撚。沒一會兒的功夫,她便作答完畢。
林潔卻不如第一場論戰時顯得從容不迫。裁判中的劉大醫正,雖然她已經買通了,這些藥草劉大正醫也提前給她透露了。但三天的時間內,她哪能一次掌握這麽多,況且其中有很多長的差不多的,還有這些藥草的藥性,她如何記得全?
她強作鎮定,在規定的時間結束後,才堪堪作答完畢。
影兒提早交的卷,所以很快閱完了。到了林潔這,本來閱卷是幾大醫正相互閱看,但劉大醫正直接把林潔的卷子拿了過來,裝模作樣地看了數遍,點頭道:“迴答正確。”其他人還想再審閱一遍,劉大醫正把卷子壓在手底,“不用再看了,趕緊進入下一題吧,時間已經不早了,剛才皇後身邊的嬤嬤傳話讓咱快一些呢。”
其他人見皇後都有些抱怨了,也不敢再說些什麽。劉大醫正在心裏歎了口氣,林潔果真是爛泥扶不上牆,提前給她說了竟然還答的牛頭不對馬嘴。
第二題,則是實踐。醫女分別帶著十位病患來到擂抬上。這十位病患,病症都不相同,影兒與林潔要做的,便是診斷出十人得了什麽病,並且開具相同的藥方。
與病人打交道,影兒並不陌生。望、聞、問、切,沒一會兒,影兒便看完了六個病人,藥方也開具了。第七個病人有點特殊,是個三歲的娃娃,由一位婦人抱著,哭鬧不止,適才林潔已經給這三歲娃娃看過了,因小孩子哭鬧不止,林潔便吼了幾聲,小孩子害怕,哭得厲害了。
影兒見狀,先是慢慢哄著孩子,親切地笑著,摸著小孩子脖頸間的金鎖,“這個是什麽啊,好漂亮啊。”
那小孩子見影兒親切,漸漸放鬆警惕,奶聲奶氣地說道:“這……這是奶奶給的長命鎖,可以……讓我活到一百歲。”
影兒摸著孩子,“虎頭虎腦的真可愛。”她不著痕跡地探了探孩子的額頭,發現有些燙,再加上時不時的咳嗽,已經明白了小孩子得了什麽病,然後又問了問孩子母親這小孩子這兩天的飲食習慣。沒一會兒便診斷完了。
最後一個病患是個七十多歲的老者,下身癱瘓,被人用擔架抬了上來。那老者前兩天食欲不震,而且上吐下泄,影兒把了把脈,又問了問其家人前兩天可是吃了什麽東西,沒一會兒,心中便有了計較,相應的藥方也開具出來了。
林潔那邊,倒也快,劉大正醫提前把病人得了什麽病都已經透露給她,她也背熟了藥方,隻是走了個過場。
兩人分別把自己的答卷交了上去。孟慈與幾個大醫正一齊審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