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州本由管理當地廂軍之權力。而趙禎之意,竟然要派一個武官隨自己而去,這讓柳雲卿不得不懷疑這是要在自己身邊安插眼線。於是他便不由得隔應起來。


    隨著趙禎話音一落,從跟隨在趙禎身後的幾個隨從之中,走出一人來。


    這廝竟然是柳雲卿早就認識之人,而同行這好長一段路之後,柳雲卿竟然沒有發現這廝的身影,於是又不由得懷疑這人是否有隱身的特異功能了。


    這人一身的英武之氣,生的長挑身材,一看就是久經沙場之輩,乃是經常習武之人。而其年級卻相當年輕,正是霍去病一般的人物了。


    全旭,字東升,其父乃是大宋開國功臣的私生子。


    其祖父王全斌最終官至武寧軍節度使,開寶九年(976年)病逝,終年六十九,獲贈中書令。


    全旭之父全禹(王全斌私生子故爾姓全)在全禹十歲時王全斌去世,全禹成年後從軍,進入軍中後全禹履曆戰功官至彰武節度使,封爵武威侯。全旭之母高氏(高瓊之女)。


    全禹英年早逝,故而全旭早早就襲封了武威侯。而其母族也是開國功臣之後,故而雖然是私生子,為王家所排斥,但卻有母族所支持,誠然高門大族了。


    應全旭與紫陽縣主趙穎兒有著婚約。而趙穎兒又與王十三娘乃是閨閣好友,故而柳雲卿與武威侯全旭早就認識了,而且交情不錯。


    常言道,富不過三代,而高門大族三代之後,也多紈絝子弟。但是全旭卻非此輩,反而文武雙全,不但一身的好武藝,十八班兵器樣樣精通,真是打遍天下無敵手了。


    而起精通兵書,愣是《孫子兵法》,《九韜》等書籍無不倒背如流,信手拈來,卻也能夠靈活運用。


    少年之時,就曾隨軍於延綏等地。後來又在趙禎身邊,做了大漢將軍,殿前司的武官了。


    其人冷靜果斷,勇武果敢,毫爽大氣,重情重義,心思縝密,精通兵法,善於領兵。


    全旭緩緩走來,對著柳雲卿笑著拱手,說道:“遠山兄別來無恙?”


    “我倒是誰,原來是武威侯東升兄在此,雲卿怠慢了。”


    眼見如此光景,柳雲卿與全旭一副久別重逢的模樣,趙禎恍然大悟,說道:“原來你們認識,如此最好不過了!”


    “好叫六郎知道,拙荊與紫陽縣主乃是手帕之交。”柳雲卿也是十分的開心,這武威侯全旭為人豪爽大氣,與之共事,豈不是人生快事!


    “哦!”趙禎聞言,又是恍然大悟的神情,又對著武威侯全旭說道:“原來如此。”


    趙禎說著,又往籠煙街上邁起步來,一麵走,一麵說道:“汝南王府的那丫頭正是豆蔻年華,若東升兄能夠保得柳知州周全,使他再建奇功,我想天子會為東升兄與那紫陽縣主完婚的。”


    武威侯全旭聞言,喜不自禁,說道:“聖恩浩蕩,旭無以為報。就是肝腦塗地,也會保得遠山兄周全的。”


    柳雲卿此時,這才明白,趙禎讓全旭與自己同去廣南西路邕州,就不是為了監視自己,而真的是為了確保自己安全,而前去對付廣南西路邕州之地的山賊,土人頭領的。


    柳雲卿念及此處,也頗為感動的說道:“天子天恩浩蕩,我輩縱然千難萬險,就是鞠躬盡瘁,也實難保之於萬一!”


    趙禎聞言,微微一笑,說道:“我輩為人臣子,隻要心中常存愛民之心,也就是報國忠君了!”


    言畢,又道:“不想遠山兄之妻子,與紫陽縣主有如此源緣,以我之見,待遠山兄與東升兄於廣南西路邕州功成而迴之後,遠山兄之妻子當有誥命之封,而東升兄之未婚妻,汝南王府的紫陽縣主,當進封為郡主!”


    聞聽此言,柳雲卿隻得再次謝恩,說道:“官家天恩浩蕩,為臣者唯有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唯有如此。難報聖恩於萬一。”


    武威侯全旭更是感激涕零,說道:“某家世受皇恩,旭之子孫也誓要報得大宋江山,萬萬年了。”


    趙禎聞言,微微一笑,對著柳雲卿與全旭說道:“二位皆後起之秀,乃是大宋中糧,假以時日,當出將入相,以小底之見,當今天子


    對遠山兄與東升兄當有厚望矣!”


    趙禎說著,又不無惆悵的說道:“小底為家業所累,一直忙碌不休,大宋大好河山雖有千萬裏,但小底卻被困於汴梁皇都一地,更不能肋生雙翼,與遠山兄及東升兄一道,行萬裏路,看近天下名勝,看近秀麗河山,閱盡人間百態哩!”


    趙禎所言,乃是肺腑之言,那一種羨慕之情,溢於言表。柳雲卿隻得說道:“世人皆知曆代人傑風光無限,好不羨煞旁人。隻是其背後所付出者,又有幾人能知道!”


    趙禎聞言,苦笑一下,又說道:“遠山兄乃當世大才。弱冠之年,便能製科三等及第,一定是博覽群書,上知天文,下又曉得地理。如此學富五車,可願意談一談當下朝廷為政之利弊!”


    柳雲卿原本乃沉著冷靜之人,隻是被趙禎連連抬舉所感染,腦袋一熱,便就此侃侃而談了。


    柳雲卿看著滿河煙波,說道:“自太祖以降,大宋已經曆有四主,天下承平已久。就是宋遼邊境,戴白之人不識兵革。


    看似花團錦簇,好不繁華富庶。然則東京之繁華,靠著天下幾多州縣在輸血?


    士人隻知詩詞文章,錦衣玉食而走馬章台。豈知民間疾苦?又豈知強敵環視,而內弊叢生?


    契丹虎狼之國,且又占據形勝之地,居燕雲險要之關隘,鷹視中原膏庾之地。


    吐蕃分分合合,黨項悄然崛起!


    自太祖以降,大宋已有四代君王,無不偃武修文,而厚待官紳。百弊之下,以三冗為最!”


    此言柳雲卿說來,場麵之上,瞬間就安靜了下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兩府相公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皓月蒹葭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皓月蒹葭並收藏兩府相公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