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南西路。州二十五:桂(路治,今廣西桂林市),容,邕,融,象,昭,梧,藤,龔,潯,柳,貴,宜,賓,橫,化,高,雷,欽,白,鬱林,廉,瓊,平,觀。軍三:昌化,萬安,朱崖。縣六十五。”
柳雲卿翻閱書籍,一字一句的看著廣南西路的風土人情,不由的脫口而出,說道“邕州,郎寧。唐時為下都督府。開元戶一千六百二十四。鄉十二。元和戶鄉今為邕管經略使理所。
古越地也,秦並南越,為桂林縣地。在漢,為鬱林郡之領方縣地也。晉於此置興郡。隋開皇十四年廢晉興郡為晉興縣,屬簡州,大業三年州廢,以縣屬鬱林郡。武德四年,於此置南晉州,貞觀六年改為邕州,因州西南邕溪水為名。乾封二年置都督府,後為夷獠所陷,移府於貴州。景雲二年,州界平定,複於邕州置都督府。
州境:東西南北八到:北至上都取象州路四千七百七十五裏,取藤州路五千四十五裏。北至東都四千五百八十五裏。東至欽州三百三十裏,西南至?州二百八十裏。西南至安南一千裏。東北至澄州二百四十裏。
貢、賦。
今管縣七:宣化,武緣,晉興,朗寧,思籠,封陵,如和。
宣化縣,下。郭下。本漢領方縣地,隋開皇十四年於此置晉興縣,十八年改為宣化縣,屬鬱林郡。武德四年屬南晉州,貞觀六年改為邕州。
鬱江水,經縣南,去縣二十步。
左溪、右溪、在縣東,西流至縣東南,同注鬱江。
武緣縣,中。西至州一百裏。本漢領方縣地,隋開皇十一年於此置武緣縣,屬緣州,大業三年廢,武德五年又置。
鬱江水,經縣南,去縣三十步。
都棱鎮,在縣西,水路一百裏。
晉興縣,中下。南至州一百裏。本漢領方縣地,晉於此置晉興縣,隋開皇十四年省,武德五年又置。
郎寧縣,中下。南至州一百八十裏。本漢增食縣地,武德五年分置朗寧縣,屬南晉州,改屬邕州。
思籠縣,中下。東至州三百裏。
封陵縣,中下。西南至州一百裏。右二縣,並景雲後置。
如和縣,中下。東北至州九十裏。本漢合浦縣之地,武德五年析欽南賓、安京二縣地置如和縣,因縣西南四十裏如和山為名,屬欽州,景雲二年割屬邕州。”
讀了一會兒,柳雲卿自言自語地說道:“偏偏缺少本朝史料。看來還得仔細翻閱一番。”
就在這時候,三郎進來說是有客造訪,遞上了名刺。柳雲卿接過名刺一看,竟然是趙六郎來訪。
這趙六郎便是大宋天子趙禎,柳雲卿怎敢怠慢,恨不能倒履相迎。這就火急火燎的向外而去。
穿過垂花門,過穿山長廊,走過照壁,就在無憂局門口,芙蓉城二環馬路上停著一輛牛車,七八個寬肩細腰,螳螂退的大漢,簇擁著一位年輕的公子。
那公子扶手而已,一身的黑色衣服,看著柳雲卿急急慢慢跑了出來,這就拱手說道:“聞聽柳說書即將遠行,故人六郎特來為遠山兄送行!”
這廝又是以老友相城,柳雲卿定了定神,這才迴禮說道:“六郎乃是日理萬機,繁忙之人,雲卿何德何能,當得六郎如此相待!”
趙禎聞言,微微一笑,說道:“遠山兄乃小底故交,自與別人不同。今日風和日麗,不如你我隨便走走,權當為遠山兄送行了!”
不等柳雲卿言語,這個人已經沿著二環大道邊上的榆柳疏影之下緩緩走開了。
趙禎邊走邊口誦前人詩句曰:“終日昏昏醉夢間,忽聞春盡強登山。
因過竹院逢僧話,偷得浮生半日閑。”
柳雲卿聞言,一邊小跑著追了上去,一邊說道:“我兄夙興夜寐。長久以來,不足以養神,應當勞逸結合,才是長久之道。”
趙禎聞言,無奈的苦笑一下,說道:“不瞞小乙,近來小底也覺得頭暈眼花,有時候腰膝酸痛,也不知道這是怎麽了,要知道小底與小乙年紀仿佛。而小乙龍馬精神,遠比小底康健了許多啊!”
柳雲卿聞言,仔細大量了趙禎一番,也覺得他一副病秧子的模樣。心中嘀咕道:“你這是被後宮三千佳麗掏空了身子呐!”
柳雲卿心中嘀咕一句,嘴上卻說道:“六郎這般健步如飛,怎麽能如此想哩。必然是案牘勞形,休息幾日就好了!”
趙禎聞言,苦笑一下,說道:“事情太多,偷得浮生半日閑已然是僥幸了,又何敢奢望休息幾日。”
言畢,又道:“小乙乃是飽讀詩書之人,豈不知生無所息的道理。”
“六郎所言極是。”柳雲卿說道:雲卿原本市井小民,眼下被陛下簡把為廣南西路邕州知州,就再也不敢偷懶,而身負牧民之重,如履薄冰了。”
趙禎聞言,微微一笑,看著錦繡繁華的芙蓉城說道:“乃是小底失言了。遠山兄,管勾芙蓉城建設之事,短短數月光陰。便是這般規模,而柳家灣不過一小小漁村,今日已經是天下聞名的繁華之地,想來遠山兄自然不會是偷懶之人的。”
“六郎過獎了。芙蓉城之所以有如此光景,這都是當今聖天子在朝的緣故了,雲卿豈敢奪貪天之功!
雲卿不過順勢而為,將汴梁皇都之豪商巨之錢鈔吸引到了一起而已,非是自己一人之力”
趙禎聞言,說道:“好一個順勢而為。老子曰,治大國若烹小鮮,雲卿四兩撥千斤,真是大才班班了“
“六郎謬讚,雲卿愧不敢當!”
趙禎聞言,又大量了柳雲卿一番,這又說道:“小底曾聽遠山兄曾發興利實邊之言,不知遠山兄前往廣南西路之後,是否要行此策!”
柳雲卿聞言,才知今日相見,接下來所說之話,才是重點,故而不敢怠慢。說道:“六郎所言極是,邊所苦者,正是物產匱乏,商旅不信,故而紛爭不休,若是邊關之處,有了產業。則天下豪商雲集,如此則道路交通便利,邊關大治亦!”
柳雲卿翻閱書籍,一字一句的看著廣南西路的風土人情,不由的脫口而出,說道“邕州,郎寧。唐時為下都督府。開元戶一千六百二十四。鄉十二。元和戶鄉今為邕管經略使理所。
古越地也,秦並南越,為桂林縣地。在漢,為鬱林郡之領方縣地也。晉於此置興郡。隋開皇十四年廢晉興郡為晉興縣,屬簡州,大業三年州廢,以縣屬鬱林郡。武德四年,於此置南晉州,貞觀六年改為邕州,因州西南邕溪水為名。乾封二年置都督府,後為夷獠所陷,移府於貴州。景雲二年,州界平定,複於邕州置都督府。
州境:東西南北八到:北至上都取象州路四千七百七十五裏,取藤州路五千四十五裏。北至東都四千五百八十五裏。東至欽州三百三十裏,西南至?州二百八十裏。西南至安南一千裏。東北至澄州二百四十裏。
貢、賦。
今管縣七:宣化,武緣,晉興,朗寧,思籠,封陵,如和。
宣化縣,下。郭下。本漢領方縣地,隋開皇十四年於此置晉興縣,十八年改為宣化縣,屬鬱林郡。武德四年屬南晉州,貞觀六年改為邕州。
鬱江水,經縣南,去縣二十步。
左溪、右溪、在縣東,西流至縣東南,同注鬱江。
武緣縣,中。西至州一百裏。本漢領方縣地,隋開皇十一年於此置武緣縣,屬緣州,大業三年廢,武德五年又置。
鬱江水,經縣南,去縣三十步。
都棱鎮,在縣西,水路一百裏。
晉興縣,中下。南至州一百裏。本漢領方縣地,晉於此置晉興縣,隋開皇十四年省,武德五年又置。
郎寧縣,中下。南至州一百八十裏。本漢增食縣地,武德五年分置朗寧縣,屬南晉州,改屬邕州。
思籠縣,中下。東至州三百裏。
封陵縣,中下。西南至州一百裏。右二縣,並景雲後置。
如和縣,中下。東北至州九十裏。本漢合浦縣之地,武德五年析欽南賓、安京二縣地置如和縣,因縣西南四十裏如和山為名,屬欽州,景雲二年割屬邕州。”
讀了一會兒,柳雲卿自言自語地說道:“偏偏缺少本朝史料。看來還得仔細翻閱一番。”
就在這時候,三郎進來說是有客造訪,遞上了名刺。柳雲卿接過名刺一看,竟然是趙六郎來訪。
這趙六郎便是大宋天子趙禎,柳雲卿怎敢怠慢,恨不能倒履相迎。這就火急火燎的向外而去。
穿過垂花門,過穿山長廊,走過照壁,就在無憂局門口,芙蓉城二環馬路上停著一輛牛車,七八個寬肩細腰,螳螂退的大漢,簇擁著一位年輕的公子。
那公子扶手而已,一身的黑色衣服,看著柳雲卿急急慢慢跑了出來,這就拱手說道:“聞聽柳說書即將遠行,故人六郎特來為遠山兄送行!”
這廝又是以老友相城,柳雲卿定了定神,這才迴禮說道:“六郎乃是日理萬機,繁忙之人,雲卿何德何能,當得六郎如此相待!”
趙禎聞言,微微一笑,說道:“遠山兄乃小底故交,自與別人不同。今日風和日麗,不如你我隨便走走,權當為遠山兄送行了!”
不等柳雲卿言語,這個人已經沿著二環大道邊上的榆柳疏影之下緩緩走開了。
趙禎邊走邊口誦前人詩句曰:“終日昏昏醉夢間,忽聞春盡強登山。
因過竹院逢僧話,偷得浮生半日閑。”
柳雲卿聞言,一邊小跑著追了上去,一邊說道:“我兄夙興夜寐。長久以來,不足以養神,應當勞逸結合,才是長久之道。”
趙禎聞言,無奈的苦笑一下,說道:“不瞞小乙,近來小底也覺得頭暈眼花,有時候腰膝酸痛,也不知道這是怎麽了,要知道小底與小乙年紀仿佛。而小乙龍馬精神,遠比小底康健了許多啊!”
柳雲卿聞言,仔細大量了趙禎一番,也覺得他一副病秧子的模樣。心中嘀咕道:“你這是被後宮三千佳麗掏空了身子呐!”
柳雲卿心中嘀咕一句,嘴上卻說道:“六郎這般健步如飛,怎麽能如此想哩。必然是案牘勞形,休息幾日就好了!”
趙禎聞言,苦笑一下,說道:“事情太多,偷得浮生半日閑已然是僥幸了,又何敢奢望休息幾日。”
言畢,又道:“小乙乃是飽讀詩書之人,豈不知生無所息的道理。”
“六郎所言極是。”柳雲卿說道:雲卿原本市井小民,眼下被陛下簡把為廣南西路邕州知州,就再也不敢偷懶,而身負牧民之重,如履薄冰了。”
趙禎聞言,微微一笑,看著錦繡繁華的芙蓉城說道:“乃是小底失言了。遠山兄,管勾芙蓉城建設之事,短短數月光陰。便是這般規模,而柳家灣不過一小小漁村,今日已經是天下聞名的繁華之地,想來遠山兄自然不會是偷懶之人的。”
“六郎過獎了。芙蓉城之所以有如此光景,這都是當今聖天子在朝的緣故了,雲卿豈敢奪貪天之功!
雲卿不過順勢而為,將汴梁皇都之豪商巨之錢鈔吸引到了一起而已,非是自己一人之力”
趙禎聞言,說道:“好一個順勢而為。老子曰,治大國若烹小鮮,雲卿四兩撥千斤,真是大才班班了“
“六郎謬讚,雲卿愧不敢當!”
趙禎聞言,又大量了柳雲卿一番,這又說道:“小底曾聽遠山兄曾發興利實邊之言,不知遠山兄前往廣南西路之後,是否要行此策!”
柳雲卿聞言,才知今日相見,接下來所說之話,才是重點,故而不敢怠慢。說道:“六郎所言極是,邊所苦者,正是物產匱乏,商旅不信,故而紛爭不休,若是邊關之處,有了產業。則天下豪商雲集,如此則道路交通便利,邊關大治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