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邊一彎斜月如鉤,灑下清冷的輝光,呂府大院內好似鋪上了一層薄霜。榔廡之間幾縷冷風颯颯吹拂,葉子落盡的樹幹發出夜梟鳴叫一般的聲音,唯有幾顆虯枝老杆的羅漢鬆隨風搖曳著。
花木深處,燈盞呈星星之勢。草堂幾扇紗窗映著二三人影。屋內明燭高懸,恍若白晝。呂夷簡頭戴逍遙巾,身穿黑色羅裘直裰,腳踩錦履,滿臉笑容,眉目好似堆疊一起,與一人小聲長談。那花枝招展的愛妾也打橫著,陪侍在側。
一張雞翅木圓桌邊上,擺著三五繡蹲。呂夷簡與一滿臉無須的男子麵對麵而坐。那人說是男子,但滿臉並無胡須,皺紋布滿眼角,偏偏像個年老的婦人一般。隻是他頭戴金冠,插著玉簪,身穿天藍色絲綢長衫,一副男子裝扮而已。
此人乃是內副都知閻文應是也!此人每日在大宋天子身邊聽用,又管著皇城司的勾當。可謂威風八麵,自然少有閑暇。今日那天子趙禎早早的歇在了鸞鳳閣中。先是那臉上燦若桃花的尚美人盡心侍奉,俄而又宣來了那粉麵含春,腮若白玉的楊美人。
不一會兒便將一應內官與宮女使喚了出來,隻留貼心的小宮女在內。少時又有教坊司的一班優伶前來低吟淺唱。雖是初冬時節,鸞鳳閣中暖風融融,脂粉之氣遠遠可聞,倒另有一番春光。
閻文應每日伺候在天子身邊,深知大宋官家有著寡人之疾。皇帝好色,並非一日。早年間,先是王美人雨露獨占,被章獻明肅太後所惡,隻好讓郭氏做了中宮之主。
自四月之際,太後大行之後。天子留戀宮苑一發不可收拾,先不說教坊司中那些罪官之女,日日歌舞升平。僅僅這一楊一尚二位美人便妖媚惑主,以至於年輕的皇帝,每每頭暈眼花,腰間無力,已然是病容滿臉。
今日鸞鳳閣中,大有“倡優戲於前廳,夫人朋淫於後”之情景。閻文應便偷得浮生半日閑,難得閑暇,所幸出宮而來。先是過馬行街往南而去,又沿著十字街往西而來。過禦街之時,又逢皇城司辦差的兵士,興致所起,奪了一匹快馬,輾轉著來到了呂夷簡的府上。
呂夷簡久在中樞,與閻文應暗通曲款已非一日。還是丁謂做東府昭文相的時候,二人便裏外勾結,互為依仗。就這般“互通有無”,信息共享了幾載,呂夷簡便成為朝堂重臣,而閻文應也就掌握禁中。
章獻明肅太後大行之後。八大王趙元儼揭開多年迷霧,少年天子得知太後並非親母,而生身之母李氏竟然早已故去,其身份不過大行太後身邊一小小宮女而已!
官家深信皇叔之言。心中厭惡於章獻太後,又經閻文應與呂夷簡挑唆,於是朝廷風起雲湧。章獻太後所用重臣被一一罷黜,而昔日反對太後稱製,意欲行那武周之舉的一般忠直之士,如範仲淹等人便重歸朝堂。
有道是一朝天子一朝臣,太後駕鶴而去。少年天子終於成為真真的人臣之主,朝臣更替,吐故納新,原本是題中應有之意。但此事奇就奇怪在,始作俑者,慫恿官家盡罷章獻太後視為肱股之臣、兩府相公的呂夷簡也落了個權知澶州!
呂夷簡依稀記得當日情景,官家製書在垂拱殿宣讀。就在閻文應尖厲的聲音之中,兩府重臣臉色一個個的變得黑了下來。自己暗暗慶幸之際,也許臉上早已經露出了不易察覺的笑意,卻聽到了自己被貶謫為澶州知州的旨意!
如此結果,呂夷簡聽聽在耳中,好比晴天霹靂。事後百思不得其解,深深落寞的迴到府中,對著滿院家丁、丫鬟、婆子破口大罵,亂發脾氣之際,便有一個小黃門應閻文應所差譴,如此這般的一番相告。呂夷簡這才明白,其中之緣由,真是莫名其妙。
此刻官家決定讓呂夷簡重歸朝廷,這廝又是一番如沐春風的模樣,貶謫之時的心酸也就拋在了九霄雲外。看著眼前談笑風生的閻文應,想著自己複相之事大約成為定局,自然與這老太監不無關係。
呂夷簡滿是感激的,笑著說道:“都知高義,恩同再造。想起數月之前,垂拱殿的情景曆曆在目,令人好不感慨係之!”
閻文應聞聽此言,甚是得意,滿臉喜色而言道:“想那郭皇後自視甚高。往日依仗大行太後的恩榮,也就沒了忌諱。一番閑言碎語,便使得相公遠赴澶州一趟。也算是好事多磨而已。”
“此事還是仰仗都知,才得事成。想那中宮娘娘,與夷簡並無嫌隙。貴人一言,夷簡一路風塵。想來好不憤慨!”呂夷簡說著眼目之中,露出陰鷙一般的恨意,那滿是老年斑的雙手,也情不自禁的作握拳狀。”
閻文應聽後微微點頭。從旁邊打橫而坐的如花似玉的婦人手中接過葡萄一枚,放入嘴中,笑著說道:“官家畢竟年輕。此事乃中樞大事,朝廷秘聞。聖旨還未發出,欣喜之下,便對枕邊人輕言而出。
也賴娘娘孩童一般的性子,絲毫不懂得忌諱一二,口吐幹政之言雲:兩府多趨炎附勢太後之臣,那呂夷簡又豈獨非此輩?於是官家大怒,這才有了相公遠赴澶州之事。
此刻想來,中宮娘娘心直口快。我等行事總要慎之又慎,以防落入聖人耳中,致使澶州之事複現哩。”
“公公所言不虛。聖人或是惱某家久矣,此事讓人好不氣惱。好在那尚美人恩寵日盛,或許官家有讓他入主中宮之意,也未可知。”
閻文應聽後連連搖頭,而言道:“以相公之能,不覺得那尚氏之跋扈,比聖人更甚,而其城府之深,又豈能是聖人那般簡單?再兼得尚氏狐媚官家,而尚氏子弟橫行京中,所某之大,又豈能是聖人那番不求其他,惟願官家憐惜的心境所能比擬?”
呂夷簡聽後良久不語,那陪侍在側的夫人言道:“方才管家來報,說是那姓梁的中貴人又來造訪。今日聽閻都知此言,方知尚娘子的行事之風哩!”
呂夷簡聞聽此言,好似想起了什麽,連連點頭,言道:“都知世事洞明,某不如也!”
“相公博學多才。咱家何德何能,當不起這般稱讚的。”閻文應謙虛一番,又不無自信地說道:“隻是咱家入宮數十年,見得多了。對那些宮中娘子還是了解一二的,彼輩或有恩寵之日,不過多是曇花一現,像章獻太後之流,古今能有幾人哉?”
花木深處,燈盞呈星星之勢。草堂幾扇紗窗映著二三人影。屋內明燭高懸,恍若白晝。呂夷簡頭戴逍遙巾,身穿黑色羅裘直裰,腳踩錦履,滿臉笑容,眉目好似堆疊一起,與一人小聲長談。那花枝招展的愛妾也打橫著,陪侍在側。
一張雞翅木圓桌邊上,擺著三五繡蹲。呂夷簡與一滿臉無須的男子麵對麵而坐。那人說是男子,但滿臉並無胡須,皺紋布滿眼角,偏偏像個年老的婦人一般。隻是他頭戴金冠,插著玉簪,身穿天藍色絲綢長衫,一副男子裝扮而已。
此人乃是內副都知閻文應是也!此人每日在大宋天子身邊聽用,又管著皇城司的勾當。可謂威風八麵,自然少有閑暇。今日那天子趙禎早早的歇在了鸞鳳閣中。先是那臉上燦若桃花的尚美人盡心侍奉,俄而又宣來了那粉麵含春,腮若白玉的楊美人。
不一會兒便將一應內官與宮女使喚了出來,隻留貼心的小宮女在內。少時又有教坊司的一班優伶前來低吟淺唱。雖是初冬時節,鸞鳳閣中暖風融融,脂粉之氣遠遠可聞,倒另有一番春光。
閻文應每日伺候在天子身邊,深知大宋官家有著寡人之疾。皇帝好色,並非一日。早年間,先是王美人雨露獨占,被章獻明肅太後所惡,隻好讓郭氏做了中宮之主。
自四月之際,太後大行之後。天子留戀宮苑一發不可收拾,先不說教坊司中那些罪官之女,日日歌舞升平。僅僅這一楊一尚二位美人便妖媚惑主,以至於年輕的皇帝,每每頭暈眼花,腰間無力,已然是病容滿臉。
今日鸞鳳閣中,大有“倡優戲於前廳,夫人朋淫於後”之情景。閻文應便偷得浮生半日閑,難得閑暇,所幸出宮而來。先是過馬行街往南而去,又沿著十字街往西而來。過禦街之時,又逢皇城司辦差的兵士,興致所起,奪了一匹快馬,輾轉著來到了呂夷簡的府上。
呂夷簡久在中樞,與閻文應暗通曲款已非一日。還是丁謂做東府昭文相的時候,二人便裏外勾結,互為依仗。就這般“互通有無”,信息共享了幾載,呂夷簡便成為朝堂重臣,而閻文應也就掌握禁中。
章獻明肅太後大行之後。八大王趙元儼揭開多年迷霧,少年天子得知太後並非親母,而生身之母李氏竟然早已故去,其身份不過大行太後身邊一小小宮女而已!
官家深信皇叔之言。心中厭惡於章獻太後,又經閻文應與呂夷簡挑唆,於是朝廷風起雲湧。章獻太後所用重臣被一一罷黜,而昔日反對太後稱製,意欲行那武周之舉的一般忠直之士,如範仲淹等人便重歸朝堂。
有道是一朝天子一朝臣,太後駕鶴而去。少年天子終於成為真真的人臣之主,朝臣更替,吐故納新,原本是題中應有之意。但此事奇就奇怪在,始作俑者,慫恿官家盡罷章獻太後視為肱股之臣、兩府相公的呂夷簡也落了個權知澶州!
呂夷簡依稀記得當日情景,官家製書在垂拱殿宣讀。就在閻文應尖厲的聲音之中,兩府重臣臉色一個個的變得黑了下來。自己暗暗慶幸之際,也許臉上早已經露出了不易察覺的笑意,卻聽到了自己被貶謫為澶州知州的旨意!
如此結果,呂夷簡聽聽在耳中,好比晴天霹靂。事後百思不得其解,深深落寞的迴到府中,對著滿院家丁、丫鬟、婆子破口大罵,亂發脾氣之際,便有一個小黃門應閻文應所差譴,如此這般的一番相告。呂夷簡這才明白,其中之緣由,真是莫名其妙。
此刻官家決定讓呂夷簡重歸朝廷,這廝又是一番如沐春風的模樣,貶謫之時的心酸也就拋在了九霄雲外。看著眼前談笑風生的閻文應,想著自己複相之事大約成為定局,自然與這老太監不無關係。
呂夷簡滿是感激的,笑著說道:“都知高義,恩同再造。想起數月之前,垂拱殿的情景曆曆在目,令人好不感慨係之!”
閻文應聞聽此言,甚是得意,滿臉喜色而言道:“想那郭皇後自視甚高。往日依仗大行太後的恩榮,也就沒了忌諱。一番閑言碎語,便使得相公遠赴澶州一趟。也算是好事多磨而已。”
“此事還是仰仗都知,才得事成。想那中宮娘娘,與夷簡並無嫌隙。貴人一言,夷簡一路風塵。想來好不憤慨!”呂夷簡說著眼目之中,露出陰鷙一般的恨意,那滿是老年斑的雙手,也情不自禁的作握拳狀。”
閻文應聽後微微點頭。從旁邊打橫而坐的如花似玉的婦人手中接過葡萄一枚,放入嘴中,笑著說道:“官家畢竟年輕。此事乃中樞大事,朝廷秘聞。聖旨還未發出,欣喜之下,便對枕邊人輕言而出。
也賴娘娘孩童一般的性子,絲毫不懂得忌諱一二,口吐幹政之言雲:兩府多趨炎附勢太後之臣,那呂夷簡又豈獨非此輩?於是官家大怒,這才有了相公遠赴澶州之事。
此刻想來,中宮娘娘心直口快。我等行事總要慎之又慎,以防落入聖人耳中,致使澶州之事複現哩。”
“公公所言不虛。聖人或是惱某家久矣,此事讓人好不氣惱。好在那尚美人恩寵日盛,或許官家有讓他入主中宮之意,也未可知。”
閻文應聽後連連搖頭,而言道:“以相公之能,不覺得那尚氏之跋扈,比聖人更甚,而其城府之深,又豈能是聖人那般簡單?再兼得尚氏狐媚官家,而尚氏子弟橫行京中,所某之大,又豈能是聖人那番不求其他,惟願官家憐惜的心境所能比擬?”
呂夷簡聽後良久不語,那陪侍在側的夫人言道:“方才管家來報,說是那姓梁的中貴人又來造訪。今日聽閻都知此言,方知尚娘子的行事之風哩!”
呂夷簡聞聽此言,好似想起了什麽,連連點頭,言道:“都知世事洞明,某不如也!”
“相公博學多才。咱家何德何能,當不起這般稱讚的。”閻文應謙虛一番,又不無自信地說道:“隻是咱家入宮數十年,見得多了。對那些宮中娘子還是了解一二的,彼輩或有恩寵之日,不過多是曇花一現,像章獻太後之流,古今能有幾人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