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仙尚未降世,柳雲卿為了使度假村增色一二,故而讓這闕中秋之詞提前問世,直驚得十三娘反複吟誦,李仙兒欣喜莫名,自己臉紅心跳。


    好在外麵風雨大作,尷尬之人又說起了方才十三娘的狼狽,借以掩飾窘迫之情。


    無奈十三娘與李仙兒二人隻是沉迷詞中,就連十三娘也早就將方才的不快拋向了九霄雲外,此刻縱使柳雲卿目光不時偷看自己,也毫不在意。


    大約小半個時辰之後,及至那風雨漸漸小了下來,迴過神的十三娘又言道:“登徒子瞞的奴好苦,這度假村又是怎底勾當哩?”


    柳雲卿見李仙兒也是一頭霧水,又解釋了一番,二人聽後喜不自禁,十三娘言道:“登徒子端的是好手段,這度假村借著兩闕新詞開業以後,不知那幾個衙內該惱成何等模樣了?”


    “哈哈哈哈!”說著三人大笑起來。


    飯後,烏雲漸漸散去,雨勢也停了下來,天空碧藍如洗,又見陽光明媚。


    柳雲卿、李仙兒,、十三娘三人出了宅子,看那新落成的度假村之際,則見一條長虹從那度假村之中橫空而去,一頭紮進了汴河之中。


    二美雀躍,彩虹之近,柳雲卿也是初次見到。三人快步而行,一路景色被大雨衝刷,顯得格外清麗。


    正見度假村大門崔巍,又見裏麵溪水緩緩而流,盡頭一眼清泉,咕嘟咕嘟冒著清水。那長虹正從泉眼而來,遠看十分豔麗,走得近來,卻又模模糊糊起來。


    沿著曲曲折折的溪流,遍布亭台樓閣,皆雕梁畫棟。所雕刻之物無非梅蘭竹菊,再就是珍禽異獸,栩栩如生,姿態頑皮可愛。


    或方寸之間畫著文王訪賢於渭濱,蕭何月下追那韓信的故事;或刻著長卷,千裏長江煙波浩渺,巍巍山巒起伏不定。


    小溪經過之處,可以流觴曲水,盡頭又是占地近半的湖泊,上麵也泊著畫舫幾艘。


    千二百步長堤,樹之以綠柳。


    近岸荷葉田田,湖心則假山一座,有浮橋連接堤岸,其上遍植花木,頂上又是屋舍森然。


    見此處湖中有山,山上又有農家小院隱藏在綠蔭之中,設計之精巧,讓二美為之拍案叫絕。十三娘喜不自禁,“登徒子,這裏真是花費五萬貫就建成的勾當?”


    “讓十三娘追加投資兩萬貫,小生一直心下不安。奈何工期極短,倉促建造,尤其移栽樹木使其成活,花費不少。三十畝地雖不大,但耗費之大,終讓人唏噓!”


    “說你胖,你還喘起來了。如此度假村,實至名歸。像那些案牘勞形之人,往往飽讀詩書。此處清幽,遠勝桃源。彼等高官厚祿之輩,心向往之,自然前來。屆時千金易得。區區五萬貫何足掛齒!”


    這些日子以來,大興土木,兼著夏末初秋移栽樹木雖然悉心照料,奈何往往十不存一。開銷之大,令柳雲卿心下不安,今日聽十三娘之言,這才稍慰。笑著遙指而言“巧的是此處一眼清泉細流從不間斷。小生將之巧妙利用,開挖深池,所得之土,磊之為山。小溪自西北而入胡泊,自東南而出。”


    “登徒子,奴見那東南角上皆是黛瓦之華屋,山上又皆是茅屋。想是東南角上居住貴賓,山上便次一些來,是也不是。”


    “非也,非也。京畿一帶,皆一馬平川,並無山巒。文人墨客思山久矣!此山隨係人工堆積,並非天成。對外地之人而言,不過土丘而已。


    然在那汴京豪富而言,又是起伏山巒。正可登臨送目,以解思山之苦。故而山上雖是茅屋,但卻奢華,非是那東南角上的幾座華屋所比擬的。”


    就在柳雲卿與十三娘一問一答之際,李仙兒又言道:“小乙哥哥為何不在東南角起上一片茅屋,山上蓋起華屋哩。”


    “此山方圓不過二三畝之地,其高不過十三四丈。那白牆黛瓦的屋舍能放得下幾處。再者山上清幽,蓋起大屋,反而不美。唯有茅屋頗具農家氣象,讓那些高官厚祿,住慣深宅大院之人心癢難耐哩!”


    “登徒子好巧的心思。”十三娘感慨之際,又問道:“可有山名”


    “曰:不在高。”


    “不在高,不倫不類。”十三娘頗為鄙視。


    “妙!真妙。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李仙兒忽而叫嚷道。


    柳雲卿聽後,笑著說道:“仙兒聰慧。山名正取自那劉禹錫的《陋室銘》。山上亭子便喚作“有仙亭”。”


    十三娘聽後亦覺有趣,“如此來看,這胡泊便喚“不在深”了。”


    柳雲卿聽後嘿嘿而笑,言道:“龍乃天子。此不過一窪之水,豈能藏下真龍。”


    “嗯”十三娘沉吟片刻,言道:“登徒子所言有理,那又叫的怎底名字?”


    “未名湖”柳雲卿仰望蒼穹而言道。


    “未名。終歸也算有名。”李仙兒看著麵前碧波言道“未名湖,不在高山,忒的精妙。非是小乙哥哥這般大才,誰能想到哩。”


    “未名湖,黔驢技窮而已。”


    “小生的確技窮了。這泉,這溪,就勞十三娘賜名了。”


    十三娘聽後躍躍欲試,沉吟片刻,小臉已然酡紅下來,“既然小溪也能流觴曲水,便喚作“蘭溪”,想彼輩官員亦仰慕魏晉風流,想著參與蘭亭之盛會哩。但那眼清泉,到底喚作何名,奴實在技窮,就請阿姊賜教了。”


    “彼此彼此。想不到十三娘也甘願做黔之驢了。”柳雲卿言畢,又哈哈大笑起來。


    十三娘瞪了一眼,“登徒子”三字還未出口,就聽柳雲卿吟誦道:“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不如取惜流二字可好?”


    “好一首七言詩。小乙哥哥出口成章。曹子建都比下去了。”李仙兒聽後叫嚷道。


    柳雲卿見李仙兒激動不已,十三娘也是顫抖著身姿,反複吟誦。莫名其妙的說道:“此乃本朝楊萬裏的七言而已,你們何必這般。”


    “楊萬裏是誰啊,阿姊可曾聽過。”


    “哪有此人?”李仙兒一臉崇拜的看著柳雲卿,對十三娘言道:“此乃小乙哥哥推脫之詞罷了。”


    “啊!老楊難道是南宋的不成?”柳雲卿心中嘀咕道。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兩府相公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皓月蒹葭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皓月蒹葭並收藏兩府相公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