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喔喔喔喔。”
雞叫頭遍,柳雲卿便從大炕上爬了起來。
光著身子,借著麻紙窗戶上熹微的晨光,先是將那柳絮被子收拾的整整齊齊,這才穿褲套衣。雖是小心翼翼,但還是驚起了睡熟之中的李仙兒。
“哦,天亮了,小乙哥哥。”李仙兒夢魘一般的迷迷糊糊地說道:“奴奴睡過頭了,真該死。”
“還早哩。”柳雲卿微笑著跳下炕了,蹬上布鞋,一邊走,一邊說著:“哥哥睡不著了,起來走走。仙兒你再小寐一會兒。”
“東方動了哩,不早了。小乙哥哥且寬坐一會兒,待奴奴服你洗漱。”
“哥哥自己有手有腳的,怎能勞累仙兒。”說著便拿起葫蘆劈開而成的瓢子,往那臉盆之中倒上了清水。
洗完臉,李仙兒又要為柳雲卿梳頭,執拗不過,隻得遵命。瑣事完畢,李仙兒又折下一枝月季花來,柳雲卿苦笑一下,自己插在了耳鬢。
出了大門,就見東方紅霞漫天,汴河之上籠罩著薄薄的霧氣。農人牽著老牛在田邊緩緩而行,幾隻紫燕穿梭在滿河煙柳之中。太陽還未露臉,那天空已然湛藍一片。
柳雲卿心下大定,腳下生風。先是將三郎放著的地籠緩緩拉起,就見水浪撲騰,那籠中分明已經有大魚進的了陷阱。
將四尾鯉魚用蘆葦串起,丟在後院池塘當中,這又趕著一群鴨子往河邊而去。俄而又見汴河之上遙遙的現出了那片片風帆。柳雲卿大喜過望,匆匆跑迴院子,敦促眾人起床更衣。
扯著三郎的耳朵來到碼頭,見那從下遊而來的船舶已然近在眼前,柳雲卿便與三郎一道喊著:“船家,打尖嗎?”
“有上好的酒水,新鮮的汴河鯉魚!”
不知是那帆船太遠,聽不清楚柳雲卿與三郎的吆喝,還是馬上就要抵達汴梁,船家急著交差還是急著進城的原因。總之千帆過盡,並無一艘停泊下來。
斜暉脈脈水悠悠,三郎已經有些泄氣,柳雲卿還在唿喊,那聲音在寂靜的清晨響起,驚得一群一群野鴨從蘆葦蕩之中撲騰撲騰的飛起,早起的鳥兒也不敢覓食,揮舞著翅膀,向遠處的一片鬆林逃命而去。
少時,一眾服務員便前來點卯,男男女女的,穿著整齊劃一。雖非綾羅綢緞,但也整潔幹淨。
那些少女戴著有帷幕的鬥笠,把麵目遮蓋的嚴嚴實實,透過那薄紗,看著一臉嚴肅的柳雲卿。
柳雲卿見李仙兒,娟兒主仆二人,也是與那些少女一般的裝束,也就沒有強求,隻好如此。
早飯過後,已經是辰時光景,也無半個客人。
日上三竿,暑氣上來,眾人紛紛往那樹蔭之中乘涼。柳雲卿則在門外來迴渡著步子,偶爾踮起腳尖,望著那延伸向了汴梁城的官道。
大約未牌時分,日頭將要掛在頭頂之際,這才從官道上出現了幾輛牛車。待那牛車走上前來,又搖搖晃晃繼續往前而去。眾人難免大失所望。
就在李仙兒安撫著焦躁的柳雲卿之間,那汴河上遊緩緩行來了一艘畫舫,紮著紗幔,隱隱傳來渺渺清越的腔調:
“奴,奴,奴,奴隻管把金樽,
怎,怎,怎,怎說的不醉方休,開懷痛飲?
早,早,早,早已是醉醺醺,
強,強,強,強陪那眾賓客,
苦,苦,苦,苦到夜來沒精神……”
歌聲漸漸清晰,那娟兒便大叫一聲“小乙哥哥,阿姊,是張小娘子她們來了。”
看著雕花繪漆的畫舫漸漸近來,李仙兒滿臉喜悅的說道:“是了,是了。小乙哥哥快看,站在船頭的那便是張小娘子無疑了。”
柳雲卿手搭涼棚,往那畫舫遠瞧,果然就看見一人禦風而立,滿河清風吹的她衣袂飄飄,淺綠色的衫兒,高高的髻兒,正是那張小娘子。
柳雲卿一麵吩咐眾人準備接待客人,一麵與李仙兒,並娟兒,後麵還跟著喜上眉梢的三郎,四人疾行過去,來到碼頭之上,等那畫舫停泊。
“媽媽聒噪不休,讓大夥久等了。”
“不遲的,娘子們舟車勞頓,快快下船。”李仙兒說著,攙著張小娘子那戴著翠玉鐲子的一段藕胳膊將她拉上岸來。
後麵的王三娘子,周四娘子也從船篷之中挑簾而出,笑著正要寒暄幾句,就見那潑皮柳小乙躬身長揖,言道:“三位娘子遠道而來,令寒舍蓬蓽生輝。快快隨小生前來,舍下略被水酒以酬謝盛情。”
“柳秀才客氣了。奴家幾人久在樊籠,幾日難得閑暇,還要感謝賢伉儷玉成之高義哩。”
說說笑笑的,將三名女伎接到後院,安排進了名為“湖光秋月”的小茅屋之中。自有娟兒奉茶斟酒,李仙兒則笑容滿麵的介紹起那麻將玩法。
見貴客已然到了,柳雲卿這就連說失陪,告罪一聲,這就擼起袖子,往廚房而去。
待那梳著雙丫髻,頭上插著幾支野花的娟兒將菜肴一一端來之際,“湖光山色”小茅屋之中,已經是巧笑連連。
此時便有那三五佳客一一到來,原本寧靜的小院也漸漸喧嘩起來,柳雲卿更是忙的不可開交。縱然是滿頭大汗,而神情之興奮,並不比將李仙兒從桃花洞接出來那日遜色幾分。
大約午時末,未時初,這“天天農家樂”的門外已然是車水馬龍的一番景象。
柳雲卿少不得從廚房出出進進,一一寒暄。三郎自是應接不暇,一會吩咐眾夥計前去喂馬飲牛,一會又著人泊那舟楫。
“柳小乙那廝何在?”頭戴金冠,足蹬金絲皂鞋,身穿錦袍,濃眉大眼,頜下三屢短須的曹衙內走進院來,這就開始叫嚷:“柳小乙,柳潑皮,你家衙內爺爺給你賞臉來了,你這鳥人還不快快滾來伺候。”
柳小乙聞聲之後,“呸”的吐了三嘴,這就從廚房小跑著走上前去,那臉上分明掛上了燦爛的笑容,眉眼都擠在了一起。
又見曹衙內身側站立的正是那同樣鮮衣怒馬的潘衙內,石衙內,慕容衙內三人,後麵又跟著三名穿絲披紗的少女,正是三人相好的東京上廳行首。
雞叫頭遍,柳雲卿便從大炕上爬了起來。
光著身子,借著麻紙窗戶上熹微的晨光,先是將那柳絮被子收拾的整整齊齊,這才穿褲套衣。雖是小心翼翼,但還是驚起了睡熟之中的李仙兒。
“哦,天亮了,小乙哥哥。”李仙兒夢魘一般的迷迷糊糊地說道:“奴奴睡過頭了,真該死。”
“還早哩。”柳雲卿微笑著跳下炕了,蹬上布鞋,一邊走,一邊說著:“哥哥睡不著了,起來走走。仙兒你再小寐一會兒。”
“東方動了哩,不早了。小乙哥哥且寬坐一會兒,待奴奴服你洗漱。”
“哥哥自己有手有腳的,怎能勞累仙兒。”說著便拿起葫蘆劈開而成的瓢子,往那臉盆之中倒上了清水。
洗完臉,李仙兒又要為柳雲卿梳頭,執拗不過,隻得遵命。瑣事完畢,李仙兒又折下一枝月季花來,柳雲卿苦笑一下,自己插在了耳鬢。
出了大門,就見東方紅霞漫天,汴河之上籠罩著薄薄的霧氣。農人牽著老牛在田邊緩緩而行,幾隻紫燕穿梭在滿河煙柳之中。太陽還未露臉,那天空已然湛藍一片。
柳雲卿心下大定,腳下生風。先是將三郎放著的地籠緩緩拉起,就見水浪撲騰,那籠中分明已經有大魚進的了陷阱。
將四尾鯉魚用蘆葦串起,丟在後院池塘當中,這又趕著一群鴨子往河邊而去。俄而又見汴河之上遙遙的現出了那片片風帆。柳雲卿大喜過望,匆匆跑迴院子,敦促眾人起床更衣。
扯著三郎的耳朵來到碼頭,見那從下遊而來的船舶已然近在眼前,柳雲卿便與三郎一道喊著:“船家,打尖嗎?”
“有上好的酒水,新鮮的汴河鯉魚!”
不知是那帆船太遠,聽不清楚柳雲卿與三郎的吆喝,還是馬上就要抵達汴梁,船家急著交差還是急著進城的原因。總之千帆過盡,並無一艘停泊下來。
斜暉脈脈水悠悠,三郎已經有些泄氣,柳雲卿還在唿喊,那聲音在寂靜的清晨響起,驚得一群一群野鴨從蘆葦蕩之中撲騰撲騰的飛起,早起的鳥兒也不敢覓食,揮舞著翅膀,向遠處的一片鬆林逃命而去。
少時,一眾服務員便前來點卯,男男女女的,穿著整齊劃一。雖非綾羅綢緞,但也整潔幹淨。
那些少女戴著有帷幕的鬥笠,把麵目遮蓋的嚴嚴實實,透過那薄紗,看著一臉嚴肅的柳雲卿。
柳雲卿見李仙兒,娟兒主仆二人,也是與那些少女一般的裝束,也就沒有強求,隻好如此。
早飯過後,已經是辰時光景,也無半個客人。
日上三竿,暑氣上來,眾人紛紛往那樹蔭之中乘涼。柳雲卿則在門外來迴渡著步子,偶爾踮起腳尖,望著那延伸向了汴梁城的官道。
大約未牌時分,日頭將要掛在頭頂之際,這才從官道上出現了幾輛牛車。待那牛車走上前來,又搖搖晃晃繼續往前而去。眾人難免大失所望。
就在李仙兒安撫著焦躁的柳雲卿之間,那汴河上遊緩緩行來了一艘畫舫,紮著紗幔,隱隱傳來渺渺清越的腔調:
“奴,奴,奴,奴隻管把金樽,
怎,怎,怎,怎說的不醉方休,開懷痛飲?
早,早,早,早已是醉醺醺,
強,強,強,強陪那眾賓客,
苦,苦,苦,苦到夜來沒精神……”
歌聲漸漸清晰,那娟兒便大叫一聲“小乙哥哥,阿姊,是張小娘子她們來了。”
看著雕花繪漆的畫舫漸漸近來,李仙兒滿臉喜悅的說道:“是了,是了。小乙哥哥快看,站在船頭的那便是張小娘子無疑了。”
柳雲卿手搭涼棚,往那畫舫遠瞧,果然就看見一人禦風而立,滿河清風吹的她衣袂飄飄,淺綠色的衫兒,高高的髻兒,正是那張小娘子。
柳雲卿一麵吩咐眾人準備接待客人,一麵與李仙兒,並娟兒,後麵還跟著喜上眉梢的三郎,四人疾行過去,來到碼頭之上,等那畫舫停泊。
“媽媽聒噪不休,讓大夥久等了。”
“不遲的,娘子們舟車勞頓,快快下船。”李仙兒說著,攙著張小娘子那戴著翠玉鐲子的一段藕胳膊將她拉上岸來。
後麵的王三娘子,周四娘子也從船篷之中挑簾而出,笑著正要寒暄幾句,就見那潑皮柳小乙躬身長揖,言道:“三位娘子遠道而來,令寒舍蓬蓽生輝。快快隨小生前來,舍下略被水酒以酬謝盛情。”
“柳秀才客氣了。奴家幾人久在樊籠,幾日難得閑暇,還要感謝賢伉儷玉成之高義哩。”
說說笑笑的,將三名女伎接到後院,安排進了名為“湖光秋月”的小茅屋之中。自有娟兒奉茶斟酒,李仙兒則笑容滿麵的介紹起那麻將玩法。
見貴客已然到了,柳雲卿這就連說失陪,告罪一聲,這就擼起袖子,往廚房而去。
待那梳著雙丫髻,頭上插著幾支野花的娟兒將菜肴一一端來之際,“湖光山色”小茅屋之中,已經是巧笑連連。
此時便有那三五佳客一一到來,原本寧靜的小院也漸漸喧嘩起來,柳雲卿更是忙的不可開交。縱然是滿頭大汗,而神情之興奮,並不比將李仙兒從桃花洞接出來那日遜色幾分。
大約午時末,未時初,這“天天農家樂”的門外已然是車水馬龍的一番景象。
柳雲卿少不得從廚房出出進進,一一寒暄。三郎自是應接不暇,一會吩咐眾夥計前去喂馬飲牛,一會又著人泊那舟楫。
“柳小乙那廝何在?”頭戴金冠,足蹬金絲皂鞋,身穿錦袍,濃眉大眼,頜下三屢短須的曹衙內走進院來,這就開始叫嚷:“柳小乙,柳潑皮,你家衙內爺爺給你賞臉來了,你這鳥人還不快快滾來伺候。”
柳小乙聞聲之後,“呸”的吐了三嘴,這就從廚房小跑著走上前去,那臉上分明掛上了燦爛的笑容,眉眼都擠在了一起。
又見曹衙內身側站立的正是那同樣鮮衣怒馬的潘衙內,石衙內,慕容衙內三人,後麵又跟著三名穿絲披紗的少女,正是三人相好的東京上廳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