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鎮的街道上。李時珍背著他那裝滿草藥的竹簍,悠然自得地漫步著。突然,他的目光被路邊一叢綠油油的植物吸引住了——那正是豌豆!


    “哎呀呀,這不是豌豆嘛!”李時珍興奮地自言自語道,眼中閃爍著好奇的光芒。他蹲下身來,仔細觀察著這些小巧玲瓏的豆莢。


    這時,一個路過的老農看到了李時珍,好奇地湊過來問道:“先生,您盯著這豌豆看啥呢?”


    李時珍抬起頭,微笑著迴答說:“老人家,我正在研究這豌豆的功效和作用呢。您知道嗎,這小小的豌豆可有大用處哦!”


    老農撓了撓頭,疑惑地說:“不就是個豆子嘛,能有多大用處啊?”


    李時珍笑了笑,耐心解釋道:“這豌豆性甘平,具有補中益氣、止瀉痢、利小便等功效。它不僅可以作為食物食用,還能入藥治病呢!”說著,他摘下一顆豌豆,輕輕剝開豆皮,露出裏麵嫩綠的豆子。


    “您瞧,這豌豆的脈絡平穩有序,說明其藥性溫和。通過望聞問切,我們就能更好地了解它的特性啦。”李時珍一邊比劃著,一邊說道。


    老農聽得入神,不禁豎起大拇指誇讚道:“先生真是博學多才啊!那這豌豆要怎麽吃才能發揮它最大的功效呢?”


    李時珍想了想,笑道:“嘿嘿,這就有很多種吃法啦。比如,可以煮成豌豆粥,香甜可口又營養;還可以炒著吃,加上一些蔥薑蒜,味道可香咯!當然,如果您身體有些不適,也可以用豌豆配合其他藥材熬湯喝,療效顯著呢。”


    就在他們交談正歡的時候,旁邊傳來一陣吵鬧聲。原來是兩個小孩因為爭搶豌豆而鬧得不可開交。李時珍見狀,連忙走過去勸解。


    “小朋友們別吵啦,大家都有份哦。”李時珍笑著從竹簍裏拿出幾顆豌豆遞給孩子們,“不過你們可要記住,不能貪吃太多,不然肚子會不舒服的喲。”


    孩子們拿到豌豆後,破涕為笑,開心地跑開了。


    李時珍看著孩子們遠去的背影,心中感慨萬千:“這小小的豌豆,既能給人們帶來美味,又能治病救人,真是大自然賜予我們的寶貴禮物啊!”


    李時珍站在藥廬之中,周圍滿是各種草藥散發的清香氣息。他手捧著一把豌豆,對著一旁好奇張望的小徒弟說道:“徒兒啊,這豌豆可是個寶。其味甘、性平,就如同溫和謙遜之人,不會過於偏頗。”


    小徒弟眼睛睜得大大的,撓著頭問道:“師傅,那它在脈象上有啥體現呢?”李時珍笑了笑,輕輕敲了下小徒弟的腦袋瓜兒,“傻小子,這豌豆可不是用來看脈象的。不過若是有人脾虛氣弱,吃些豌豆調理,那脈象自會漸漸平和起來。”


    說著,李時珍將豌豆放入鍋中蒸煮,邊煮邊道:“這豌豆用作食療也是極好的。像咱村裏那些個麵黃肌瘦的娃娃們,吃上些豌豆羹,定能變得麵色紅潤。”小徒弟嗅著鍋裏飄出的香氣,饞得直咽口水。


    李時珍瞧他那副模樣,佯裝嚴肅道:“莫要隻想著貪吃,這學問還多著呢。這豌豆還有祛濕解毒之功,就如同清正廉明的官兒,把身體裏的濕氣熱毒全給清掃幹淨咯。”


    李時珍常帶著一本厚重的《本草綱目》,在集市上兜售自己的草藥。一日,他在集市上叫賣豌豆,聲稱可以治療消化不良和便秘。


    一位中年婦女前來諮詢,李時珍仔細觀察她的麵色和舌苔,詢問了她的飲食和生活習慣,最後告訴她可以用豌豆煮粥,每日食用。中年婦女半信半疑地買了些豌豆,迴家嚐試。


    幾天後,中年婦女再次來到集市,感激涕零地告訴李時珍,她的便秘問題真的得到了改善,還帶來了其他的病患,李時珍的名聲因此在民間傳開。


    李時珍在一次趕集時,聽到一位老農說起豌豆有清熱解毒的功效。他便開始研究豌豆的性味和功效,發現豌豆味甘性平,有健脾和胃、利尿消腫的作用。


    為了驗證這一功效,李時珍親自種植了一片豌豆田,每天觀察豌豆的生長情況。有一天,他發現一位患者脈象弦數,舌苔黃膩,於是便讓患者食用豌豆粥。


    患者食用後,症狀明顯減輕,李時珍心中大喜,決定將豌豆的功效寫入《本草綱目》。李時珍對豌豆的研究可謂是一絲不苟。他觀察到豌豆苗在春天蓬勃生長,便堅信其有生發之氣。


    在一次宴會上,李時珍拿出豌豆給大家品嚐,眾人吃得津津有味,李時珍卻突然皺眉,說道:“這豌豆雖好,但不可多食,否則易生腹脹。”他還特意告誡大家,食用豌豆後要多走動,以助消化。李時珍的這番話,讓在場的賓客們既覺得有趣,又對他的醫術肅然起敬。


    李時珍帶著徒弟們在山間采藥,徒弟小吳不小心踩到了一塊石頭,摔倒在地,李時珍趕緊上前查看。小吳一臉痛苦地說自己的腳扭傷了,李時珍便拿出豌豆,告訴他這是一味良藥,可以消腫止痛。


    他將豌豆研成粉末,敷在小吳的傷處,小吳的表情立刻變得輕鬆起來。李時珍笑著說:“豌豆不僅能治病,還能做菜,下次我教你怎麽做豌豆黃。”小吳聽後,露出了期待的表情,師徒倆的對話讓周圍的徒弟們都笑了起來。


    李時珍帶著小吳和其他徒弟來到廚房,開始傳授豌豆黃的做法。


    “先取新鮮飽滿的豌豆,去皮洗淨。這一步要仔細些,莫要殘留豆皮影響口感。”李時珍邊說邊示範。接著,他將洗好的豌豆放入鍋中,加適量清水煮至軟爛。“煮豆之時需不時攪拌,以免糊鍋。”待豌豆煮熟,撈出瀝幹水分,用勺子碾壓成泥狀。


    “接下來便是關鍵之處。”李時珍神情專注,“把豌豆泥倒入鍋中,加入少許白糖和桂花糖,小火慢炒。這白糖和桂花糖的量得拿捏精準,少則無味,多則甜膩。”隨著不斷翻炒,豌豆泥漸漸變得濃稠。最後,李時珍將炒好的豌豆黃倒入模具之中壓實,晾涼定型。


    小吳看得目不轉睛,躍躍欲試。李時珍見狀笑道:“你且按照為師所說步驟一試,日後也可做給家人朋友吃。”小吳連忙動手操作起來,其他徒弟也圍在一旁觀看學習,廚房裏滿是歡聲笑語。


    小吳小心翼翼地按照步驟操作,雖略顯生疏,但在李時珍的指導下,也順利製成了豌豆黃。眾人品嚐著香甜可口的豌豆黃,讚不絕口。


    此時,門外忽然傳來一陣喧嘩聲。李時珍出門一看,原來是村裏的一位老者病倒了,家人抬著前來求醫。李時珍趕忙上前診治,一番望聞問切之後,眉頭微皺。原來老者是偶感風寒加上舊疾複發,病情較為複雜。


    李時珍轉身迴屋取藥,徒弟們自覺讓出一條道。他挑選出幾味藥材,吩咐小吳去煎藥,並叮囑火候與時間。自己則向老者家人細細解釋病症與調養之法。


    小吳將煎好的藥端來,老者服下後不久,臉色便有所好轉。家屬千恩萬謝,李時珍隻是擺擺手說道:“行醫救人本就是醫者本分。”待眾人散去,李時珍望著徒弟們語重心長道:“你們要記住,醫術乃是濟世之道,不可懈怠。”徒弟們皆恭敬地點頭稱是。


    李時珍正在研究豌豆的功效,一位自稱“豌豆專家”的江湖郎中找上門來,聲稱自己有治療各種疾病的豌豆秘方。李時珍好奇地詢問,郎中得意洋洋地說:“豌豆,性溫,味甘,能健脾和胃,清熱解毒。”


    李時珍聽後微微一笑,拿出自己的《本草綱目》,指出郎中的錯誤。郎中尷尬不已,卻又不甘心,於是開始與李時珍爭論起來。李時珍耐心地解釋,甚至現場展示了如何用豌豆製作藥膳,最後郎中折服,請求成為李時珍的弟子。


    李時珍笑著翻開《本草綱目》,指著上麵關於豌豆的記載說道:“兄台,這豌豆實則性平,並非性溫呐。”那郎中一聽,臉漲得通紅,眼睛瞪得老大,不服氣地嚷道:“李大夫,您莫要輕信這書上所言,我這可是祖傳秘方得來的經驗。”


    李時珍無奈地搖了搖頭,捋了捋胡須,心裏想著這人怎如此頑固。隻見他不急不躁,帶著郎中來到廚房,周圍徒弟們也圍了過來,都想看個究竟。


    李時珍一邊拿起新鮮豌豆,一邊說道:“今日就讓你見識一番。這豌豆,就脈象而言,食用適量可使氣血平和。吾平日望其色鮮綠,聞之有清香,問病者食用之感亦佳,切脈可知對脾胃有益。”


    說著,他手腳麻利地做起了豌豆羹。不多時,一碗散發著誘人香氣的豌豆羹做好了。李時珍盛出一小碗遞給郎中,郎中嚐了一口,眼神瞬間變了。


    李時珍笑道:“這豌豆用於食療,確有健脾和胃之功,然性溫一說,實乃謬誤。”郎中麵露慚色,撲通一聲跪下:“李大夫,我心服口服,願拜您為師,求您收留。”李時珍哈哈一笑,扶起郎中:“既已知錯,那便一起鑽研醫道吧。”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本草綱目之藥食同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快樂多好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快樂多好並收藏本草綱目之藥食同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