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時珍正漫步於鄉間小道之上,他身著一襲青衫,手持一本書卷,那便是他視若珍寶的《本草綱目》。


    突然,一陣喧鬧聲傳來,隻見不遠處一群村民圍在一起,議論紛紛。李時珍心生好奇,快步上前一探究竟。


    原來,村裏的張大爺最近身體不適,總是覺得腹脹難受,胃口也不佳。眾人正在七嘴八舌地出主意呢。


    李時珍走上前去,微笑著說道:“諸位莫急,讓我來瞧瞧。”說罷,便開始給張大爺仔細地望聞問切起來。


    經過一番診斷,李時珍心中已有了數。他轉頭對眾人道:“張大爺這病啊,問題不大,用粳米便可調理。”


    聽到這話,人群中有人問道:“李大夫,這粳米到底有啥功效啊?”


    李時珍輕撫胡須,緩緩解釋道:“這粳米性甘、平,具有補中益氣、健脾養胃之效。它能緩解脾胃虛弱所致的食欲不振、腹脹等症狀。”


    接著,李時珍又詳細描述了如何通過觀察脈象來判斷是否適合使用粳米進行食療。他邊說邊比劃著,生動形象,引得眾人時而點頭,時而發出驚歎之聲。


    然後,李時珍親自下廚,為張大爺煮了一碗香噴噴的粳米粥。看著張大爺津津有味地吃著,李時珍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過了幾日,張大爺的病情果然大有好轉。他逢人就誇李時珍醫術高明,還把這件事傳遍了整個村子。


    此事傳開後,前來找李時珍求醫問藥之人日益增多。一日,村外來了一位麵色蠟黃的女子,抱著孩子,焦急萬分。李時珍趕忙上前詢問。女子哭訴道:“先生,小兒體弱多病,時常咳嗽發熱,看了許多大夫都不見好。”李時珍查看孩子後,思忖片刻道:“這病症單用粳米怕是不夠,需加些藥材同煮。”


    眾人皆好奇,圍攏過來。李時珍一邊準備食材藥材,一邊講解:“這孩子肺氣不足,將桔梗、杏仁與粳米一同煮粥,桔梗可宣肺利咽,杏仁止咳平喘,再加上粳米補中氣,雙管齊下。”說罷,便生火煮粥。待粥熬成,喂給孩子喝下。


    幾日後,孩子的病症減輕不少,臉色也漸漸紅潤。村民們對李時珍更加欽佩敬重,而李時珍則將此事也記錄進他的書卷之中,想著日後若是整理修訂《本草綱目》,這些民間實例都可成為珍貴的資料。


    粳米:味道甘甜,略帶苦澀,性質平和,沒有毒性。


    霍亂導致的嘔吐和腹瀉,使人感到極度煩渴,生命枯竭。這時可以取用二合粳米,將其研磨成粉末,再加入兩碗水,繼續研磨成汁液,然後與一合淡竹瀝混合,一次性服下。


    自汗不止,令人困擾。此時可以用粳米粉代替撲粉,經常撲灑在身上,會有顯著效果。


    心氣痛發作時,痛苦難耐。可以用一升粳米加水六升煮開,反複煮六、七次後服下。


    孕婦遭遇胎動腹痛,可用五升粳米、六兩黃芪,加水七升煎成二升,分四次服用。


    疔腫出現,用粳米粉熬煮至黑色,調和蜂蜜敷塗在患處。


    淅二泔:具有清熱的功效,能止煩渴,利小便,涼血。


    炒米湯:有益於胃,能除濕。


    粳穀奴:可治療走馬喉痹。取粳穀燒後研磨,以酒衝服一匙,立刻見效。


    禾稈:能解砒毒。將禾稈燒成灰,淋取汁液濾清,冷卻後服用一碗,能將毒素排出體外。


    秈、早稻。


    味道甘甜,性質溫和,沒有毒性。


    具有溫中益氣的作用,能養胃和脾,除濕止泄。


    稷、粢。


    味道甘甜,性質寒冷,沒有毒性。


    補中益氣,可用羊肉一隻腳,熬湯,加入稷米、蔥、鹽,煮粥食用。


    背癰發作時,疼痛難忍。可以用稷米粉熬煮至黑色,加入雞蛋白調勻,塗抹在患處,剪孔貼於患處,藥幹後及時更換,效果極佳。


    心氣痛時,可用稷根煎湯溫服。


    難產時,將稷根陰幹,燒成存性,研成粉末,以酒衝服二錢。


    黍、赤黍又名門、糜,白黍中芑,黑黍中季節距,一稃二米名痞。


    黍米:味道甘甜,性質溫和,沒有毒性。但長期食用會使人感到燥熱煩悶。


    丹黍米:味道甘甜,性質微寒,沒有毒性。


    黍莖和根:味道辛辣,性質溫熱,有小毒。


    黍米:燒灰後與油混合塗抹在跌打損傷處,能止痛,且不會留下疤痕;嚼取濃汁,塗抹在小兒鵝口瘡上,效果顯著。


    丹黍米:能止咳,退熱,也可治療泄痢鱉瘕。


    黍莖和根:有利小便的作用,能止喘,消除浮腫。


    粳米是大米的一種,是常見的主食之一。一般來說,適量食用粳米沒有明顯的副作用,但如果食用不當或過量食用,可能會出現以下情況:


    1. 消化不良:粳米中含有較多的碳水化合物,如果食用過多,可能會導致消化不良,出現腹脹、腹痛、腹瀉等症狀。


    2. 血糖升高:粳米中含有一定量的糖分,如果食用過多,可能會導致血糖升高,尤其是對於糖尿病患者來說,更應該注意控製粳米的攝入量。


    3. 營養不均衡:如果長期隻食用粳米,可能會導致營養不均衡,因為粳米中缺乏一些人體必需的營養素,如維生素 c、維生素 e、膳食纖維等。


    因此,建議適量食用粳米,並注意搭配其他食物,以保證營養均衡。同時,如果有消化不良、糖尿病等疾病,應該在醫生的指導下控製粳米的攝入量。


    粳米與秈米的區別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麵:


    1. 外觀:粳米米粒短而寬,呈橢圓形;秈米米粒細長。


    2. 口感:粳米口感柔軟,粘性較大;秈米口感較硬,粘性較小。


    3. 產地:粳米多產於北方;秈米多產於南方。


    4. 種植季節:粳米一般為單季稻;秈米有單季稻和雙季稻。


    5. 生長周期:粳米生長周期較長;秈米生長周期相對較短。


    6. 營養成分:兩者營養成分相似,但略有差異。


    7. 用途:粳米適合煮飯、煮粥;秈米適合做炒飯、煲仔飯等。


    8. 吸水性:秈米吸水性較強,煮飯時需多加水。


    9. 價格:一般情況下,粳米價格相對較高。


    10. 消化吸收:粳米較易消化吸收;秈米消化吸收稍慢。


    在選擇時,可根據個人口味、需求和烹飪方式來決定。除了粳米和秈米,常見的大米品種還有以下幾種:


    1. 糯米:粘性大,口感軟糯,常用於製作粽子、年糕等。


    2. 糙米:保留了較多的糠層和胚芽,營養豐富,但口感較粗。


    3. 香米:具有特殊的香氣。


    4. 黑米:富含花青素,顏色呈黑色。


    5. 紫米:顏色發紫,口感香糯。


    6. 紅米:外皮呈紅色,營養豐富。


    7. 珍珠米:顆粒飽滿,形似珍珠。


    8. 絲苗米:米粒細長,米質優良。


    9. 富硒米:富含硒元素,具有一定的保健作用。


    這些大米品種在口感、營養成分和用途上都有所不同。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和需求進行選擇。不同大米品種適合的烹飪方式如下:


    1. 粳米:適合煮飯、煮粥。煮出的飯口感柔軟,粘性適中。


    2. 秈米:可用於煮飯、製作炒飯等。因其粘性較小,炒飯時顆粒分明。


    3. 糯米:常用於製作粽子、八寶飯、湯圓等甜點,以及一些粘性食品。


    4. 糙米:適合煮粥或與其他米混合煮飯,增加膳食纖維。


    5. 香米:煮飯時能散發特殊香氣,可單獨煮飯或與其他米搭配。


    6. 黑米:可煮粥或煮飯,具有較高的營養價值。


    7. 紫米:適合煮粥或製作糕點,顏色獨特,口感香糯。


    8. 紅米:煮飯或煮粥均可,能為食物增添顏色和營養。


    9. 珍珠米:煮飯時顆粒飽滿,口感較好。


    10. 絲苗米:適合煮飯,米質優良,口感爽滑。


    在烹飪時,可根據個人口味和需求選擇合適的大米品種和烹飪方式。


    在熱鬧的醫館中,李時珍正忙碌地為患者看病。這時,一位年輕的母親抱著孩子走了進來,滿臉憂慮。


    “大夫,我這孩子最近總是胃口不好,還常常腹瀉,您看看這是怎麽迴事啊?”母親焦急地問道。


    李時珍仔細地觀察了孩子的麵色、脈象,然後微笑著說:“別擔心,夫人。孩子這是脾胃虛弱,我給您推薦一種食療方法——粳米粥。”


    母親疑惑地問:“粳米粥?這能管用嗎?”


    李時珍笑著解釋道:“粳米性甘平,具有補中益氣、健脾養胃的功效。而且,它煮出來的粥軟糯香甜,孩子們都喜歡吃。”


    母親聽了,臉上露出了一絲希望,連忙問道:“那這粳米粥該怎麽做呢?”


    李時珍耐心地說:“很簡單,先將適量的粳米洗淨,然後加入適量的水,用小火慢慢熬煮,直到粳米變得軟爛,粥變得濃稠即可。”


    母親點了點頭,又問:“那要吃多久才能見效呢?”


    李時珍摸了摸胡須,幽默地說:“這就像治病一樣,需要時間和耐心。您先給孩子吃上一段時間,看看效果如何。不過,這粳米粥雖然好,但也不能過量食用哦,不然孩子可能會變成小胖子呢!”


    母親被李時珍的話逗得笑了起來,心情也輕鬆了許多。她感激地說:“謝謝您,大夫。我這就迴去給孩子做粳米粥。”


    李時珍微笑著送母親離開,然後繼續忙碌地為其他患者看病。


    過了些時日,那位年輕的母親又帶著孩子來到了醫館。孩子的臉色已比之前紅潤不少,眼神也靈動許多。母親滿心歡喜地說道:“李大夫,多虧了您的粳米粥方子,孩子現在胃口大開,腹瀉也止住了。”李時珍欣慰地點點頭。


    這時,母親從包裹裏拿出一小袋東西,說道:“李大夫,這是自家種的一些草藥,聽聞您一直在研究各種藥材藥性,不知這些是否有用得上之處。”李時珍接過一看,眼睛一亮,這些草藥雖常見但卻有特殊藥效可探究。


    他謝過這位母親後,便轉身進入內室研究起來。經過一番查驗分析,發現若將其中一味草藥加入粳米粥中,不僅能增強健脾胃之功,還有祛濕解毒之效。


    於是,他趕忙記錄下來,並決定日後若再遇類似病症之人,便可嚐試這種改良後的粳米藥粥。在這個充滿未知探索的醫館之中,李時珍不斷積累經驗,用一顆醫者仁心書寫著傳奇。


    不久之後,一位身患濕毒且脾胃虛弱的老者前來就醫。李時珍仔細診斷過後,心中便有了計較。他命人熬製了加入那種特殊草藥的粳米藥粥,端給老者服用。老者喝下藥粥後,隻覺一股暖流在體內散開,原本沉悶的腹部感覺舒暢了許多。連續服用幾日後,老者的濕毒症狀減輕,食欲大增,精神也好了起來。


    此事傳開後,眾多百姓慕名而來,都想試試這神奇的藥粥。李時珍深知此藥粥雖有益處,但並非萬能,對於不同病症還需謹慎對待。他一邊向眾人解釋,一邊傳授一些基本的養生之道。


    隨著名聲越來越大,一些達官貴人也派人來請李時珍出診。然而,李時珍始終堅守在自己的小醫館,他認為這裏才是最需要他的地方。他繼續鑽研各類草藥的配伍,不斷完善自己的醫學著作,將更多有效的藥方傳承下去,造福一方百姓。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本草綱目之藥食同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快樂多好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快樂多好並收藏本草綱目之藥食同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