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章的武林大會召開在即,中原之地四方豪傑匯聚。
少有人發現,素有天下豪傑出齊魯一說的齊魯武林中人,這一次卻甚少有人前往豫章。
當朝太師沈望奉旨在威海衛組建北洋水師,此事在齊魯動靜甚大,可進程卻是被一拖再拖。
沿海一帶突然湧現來諸多乘船登岸的東和浪人,起先隻覺得是倭寇要來大麓打秋風,但經過一段時間之後,沈望突然發現,這一次不同以往。
在派兵清剿作亂齊魯沿海一帶的倭寇之時,猛然發現混在那些東和浪人隊伍裏的竟然有諸多東和國武士,這些人在齊魯已經不僅隻是幹一番燒殺擄掠的勾當,而是有組織有預謀地對幾處要害之地的小縣衙發動攻勢。
在經過收集情報之後分析,得出了一個可怕的結論。
東和浪人泛濫成災,竟然是為日後的舉國入侵在做謀劃。
到底是誰給東和國這般的膽子敢打到大麓來,泱泱天朝上國,是東和這般島國能一口吃得下來的?
然而事實是,反應遲鈍的朝廷已經失了先機,在東和浪人最多的齊魯,已然出現不受控製的局麵。
沈望把自己這邊的情況寫成折子遞上去,過去的時間日久朝廷那邊都沒有給予答複,反而武林大會舉行鬧出來的事越演越烈,甚至已經蓋過了大麓倭寇成災的消息。
正值保家衛國抵禦外敵的時刻,大麓卻是要上演一幕自家人的火拚。
麵對這般形勢,沈望憂心忡忡,這段日子裏齊魯不僅湧來了諸多東和人,還有陳曜牽線給大麓提供先進航海技術的西洋人更是來了一大批,這些洋鬼子在齊魯非但沒有快速地協助大麓組建北洋水師,反而更像是在拖延節奏。
沈望嗅到了一絲危機,真要是東和國和不列顛攜手從北海這邊登岸,大麓到底拿什麽去阻擋,火器技術雖然先進,但大麓的航海軍事確實已經落後這些靠海吃海的番外小國。
一座了望台上,北海浪濤起伏,卷起一朵朵雪白的浪花拍打在岸,入秋時節的海風已然有了一絲冰冷,駐守在威海衛島嶼上的官兵已經裹上了冬裝。
天色陰沉,烏雲密布。
沈望的神色十分焦灼。
自己遞上去的折子快要月餘了,朝廷到現在都還沒有一個明確的說法下來,一旦在這邊爆發兩國大戰,齊魯一道絕對死傷慘重。
“大人,巡防的將士傳來消息,發現了海麵上有大量的船艦往龍須島進發。”下屬神色慌張地稟報。
沈望聞言眉頭一皺。
狂風唿嘯中似乎嗅到了幾分危險在靠近。
“有幾艘船?”
“暫時情況不明朗,還需等前線迴報。”
“去龍須島,馬上調集兵力前往駐防。”
沈望很快就做出了決定,這段日子裏東和浪人大多是在深夜時分借著夜幕偷偷登岸,突然海麵上湧來大批量的船艦還是首次,一股不安的情緒在彌漫。
前往龍須島的路途上,終於下起了細雨,翻滾的烏雲遮掩,好似入夜一般,冰涼的雨水落在身子上,絲絲陰冷沁入體內,寒意席卷。
海麵之上波濤更兇,卷起丈高海浪,一下一下的拍打,猶如一聲又一聲的悶鼓敲響。
“還沒有消息傳迴來嘛?”
沈望有些焦急,過去這麽久都沒有確切的消息傳迴來,該不會是……
“轟”
一聲巨響在海麵上傳來,烏沉一片的海天裏猛然躍起一道鮮豔的火光,印照得海天一線一片豔紅。
“大人,是火炮!”
沈望扭頭盯著海麵,那一聲火炮轟擊聲就跟轟在了他的心底一般。
要打仗了嘛?
“拿了望筒來。”
目及所致,海麵上的一線猛然躍入眼簾裏的是一杆杆船杆,並無帆布。
隨著浪潮起伏,緩緩印入眼界。
那一刻,以沈望的深厚涵養也是心底湧上萬丈駭浪,手一抖,了望筒跌落在地,打磨地鏡片碎成一地的玻璃屑。
“大人!?”
當朝太師沈望卻是呆立當場,久久不能言語。
海麵上一艘龐然大物以極快的速度破浪而來,撞擊船隻的聲響順著海風送入耳內。
之所以能讓沈望如此震驚,因為他所見到的一幕完全超過了他的認知。
那一艘龐然大物行駛在波濤洶湧的海麵上,乘風破浪而來,麵對大麓水師的海麵攔截,不僅沒有改變航線而是采取直線直撞而來。
船艦上火炮轟鳴,炸得大麓水師船艦搖搖欲墜,還僅剩的幾艘錳舟直接被那一艘龐然大物從中而撞,刺耳的刮擦聲就算距離上百海裏都能隱約聽到。
那是一艘鐵皮船!
全身都是精鋼鐵甲打造,動力十足橫衝直撞,在大麓的海域之上如入無人之境。
沈望出身江南望族沈氏,一輩子都和船打交道,對於海上作戰一事最是熟稔,這也是為什麽會有他來主持組建北洋水師的事務。
從前朝文璽帝開始,大麓就一直在推動新派改革,盡管大麓的火器放眼整個世界都算是最先進的,可禁海百餘年帶來的後果便是大麓的航海技術已經遠遠落後於天朝上國眼裏的番外小國。
南都和魔都,羊城作為大麓最早對外開放的大城,一直在新舊兩派的改革中晃蕩,江南沈氏也算得上是大麓王朝最早接觸西洋科技的一撥人。
所以沈望知道,要造一艘鐵皮船,配置蒸汽動力再搭建多門火炮的難度有多大,因為從航海的不重視,大麓王朝一直沒有組建海上雄獅的構想,直到年幼的武璽帝登基,又有皇叔陳曜在旁提議,方才在武璽元年有了組建北洋水師的念頭。
可如今沈望一見之下,他終於知道,就連一直覬覦大麓的番外島國東和,在航海的技術上已經遠遠地拋開大麓王朝一段距離。
而眼中的這一艘鐵皮船,就是最有力的證據。
在它的麵前,大麓水師如同小孩子過家家的玩意兒,不堪一擊。
“再拿一個了望筒來。”
“誰能告訴我,這艘船上的旗幟,代表的是什麽意思?”
立馬就有隨從稟報。
“大人,鐵皮船上的旗幟是東和大名本忠長勝的家旗。”
“本忠長勝!就是那個東和第一,鬼之平八,手持蜻蜓切的那位?”
“是的,大人。”
“備戰!”
一聲怒吼,響徹山野。
炮鳴轟轟,兩國大戰在一個陰雨綿綿的日子,悄然拉開序幕。
少有人發現,素有天下豪傑出齊魯一說的齊魯武林中人,這一次卻甚少有人前往豫章。
當朝太師沈望奉旨在威海衛組建北洋水師,此事在齊魯動靜甚大,可進程卻是被一拖再拖。
沿海一帶突然湧現來諸多乘船登岸的東和浪人,起先隻覺得是倭寇要來大麓打秋風,但經過一段時間之後,沈望突然發現,這一次不同以往。
在派兵清剿作亂齊魯沿海一帶的倭寇之時,猛然發現混在那些東和浪人隊伍裏的竟然有諸多東和國武士,這些人在齊魯已經不僅隻是幹一番燒殺擄掠的勾當,而是有組織有預謀地對幾處要害之地的小縣衙發動攻勢。
在經過收集情報之後分析,得出了一個可怕的結論。
東和浪人泛濫成災,竟然是為日後的舉國入侵在做謀劃。
到底是誰給東和國這般的膽子敢打到大麓來,泱泱天朝上國,是東和這般島國能一口吃得下來的?
然而事實是,反應遲鈍的朝廷已經失了先機,在東和浪人最多的齊魯,已然出現不受控製的局麵。
沈望把自己這邊的情況寫成折子遞上去,過去的時間日久朝廷那邊都沒有給予答複,反而武林大會舉行鬧出來的事越演越烈,甚至已經蓋過了大麓倭寇成災的消息。
正值保家衛國抵禦外敵的時刻,大麓卻是要上演一幕自家人的火拚。
麵對這般形勢,沈望憂心忡忡,這段日子裏齊魯不僅湧來了諸多東和人,還有陳曜牽線給大麓提供先進航海技術的西洋人更是來了一大批,這些洋鬼子在齊魯非但沒有快速地協助大麓組建北洋水師,反而更像是在拖延節奏。
沈望嗅到了一絲危機,真要是東和國和不列顛攜手從北海這邊登岸,大麓到底拿什麽去阻擋,火器技術雖然先進,但大麓的航海軍事確實已經落後這些靠海吃海的番外小國。
一座了望台上,北海浪濤起伏,卷起一朵朵雪白的浪花拍打在岸,入秋時節的海風已然有了一絲冰冷,駐守在威海衛島嶼上的官兵已經裹上了冬裝。
天色陰沉,烏雲密布。
沈望的神色十分焦灼。
自己遞上去的折子快要月餘了,朝廷到現在都還沒有一個明確的說法下來,一旦在這邊爆發兩國大戰,齊魯一道絕對死傷慘重。
“大人,巡防的將士傳來消息,發現了海麵上有大量的船艦往龍須島進發。”下屬神色慌張地稟報。
沈望聞言眉頭一皺。
狂風唿嘯中似乎嗅到了幾分危險在靠近。
“有幾艘船?”
“暫時情況不明朗,還需等前線迴報。”
“去龍須島,馬上調集兵力前往駐防。”
沈望很快就做出了決定,這段日子裏東和浪人大多是在深夜時分借著夜幕偷偷登岸,突然海麵上湧來大批量的船艦還是首次,一股不安的情緒在彌漫。
前往龍須島的路途上,終於下起了細雨,翻滾的烏雲遮掩,好似入夜一般,冰涼的雨水落在身子上,絲絲陰冷沁入體內,寒意席卷。
海麵之上波濤更兇,卷起丈高海浪,一下一下的拍打,猶如一聲又一聲的悶鼓敲響。
“還沒有消息傳迴來嘛?”
沈望有些焦急,過去這麽久都沒有確切的消息傳迴來,該不會是……
“轟”
一聲巨響在海麵上傳來,烏沉一片的海天裏猛然躍起一道鮮豔的火光,印照得海天一線一片豔紅。
“大人,是火炮!”
沈望扭頭盯著海麵,那一聲火炮轟擊聲就跟轟在了他的心底一般。
要打仗了嘛?
“拿了望筒來。”
目及所致,海麵上的一線猛然躍入眼簾裏的是一杆杆船杆,並無帆布。
隨著浪潮起伏,緩緩印入眼界。
那一刻,以沈望的深厚涵養也是心底湧上萬丈駭浪,手一抖,了望筒跌落在地,打磨地鏡片碎成一地的玻璃屑。
“大人!?”
當朝太師沈望卻是呆立當場,久久不能言語。
海麵上一艘龐然大物以極快的速度破浪而來,撞擊船隻的聲響順著海風送入耳內。
之所以能讓沈望如此震驚,因為他所見到的一幕完全超過了他的認知。
那一艘龐然大物行駛在波濤洶湧的海麵上,乘風破浪而來,麵對大麓水師的海麵攔截,不僅沒有改變航線而是采取直線直撞而來。
船艦上火炮轟鳴,炸得大麓水師船艦搖搖欲墜,還僅剩的幾艘錳舟直接被那一艘龐然大物從中而撞,刺耳的刮擦聲就算距離上百海裏都能隱約聽到。
那是一艘鐵皮船!
全身都是精鋼鐵甲打造,動力十足橫衝直撞,在大麓的海域之上如入無人之境。
沈望出身江南望族沈氏,一輩子都和船打交道,對於海上作戰一事最是熟稔,這也是為什麽會有他來主持組建北洋水師的事務。
從前朝文璽帝開始,大麓就一直在推動新派改革,盡管大麓的火器放眼整個世界都算是最先進的,可禁海百餘年帶來的後果便是大麓的航海技術已經遠遠落後於天朝上國眼裏的番外小國。
南都和魔都,羊城作為大麓最早對外開放的大城,一直在新舊兩派的改革中晃蕩,江南沈氏也算得上是大麓王朝最早接觸西洋科技的一撥人。
所以沈望知道,要造一艘鐵皮船,配置蒸汽動力再搭建多門火炮的難度有多大,因為從航海的不重視,大麓王朝一直沒有組建海上雄獅的構想,直到年幼的武璽帝登基,又有皇叔陳曜在旁提議,方才在武璽元年有了組建北洋水師的念頭。
可如今沈望一見之下,他終於知道,就連一直覬覦大麓的番外島國東和,在航海的技術上已經遠遠地拋開大麓王朝一段距離。
而眼中的這一艘鐵皮船,就是最有力的證據。
在它的麵前,大麓水師如同小孩子過家家的玩意兒,不堪一擊。
“再拿一個了望筒來。”
“誰能告訴我,這艘船上的旗幟,代表的是什麽意思?”
立馬就有隨從稟報。
“大人,鐵皮船上的旗幟是東和大名本忠長勝的家旗。”
“本忠長勝!就是那個東和第一,鬼之平八,手持蜻蜓切的那位?”
“是的,大人。”
“備戰!”
一聲怒吼,響徹山野。
炮鳴轟轟,兩國大戰在一個陰雨綿綿的日子,悄然拉開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