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武林很久沒有這麽熱鬧過了。


    自從朝廷冊封護國正道九大門派之後,立國初期混亂無比的中原武林逐漸有了規範化的趨勢出來。


    先有北遼王薑蘇馬踏江湖的血腥鎮壓,再有當今聖上皇叔四大宗師之一的陳曜成為江湖人嘴裏的大老板,暗地裏又有品武庭和靖武司,可以說過往幾十年的中原江湖,被形容成朝廷圈養的畜生其實一點都沒錯。


    都說中原的武林秀氣已經沒了與人廝殺的血性,可這段日子裏來接連爆發出來的幾大門派勢力出現大變故,徹底點燃了廝混江湖這潭渾水裏的人們那掩藏許久的好戰勁頭。


    管你什麽北遼世子身份尊貴,統統都各自把矛頭對向薑商,那被朝廷欺壓了幾十年的憋屈似乎找到了一個宣泄口。


    幾樁滅門慘案被人捅出來之後,少有心思的人就會發現,如今的江湖人已經不想去追究事情的背後到底是誰在弄鬼,事件的真相已經不再重要,反而把討逆北遼世子當成了一種潮流,隻要開口大罵幾句北遼世子,就會得到武林同道中人豎起大拇指說一聲好漢。


    與其說中原武林人士是被人慫恿跟風,倒不如說這些人如此對薑商偏激更像是底層之人對朝廷的反擊。


    管你朝廷和北遼暗地裏是否已經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明麵上你北遼王還是大麓王朝唯一的異姓王,反對執武巡查的北遼世子就如同反抗朝廷多年的欺壓,所有人都以此為榮。


    當然整個天下並不都是隨大潮的人,真要從根源處抽絲剝繭不難發現如今的中原之亂是有一定的脈絡可尋的。


    從武林翹楚大會在北都舉辦,驚現魔宮中人的蹤影開始,再到梨宗的陸青衣在皇宮內被天蓮教控製,大麓王朝最深痛惡絕的兩番勢力都在暗暗發力。


    當然已經被打壓五十年的天蓮教不可能做到魔宮這般聲勢浩大,可天蓮教最讓朝廷厭惡的便是它傳播的邪教理念,相比蒙元後裔的魔宮,天蓮教在朝廷眼裏是動搖根本的毒瘤,武璽帝可以借助魔宮的手段暗地裏陰北遼一手,卻萬萬不會和天蓮教有任何一絲瓜葛。


    隻要發現天蓮教的邪徒必將是以萬鈞之力鏟除,反而卷土重來的魔宮,朝廷的態度就異常得模糊,讓人看不透其中的種種手段。


    像是賀家堡和雲頂派,再加上事有蹊蹺的峨眉大爭,無一不是有心人在暗中挑撥造勢,可偏偏朝廷卻是不加以理會,種種手法頗為耐人尋味。


    還有西禪宗的西禪四密如此明目張膽地找上少林論證佛道正宗,這一件事也算是中原武林的大事,事後是護國正道九大門派裏執武林牛首的少林敗得一塌糊塗。不僅是在佛法辯證上大落下風,更是在佛功較量上也是略遜一籌。


    如此一來,中原武林的麵子是狠狠地被西禪宗給掃了,但朝廷方麵並沒有太過在意,為此也不免讓人懷疑,從開國太祖開始的興佛壓道到了如今武璽元年,隨著天子信仰不同而發生了改變?


    莫非日後的大麓不再尊佛,合該道家大興不成?


    同為道家分支的瑤池玉林傳人紀清辭有些看不透其中的關鍵,身為中原正統的一分子,在少林有中外道統之爭的時候義無反顧地來了少林助威,卻是越看越有一層迷霧籠罩。


    本就涉世不多的紀清辭陷入了一個自我困局當中,每每想到一團亂麻的局勢,不由感概自己有太多看不懂的地方。


    師尊常說世態人情,比明月清風更饒有滋味,可作書讀,可當戲看。


    這話果真是一點都沒錯,一心追求無上天道的紀清辭首次覺得自己在這紅塵俗世裏,看不懂的人心太多太多。


    欲求天道無常,自己還需要在這世態萬千的俗世裏摸爬滾打一番啊。


    雖說中外佛道正統之爭少林敗得有些淒慘,但也隻是顏麵上的事,並沒有到傷筋動骨的階段,並且中原佛道並不止是少林禪宗一脈,還有聖地一禪寺的天台宗撐著也不至於讓西禪宗這些喇嘛在中原大行其道。


    嚐過了喬裝打扮的滋味後,紀清辭這一次來少林穿上了男兒服飾成了一個相貌清秀的書生,其中門道也算熟稔,不由想起和北遼世子薑商在齊魯一道的經曆,也不知道這個人要如何麵對如今如此不利於他的局麵。


    人行世上難免眾口鑠金,想要洗去潑在自己身上的髒水,麵對悠悠眾口,他又會如何反擊呢?很值得期待呢。


    從來不在靈犀通透的心境上沾惹太多風塵的紀仙子,牟然發現自己超塵脫俗圓滿無垢的心境上已經有了絲絲縷縷的煙火氣,卻也覺得並不是壞事。


    少室山後山的一座禪院裏,住著少林方丈方印大師,盡管須眉如白霜可相貌紅潤絲毫沒有一點老態。


    近些年方印大師已經很少管理少林的俗事,更是結廬在少室後山,連中外佛道爭辯都沒有出麵。


    今日做男兒打扮的紀清辭便是來找這位高僧詢問一下心中的疑惑。


    “施主的心,不似以往靈犀了。”


    老和尚開口便直指內心,雖不睜眼,卻也洞察萬千。


    “清辭有些許疑問想向大師求證。”


    老和尚慈祥一笑。


    “其實紀施主看得很透,又何須來向老衲求證。”


    頓了一頓,繼續道:“佛道兩脈,誰興誰衰,自有定數,儒釋道三家雖為天下三教,可終歸來說還是得臣服於當權者的統治之下,何必執著於表象。”


    “可清辭還是希望方丈可以指點迷津。”


    老和尚歎了一聲,道:“大麓立國五十載,足足有三十年的太平盛世,就算宵小在興風作浪,其實在朝廷的眼裏並不值一提,施主認為朝廷眼前最大的敵人會是誰?是連草原根基都守不住的魔宮,還是如過街老鼠一般的天蓮教?都不是,恰恰是占據兩遼之地的北遼。”


    “與其說是壓佛興道,倒不如說這是朝廷和北遼之間的對峙,北遼王能給予道家的,朝廷隻會給得更多,老衲也很好奇,太華真人又會做如何抉擇呢?”


    “至於中原武林中人對北遼世子如此敵視,何嚐又不是朝廷的一步棋,不過是和北遼在另外一盤棋局上的博弈罷了。”


    “聽說草原武林人士有很多人入了關,造成的殺孽到最後都會讓一個人去背鍋,這個人選嘛,家大業大的北遼不也恰恰是最合適的人選。”


    “薑小施主是有慧根的,老衲覺得朝廷這步棋下得並不如人意。”


    言盡於此,方印不再言語。


    紀清辭恭敬起身告退。


    方印雖是世外清修之人,可看天下形勢卻也是句句戳人心。


    紀清辭覺得,自己或許應該為那個北遼世子暗地裏做些事情了。


    下了少室山,直奔武林大會召開的地方。


    江右省豫章府滕王閣。


    江湖人不該是被人如此利用。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低調平凡世子殿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菩薩乘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菩薩乘並收藏低調平凡世子殿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