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寧府,城內城外一片肅殺。
在城樓一座哨樓裏,算得是濟寧府最高的建築。
從高處望去,城內一些醒目的建築一覽無遺,城外也是如此。
今夜的月兒有些頑皮,一會兒明亮一會兒朦朧。
陰暗時大地一片漆黑,露臉時揮灑萬千銀輝。
哨樓裏站著兩位身著儒衫之人,幾處聲響在深夜顯得格外刺耳,在這兩人耳裏聽得十分清晰。
一處在鳳來客棧,一處在城外樹林,可都見了血,血霧彌天。
首府甲第的林伯栩才從濟南府匆匆趕至,拉著蘇禦登高仰望,不由歎了一聲。
“像瑤池玉林和首府甲第,被江湖人譽為武林聖地,還是太出世了一些,有些愧對這般大的名頭,要是我們儒家之人行事也能無所顧忌,齊魯道也不會成了天下匪窩,哪裏還用得著外人來出手。”
當今的儒家傳承,在林伯栩這當世大儒的眼裏有些逐漸走上歪路的意思。
讀書人嘛,當有一腔浩正之氣蕩平人間不平事的胸懷。
在這樣的一個世道,講究一個和光同塵,再拿捏著中庸之道不放,遲早是要被時代所淘汰。
蘇禦陪著林伯栩歎了一口氣。
“先生覺得,北遼世子把第一站選在齊魯,可有什麽用意?”
林伯栩饒有興趣地打量著蘇禦。
在首府甲第,林伯栩的地位有些超然,其實很少插手具體的事務裏邊去,也恰如他自己說的那般,首府甲第的位置被江湖人抬得太高了一點,如他這般聲名顯赫的當代大儒,能做得不過是些高屋建瓴的事情,甚少和世俗裏的齷齪事直接接觸。
反倒是蘇禦一直負責齊魯一道的具體事務,要推斷北遼世子在齊魯一道到底是打得什麽主意,該是他比自己更要了解才是。
“東山,揣摩世子殿下的用意應該是你的本職,怎麽問起了先生,反倒是先生問你才是啊。”
蘇禦字東山,林伯栩能直接喊著他的表字,顯然兩人的關係非常不錯。
“紀清辭也不知北遼世子到底打得什麽主意,隻是知道突然改道齊魯省道是臨時起意,東山覺得,應該是北遼王薑蘇的意思,而不是北遼世子突然善心大發要還齊魯百姓一個朗朗乾坤。”
“你都看出了這一點,再往深處想一想嘛,咱們齊魯和北遼,雖說是隔海相望,但兩處的海岸離得並不遠,從兩遼走陸路必是要經過山海關,可又有北方狄戎一部像把利刃一樣插了進來,一旦山海關被攻破,大麓王朝東北一地就給徹底切斷,那時候的兩遼可就不能真正意義上屬於大麓王朝了。”
“先生的意思是北遼王有意在齊魯一地落子,好當成出現最壞局麵的戰略縱深,能從水路繼續和大麓王朝牽連嘛?”
“東山,先生難免要說道說道,看人看事,尤其是看那位極人臣的北遼王爺這種人物,應該要從最壞的一麵去看。”
“先生的意思?”
“山海關是天下第一雄關,擋著的是北狄戎草原部落的幾十萬鐵騎,那是對外,可對內不也攔著五十萬戊邊軍的馬蹄?”
月兒再次瞧瞧躲在了雲層裏,天下一片漆黑。
首府甲第的兩位大儒,臨風而立。
齊魯省道靠海,在初春的季節,夜風比京師北都更寒。
良久的沉默之後,蘇禦才開口。
“如果真出現了最壞的局麵,首府甲第又該如何自處?”
林伯栩搖了搖頭。
“這等事就交給大祭酒去頭疼好了,先生還是那句話,誰讓中原百姓過得好些,那就讓誰當家做主,就是兵戈一動,受苦的是這蒼生,能不亂就不亂。”
“可不亂又如何?先生這話有些矛盾了。”
“民心所向,這個時代或許有一天說變就變了,真到了那個不能不變的時候,必要的亂注定就會發生,那時候我們儒家能做的,就是盡量讓這亂,再輕淡些。”
蘇禦並沒有十分讚同林伯栩的說法,問出了心中最想問的一事。
“先生覺得,時代變遷,我們儒家是否還有存在的必要?”
林伯栩反而欣慰地拍了拍蘇禦的肩膀,笑道:“儒家的形式可以不要,但精神要留下來,東山覺得先生說得是否有理?”
蘇禦身軀明顯得晃了一晃,一臉正經道:“先生說得極為在理。”
“濟寧這邊的事就由你盯著,勸那小子不動用北鳳騎是對的,中原要亂也不是這個時候亂,以範家擺出來的架勢,看來也已經做出了選擇,觀星樓那幫人整日裏把什麽龍氣興於遼北掛在嘴上,不是沒有道理的。那小子很有讓人出乎意料的表現,如果這一次真能隻靠自己的能力把整個梁山給顛覆了,你就去告知一聲,先生在濟南府等這位世子殿下來,做客文廟去。”
林伯栩說完身形從哨樓裏一躍而下,奔著濟南府方向而去。
留下蘇禦一人,先是望了一眼已經沒有動靜的鳳來客棧。
梁山此次去的五人,隻有一個公孫龍僥幸逃了出來,可中了探花折刀,還能有多少命可活呢?苟延殘喘罷了。
又望了一眼城外,打鬥聲也已經沒了。
不知道瑤池玉林的紀清辭到底有沒有出劍殺人?
最後看向了一片黝黑的水路,靜得可怕,卻也隻是暴風雨來臨前的一刻寧靜。
身形躍下哨樓,朝著公孫龍遁去的方向追了下去。
既然梁山先手派出來的幾撥人都給著了道,北遼世子殿下的計劃進行得如此順暢,那就不該讓一個公孫龍給壞了事。
讀書人,可也是有殺人的刀,不僅隻是一張嘴,殺人於無形。
還有那所謂的人間浩正氣,維持著正義。
風來客棧,大堂被打得一片狼藉。
青鬼楊壽雙膝跪地,整張臉鐵青,都快瞧不出胎記的影子。
梁山這一次的行動,估計要黃了。
萬萬沒有料到,這薑老三手底下的實力會這麽強橫。
一個千麵嬌羅徐鴉,一個使槍的丫頭,就把他青鬼楊壽徹底壓死,想逃走都沒機會。
在徐鴉的嬌笑中,楊氏刀法傳人,楊壽頹然倒地。
雙眼直勾勾盯著眼前那雙繡花鞋。
自己像褪去這雙鞋,惦記了多少年?
忘記了!
濟寧府外的樹林,沒了月色,更加幽靜。
地上躺著三具屍首。
瑤池玉林的仙子紀清辭坐在一根樹丫上,不願落地。
抬頭望著天際,不知道在想什麽。
一人幹掉李飛和秦火的楚天闊也沒瞧出有多費勁。
“為難了紀仙子,為三公子的事竟然出劍殺人了。”
紀清辭卻是腳尖一點,從樹丫上離去。
身形飄逸,宛如仙女夜遊。
“生命無常,世人誰又不死?”
她的劍,既然惹紅塵。
何懼染紅血。
在城樓一座哨樓裏,算得是濟寧府最高的建築。
從高處望去,城內一些醒目的建築一覽無遺,城外也是如此。
今夜的月兒有些頑皮,一會兒明亮一會兒朦朧。
陰暗時大地一片漆黑,露臉時揮灑萬千銀輝。
哨樓裏站著兩位身著儒衫之人,幾處聲響在深夜顯得格外刺耳,在這兩人耳裏聽得十分清晰。
一處在鳳來客棧,一處在城外樹林,可都見了血,血霧彌天。
首府甲第的林伯栩才從濟南府匆匆趕至,拉著蘇禦登高仰望,不由歎了一聲。
“像瑤池玉林和首府甲第,被江湖人譽為武林聖地,還是太出世了一些,有些愧對這般大的名頭,要是我們儒家之人行事也能無所顧忌,齊魯道也不會成了天下匪窩,哪裏還用得著外人來出手。”
當今的儒家傳承,在林伯栩這當世大儒的眼裏有些逐漸走上歪路的意思。
讀書人嘛,當有一腔浩正之氣蕩平人間不平事的胸懷。
在這樣的一個世道,講究一個和光同塵,再拿捏著中庸之道不放,遲早是要被時代所淘汰。
蘇禦陪著林伯栩歎了一口氣。
“先生覺得,北遼世子把第一站選在齊魯,可有什麽用意?”
林伯栩饒有興趣地打量著蘇禦。
在首府甲第,林伯栩的地位有些超然,其實很少插手具體的事務裏邊去,也恰如他自己說的那般,首府甲第的位置被江湖人抬得太高了一點,如他這般聲名顯赫的當代大儒,能做得不過是些高屋建瓴的事情,甚少和世俗裏的齷齪事直接接觸。
反倒是蘇禦一直負責齊魯一道的具體事務,要推斷北遼世子在齊魯一道到底是打得什麽主意,該是他比自己更要了解才是。
“東山,揣摩世子殿下的用意應該是你的本職,怎麽問起了先生,反倒是先生問你才是啊。”
蘇禦字東山,林伯栩能直接喊著他的表字,顯然兩人的關係非常不錯。
“紀清辭也不知北遼世子到底打得什麽主意,隻是知道突然改道齊魯省道是臨時起意,東山覺得,應該是北遼王薑蘇的意思,而不是北遼世子突然善心大發要還齊魯百姓一個朗朗乾坤。”
“你都看出了這一點,再往深處想一想嘛,咱們齊魯和北遼,雖說是隔海相望,但兩處的海岸離得並不遠,從兩遼走陸路必是要經過山海關,可又有北方狄戎一部像把利刃一樣插了進來,一旦山海關被攻破,大麓王朝東北一地就給徹底切斷,那時候的兩遼可就不能真正意義上屬於大麓王朝了。”
“先生的意思是北遼王有意在齊魯一地落子,好當成出現最壞局麵的戰略縱深,能從水路繼續和大麓王朝牽連嘛?”
“東山,先生難免要說道說道,看人看事,尤其是看那位極人臣的北遼王爺這種人物,應該要從最壞的一麵去看。”
“先生的意思?”
“山海關是天下第一雄關,擋著的是北狄戎草原部落的幾十萬鐵騎,那是對外,可對內不也攔著五十萬戊邊軍的馬蹄?”
月兒再次瞧瞧躲在了雲層裏,天下一片漆黑。
首府甲第的兩位大儒,臨風而立。
齊魯省道靠海,在初春的季節,夜風比京師北都更寒。
良久的沉默之後,蘇禦才開口。
“如果真出現了最壞的局麵,首府甲第又該如何自處?”
林伯栩搖了搖頭。
“這等事就交給大祭酒去頭疼好了,先生還是那句話,誰讓中原百姓過得好些,那就讓誰當家做主,就是兵戈一動,受苦的是這蒼生,能不亂就不亂。”
“可不亂又如何?先生這話有些矛盾了。”
“民心所向,這個時代或許有一天說變就變了,真到了那個不能不變的時候,必要的亂注定就會發生,那時候我們儒家能做的,就是盡量讓這亂,再輕淡些。”
蘇禦並沒有十分讚同林伯栩的說法,問出了心中最想問的一事。
“先生覺得,時代變遷,我們儒家是否還有存在的必要?”
林伯栩反而欣慰地拍了拍蘇禦的肩膀,笑道:“儒家的形式可以不要,但精神要留下來,東山覺得先生說得是否有理?”
蘇禦身軀明顯得晃了一晃,一臉正經道:“先生說得極為在理。”
“濟寧這邊的事就由你盯著,勸那小子不動用北鳳騎是對的,中原要亂也不是這個時候亂,以範家擺出來的架勢,看來也已經做出了選擇,觀星樓那幫人整日裏把什麽龍氣興於遼北掛在嘴上,不是沒有道理的。那小子很有讓人出乎意料的表現,如果這一次真能隻靠自己的能力把整個梁山給顛覆了,你就去告知一聲,先生在濟南府等這位世子殿下來,做客文廟去。”
林伯栩說完身形從哨樓裏一躍而下,奔著濟南府方向而去。
留下蘇禦一人,先是望了一眼已經沒有動靜的鳳來客棧。
梁山此次去的五人,隻有一個公孫龍僥幸逃了出來,可中了探花折刀,還能有多少命可活呢?苟延殘喘罷了。
又望了一眼城外,打鬥聲也已經沒了。
不知道瑤池玉林的紀清辭到底有沒有出劍殺人?
最後看向了一片黝黑的水路,靜得可怕,卻也隻是暴風雨來臨前的一刻寧靜。
身形躍下哨樓,朝著公孫龍遁去的方向追了下去。
既然梁山先手派出來的幾撥人都給著了道,北遼世子殿下的計劃進行得如此順暢,那就不該讓一個公孫龍給壞了事。
讀書人,可也是有殺人的刀,不僅隻是一張嘴,殺人於無形。
還有那所謂的人間浩正氣,維持著正義。
風來客棧,大堂被打得一片狼藉。
青鬼楊壽雙膝跪地,整張臉鐵青,都快瞧不出胎記的影子。
梁山這一次的行動,估計要黃了。
萬萬沒有料到,這薑老三手底下的實力會這麽強橫。
一個千麵嬌羅徐鴉,一個使槍的丫頭,就把他青鬼楊壽徹底壓死,想逃走都沒機會。
在徐鴉的嬌笑中,楊氏刀法傳人,楊壽頹然倒地。
雙眼直勾勾盯著眼前那雙繡花鞋。
自己像褪去這雙鞋,惦記了多少年?
忘記了!
濟寧府外的樹林,沒了月色,更加幽靜。
地上躺著三具屍首。
瑤池玉林的仙子紀清辭坐在一根樹丫上,不願落地。
抬頭望著天際,不知道在想什麽。
一人幹掉李飛和秦火的楚天闊也沒瞧出有多費勁。
“為難了紀仙子,為三公子的事竟然出劍殺人了。”
紀清辭卻是腳尖一點,從樹丫上離去。
身形飄逸,宛如仙女夜遊。
“生命無常,世人誰又不死?”
她的劍,既然惹紅塵。
何懼染紅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