禦書房,針落可聞。
山海關八百裏加急軍情呈了上來,據說沿途驛站跑死了好幾匹馬,那送軍情的奔到了北都城牆處遞上了火漆封印的情報當場就暈厥了過去。
足以得見這一封情報有多緊要。
陳煊,元曦,陳曜三人臉色一片蒼白。
狄戎在山海關外集結了草原各部落二十萬精騎。
到底是什麽目的暫時還未知,軍情上說是草原部落的一次結盟大會,可保不準一個衝擊就朝著山海關發起攻勢。
沒有薑蘇坐鎮的兩遼門戶,到底能不能經得起二十萬草原精騎的衝擊暫不可知。
至於這一封軍情為何薑蘇會比朝廷還要更早知道,禦書房裏的幾人都心知肚明。
如今把守天下第一雄關山海關的將領,恰是薑蘇的嫡係。
雖然在兩遼之地號稱坐擁五十萬戊邊軍,可薑蘇被困在北都足足十多年,算是大麓王朝最精銳的軍隊戊邊軍到底給大麓朝廷這些年挑撥離間了多少將領,麵對關外入侵還能不能做到上下一心眾誌成城,在這一刻誰都不能打包票。
而一旦山海關破,兩遼之地一路崩盤,順著官道一路最快隻需要三天,北都城就有可能被二十萬草原精騎兵臨城下。
那時候可就真的是天子守國門的局麵了。
原來一切都在這兒等著呢!
禦書房鴉雀無聲。
外敵入侵,這麽一個天大的理由擺在眼前,非要說是薑商硬闖城門入宮麵聖的理由絕對可以,這種軍情簡直是一刻都耽誤不得。
可眾人心裏知道,咱三爺如此作為,圖的是什麽,但薑蘇早已把一切都備好,由不得朝廷拿那些個破事來論事。
趙觀,曹顯和王執三人偷偷得對望了一眼。
顯然都看出了彼此的心意。
被困北都十多年的北遼王早就準備好離京迴封地的準備,也虧得今兒個鬧出這麽一樁事來,讓他們幾人搭上了順風車。
錯過了這個村,往後再想巴著北遼王的大船可就沒那麽簡單了。
起碼趙觀心裏還是十分慶幸的,他本就已經屬於大麓王朝的邊緣人物,這一等忠勇伯遲早要被朝廷給擼掉,連能不能傳給趙煜那犢子都未可知。
搭上北遼王這條大船,也就換個地兒繼續榮華富貴而已。
想不到趙煜這個敗家兒子一輩子都沒做過耀祖光宗的事兒,唯有和薑商是好兄弟,這事兒就夠他享一輩子的富貴了。
至於朝廷削藩的聲音叫囂,一旦草原有一點點動作,坐鎮兩遼之地的北遼王就動不得,五十萬戊邊軍的元帥動不得。
薑蘇和朝廷之間的掰手腕子誰會更占上風,看如今薑蘇的手腕就很明朗了。
薑還是老得辣,老謀深算的薑蘇遠遠不是乳臭未幹的武璽帝如今能比擬的。
再看被封為北遼世子薑商這牛脾氣,估計繼承爵位之後做事比薑蘇還要生猛,也就是說兩遼之地的兩代王爺足以保得一世無憂,根本就不怕朝廷的削藩。
而削藩之說,隻要關外還有草原勢力在,估計往後也很難再提上議程中來。
太後元曦雖然把持了朝廷,可她一個婦道人家說些家長裏短還在行,一旦涉及到打戰和邊疆入侵這等事,根本就拿不定主意。
她是一個聰明的女人,知道大麓王朝安穩她才有榮華富貴的日子過,出現了動亂,她一個婦道人家保不準就給哪個莽夫拿刀給宰了。
元氏雖然是中原望族,可跟那些個根深蒂固的世家一比還是不夠格。
和手裏捏著五十萬戊邊軍軍權的北遼王比,更是沒法比。
當今國舅爺元曦的親哥哥一心要想把兵權捏在手裏,但這會兒元曦她敢讓那沒讀過幾本兵書的哥哥去山海關攬下這攤子事嘛?
自然是不敢的,換成任何一個人都不敢的。
能震懾草原各個部落的,唯有扛起半邊大麓半邊江山的北遼王薑蘇一人而已。
換誰去都指揮不動那五十萬戊邊軍,那可都是當年隨著薑家從開國到拓邊一路養起來的薑家軍一般。
一旦在這等重事裏弄手腳,元曦如今可還風華正茂可不想淪為北方蠻子胯下的玩物。
大麓王朝立國之後勵誌更新至今還沒出現奸臣當道的說法,朝廷上下一片清明,萬萬不可能讓她給一手攪和的道理。
元曦道:“這等軍事自然還是需要北遼王來拿主意,哀家一個婦道人家不諳戰事,就不再多費唇舌了。”
同時也給武璽帝點了一下。
你一個小屁孩哪裏懂得這些事,有些麵子該給就得給,別杵在這兒跟誰置氣。
洋浦軍校教官陳曜這時也開了口。
“陛下,兩遼之地一直是北遼王在打理,不管這一次草原兵馬集結要幹什麽,朝廷終歸需要派人震懾一番,能擔起這個重任的唯有王爺最為合適。”
闖宮的理由就這麽正兒八經地擺在明麵上,由你百般刁難都找不出反駁的理由。
如今就看武璽帝陳煊要如何接招。
其實元曦和陳曜把態度都已經表明,今天這事兒一切以大局為重,旁枝末節該讓步就必須讓步。
武璽帝陳煊臉色一片蒼白,手裏的八百裏加急軍情沉甸甸,似有千斤重。
最終還是妥協了說了一聲,“邊疆之地的安危還需要北遼王多擔待一些。”
終於軟下了口氣,心中憋的那股子氣也不得不壓下來。
薑商也不知道原來自己老爹早就安排好了一切,可以說陳煊和元曦如此表態,那麽薑氏一族重迴兩遼封地一事基本上已經無礙。
至於關外草原到底有沒有打進中原的心,恐怕如今也就薑蘇一人最是心知肚明。
但關乎到一國存亡的問題,朝廷不敢賭也不會賭,就算事後知道北狄戎集結草原各部是在做樣子,這啞巴虧還得往肚子吞。
可薑商沒想到,現在又該如何把陸青衣接出宮去。
卻聽到薑蘇道:“啟稟陛下,狄戎集結草原各部到底意欲何為微臣目前還沒有一個定數,一切還得等去了山海關看過一番才知道,希望這一次朝廷能對兩遼之地有多多支援的力度。臣希望能從宮裏帶兩人一起去北遼商議大事。”
武璽帝麵色一沉。
“不知王爺點名要帶誰去?”
“雲箴堂程九秋和陸青衣兩人。”
“哈哈……”
陳煊一陣大笑,心裏一股邪勁湧了上來。
“不知北遼王帶兩個戲子去邊疆有何打算呢?”
薑蘇抬頭深深望了一眼陳煊,沉聲道:“事關軍情,容微臣賣個關子。”
陳煊卻是衣袖一揮,冷笑道:“王爺莫是欺朕年紀小不懂戰事嘛?兩個戲子,充其量也就是個江湖中人,當真對邊疆戰事的布置有影響嘛?”
太後元曦和陳曜兩人也不知道為何陳煊會如此針鋒相對。
要說台階都給搭好了,順勢下就行,非要在這裏頂著不放嘛?
薑蘇臉色一沉,“皇上確實不懂其中玄機。”
不鹹不淡地頂了一句,算是當著皇帝的麵兒直言不諱你小子就是不懂。
可如此大逆不道的話,這個天下也可能隻有薑蘇說得出來。
欺得就是你陳煊年少,本王就是要壓你一頭,又能如何?
禦書房的氣氛再一次凝固。
也不知道少年皇帝不知作何想法,冷笑了幾聲之後,咬牙切齒道:“可能要讓北遼王失望了,朕有意要納陸青衣為貴人,誰也不可能把陸貴人從宮裏帶走。”
此言一出,所有人俱都臉色一變。
這是徹底談崩了?
一直在陳煊身後一言不發的魏貂寺往前稍稍站了一步,也不再低頭,挺直了腰杆注視著麵無表情的薑蘇。
同一時間陳曜也往吳卿湊近了一步,順帶盯了一眼蠢蠢欲動的薑商。
薑蘇先是給了薑商一個眼神,眯了眯眼。
“皇上可知耽誤了軍情,此事可大可小!”
陳煊卻像是鐵了心一般,冷哼道:“朕意已決!任何後果都由朕來承擔!”
一老一小,就這麽互相對視著,誰也不讓一步。
氣氛愈加地凝重。
禦書房今日到底會不會出現君臣廝殺的場麵,就這會兒誰也不敢預料。
就在薑蘇欲要開口之時。
禦書房外有太監跑了過來。
“啟稟陛下,草民陸青衣求見,答應入宮當選貴人!”
“不可能!!!”
山海關八百裏加急軍情呈了上來,據說沿途驛站跑死了好幾匹馬,那送軍情的奔到了北都城牆處遞上了火漆封印的情報當場就暈厥了過去。
足以得見這一封情報有多緊要。
陳煊,元曦,陳曜三人臉色一片蒼白。
狄戎在山海關外集結了草原各部落二十萬精騎。
到底是什麽目的暫時還未知,軍情上說是草原部落的一次結盟大會,可保不準一個衝擊就朝著山海關發起攻勢。
沒有薑蘇坐鎮的兩遼門戶,到底能不能經得起二十萬草原精騎的衝擊暫不可知。
至於這一封軍情為何薑蘇會比朝廷還要更早知道,禦書房裏的幾人都心知肚明。
如今把守天下第一雄關山海關的將領,恰是薑蘇的嫡係。
雖然在兩遼之地號稱坐擁五十萬戊邊軍,可薑蘇被困在北都足足十多年,算是大麓王朝最精銳的軍隊戊邊軍到底給大麓朝廷這些年挑撥離間了多少將領,麵對關外入侵還能不能做到上下一心眾誌成城,在這一刻誰都不能打包票。
而一旦山海關破,兩遼之地一路崩盤,順著官道一路最快隻需要三天,北都城就有可能被二十萬草原精騎兵臨城下。
那時候可就真的是天子守國門的局麵了。
原來一切都在這兒等著呢!
禦書房鴉雀無聲。
外敵入侵,這麽一個天大的理由擺在眼前,非要說是薑商硬闖城門入宮麵聖的理由絕對可以,這種軍情簡直是一刻都耽誤不得。
可眾人心裏知道,咱三爺如此作為,圖的是什麽,但薑蘇早已把一切都備好,由不得朝廷拿那些個破事來論事。
趙觀,曹顯和王執三人偷偷得對望了一眼。
顯然都看出了彼此的心意。
被困北都十多年的北遼王早就準備好離京迴封地的準備,也虧得今兒個鬧出這麽一樁事來,讓他們幾人搭上了順風車。
錯過了這個村,往後再想巴著北遼王的大船可就沒那麽簡單了。
起碼趙觀心裏還是十分慶幸的,他本就已經屬於大麓王朝的邊緣人物,這一等忠勇伯遲早要被朝廷給擼掉,連能不能傳給趙煜那犢子都未可知。
搭上北遼王這條大船,也就換個地兒繼續榮華富貴而已。
想不到趙煜這個敗家兒子一輩子都沒做過耀祖光宗的事兒,唯有和薑商是好兄弟,這事兒就夠他享一輩子的富貴了。
至於朝廷削藩的聲音叫囂,一旦草原有一點點動作,坐鎮兩遼之地的北遼王就動不得,五十萬戊邊軍的元帥動不得。
薑蘇和朝廷之間的掰手腕子誰會更占上風,看如今薑蘇的手腕就很明朗了。
薑還是老得辣,老謀深算的薑蘇遠遠不是乳臭未幹的武璽帝如今能比擬的。
再看被封為北遼世子薑商這牛脾氣,估計繼承爵位之後做事比薑蘇還要生猛,也就是說兩遼之地的兩代王爺足以保得一世無憂,根本就不怕朝廷的削藩。
而削藩之說,隻要關外還有草原勢力在,估計往後也很難再提上議程中來。
太後元曦雖然把持了朝廷,可她一個婦道人家說些家長裏短還在行,一旦涉及到打戰和邊疆入侵這等事,根本就拿不定主意。
她是一個聰明的女人,知道大麓王朝安穩她才有榮華富貴的日子過,出現了動亂,她一個婦道人家保不準就給哪個莽夫拿刀給宰了。
元氏雖然是中原望族,可跟那些個根深蒂固的世家一比還是不夠格。
和手裏捏著五十萬戊邊軍軍權的北遼王比,更是沒法比。
當今國舅爺元曦的親哥哥一心要想把兵權捏在手裏,但這會兒元曦她敢讓那沒讀過幾本兵書的哥哥去山海關攬下這攤子事嘛?
自然是不敢的,換成任何一個人都不敢的。
能震懾草原各個部落的,唯有扛起半邊大麓半邊江山的北遼王薑蘇一人而已。
換誰去都指揮不動那五十萬戊邊軍,那可都是當年隨著薑家從開國到拓邊一路養起來的薑家軍一般。
一旦在這等重事裏弄手腳,元曦如今可還風華正茂可不想淪為北方蠻子胯下的玩物。
大麓王朝立國之後勵誌更新至今還沒出現奸臣當道的說法,朝廷上下一片清明,萬萬不可能讓她給一手攪和的道理。
元曦道:“這等軍事自然還是需要北遼王來拿主意,哀家一個婦道人家不諳戰事,就不再多費唇舌了。”
同時也給武璽帝點了一下。
你一個小屁孩哪裏懂得這些事,有些麵子該給就得給,別杵在這兒跟誰置氣。
洋浦軍校教官陳曜這時也開了口。
“陛下,兩遼之地一直是北遼王在打理,不管這一次草原兵馬集結要幹什麽,朝廷終歸需要派人震懾一番,能擔起這個重任的唯有王爺最為合適。”
闖宮的理由就這麽正兒八經地擺在明麵上,由你百般刁難都找不出反駁的理由。
如今就看武璽帝陳煊要如何接招。
其實元曦和陳曜把態度都已經表明,今天這事兒一切以大局為重,旁枝末節該讓步就必須讓步。
武璽帝陳煊臉色一片蒼白,手裏的八百裏加急軍情沉甸甸,似有千斤重。
最終還是妥協了說了一聲,“邊疆之地的安危還需要北遼王多擔待一些。”
終於軟下了口氣,心中憋的那股子氣也不得不壓下來。
薑商也不知道原來自己老爹早就安排好了一切,可以說陳煊和元曦如此表態,那麽薑氏一族重迴兩遼封地一事基本上已經無礙。
至於關外草原到底有沒有打進中原的心,恐怕如今也就薑蘇一人最是心知肚明。
但關乎到一國存亡的問題,朝廷不敢賭也不會賭,就算事後知道北狄戎集結草原各部是在做樣子,這啞巴虧還得往肚子吞。
可薑商沒想到,現在又該如何把陸青衣接出宮去。
卻聽到薑蘇道:“啟稟陛下,狄戎集結草原各部到底意欲何為微臣目前還沒有一個定數,一切還得等去了山海關看過一番才知道,希望這一次朝廷能對兩遼之地有多多支援的力度。臣希望能從宮裏帶兩人一起去北遼商議大事。”
武璽帝麵色一沉。
“不知王爺點名要帶誰去?”
“雲箴堂程九秋和陸青衣兩人。”
“哈哈……”
陳煊一陣大笑,心裏一股邪勁湧了上來。
“不知北遼王帶兩個戲子去邊疆有何打算呢?”
薑蘇抬頭深深望了一眼陳煊,沉聲道:“事關軍情,容微臣賣個關子。”
陳煊卻是衣袖一揮,冷笑道:“王爺莫是欺朕年紀小不懂戰事嘛?兩個戲子,充其量也就是個江湖中人,當真對邊疆戰事的布置有影響嘛?”
太後元曦和陳曜兩人也不知道為何陳煊會如此針鋒相對。
要說台階都給搭好了,順勢下就行,非要在這裏頂著不放嘛?
薑蘇臉色一沉,“皇上確實不懂其中玄機。”
不鹹不淡地頂了一句,算是當著皇帝的麵兒直言不諱你小子就是不懂。
可如此大逆不道的話,這個天下也可能隻有薑蘇說得出來。
欺得就是你陳煊年少,本王就是要壓你一頭,又能如何?
禦書房的氣氛再一次凝固。
也不知道少年皇帝不知作何想法,冷笑了幾聲之後,咬牙切齒道:“可能要讓北遼王失望了,朕有意要納陸青衣為貴人,誰也不可能把陸貴人從宮裏帶走。”
此言一出,所有人俱都臉色一變。
這是徹底談崩了?
一直在陳煊身後一言不發的魏貂寺往前稍稍站了一步,也不再低頭,挺直了腰杆注視著麵無表情的薑蘇。
同一時間陳曜也往吳卿湊近了一步,順帶盯了一眼蠢蠢欲動的薑商。
薑蘇先是給了薑商一個眼神,眯了眯眼。
“皇上可知耽誤了軍情,此事可大可小!”
陳煊卻像是鐵了心一般,冷哼道:“朕意已決!任何後果都由朕來承擔!”
一老一小,就這麽互相對視著,誰也不讓一步。
氣氛愈加地凝重。
禦書房今日到底會不會出現君臣廝殺的場麵,就這會兒誰也不敢預料。
就在薑蘇欲要開口之時。
禦書房外有太監跑了過來。
“啟稟陛下,草民陸青衣求見,答應入宮當選貴人!”
“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