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之信脖子一縮:“殿下息怒,我怎麽敢在您麵前耍這些花花腸子?實在是···老兵亭百姓的日子苦哇!”
李存勖道:“你不必說了,眼下是戰時,即便是太宗皇帝再世,怕也難有善政能讓百姓安居樂業。我隻願早些剿滅朱溫老賊,還天下太平,那時候,百姓就都有好日子過了。”
王之信道:“正是!殿下胸懷天下,目光長遠,這是河東百姓之福,也是天下百姓之福啊。”
李存勖笑道:“拍馬屁的話,就少說吧。你這個亭長做得很不錯,我迴到晉陽,會向父王如實稟報的。”
王之信正色道:“殿下若向王爺稟報此間之事,倒真不必說我如何如何。我有個小小私心,望殿下能為老兵亭百姓爭幾分錢糧,餘願足矣。”
李存勖一怔:“我說,你越發地哭窮了啊。若是我沒記錯,這幾年老兵亭一直是黜免差役錢糧的吧?怎麽還要朝廷補貼?”
王之信道:“朝廷黜免錢糧,那是為百姓節流。可您也看到了老兵亭多是老弱婦孺,壯年勞力極少,百姓生計何處開源啊?鎮子外麵倒是有不少荒地,可常年無人耕種;此地雖然也是通衢之地,有商業之利,可鎮上又有幾處商號?歸根到底一句話,缺人,缺能幹活兒的人。還望殿下在王爺麵前美言幾句,就當是周濟也好,額外的撫恤也罷,好歹再給老兵亭這些陣亡兵士的遺屬置辦些家業,也好讓他們老有所養。”
李存勖神色暗淡下來,道:“這些話,你和當地的縣官、刺史說過嗎?”
王之信微微頓了一下。他聽出了李存勖的話外之音——為陣亡兵士遺屬爭取撫恤,這事兒其實很敏感。往好的方麵說,那是他王之信為民請命,而懷著惡意去揣測,也許就是沽名釣譽。尤其是現在朝廷的陣亡撫恤早有定例,憑什麽你一個小小亭長說加碼就加碼?就憑死的人多嗎?
再者一說,你要加碼,那就是在說以前的撫恤微薄,遺屬難以維持生活。那不是在打朝廷和王府的臉嗎?退一步說,你不是在打王府的臉,那不成是懷疑地方官兒克扣了陣亡撫恤?
李存勖若是貿然管了這檔子事,在此地百姓口中自然會有些功德,可那不外乎是幾句不疼不癢的感恩,而那些地方官兒則要私底下大發牢騷了。
所以李存勖要問王之信,和縣令、刺史有沒有提及過此事。
若是以前王之信就提起過,但地方官兒沒給辦,李存勖也就不好越俎代庖。即便想做這個功德,也要借由地方官兒之手去做,而不是憑借世子身份隨隨便便地廣布恩德。
王之信猶豫著,語氣卻很堅定:“提過,和縣令、刺史都當麵奏報過。”
李存勖問道:“結果呢?”
王之信道:“這種事情,縣令是做不得主的。去年我去州城拜見刺史林大人時,他倒是很讚同我的意見——可也不敢私自作主。最後,還是從他私囊中拿出一千錢,買了些糧食迴來備荒。”
李存勖笑道:“既是如此,朝廷法度也不好由我這裏而破。這樣吧,我也效法你們林刺史,慷慨解囊一把。總算我還有點家私,拿出來也不怕別人說我貪贓。我出一百兩黃金,由你掌管,你可以拿去做本金生利,隻是不能入你的腰包,專一賑濟缺衣少食的陣亡老兵遺屬。好不好?”
李存勖道:“你不必說了,眼下是戰時,即便是太宗皇帝再世,怕也難有善政能讓百姓安居樂業。我隻願早些剿滅朱溫老賊,還天下太平,那時候,百姓就都有好日子過了。”
王之信道:“正是!殿下胸懷天下,目光長遠,這是河東百姓之福,也是天下百姓之福啊。”
李存勖笑道:“拍馬屁的話,就少說吧。你這個亭長做得很不錯,我迴到晉陽,會向父王如實稟報的。”
王之信正色道:“殿下若向王爺稟報此間之事,倒真不必說我如何如何。我有個小小私心,望殿下能為老兵亭百姓爭幾分錢糧,餘願足矣。”
李存勖一怔:“我說,你越發地哭窮了啊。若是我沒記錯,這幾年老兵亭一直是黜免差役錢糧的吧?怎麽還要朝廷補貼?”
王之信道:“朝廷黜免錢糧,那是為百姓節流。可您也看到了老兵亭多是老弱婦孺,壯年勞力極少,百姓生計何處開源啊?鎮子外麵倒是有不少荒地,可常年無人耕種;此地雖然也是通衢之地,有商業之利,可鎮上又有幾處商號?歸根到底一句話,缺人,缺能幹活兒的人。還望殿下在王爺麵前美言幾句,就當是周濟也好,額外的撫恤也罷,好歹再給老兵亭這些陣亡兵士的遺屬置辦些家業,也好讓他們老有所養。”
李存勖神色暗淡下來,道:“這些話,你和當地的縣官、刺史說過嗎?”
王之信微微頓了一下。他聽出了李存勖的話外之音——為陣亡兵士遺屬爭取撫恤,這事兒其實很敏感。往好的方麵說,那是他王之信為民請命,而懷著惡意去揣測,也許就是沽名釣譽。尤其是現在朝廷的陣亡撫恤早有定例,憑什麽你一個小小亭長說加碼就加碼?就憑死的人多嗎?
再者一說,你要加碼,那就是在說以前的撫恤微薄,遺屬難以維持生活。那不是在打朝廷和王府的臉嗎?退一步說,你不是在打王府的臉,那不成是懷疑地方官兒克扣了陣亡撫恤?
李存勖若是貿然管了這檔子事,在此地百姓口中自然會有些功德,可那不外乎是幾句不疼不癢的感恩,而那些地方官兒則要私底下大發牢騷了。
所以李存勖要問王之信,和縣令、刺史有沒有提及過此事。
若是以前王之信就提起過,但地方官兒沒給辦,李存勖也就不好越俎代庖。即便想做這個功德,也要借由地方官兒之手去做,而不是憑借世子身份隨隨便便地廣布恩德。
王之信猶豫著,語氣卻很堅定:“提過,和縣令、刺史都當麵奏報過。”
李存勖問道:“結果呢?”
王之信道:“這種事情,縣令是做不得主的。去年我去州城拜見刺史林大人時,他倒是很讚同我的意見——可也不敢私自作主。最後,還是從他私囊中拿出一千錢,買了些糧食迴來備荒。”
李存勖笑道:“既是如此,朝廷法度也不好由我這裏而破。這樣吧,我也效法你們林刺史,慷慨解囊一把。總算我還有點家私,拿出來也不怕別人說我貪贓。我出一百兩黃金,由你掌管,你可以拿去做本金生利,隻是不能入你的腰包,專一賑濟缺衣少食的陣亡老兵遺屬。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