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一早,刺史府頒下鈞令,今日城門不開,全城大索,搜拿天行苑匪人。至於罪名嘛,現成的,前日城門上那顆人頭,就是天行苑的匪類掛上去的!
刺史府還派出專人,去南漕金陵分舵宣慰了一番,說是胡長老突然遭蒙不幸,刺史大人深感慚愧,未能保得一方平安,令無辜百姓喪命,罪莫大焉。好在刑房和捕房的兄弟盡心盡力,一日之中便已查明,殺害胡長老的兇手,就是江湖上惡名昭彰的殺手團夥天行苑。現在刺史大人已經下令全程大索,搜拿天行苑匪人,定要抓住真兇,繩之以法,告慰胡長老在天之靈。
曲三爺心思活絡,經曆了短暫的懵然之後,便想到這是天行苑行事不周密,被刺史府給發現了。要是別的江湖勢力,刺史府說不定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就過去了,可天行苑中都是什麽人?和吳王府有血海深仇啊。這個把柄抓在手,刺史府一定是要大做文章的。自己請來的幫手一夜之間被栽成殺害舵主的“真兇”,赤裸裸的顛倒黑白!要命的是自己還不能為天行苑辯駁,否則人家問一句“你怎麽知道不是天行苑做的?難道你們有瓜葛?”他就沒法解釋。
不過看眼下的情形,刺史府隻是在緝拿天行苑的人,並未對南漕直接下手,不知是苦於沒有證據,還是忌憚南漕勢大,有些舉棋不定。但危險的信號已經很明確了,曲三爺送走刺史府的人,趕緊去請采訪使雨聲大小姐來商量對策。
而那邊刺史府中,嚴可求一大早去拜見徐溫,驚訝地發現徐大人對待南漕的態度來了個急轉彎,不再是坐山觀虎鬥,而是拿定主意要支持北漕了。
一問之下,徐溫將昨夜李存勖來訪的事情大略說了一遍。嚴可求馬上質疑道:“明公,那人既然藏頭露尾,不敢以真麵目示人,您又是如何確定他身份的?萬一是個招搖撞騙的···”
徐溫道:“其實,他是不是李存勖,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有這麽一股勢力在暗中支持北漕,南漕不可能打贏這場仗。除非咱們傾盡全力去幫他們。可是,有必要嗎?”
嚴可求道:“明公方才說,昨夜入府的隻有兩人,如何斷定這是一股了不得的勢力?”
徐溫笑了:“我能坐到今日的位置,靠的不是戰功,也不是運氣,靠的是這雙眼睛。那兩人雖然不以真麵目示人,但看得出來,都很年輕,武功都是上品,應該就是前日被追捕的那兩人——說來好笑,一群抓毛賊都吃力的捕役,居然去追捕這樣兩個人物,人家沒大開殺戒,已經是給咱們麵子了。”
嚴可求道:“那是捕房中有個愣頭青,不知深淺一頭撞上的,我已經吩咐王司馬申斥過了。”
徐溫點點頭,繼續說道:“尤其為首的那人,談吐、眼界與氣度,俱是上上之選。咱們淮南年輕一輩中,沒有這樣的人物。能養出這樣的青年才俊,他的出身,即便不是晉王府,也不會差太遠。”
見徐溫說得篤定,嚴可求微微鬆了口氣。
徐溫神色頗堪玩味:“怎麽,怕我老眼昏花,被江湖騙子唬住?”
嚴可求忙躬身道:“明公說哪裏話。”
徐溫又道:“事發倉促,又是半夜時分,沒來得及與你商議,我就獨斷獨行一迴。莫要介意。”
嚴可求更是惶恐:“明公聖明燭照,這些小事,原就不用與人商議的。”
徐溫似乎很滿意,又與嚴可求說了些閑話。嚴可求進來之後,已經隱隱綽綽聽底下人說起了天行苑,便試探著問起,徐溫歎了口氣,說起孫敬軒截殺李存勖與肖俞的事,又道:“當年老吳王追剿屠帥孫儒的殘部,終究有些人逃了出去。過後便有些風言風語,說屠帥孫儒的後人弄了個獵手團,要伺機報仇。隻是多年過去,淮南一直風平浪靜,大家的心也就漸漸淡了下來。老吳王故去時,我就有些疑惑,隻是拿不著憑證,也就罷了。現在看來,天行苑的的確確是在咱們鼻子底下成了氣候,居然還有膽子給南漕撐腰。若不趁這個機會將他們一網打盡,恐怕將來必是咱們的心腹大患。”
嚴可求自然知道這裏邊的關節,對徐溫的決定不再有疑問。見徐溫暫無差遣,便於告辭退下。徐溫又道:“前幾日湯山石場挖出一塊水精,底下人瞞著我找匠人打磨了一副水精簾,巴巴地送過來討我喜歡。豈不知我對這些物件倒不上心。可求你居所潮濕,夏日裏蚊蟲甚多,那水精簾便贈與你吧。”
嚴可求趕緊推辭:“此物貴重異常,小人哪裏敢受。”
徐溫道:“再貴重的東西,扔在庫裏也是廢物。我是個粗人,也品不出東西好壞,放在我這裏,白白糟蹋了。可求你是風雅人,雅物配雅人,相得益彰。我記得你院中種了不少薔薇,前頭高老節帥留下一首詩,水精簾動微風起,滿架薔薇一院香。你說,這可不就是天意麽?”
嚴可求幾乎要流下汗來:“明公,可求何德何能,敢和高老節帥相提並論?”
徐溫哈哈一笑:“隻是開個玩笑,瞧你這個樣兒。老帥當年威震江淮,我與先王都曾是老帥帳下的小卒。一晃兒,幾十年都過去了。老帥如今墳墓早拱,先王也已仙遊。淮南大好的基業,如今物是人非,真不知以後會如何啊。”
嚴可求心思轉得飛快。徐溫口中的老帥,指的是二十年前的淮南節度使高駢。高駢文韜武略,為一時之雄傑。雖然晚年消沉,重用江湖術士,致使一部分驕兵悍將離心,落了個沒下場,但如今楊吳上下,還是有不少人感念這位老帥的。就連老吳王楊行密,當年也是舉著為高老帥報仇的大旗,在淮南東征西討,賺取了王圖霸業的第一桶金。隻是楊行密獲封吳王之後,廣布恩澤,淮南軍民也就漸漸地不再提起高老帥。而今日徐溫看似順口扯出這位舊主,其實大有玄機。他原本是老吳王楊行密的部下,若是真奪了淮南基業,那就是像朱溫一樣的亂臣賊子;而他方才話裏的意思,則是說我徐溫與老吳王一樣,都是跟著高老帥混出身,大家肩膀齊為兄弟,誰也沒比誰高多少。淮南的江山,他坐得,我自然也坐得,就不再是大逆不道以下犯上了。尤其他最後那句話,淮南的大好基業,不知以後會如何。這還哪裏是暗示,就差沒直接問“淮南的江山我來坐,誰反對”了。
嚴可求暗暗想著,嘴角不覺露出了微笑。
刺史府還派出專人,去南漕金陵分舵宣慰了一番,說是胡長老突然遭蒙不幸,刺史大人深感慚愧,未能保得一方平安,令無辜百姓喪命,罪莫大焉。好在刑房和捕房的兄弟盡心盡力,一日之中便已查明,殺害胡長老的兇手,就是江湖上惡名昭彰的殺手團夥天行苑。現在刺史大人已經下令全程大索,搜拿天行苑匪人,定要抓住真兇,繩之以法,告慰胡長老在天之靈。
曲三爺心思活絡,經曆了短暫的懵然之後,便想到這是天行苑行事不周密,被刺史府給發現了。要是別的江湖勢力,刺史府說不定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就過去了,可天行苑中都是什麽人?和吳王府有血海深仇啊。這個把柄抓在手,刺史府一定是要大做文章的。自己請來的幫手一夜之間被栽成殺害舵主的“真兇”,赤裸裸的顛倒黑白!要命的是自己還不能為天行苑辯駁,否則人家問一句“你怎麽知道不是天行苑做的?難道你們有瓜葛?”他就沒法解釋。
不過看眼下的情形,刺史府隻是在緝拿天行苑的人,並未對南漕直接下手,不知是苦於沒有證據,還是忌憚南漕勢大,有些舉棋不定。但危險的信號已經很明確了,曲三爺送走刺史府的人,趕緊去請采訪使雨聲大小姐來商量對策。
而那邊刺史府中,嚴可求一大早去拜見徐溫,驚訝地發現徐大人對待南漕的態度來了個急轉彎,不再是坐山觀虎鬥,而是拿定主意要支持北漕了。
一問之下,徐溫將昨夜李存勖來訪的事情大略說了一遍。嚴可求馬上質疑道:“明公,那人既然藏頭露尾,不敢以真麵目示人,您又是如何確定他身份的?萬一是個招搖撞騙的···”
徐溫道:“其實,他是不是李存勖,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有這麽一股勢力在暗中支持北漕,南漕不可能打贏這場仗。除非咱們傾盡全力去幫他們。可是,有必要嗎?”
嚴可求道:“明公方才說,昨夜入府的隻有兩人,如何斷定這是一股了不得的勢力?”
徐溫笑了:“我能坐到今日的位置,靠的不是戰功,也不是運氣,靠的是這雙眼睛。那兩人雖然不以真麵目示人,但看得出來,都很年輕,武功都是上品,應該就是前日被追捕的那兩人——說來好笑,一群抓毛賊都吃力的捕役,居然去追捕這樣兩個人物,人家沒大開殺戒,已經是給咱們麵子了。”
嚴可求道:“那是捕房中有個愣頭青,不知深淺一頭撞上的,我已經吩咐王司馬申斥過了。”
徐溫點點頭,繼續說道:“尤其為首的那人,談吐、眼界與氣度,俱是上上之選。咱們淮南年輕一輩中,沒有這樣的人物。能養出這樣的青年才俊,他的出身,即便不是晉王府,也不會差太遠。”
見徐溫說得篤定,嚴可求微微鬆了口氣。
徐溫神色頗堪玩味:“怎麽,怕我老眼昏花,被江湖騙子唬住?”
嚴可求忙躬身道:“明公說哪裏話。”
徐溫又道:“事發倉促,又是半夜時分,沒來得及與你商議,我就獨斷獨行一迴。莫要介意。”
嚴可求更是惶恐:“明公聖明燭照,這些小事,原就不用與人商議的。”
徐溫似乎很滿意,又與嚴可求說了些閑話。嚴可求進來之後,已經隱隱綽綽聽底下人說起了天行苑,便試探著問起,徐溫歎了口氣,說起孫敬軒截殺李存勖與肖俞的事,又道:“當年老吳王追剿屠帥孫儒的殘部,終究有些人逃了出去。過後便有些風言風語,說屠帥孫儒的後人弄了個獵手團,要伺機報仇。隻是多年過去,淮南一直風平浪靜,大家的心也就漸漸淡了下來。老吳王故去時,我就有些疑惑,隻是拿不著憑證,也就罷了。現在看來,天行苑的的確確是在咱們鼻子底下成了氣候,居然還有膽子給南漕撐腰。若不趁這個機會將他們一網打盡,恐怕將來必是咱們的心腹大患。”
嚴可求自然知道這裏邊的關節,對徐溫的決定不再有疑問。見徐溫暫無差遣,便於告辭退下。徐溫又道:“前幾日湯山石場挖出一塊水精,底下人瞞著我找匠人打磨了一副水精簾,巴巴地送過來討我喜歡。豈不知我對這些物件倒不上心。可求你居所潮濕,夏日裏蚊蟲甚多,那水精簾便贈與你吧。”
嚴可求趕緊推辭:“此物貴重異常,小人哪裏敢受。”
徐溫道:“再貴重的東西,扔在庫裏也是廢物。我是個粗人,也品不出東西好壞,放在我這裏,白白糟蹋了。可求你是風雅人,雅物配雅人,相得益彰。我記得你院中種了不少薔薇,前頭高老節帥留下一首詩,水精簾動微風起,滿架薔薇一院香。你說,這可不就是天意麽?”
嚴可求幾乎要流下汗來:“明公,可求何德何能,敢和高老節帥相提並論?”
徐溫哈哈一笑:“隻是開個玩笑,瞧你這個樣兒。老帥當年威震江淮,我與先王都曾是老帥帳下的小卒。一晃兒,幾十年都過去了。老帥如今墳墓早拱,先王也已仙遊。淮南大好的基業,如今物是人非,真不知以後會如何啊。”
嚴可求心思轉得飛快。徐溫口中的老帥,指的是二十年前的淮南節度使高駢。高駢文韜武略,為一時之雄傑。雖然晚年消沉,重用江湖術士,致使一部分驕兵悍將離心,落了個沒下場,但如今楊吳上下,還是有不少人感念這位老帥的。就連老吳王楊行密,當年也是舉著為高老帥報仇的大旗,在淮南東征西討,賺取了王圖霸業的第一桶金。隻是楊行密獲封吳王之後,廣布恩澤,淮南軍民也就漸漸地不再提起高老帥。而今日徐溫看似順口扯出這位舊主,其實大有玄機。他原本是老吳王楊行密的部下,若是真奪了淮南基業,那就是像朱溫一樣的亂臣賊子;而他方才話裏的意思,則是說我徐溫與老吳王一樣,都是跟著高老帥混出身,大家肩膀齊為兄弟,誰也沒比誰高多少。淮南的江山,他坐得,我自然也坐得,就不再是大逆不道以下犯上了。尤其他最後那句話,淮南的大好基業,不知以後會如何。這還哪裏是暗示,就差沒直接問“淮南的江山我來坐,誰反對”了。
嚴可求暗暗想著,嘴角不覺露出了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