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五章齊聚
五一沉默了一刻:“是!“
“諸位分部的人馬都集齊了麽?”裘淨氣淡淡地問道。
“正在逐步趕來,武林大會之前,一切可以就緒。”
裘淨氣點了點頭,他合十對著屋頂,閉目虔誠地祈求:“我們要用血,重新向世人證明雪落對天衍皇帝的忠誠。。
“真的要站在影州的對立麵麽……再莊主三思。”五一猶豫再三,還是說了出來。
“我們沒有選擇。而且我已經活不長了,我能夠感覺到。”裘淨氣睜開眼睛看著屋頂,“隻願我死的一刻,看見這一戰可以大獲全勝。”
朗月疏星,天地間一片清朗。遠處平林漠漠,近處是平坦開闊的歸墟之地西校場。深夜裏,校場上空蕩蕩的沒有一人,細風偶爾掠過,如哨子般低嘯。
校場的西側是一間竹製的精舍,這是給歸墟之地的大人物們準備的。精舍懸空搭建在竹架上,以避地下的濕氣。竹舍中依舊亮著燈光,風吹竹簾起伏。
鷹不泊坐在上首自斟自飲,季連城坐在下首,兩側分別坐著羅天淩、海蜃樓和海蝶。
這幾人全無表情,連鷹不泊頰邊的一絲笑也是冰冷的,季連城則靜得像是個死人。
“來了。”鷹不泊說,放下了手裏的杯子。
海蝶起身掀開竹簾,遠遠地從校場的盡頭,一個人影緩緩的走來。他高大魁梧,全身都籠罩在一襲巨大的披風中,頭上戴著防風的兜帽,完全看不清模樣。寂靜遼闊的校場上,這樣一個人緩步而來,看起來有幾分不真實,令人覺得有如身在夢中。
海蝶揉了揉眼睛,她的眼睛微微有些紅,來之前她哭了很久。
那個人終於走近了,竹舍下候著的鮫族護衛迎上去低語了幾句,對方行禮,而後登著竹階而上。他抖開頭上的風帽,他的年紀很大了,下頜滿是濃密的白須,頭頂已經禿了。他披著的黑色披風胸口上以銀線繡著十字的花紋,手裏攥著一本羊皮麵的古書。
所有人都站了起來。
站了起來。
“叨擾了。”老人衝著四周微微躬身行禮,最後轉向季連城,“別來無恙。”
“不見大師十一年,真人還記得我。”季連城微笑。
“十二年前你還是個二十出頭的小子,卻沒有料到今天來這裏找我的人中也有你一個。”老人微微搖頭。
“大師,我不是為了殺人。”
“為不為殺人而來,都要血流成河。”張風炎還是搖頭。
他在海蝶身邊坐下,環顧周圍,一一指點:“這位就是北海之王,羅天淩了吧?這位想必就是南海之王,海蜃樓。這位……大概是南海之王的愛女了。”
眾人都點頭致意。
“今日恐怕是有大事吧?”老人看向眾人。
“真人,我們這次請你前來,你想必清楚,不必我們多說什麽。現在便開始商量正事。”羅天淩冷冷地說。
“是,北王是直快的人。”老人點頭,歎氣道:“自白亦痕接任五海堂堂主開始,在東陸設立眾多分支,管理東陸的五海堂和景教教團,曆任大長老都不效命東陸的五海堂分支,而是直接受白亦痕的節製。這些年景教教團衰微,而五海堂聲勢如虹,東陸的五海堂教團有信眾約十七萬四千人,其中精銳善戰者約兩萬,分為五部,曰中西南北中五大海,每部的首領皆稱堂主。而之前包圍雪落五大人的便是西部堂主,七位西陸高僧也是他請到的。”
季連城微微點頭:“這些我們都已經知道,可是我們來這裏請問大長老的,還不是這些事情。”
“大長老是景教徒吧?”鷹不泊忽地一笑,打斷了季連城的話題。
“閣下如何得知?”老人問,等於承認了。
“大長老胸前的標誌是景教徒所拜的十字架,手中所握是景教經典吧?鷹不泊遠在昆侖,也聽說過這樣的傳教人。”
“鷹尊主慧眼。”
鷹不泊笑笑:“我們想要的,是影州的情報。大長老是景教徒,教義教導大長老親愛世人。我聽說貴教的聖人乃是神的兒子,曾教導信徒說,若是你的鄰居打了你的左臉,你便將右臉也送給他打。以此示人以仁義。最後被釘死在十字架上,也並不怨恨世人。那麽大長老不願意托出影州的情報,想必也是不願看見這裏變成修羅地獄吧?”
“可即使我不情願,似乎也無濟於事了。”老人平靜地說。
“是,我等手中有劍,心中有賊。以眼還眼,以牙還牙,本不是什麽善信之輩,不會相信大長老的仁慈。還請大長老坦然相告吧。”鷹不泊還是笑,輕輕彈著腰間紫綾包裹的長劍。
老人低低歎了一口氣:“你們要殺人,對方未必沒有殺人之心。五大海堂主,兩萬精銳,還有神乎其技,武功蓋世的兩位龍將在,真的到了你死我活的地步麽?五海堂未必真的會敗,四位,何不三思?”
海蜃樓默默地從袖中抽出了一枚金色令箭,遞給了海蝶。海蝶低頭接過,轉身出門,以一張小弩把令箭射上了天空。那道金光在夜空中忽地炸開,仿佛流星暴雨,半天都被燦爛的火色遮蔽。隨著那片金光,遠處傳來大地的顫抖,千千萬萬雙鐵靴蹬踏地麵的腳步聲跟著逼近,一時間仿佛外麵吹來的風裏都含著金鐵的味道。
“這是!!!”老人大驚。
海蜃樓默默起身:“五海堂的教團有精銳善戰者,我海牙未必沒有精兵強將!十年的籌劃之功,今日終要大放光芒。我們並非沒有準備而來。”
他一掀簾子,昂然出門,麵對月下的校場。那裏,一個接一個的方陣向著他緩緩推進。所有人一色的黑色重甲、沉重的鐵盔,他們披著黑色的大氅,頭上罩著風帽,腰間係著長劍。老人默默地數了,那是二十八個縱橫各五十人的方陣,步兵中混雜著鐵騎,居前的則是兩個各一百人的方陣。
那是一支足足七千兩百人的大軍!
五一沉默了一刻:“是!“
“諸位分部的人馬都集齊了麽?”裘淨氣淡淡地問道。
“正在逐步趕來,武林大會之前,一切可以就緒。”
裘淨氣點了點頭,他合十對著屋頂,閉目虔誠地祈求:“我們要用血,重新向世人證明雪落對天衍皇帝的忠誠。。
“真的要站在影州的對立麵麽……再莊主三思。”五一猶豫再三,還是說了出來。
“我們沒有選擇。而且我已經活不長了,我能夠感覺到。”裘淨氣睜開眼睛看著屋頂,“隻願我死的一刻,看見這一戰可以大獲全勝。”
朗月疏星,天地間一片清朗。遠處平林漠漠,近處是平坦開闊的歸墟之地西校場。深夜裏,校場上空蕩蕩的沒有一人,細風偶爾掠過,如哨子般低嘯。
校場的西側是一間竹製的精舍,這是給歸墟之地的大人物們準備的。精舍懸空搭建在竹架上,以避地下的濕氣。竹舍中依舊亮著燈光,風吹竹簾起伏。
鷹不泊坐在上首自斟自飲,季連城坐在下首,兩側分別坐著羅天淩、海蜃樓和海蝶。
這幾人全無表情,連鷹不泊頰邊的一絲笑也是冰冷的,季連城則靜得像是個死人。
“來了。”鷹不泊說,放下了手裏的杯子。
海蝶起身掀開竹簾,遠遠地從校場的盡頭,一個人影緩緩的走來。他高大魁梧,全身都籠罩在一襲巨大的披風中,頭上戴著防風的兜帽,完全看不清模樣。寂靜遼闊的校場上,這樣一個人緩步而來,看起來有幾分不真實,令人覺得有如身在夢中。
海蝶揉了揉眼睛,她的眼睛微微有些紅,來之前她哭了很久。
那個人終於走近了,竹舍下候著的鮫族護衛迎上去低語了幾句,對方行禮,而後登著竹階而上。他抖開頭上的風帽,他的年紀很大了,下頜滿是濃密的白須,頭頂已經禿了。他披著的黑色披風胸口上以銀線繡著十字的花紋,手裏攥著一本羊皮麵的古書。
所有人都站了起來。
站了起來。
“叨擾了。”老人衝著四周微微躬身行禮,最後轉向季連城,“別來無恙。”
“不見大師十一年,真人還記得我。”季連城微笑。
“十二年前你還是個二十出頭的小子,卻沒有料到今天來這裏找我的人中也有你一個。”老人微微搖頭。
“大師,我不是為了殺人。”
“為不為殺人而來,都要血流成河。”張風炎還是搖頭。
他在海蝶身邊坐下,環顧周圍,一一指點:“這位就是北海之王,羅天淩了吧?這位想必就是南海之王,海蜃樓。這位……大概是南海之王的愛女了。”
眾人都點頭致意。
“今日恐怕是有大事吧?”老人看向眾人。
“真人,我們這次請你前來,你想必清楚,不必我們多說什麽。現在便開始商量正事。”羅天淩冷冷地說。
“是,北王是直快的人。”老人點頭,歎氣道:“自白亦痕接任五海堂堂主開始,在東陸設立眾多分支,管理東陸的五海堂和景教教團,曆任大長老都不效命東陸的五海堂分支,而是直接受白亦痕的節製。這些年景教教團衰微,而五海堂聲勢如虹,東陸的五海堂教團有信眾約十七萬四千人,其中精銳善戰者約兩萬,分為五部,曰中西南北中五大海,每部的首領皆稱堂主。而之前包圍雪落五大人的便是西部堂主,七位西陸高僧也是他請到的。”
季連城微微點頭:“這些我們都已經知道,可是我們來這裏請問大長老的,還不是這些事情。”
“大長老是景教徒吧?”鷹不泊忽地一笑,打斷了季連城的話題。
“閣下如何得知?”老人問,等於承認了。
“大長老胸前的標誌是景教徒所拜的十字架,手中所握是景教經典吧?鷹不泊遠在昆侖,也聽說過這樣的傳教人。”
“鷹尊主慧眼。”
鷹不泊笑笑:“我們想要的,是影州的情報。大長老是景教徒,教義教導大長老親愛世人。我聽說貴教的聖人乃是神的兒子,曾教導信徒說,若是你的鄰居打了你的左臉,你便將右臉也送給他打。以此示人以仁義。最後被釘死在十字架上,也並不怨恨世人。那麽大長老不願意托出影州的情報,想必也是不願看見這裏變成修羅地獄吧?”
“可即使我不情願,似乎也無濟於事了。”老人平靜地說。
“是,我等手中有劍,心中有賊。以眼還眼,以牙還牙,本不是什麽善信之輩,不會相信大長老的仁慈。還請大長老坦然相告吧。”鷹不泊還是笑,輕輕彈著腰間紫綾包裹的長劍。
老人低低歎了一口氣:“你們要殺人,對方未必沒有殺人之心。五大海堂主,兩萬精銳,還有神乎其技,武功蓋世的兩位龍將在,真的到了你死我活的地步麽?五海堂未必真的會敗,四位,何不三思?”
海蜃樓默默地從袖中抽出了一枚金色令箭,遞給了海蝶。海蝶低頭接過,轉身出門,以一張小弩把令箭射上了天空。那道金光在夜空中忽地炸開,仿佛流星暴雨,半天都被燦爛的火色遮蔽。隨著那片金光,遠處傳來大地的顫抖,千千萬萬雙鐵靴蹬踏地麵的腳步聲跟著逼近,一時間仿佛外麵吹來的風裏都含著金鐵的味道。
“這是!!!”老人大驚。
海蜃樓默默起身:“五海堂的教團有精銳善戰者,我海牙未必沒有精兵強將!十年的籌劃之功,今日終要大放光芒。我們並非沒有準備而來。”
他一掀簾子,昂然出門,麵對月下的校場。那裏,一個接一個的方陣向著他緩緩推進。所有人一色的黑色重甲、沉重的鐵盔,他們披著黑色的大氅,頭上罩著風帽,腰間係著長劍。老人默默地數了,那是二十八個縱橫各五十人的方陣,步兵中混雜著鐵騎,居前的則是兩個各一百人的方陣。
那是一支足足七千兩百人的大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