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九章 滄州馬騮山
關勝見趙朗一行人押著商隊馬車,原以為公孫勝投靠了一個大商賈,可見這幫人的身手,又哪裏像是商人?正疑惑間,已得趙朗授意的公孫勝向其介紹了流求的產業、流求軍隊與金兵的作戰情況,還介紹了第二師、第四師師長林衝、盧俊義。
關勝聽了,不由得心中驚駭,原來麵前的趙總督竟有如此大的勢力,比之當初的梁山也大多了,一時間,對趙朗更加恭敬了。
趙朗見了關勝兩人的武功,又感其忠義,心生招攬之心,於是便道:“關將軍及忠良之後,我早聞大名,今日一見,將軍果然名不虛傳,以勇猛之力抗擊金軍,條件艱難而堅持與金軍死戰,令趙某佩服。可如今,金軍勢大,將軍力薄,士兵們缺衣少藥,生活困頓。如此下去,非長遠之計,不如加入我等,一同抗擊金軍。我撥一千騎兵予你,所有補給皆由流求負責,不知將軍意下如何?”
關勝、郝思文兩人沉吟不語。
公孫勝在一旁勸道:“關勝兄弟,我們從燕雲,經河間、滄州來到此處,一路上見到十幾隊金兵隊伍,遼南京那邊,女真人大軍雲集。以我們的推測,不出兩個月,金兵大軍就會再度南下,你們人馬不多,又身處戰區,容易被金軍圍困。即使是在這一百多裏的九華山,也不甚安全,將軍還要及早打算才是。”
關勝有點躊躇,對公孫勝道:“公孫軍師,我現乃大宋武官,若領兵投了你等,恐會遭人唾罵。”
公孫勝哈哈一笑道:“關將軍啊,關將軍,你以為我家東家象梁山那般唿嘯山林,劫富濟貧麽?我家東家開發海島,發展商業,開荒土地,六年來救下災民超過三十五萬,活百姓超百萬,他的恩澤遍布三地,建立軍隊也隻是為了保護百姓,從來未與大宋發生過矛盾。去年金軍入侵大宋,東主立即宣布擴大軍隊,分派到各地,以抗金兵,為的就是禦外敵於國門之外,保國人免遭外族屠戮。關將軍你們加入這樣的隊伍,全力抵禦外敵,百姓們又如何會唾罵?”
關勝兩人一聽趙朗等人竟闖下如此大的事業,不禁大感佩服,又聽得流求軍隊有一半為從遼東救下的漢人,全軍上下一心抗金,不由得心動。加入這樣的隊伍,正符合他們的初衷。
趙朗見關勝等人有點意動,便道:“時令轉冷,戰士們缺衣少食,不要再猶豫了。關將軍可先赴河間,若是以後不想在那邊待了,自行離去即可,流求軍隊決不阻攔。”
話已說到這個份上了,關勝等人立即向趙朗拱手道:“吾等願隨趙總督抗擊金軍。”
眾人都朗聲大笑,有良將入夥,流求軍隊實力又增加一分,大家都很是高興。
在九華山上待了一天,次日,一行人不再南下,帶著關勝等人,分五批北上。按公孫勝所提議,伏擊金兵的地點需有2個條件,一是有山巒險阻,便於隱匿阻擊;二是靠近海邊,便於運輸。
要滿足這兩個條件,越是南下越是不可能,按照金軍的行軍路線,越向南,就越偏離海邊,已滿足不了公孫勝提出的2個條件。想來想去,還是林衝提出了滄州這個地點。
滄州南運河北麵起終點,是金軍行軍的必經之處,而滄州南北相通的官道離海邊隻有20裏,也便於貨物運輸。在沒有別的更好選擇,趙朗一行人掉頭向北,加速向滄州行去。
盧俊義吩咐副將和幾名親信帶著關勝手下的300多名士兵分批赴河間,關勝則跟著趙朗一行人赴滄州。
滄州地處河間府之東,過了滄州向北行百裏,就是原宋遼邊境,遼被金滅後,童貫用錢買了燕雲六個州,本把大宋邊境向北擴展了兩百多裏,可金軍南侵,郭藥師叛變後,燕雲得而複失,又恢複了先前的宋遼邊境。
以滄州為伏擊之地,必需周密安排好,若一擊不中,金軍過了邊境,就再沒有第二次機會了。畢竟在人家的地盤,流求軍隊的行動都會被女真人提前發覺,再想伏擊就不太可能了。
趙朗一行人來到滄州時已近十一月中旬,天氣變冷,江河水麵已有薄冰出現,再過得半個月,河麵便可人馬能行了。
當趙朗他們北上時,一路上已可見金軍調動頻繁,一大批一大批的金軍向南行軍,顯然是奔赴某地集結,做好進攻汴京的準備。
滄州有一座山,名為馬騮山,南北長15裏,東西寬3裏,北望燕雲,東臨渤海。山勢不高,卻有縱橫交錯的古隧道,多為戰國和漢代所建,是當年的戰場的工事。
此山雖不險峻,卻極為出名。漢末三國時期,漢丞相曹操率大軍東征海賊管承,經過此地,登上馬騮山,寫下著名詩篇《觀滄海》;而始皇帝嬴政遣方士徐福率三千童男女到海外尋長生仙藥,也是由此山祭天而入海。
眾人登上山,山上有一陵墓,該陵為東漢質帝劉纘之父、渤海王劉鴻之陵。陵墓建得氣勢恢宏,彰顯帝王風度。陵之上築有烽火台、望海台。
帝王陵以東半腰處有藥王廟,廟內塑有藥王孫思邈像,有扁鵲、華佗等十大名醫塑像。廟前有六株參天古鬆陰翳蔽日。兩尊把門將的塑像立於門前。
趙朗一行站在藥王廟前,捐了幾貫錢,聽著廟祝講述當年藥王孫思邈在小山一帶行醫看病,留下了許多藥到病除、起死迴生的傳說。趙朗心想,金軍第一次侵宋時,這些曆史遺跡得以保存,不知金軍第二次南下之時,這些廟宇還有沒有這麽幸運。
轉過兩個彎,又有北宋中期建造的玉皇廟(碧霞元君祠)。趙朗見天色尚早,便進廟一觀。隻見正殿玉皇神居中,兩側分列雷公、閃將等六神塑。後為泰山奶奶殿,內塑泰山奶奶、斑珍娘娘、眼光娘娘、子孫娘娘、竇二哥等七尊神像,在這戰時,廟裏香火不斷,信眾來住不斷,可見其在這一帶的影響甚廣。
馬騮山以西3裏,就是金軍南下侵宋必經的官道。這馬騮山依仗獨特的地理位置,一直是曆代兵家必爭之地。在此處伏擊金兵,倒也是一個理想之處。
眾人在馬騮山轉了一整天,把周邊地形、地勢、村落、道路等戰爭因素一一記錄,待迴第四師營地再細細研究。
迴到了第四師的營地,早有格物學院弟子把資料拿去整理。過了兩天,整理出來的地圖和地形資料就擺上了趙朗的桌麵。
趙朗招來公孫勝,指著展開的地圖對公孫勝說道:“體純,現在馬騮山、滄州的地圖都已集齊,你也研究了兩天,以你看來,此處可否符合截金軍道的條件?”
公孫勝對著地圖,指著馬騮山前後十裏道:“這裏,最是適合伏擊,既有古隧道隱匿人馬,又可把炮火置於高處,截斷金軍去路。”又指著馬騮山至海邊的平地及道路,說道:“把運輸的車子放在海邊,一旦聽到炮響,運輸隊就往官道上趕,把財物運至海港,一個來迴需時約一個時辰,由此來看,這裏是最合適的地點。”
趙朗指著滄州及周邊的地圖道:“體純,這次製定的行動計劃不要限製於馬騮山前後十裏,以金軍的行動規模及估計搶掠的財物,應把阻擊範圍擴大至前後一百裏。”
公孫勝一驚,這麽多?心中突地醒悟,看來自己被方臘搶掠杭州的財物所局限了,忙應道:“屬下遵命。”
趙朗看了看四周,見四下沒人,低聲對公孫勝道:“你記住,此次行動是奪寶,不是救人,那些喜歡奇石花石的家夥,那些禍害大宋百姓的家夥千萬不要順手救迴來,你明白了嗎?”
公孫勝是明代穿越而來的人,對那些宋代的廟堂之人沒有半點好感,一聽之下,連連點頭道:“屬下明白,定不叫門主失望。”
關勝見趙朗一行人押著商隊馬車,原以為公孫勝投靠了一個大商賈,可見這幫人的身手,又哪裏像是商人?正疑惑間,已得趙朗授意的公孫勝向其介紹了流求的產業、流求軍隊與金兵的作戰情況,還介紹了第二師、第四師師長林衝、盧俊義。
關勝聽了,不由得心中驚駭,原來麵前的趙總督竟有如此大的勢力,比之當初的梁山也大多了,一時間,對趙朗更加恭敬了。
趙朗見了關勝兩人的武功,又感其忠義,心生招攬之心,於是便道:“關將軍及忠良之後,我早聞大名,今日一見,將軍果然名不虛傳,以勇猛之力抗擊金軍,條件艱難而堅持與金軍死戰,令趙某佩服。可如今,金軍勢大,將軍力薄,士兵們缺衣少藥,生活困頓。如此下去,非長遠之計,不如加入我等,一同抗擊金軍。我撥一千騎兵予你,所有補給皆由流求負責,不知將軍意下如何?”
關勝、郝思文兩人沉吟不語。
公孫勝在一旁勸道:“關勝兄弟,我們從燕雲,經河間、滄州來到此處,一路上見到十幾隊金兵隊伍,遼南京那邊,女真人大軍雲集。以我們的推測,不出兩個月,金兵大軍就會再度南下,你們人馬不多,又身處戰區,容易被金軍圍困。即使是在這一百多裏的九華山,也不甚安全,將軍還要及早打算才是。”
關勝有點躊躇,對公孫勝道:“公孫軍師,我現乃大宋武官,若領兵投了你等,恐會遭人唾罵。”
公孫勝哈哈一笑道:“關將軍啊,關將軍,你以為我家東家象梁山那般唿嘯山林,劫富濟貧麽?我家東家開發海島,發展商業,開荒土地,六年來救下災民超過三十五萬,活百姓超百萬,他的恩澤遍布三地,建立軍隊也隻是為了保護百姓,從來未與大宋發生過矛盾。去年金軍入侵大宋,東主立即宣布擴大軍隊,分派到各地,以抗金兵,為的就是禦外敵於國門之外,保國人免遭外族屠戮。關將軍你們加入這樣的隊伍,全力抵禦外敵,百姓們又如何會唾罵?”
關勝兩人一聽趙朗等人竟闖下如此大的事業,不禁大感佩服,又聽得流求軍隊有一半為從遼東救下的漢人,全軍上下一心抗金,不由得心動。加入這樣的隊伍,正符合他們的初衷。
趙朗見關勝等人有點意動,便道:“時令轉冷,戰士們缺衣少食,不要再猶豫了。關將軍可先赴河間,若是以後不想在那邊待了,自行離去即可,流求軍隊決不阻攔。”
話已說到這個份上了,關勝等人立即向趙朗拱手道:“吾等願隨趙總督抗擊金軍。”
眾人都朗聲大笑,有良將入夥,流求軍隊實力又增加一分,大家都很是高興。
在九華山上待了一天,次日,一行人不再南下,帶著關勝等人,分五批北上。按公孫勝所提議,伏擊金兵的地點需有2個條件,一是有山巒險阻,便於隱匿阻擊;二是靠近海邊,便於運輸。
要滿足這兩個條件,越是南下越是不可能,按照金軍的行軍路線,越向南,就越偏離海邊,已滿足不了公孫勝提出的2個條件。想來想去,還是林衝提出了滄州這個地點。
滄州南運河北麵起終點,是金軍行軍的必經之處,而滄州南北相通的官道離海邊隻有20裏,也便於貨物運輸。在沒有別的更好選擇,趙朗一行人掉頭向北,加速向滄州行去。
盧俊義吩咐副將和幾名親信帶著關勝手下的300多名士兵分批赴河間,關勝則跟著趙朗一行人赴滄州。
滄州地處河間府之東,過了滄州向北行百裏,就是原宋遼邊境,遼被金滅後,童貫用錢買了燕雲六個州,本把大宋邊境向北擴展了兩百多裏,可金軍南侵,郭藥師叛變後,燕雲得而複失,又恢複了先前的宋遼邊境。
以滄州為伏擊之地,必需周密安排好,若一擊不中,金軍過了邊境,就再沒有第二次機會了。畢竟在人家的地盤,流求軍隊的行動都會被女真人提前發覺,再想伏擊就不太可能了。
趙朗一行人來到滄州時已近十一月中旬,天氣變冷,江河水麵已有薄冰出現,再過得半個月,河麵便可人馬能行了。
當趙朗他們北上時,一路上已可見金軍調動頻繁,一大批一大批的金軍向南行軍,顯然是奔赴某地集結,做好進攻汴京的準備。
滄州有一座山,名為馬騮山,南北長15裏,東西寬3裏,北望燕雲,東臨渤海。山勢不高,卻有縱橫交錯的古隧道,多為戰國和漢代所建,是當年的戰場的工事。
此山雖不險峻,卻極為出名。漢末三國時期,漢丞相曹操率大軍東征海賊管承,經過此地,登上馬騮山,寫下著名詩篇《觀滄海》;而始皇帝嬴政遣方士徐福率三千童男女到海外尋長生仙藥,也是由此山祭天而入海。
眾人登上山,山上有一陵墓,該陵為東漢質帝劉纘之父、渤海王劉鴻之陵。陵墓建得氣勢恢宏,彰顯帝王風度。陵之上築有烽火台、望海台。
帝王陵以東半腰處有藥王廟,廟內塑有藥王孫思邈像,有扁鵲、華佗等十大名醫塑像。廟前有六株參天古鬆陰翳蔽日。兩尊把門將的塑像立於門前。
趙朗一行站在藥王廟前,捐了幾貫錢,聽著廟祝講述當年藥王孫思邈在小山一帶行醫看病,留下了許多藥到病除、起死迴生的傳說。趙朗心想,金軍第一次侵宋時,這些曆史遺跡得以保存,不知金軍第二次南下之時,這些廟宇還有沒有這麽幸運。
轉過兩個彎,又有北宋中期建造的玉皇廟(碧霞元君祠)。趙朗見天色尚早,便進廟一觀。隻見正殿玉皇神居中,兩側分列雷公、閃將等六神塑。後為泰山奶奶殿,內塑泰山奶奶、斑珍娘娘、眼光娘娘、子孫娘娘、竇二哥等七尊神像,在這戰時,廟裏香火不斷,信眾來住不斷,可見其在這一帶的影響甚廣。
馬騮山以西3裏,就是金軍南下侵宋必經的官道。這馬騮山依仗獨特的地理位置,一直是曆代兵家必爭之地。在此處伏擊金兵,倒也是一個理想之處。
眾人在馬騮山轉了一整天,把周邊地形、地勢、村落、道路等戰爭因素一一記錄,待迴第四師營地再細細研究。
迴到了第四師的營地,早有格物學院弟子把資料拿去整理。過了兩天,整理出來的地圖和地形資料就擺上了趙朗的桌麵。
趙朗招來公孫勝,指著展開的地圖對公孫勝說道:“體純,現在馬騮山、滄州的地圖都已集齊,你也研究了兩天,以你看來,此處可否符合截金軍道的條件?”
公孫勝對著地圖,指著馬騮山前後十裏道:“這裏,最是適合伏擊,既有古隧道隱匿人馬,又可把炮火置於高處,截斷金軍去路。”又指著馬騮山至海邊的平地及道路,說道:“把運輸的車子放在海邊,一旦聽到炮響,運輸隊就往官道上趕,把財物運至海港,一個來迴需時約一個時辰,由此來看,這裏是最合適的地點。”
趙朗指著滄州及周邊的地圖道:“體純,這次製定的行動計劃不要限製於馬騮山前後十裏,以金軍的行動規模及估計搶掠的財物,應把阻擊範圍擴大至前後一百裏。”
公孫勝一驚,這麽多?心中突地醒悟,看來自己被方臘搶掠杭州的財物所局限了,忙應道:“屬下遵命。”
趙朗看了看四周,見四下沒人,低聲對公孫勝道:“你記住,此次行動是奪寶,不是救人,那些喜歡奇石花石的家夥,那些禍害大宋百姓的家夥千萬不要順手救迴來,你明白了嗎?”
公孫勝是明代穿越而來的人,對那些宋代的廟堂之人沒有半點好感,一聽之下,連連點頭道:“屬下明白,定不叫門主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