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六章 錢莊


    趙朗雙手虛按,待大家坐下後,便開門見山說道:“錢莊,錢莊,所謂錢莊,就是管理錢銀的莊子,簡單地說就是儲蓄、借貸與兌匯。錢莊設立有四大要素:一是儲備金;二是存儲與借貸;三是人才;四是製度。那麽,啥叫儲備金呢?儲備金就是為客戶存銀、兌匯而準備的存儲金,也就是應對客戶提款、對兌的保障金額。前段時間交子鋪為何都關停了呢?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那些交子鋪沒有儲備金,胡亂地發行交子,鋪子裏又沒有可兌換的金銀,說白了就是胡來,就是詐騙。我就問大家一個問題,若是大宋朝廷大量的印刷交子,給天下百姓每人發放一萬貫的交子,那麽大家是不是都成為了萬貫富翁了呢?”


    眾人一怔,均想,那當然是萬貫富翁了,若自己一年前手裏拿著一萬貫交子,當然是可稱為萬貫家財呀。又再一想,經過了交子鋪關停倒閉事件後,手裏的交子隻是廢紙一疊,又哪裏會有萬貫家財?


    其實這就是金融的基本知識,當發行的貨幣大幅度貶值,手上的紙幣隻是底紙,又哪來的萬貫家財呢?生產技術、生產資料、商品總量、消費量、基礎建設規模等社會因素這個大宋又有誰會去關注?國內生產總值,即後世經常說的gdp與貨幣的關係在這個世界又有誰會去研究?沒有這些因素的支撐,又如何發行貨幣?交子的崩潰隻是個時間問題而已。


    趙朗發揮他華爾街金融家的專業知識,結合這大宋的貨幣與交子鋪的情況,把錢莊的最基礎的四大因素及三大功能一一掰開揉碎講解開來。從最膚淺的儲備金、年息等概念開始,足足花了十二天,把金融知識與錢莊的盈利模式向學員們傳授,又花了一天的時間把貨幣的發行模式與發行總量等知識進行講授。


    就在趙朗開課時,陳元英便率領一班技術員開始研製銀幣,當培訓班到了十二天,陳元英就銀幣和金幣鑄造出來。其實當陳元英來到昌國的第二天,趙朗便把自己設計的銀幣、金幣圖紙交給了他,讓他根據圖紙衝壓鍛造這些銀幣。貨幣共有10種,銀幣、金幣各五種。分別為半錢、一錢、五錢、一兩、五兩。半錢爭幣兌換銅錢50文,一錢兌換100文,一兩兌換一貫,也就是1000文銅錢。金幣兌換銀幣則以一兌十,一錢的金幣兌換一兩的銀幣,一兩的金幣可兌換十個一兩銀幣,如此類推。每一種錢幣邊沿均有豎形條紋,可防止被人仿製或用特殊手法磨去一小部分。


    趙朗這樣的製定的貨幣兌換製度,就是想在這個動亂的宋末時代建立一個貨幣標準,改變大宋各種混亂的鑄錢。以先進的生產技術生產出大量的工業商品,以商品和錢莊保障貨幣的發行,又以貨幣標準來穩定和掌握這個時代的金融話事權,從而促進這個時代的經濟發展。有了一個穩定的金融環境,有了發行貨幣的壟斷,加上有一支強大的軍隊,還愁掌握不了這個朝代嗎?


    接過陳元英遞上來的五種銀幣和五種金幣,趙朗掂了掂,問道:“重量稱過了嗎?”


    陳元英道:“稱過了,足稱。”


    “嗯,迴到流求,就成立流求鑄幣廠,覓可信、口密之人入職鑄幣廠,其配方隻你一人掌握,切記,切記。”也難怪趙朗小心,這些銀幣、金幣可不是純銀、純金,而是摻雜了其他金屬的銀合金,黃金合金。銀幣中銀的比例占81%,其他的部分銀則滲入了錫、鐵等金屬,金幣中黃金的比例占86%,中間滲入了黃銅等金屬。這樣一來,除了可以增加了銀幣、金幣的數量,還可以避免了純銀的過度柔軟而不利於攜帶和儲藏。


    根據後世的金融知識,貨幣本身是不具有價值,隻有使用價值。簡單地說銀幣是沒有價值的東西,不可以吃,也不可以穿,隻有使用價值。使用銀幣則可以交換來吃的、穿的,這就是使用價值。所以趙朗如此設計銀幣、金幣,也不算是造假,而是利用了錢莊的信用度,發揮貨幣的使用價值而已。不過終究是摻雜了其他金屬,若是傳揚出去,初期會對錢莊的信用造成負麵影響,等到潯陽錢莊的信用建立了起來,就算被人知道銀幣、金幣含有雜質,百姓們也隻會認準那些帶有邊紋的貨幣了,說到底,這金幣銀幣是用來使用去交換貨物的,隻要它不貶值,除了個別的人,老百姓哪有這個閑心去測量其銀含量、金含量呢。


    上完了培訓課,鑄造了一批銀幣、金幣,下一步便是進入了實際操作階段了。許貫忠、李俊定下方略,先在明州、越州開設兩個錢莊,以代客戶存儲的業務開始,再對附近的商戶進行兌匯,待基礎打好了,後續的業務自然是不成問題。


    以許貫忠、李俊兩人對時下形勢的判斷,杭州城破,所有的富戶、商人、豪門、官員都被抄家,從家裏抄出藏銀不知凡幾。越州、明州的豪門大戶哪裏還會沒收到消息,都已成了驚弓之鳥了。此時交子已成為廢紙,要帶上全部的家當北上跑路,那是不可能的。先不說運輸力的問題,就是攜帶那麽多的錢財千裏奔逃,即使是護衛忠心,也抵不過遍地強匪的截道啊。若是此時潯陽錢莊扒出錢銀存儲業務,以潯陽商行的商品及信譽作擔保,肯定不愁那些急著跑路的豪門大戶和官員不來存錢。


    在大宋,存錢不但沒有利息,還要收管理費用的,待收了錢銀存儲,留下了儲備銀,再把這些錢借貸出去,兩頭收錢,那可是大賺特賺啊!


    趙朗親赴明州主持錢莊籌備。潯陽商行早已在明州分店旁購下一處莊子,並用水泥重新加固,再挖了一個大地窖,把在摩尼教手中繳獲的銀冬瓜、大銀錠都運到莊子。莊門掛上“潯陽錢莊”牌子,依據腦中的記憶,趙朗沿用清代錢莊的布局,設立庫房、櫃台、帳房、查驗、掌櫃等機構和職位,又在明州城中大發傳單,大肆宣傳潯陽錢莊的存儲與借貸、兌匯功能。


    先了個吉日,明州、越州兩處潯陽錢莊同時開張。開張當天,兩處錢莊前銀錠、銀冬瓜堆成小山,每處足足有十萬兩白銀,錢莊外麵人山人海,都來參觀這前所未有的銀山。潯陽錢莊的名聲很快就傳揚開去,而商戶們又見潯陽商行的錢銀都送去錢莊儲存,與商行的交易也在錢莊進行結算、兌現,漸漸地,一些與潯陽商行交易的商戶也把部分錢銀存進了錢莊,以方便交易。


    正如許貫忠、李俊所預料,那些準備北上避兵禍的豪門大戶見潯陽錢莊實力雄厚,也把一部分搬不走的錢銀存進了潯陽錢莊,短短的兩三個月,錢莊的生意就興隆了起來。而當錢莊的生意興旺起來時,趙朗已離開了明州。


    趙朗任命崔誌成為錢莊大掌櫃,楊德昌為二掌櫃兼明州分號掌櫃,張河為越州分號掌櫃,又在兩州的大縣城中設立分號,擴大錢莊的影響。


    公孫勝調遣兩個特種兵排和兩個流求軍連隊分赴明州與越州,負責護衛錢莊,聽從錢莊掌櫃的安排,對於一些大客戶也負責短途的錢財押運。有了兩個排的特種兵和兩個連的流求軍隊,加上趙朗已大量配製的手雷,安保工作可以說是萬無一失。


    為了鼓勵士氣,對於錢莊的分子,也是參照潯陽商行的股份分配,一成歸趙朗,一成歸格物門高層,二成歸六品以上官員及軍隊將領,餘下六成劃歸流求府,利益均沾,才可以事業長久嘛。


    安排好錢莊事宜,趙朗便與王素到了流求,籌建流求教育司,任命王素為教育司主事兼桃園中學院院長,又對外公布了籌建十五所小學學院,兩所中學學院的計劃,一時間,流求百姓喜大普奔。讀書,是老百姓心頭上的天大的事,現在流求府又建學院,又免費教育,哪有不高興這理。由商人傳揚開去,遷居流求的百姓更多了。泉州、福州到流求的船隻更是往來不斷,一船又一船的窮苦百姓在家鄉活不下去而遠赴流求謀生。就在流求大力建造十五所小學學院時,流求人口已激增至13萬。


    許貫忠、李涓、周清雲為了安置新增的四萬移民,忙得腳不沾地,張橫除了調動南海艦隊南下購糧外,還把東海艦隊的一部也調遣去了呂宋等地搜羅糧食。加上流求開荒出來的一百多萬畝的良田,總算是解決了吃飯的問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他從水底中走來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年三省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年三省並收藏他從水底中走來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