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趙邦知道,自己如果說不出來個所以然的話,夏涼絕對不會放過他。


    他沉默了一會,然後站了出來,拔出來了腰間的佩劍,然後一臉堅定地說道:“若那叛軍來,老夫願意帶著府中所有人,登上城樓,前去殺敵。”


    “老夫和老夫的家仆,願意流幹自己身上所有的血液。”


    “臣,沒有什麽好的想法,但是臣知道,這是帝都,這是帝國幾百年的根本,絕對不能讓給叛軍。”


    此時趙邦一臉堅定,其眼神之中,就是在告訴眾人,叛軍真來了,他會帶著士兵們,去與叛軍激戰。


    而嚴冰看向趙邦說道:“趙閣老,你這老胳膊,老腿了,登上了城樓,又能有什麽用呢?”


    “我可聽聞獨孤辛,有著萬人不可擋之勢,其武藝冠絕天下,就算再來一百個你,又能如何呢?”


    “能擋得住獨孤辛嗎?”


    “趙閣老,做事情,不是隻憑一腔熱血,就可以做的。”


    “若憑一腔熱血,就可以成功,就可以做成一個事情的話,那麽這個世界,也不會有失敗者了。”


    “趙閣老,我有句話,得說一下,你是一個太理想主義的人了。”


    “你這種人,我敬佩,為了自己的理想而奮鬥,但是很多時候,理想是理想,現實是現實,你得分清啊。”


    “理想雖偉大,但是重點是這理想可行否啊?”


    “如今帝國出現這種狀況,趙閣老,你難辭其咎啊。”嚴冰看著趙邦說道,皇帝的想法和做法,的確有些幼稚,但是如果不是你堅定地支持,堅定地推薦,皇帝怎麽可能如此果斷地做出這種事情來呢?


    皇帝不這麽極端的削藩,又如何引來天下大亂呢?


    他嚴冰也是支持削藩的,但是他更傾向於懷柔政策,而非這種極端的鐵血削藩。


    “如今已經到了這個時候了,趙閣老,你該收起來你的這股熱血了。”


    “熱血是救不了帝國的。”


    趙邦聽完嚴冰的話後,他沉默起來了,他何嚐不知道,熱血救不了帝國,他何嚐沒有意識到,自己的理想,自己的想法,有問題呢?


    但是路已經走到這個地步了,如何能在去承認自己的錯誤呢?


    更何況,此時的趙邦內心早已不是曾經隻是內閣成員的趙邦,他現在是閣老,掌握著無上的權力。


    許多人,當成功之後,早已不是當年的那個意氣風發的少年了。


    趙邦也是,他曾經嗤之以鼻的事情,現在他做得如魚得水,嚴冰說他隻有熱血,其實他現在隻有血了,早已沒有了熱。


    李甫堂聽完嚴冰的斥責後,他看了看嚴冰,又看向了趙邦。


    趙邦握著自己手中的劍,然後看著夏涼:“陛下,臣認為,帝都不能丟,臣認為,應該號令天下總督,入帝都,勤王。”


    “趙閣老,他們勤王,那麽他們所在的地方,叛亂又該怎麽辦呢?”


    “難道就這樣拱手讓給那些叛賊嗎?”


    而夏涼看著趙邦,趙邦的話,聽著熱血沸騰,但是夏涼也明白,如今熱血是救不了帝國的,是化解不了如今的危機。


    “趙閣老的想法,我已經明了了。”


    隨後他擺了擺手,示意趙邦可以退下了,不過他的臉色之中,有些失望,失望趙邦作為首輔,竟然沒有說出來一個有用的想法。


    趙邦看了一眼皇帝,他也知道,自己的想法,皇帝,並不喜歡,當然他剛才的這些想法,也並非他真實的想法。


    至於他真實的想法,實則,他沒有什麽想法。


    而他剛才這麽說,其實也隻是迴答皇帝的這麽一個問題,罷了,畢竟作為內閣首輔,這個時候了,皇帝問你了,你總不能什麽都不說吧?


    如果什麽都不說的話,那皇帝該怎麽看你呢?


    豈不是認為,你是一個廢物呢?


    他一直忙於爭權奪利,對於這些事情,他是很少過問,雖然每天都有軍報送到他的麵前,但是讓他來看,但是處理軍務的事情,有專門的人,他也就看一眼,如果有想法會說,沒有想法的話,也就送到兵部,有專門的人來處理。


    畢竟這不是他擅長的事情,他所擅長的事情,是治國……但是要說治國,他也無處可施展,為什麽這麽說呢,因為他直接製定了一個國策‘強硬削藩’。


    因為這個國策,皇帝也是十分認可的,因為這是皇帝兒時的心願。


    當然也是因為他很早之前和夏涼商議過這個事情,說過這個事情,他才得到了夏涼的認可,才可以夏涼剛上位,他就成為了內閣首輔。


    他上任後,極力推舉自己的國策,然後,天下大亂了。


    但是沒有人會把這個責任怪罪在他的身上,而是都會怪罪到夏涼的身上。


    當然也沒有怪罪錯,畢竟夏涼也是這個想法,沒有夏涼的支持,他趙邦製定了這個國策,也未必能推行啊。


    更何況這個國策是趙邦製定的沒有錯,但是提出來的可是夏涼。


    而趙邦隻是把夏涼的想法給細致化了,比如如何削藩,比如謀殺那些藩王,也都是趙邦提出來的。


    隨後夏涼看向李甫堂,此時他認為,李甫堂的想法,也許是正確的,他看著李甫堂詢問道:“遷都,那去哪裏呢?”


    “遷都於‘穗城’。”李甫堂平淡地說道。


    穗城則是粵州首府,也是帝國南部地區最大的城池……


    此時在朝堂之上,眾人已經開始議論紛紛了,因為沒有人能想到,李甫堂所說的遷都,竟然是跑到穗城去。


    粵州可不是什麽好地方,以前是流放之地,隻不過近百年來,這個地方才得以開發,發展,而且發展的勢頭,相對而言,還是不錯的。


    但是對比於帝國內陸地區,那根本沒法比,當然出現這種情況,除了發展比內陸城池發展晚的原因,還有一個重大的原因,那就是海禁。


    一般情況下,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本來粵州就靠水,你還給他整個海禁……


    當然受海禁影響的地方,不止粵州,但是受影響最為嚴重的地方,可以說是粵州。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皇帝剛削藩,我就起兵造反!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騎著野豬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騎著野豬並收藏皇帝剛削藩,我就起兵造反!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