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穩坐釣魚台
皇帝剛削藩,我就起兵造反! 作者:騎著野豬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因為李建德的起義,西山州再也無法給北河州和關中輸送資源了。
而李建德起義之後,西山州很多世家,豪強,選擇了投靠於他,還有很多地方,響應於他。
李建德拿下西山州,可以說是民心所向之事。
李建德也絕對不會想到,有朝一日,他一個農夫,也能成為一州之主,成為這天下群雄的一位,真正意義上的光宗耀祖。
也許未來他會在這場群雄爭霸中敗了,但是曆史上會有他精彩的一筆,此亂被稱之為‘西山之亂’。
而在李子明與夏江的戰爭之中。
薊州縣。
這裏是燕京東北邊的一個縣,他坐落在一個平原之上,其也沒有堅固的要塞,隻是一座普通的縣城,普通的不能在普通的縣城。
而此時占據他的則是李子明旗下的將領‘羅明義’。
薊州縣則是錦城前往燕京的必須通往的一條路,而羅明義占據於這裏,其目的很明顯,就是要攔住尚文信。
李子明知道夏江的主力是尚文信,所以李子明給予了羅明義十五萬兵馬的指揮權,讓他在這裏,放手於尚文信作戰。
當然李子明也留下了後手,若羅明義真的敗了,李子明則會親自率兵攔截。
因為這個縣城太過普通了,沒有堅固的要塞,所以羅明義把大軍放在了縣城外麵,擺出來了實心方陣,對此迎戰尚文信。
不過這個實心方陣的士兵們,所裝備的長矛有五米之長。
這是羅明義對付尚文信騎兵的秘密武器,讓你根本到達不了陣前。
而這個陣所擺得十分整齊,而且在兩翼之側還有重騎兵,進行支援,這是他這個陣法的大殺器,當兩軍陷入焦灼之時,突然衝出來一股重騎兵,可想會給敵人多少的壓力。
同時這股騎兵擺在那裏,也有很強的威懾力,在你進攻的時候,你不得考慮考慮,這股重騎兵,你必然不敢輕舉妄動的,貿然進攻。
而在最前段則是輕甲步兵,所謂的輕甲就是鎧甲比重甲相對而言簡單些,所佩戴的鎧甲則是皮甲。
因為他需要前線的士兵們,作戰靈活,若是重甲的話,在羅明義看來,作戰之時,則會喪失機動性與靈活性。
羅明義擺出這個陣勢後,其目的也就是拖延時間,拖延尚文信的糧草殆盡。
隻要尚文信的糧草出現了問題,用完了,在羅明義看來,那麽尚文信就是強弓末弩了,再也沒有和他羅明義爭鬥的力量了。
而且內部也會發生問題,隻要等內部出現了問題,他羅明義有著百分百的把握拿下尚文信。
此時的羅明義正在薊州縣的縣城之中與狄興雲喝著茶。
狄興雲看著羅明義詢問道:“老羅,你這個陣法靠不靠譜啊?”
“雖然我經常看你訓練這個陣法,但是我從未見過你用過這個陣法啊?”
“實在不行,咱變個正常的陣與敵人對峙也好吧?”
“戰陣已擺,敵人也已經到達了麵前,怎麽可能說換陣就換陣呢?”
“若貿然換陣,敵人突然襲擊,我們如何應對呢?”
“所以啊,你在這裏,好好地陪我喝茶就可以了。”
“放心,尚文信以謹慎著稱,在他不了解情況的時候,他斷然不會發動襲擊的。”
“他拖的時間越長,其糧草也會跟著耗盡。”
“按照你的意思來講,你這是穩坐釣魚台了?”狄興雲看著羅明義詢問道。
“是的,所以啊,你隻需要跟著我,等待戰場上的勝利就可以了。”
狄興雲撅了噘嘴,他其實不認同羅明義的這種做法,贏得勝利,哪有不主動出擊呢?
等著敵人自動失敗,這怎麽都是不可能的。
狄興雲不認為敵人會甘願地等糧草殆盡等死,也許敵人會進攻,你可以穩住,但是在狄興雲看來,敵人意識到糧草問題後,必然會想辦法解決糧草問題。
首先敵人並沒有被他們包圍住,從而陷入一個包圍網中,無法與外界溝通,所以得不到糧食。
敵人現在是處於開放之中,如果真的要去搞糧食,狄興雲認為,敵人還是可以做到的。
所以他不認為羅明義的這個作戰思維,但是他也沒有說什麽,因為他也沒有什麽很好的應對之策。
主動出擊?如果敗了怎麽辦?
而在尚文信的大營之中。
尚文信的確在為糧草發愁,北海王襲擊了熱河,他的糧草已經無法再得到補給了。
他想過不先攻打羅明義,先去拿下幾座城池,得到一定的糧食補給,再迴來與羅明義交戰。
雖然別的地方,不是糧倉,但是隻要有人的地方,就是有資源,他占據之後,可以對這個城池進行洗劫,是可以得到糧食補給的。
所以尚文信,所想的是占據幾個地方,以這幾個地方,然後再於李子明進行周旋。
但是這個想法在想出來之後,就被否決了,因為你真的這麽做了,那夏江怎麽辦?
你這個想法的確很好,但是你的首要目的,是幫助夏江解決燕京之圍再說,如果真按照你的這個戰略來走,那麽夏江是必死無疑了。
當然尚文信也可以拋棄了夏江,自己在北河州重振旗鼓與李子明和北海王進行較量。
他也有自信,有能力與這兩個人較量,但是他忠誠於夏江,而且沒有夏江,就沒有今天的他,他斷然不會這麽做的,同時他是一位儒將,是讀聖賢書的人,他所受的教育,也不允許他這麽做。
這點也證明了,尚文信是一個帥才,是一個將才,但絕非是一個梟雄,達不到雄的地步。
可以說,羅明義也的確抓住了尚文信的軟肋……
若尚文信是一位梟雄,羅明義根本無法限製住尚文信。
而此時在尚文信的麵前有位少年,這位少年,便是丁家的少年英傑‘丁玄兒’。
“尚將軍,你為何如此露出如此憂愁的表情呢?”丁玄兒看著尚文信詢問道。
尚文信歎了口氣,把軍隊內部的情況,整體地告訴了丁玄兒:“我軍啊,現在糧草不足……”
“若如此僵持下去,怕會生內亂呀。”
而李建德起義之後,西山州很多世家,豪強,選擇了投靠於他,還有很多地方,響應於他。
李建德拿下西山州,可以說是民心所向之事。
李建德也絕對不會想到,有朝一日,他一個農夫,也能成為一州之主,成為這天下群雄的一位,真正意義上的光宗耀祖。
也許未來他會在這場群雄爭霸中敗了,但是曆史上會有他精彩的一筆,此亂被稱之為‘西山之亂’。
而在李子明與夏江的戰爭之中。
薊州縣。
這裏是燕京東北邊的一個縣,他坐落在一個平原之上,其也沒有堅固的要塞,隻是一座普通的縣城,普通的不能在普通的縣城。
而此時占據他的則是李子明旗下的將領‘羅明義’。
薊州縣則是錦城前往燕京的必須通往的一條路,而羅明義占據於這裏,其目的很明顯,就是要攔住尚文信。
李子明知道夏江的主力是尚文信,所以李子明給予了羅明義十五萬兵馬的指揮權,讓他在這裏,放手於尚文信作戰。
當然李子明也留下了後手,若羅明義真的敗了,李子明則會親自率兵攔截。
因為這個縣城太過普通了,沒有堅固的要塞,所以羅明義把大軍放在了縣城外麵,擺出來了實心方陣,對此迎戰尚文信。
不過這個實心方陣的士兵們,所裝備的長矛有五米之長。
這是羅明義對付尚文信騎兵的秘密武器,讓你根本到達不了陣前。
而這個陣所擺得十分整齊,而且在兩翼之側還有重騎兵,進行支援,這是他這個陣法的大殺器,當兩軍陷入焦灼之時,突然衝出來一股重騎兵,可想會給敵人多少的壓力。
同時這股騎兵擺在那裏,也有很強的威懾力,在你進攻的時候,你不得考慮考慮,這股重騎兵,你必然不敢輕舉妄動的,貿然進攻。
而在最前段則是輕甲步兵,所謂的輕甲就是鎧甲比重甲相對而言簡單些,所佩戴的鎧甲則是皮甲。
因為他需要前線的士兵們,作戰靈活,若是重甲的話,在羅明義看來,作戰之時,則會喪失機動性與靈活性。
羅明義擺出這個陣勢後,其目的也就是拖延時間,拖延尚文信的糧草殆盡。
隻要尚文信的糧草出現了問題,用完了,在羅明義看來,那麽尚文信就是強弓末弩了,再也沒有和他羅明義爭鬥的力量了。
而且內部也會發生問題,隻要等內部出現了問題,他羅明義有著百分百的把握拿下尚文信。
此時的羅明義正在薊州縣的縣城之中與狄興雲喝著茶。
狄興雲看著羅明義詢問道:“老羅,你這個陣法靠不靠譜啊?”
“雖然我經常看你訓練這個陣法,但是我從未見過你用過這個陣法啊?”
“實在不行,咱變個正常的陣與敵人對峙也好吧?”
“戰陣已擺,敵人也已經到達了麵前,怎麽可能說換陣就換陣呢?”
“若貿然換陣,敵人突然襲擊,我們如何應對呢?”
“所以啊,你在這裏,好好地陪我喝茶就可以了。”
“放心,尚文信以謹慎著稱,在他不了解情況的時候,他斷然不會發動襲擊的。”
“他拖的時間越長,其糧草也會跟著耗盡。”
“按照你的意思來講,你這是穩坐釣魚台了?”狄興雲看著羅明義詢問道。
“是的,所以啊,你隻需要跟著我,等待戰場上的勝利就可以了。”
狄興雲撅了噘嘴,他其實不認同羅明義的這種做法,贏得勝利,哪有不主動出擊呢?
等著敵人自動失敗,這怎麽都是不可能的。
狄興雲不認為敵人會甘願地等糧草殆盡等死,也許敵人會進攻,你可以穩住,但是在狄興雲看來,敵人意識到糧草問題後,必然會想辦法解決糧草問題。
首先敵人並沒有被他們包圍住,從而陷入一個包圍網中,無法與外界溝通,所以得不到糧食。
敵人現在是處於開放之中,如果真的要去搞糧食,狄興雲認為,敵人還是可以做到的。
所以他不認為羅明義的這個作戰思維,但是他也沒有說什麽,因為他也沒有什麽很好的應對之策。
主動出擊?如果敗了怎麽辦?
而在尚文信的大營之中。
尚文信的確在為糧草發愁,北海王襲擊了熱河,他的糧草已經無法再得到補給了。
他想過不先攻打羅明義,先去拿下幾座城池,得到一定的糧食補給,再迴來與羅明義交戰。
雖然別的地方,不是糧倉,但是隻要有人的地方,就是有資源,他占據之後,可以對這個城池進行洗劫,是可以得到糧食補給的。
所以尚文信,所想的是占據幾個地方,以這幾個地方,然後再於李子明進行周旋。
但是這個想法在想出來之後,就被否決了,因為你真的這麽做了,那夏江怎麽辦?
你這個想法的確很好,但是你的首要目的,是幫助夏江解決燕京之圍再說,如果真按照你的這個戰略來走,那麽夏江是必死無疑了。
當然尚文信也可以拋棄了夏江,自己在北河州重振旗鼓與李子明和北海王進行較量。
他也有自信,有能力與這兩個人較量,但是他忠誠於夏江,而且沒有夏江,就沒有今天的他,他斷然不會這麽做的,同時他是一位儒將,是讀聖賢書的人,他所受的教育,也不允許他這麽做。
這點也證明了,尚文信是一個帥才,是一個將才,但絕非是一個梟雄,達不到雄的地步。
可以說,羅明義也的確抓住了尚文信的軟肋……
若尚文信是一位梟雄,羅明義根本無法限製住尚文信。
而此時在尚文信的麵前有位少年,這位少年,便是丁家的少年英傑‘丁玄兒’。
“尚將軍,你為何如此露出如此憂愁的表情呢?”丁玄兒看著尚文信詢問道。
尚文信歎了口氣,把軍隊內部的情況,整體地告訴了丁玄兒:“我軍啊,現在糧草不足……”
“若如此僵持下去,怕會生內亂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