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四次殺入,四次殺出,可謂是狠狠地打了東海軍團的臉麵。


    不過在第四次殺入之後,李子明也逐漸的增加了向張長功靠攏的兵力,此時張長功在想第五次殺出的時候,明顯比之前幾次要困難了許多。


    即使再悍勇的將領,麵對重兵包圍,那也顯得薄弱不堪。


    張長功此時握著韁繩,想衝出東海兵專門給他設立的包圍網,但發現,前方是一層又一層的盾牆,至少得五層盾牆……


    而且在盾的縫隙之中,則是長矛兵,向前突刺……


    看到如此場景之後,張長功也明白了,此時想突出重圍,恐怕不會像前幾次那麽簡單,或者這次,根本無法再突出重圍了。


    前幾次,張長功突出重圍,依靠的是衝擊力,而這一次,五層的包夾,同時大大地縮減了他衝擊的距離,讓他的戰馬,根本無法起步,更別談衝擊了。


    張長功深深地吸了口氣,他知道,也許自己要留在這裏了……


    他此時看向前方敵軍,隨後又看了看,在與東海軍奮勇交戰的弟兄們,他歎道:“兵敗如此,還有何臉麵迴去啊?”


    率領八千騎兵出戰,陷入這林地之中,能迴去的,恐怕不過幾百人,連一千人,恐怕都迴不去了……


    雖然他前幾次衝擊出去,救出了很多人,但那不過是杯水車薪罷了。


    此戰他的騎兵部隊幾乎全軍覆沒,可以說是一個重大的損失,他悲歎起來,隨後他把馬槊一扔,隨後下馬,拔出來了腰間的佩刀,看向前方的逐漸逼近的東海軍,他吼一聲:“來吧……”


    聽到他的叫喊之後,士兵們一擁而上,很快張長功被淹沒在人群之中……


    而當他的首級被士兵割下來之後,被懸掛在了旗杆之上,還在戰鬥的帝國騎兵們,看到如此場景後,都紛紛愣住,其戰意也大大地降低了許多。


    敵軍的戰意下降了,那麽東海軍的士氣,必然會提升上去,李子明此時出來大喝道:“投降不殺……”


    要想殲滅這些騎兵,多多少少還是要費很大的工夫,但是敵人的將領都死了,那麽此次招降他們,多少會容易一些。


    顯然李子明低估了這些人與張長功的感情,此時一個騎兵大喊道:“為將軍報仇!”


    “為將軍報仇!”此時一眾騎兵大喊道,他們紛紛衝向李子明,但是李子明的麵前,是一層又一層的盾牆,他們的衝擊顯得毫無力量……


    不過他們一個又一個的赴死,讓李子明多少有些發愣。


    張長功愛兵如子,吃穿全部在軍營之中,上麵獎賞給他的錢財,他也經常毫不吝嗇地送給下麵有需要的部下。


    傳言,張長功旗下有一位伍長,家中老母親生病了,需要錢財治病,但是口袋空空,無錢治病,而張長功知道後,特別放了這個伍長的假。


    當然這不算完,當天張長功帶著錢財,找到了這個伍長的家中,把錢財遞給了這個伍長。


    同時在當地找到最好的醫生,為這個伍長的母親治病。


    這個事情讓這個伍長是十分的感動,後來在一次戰爭之中,這個伍長孤立無援之時,寧死不降,與敵人拚死作戰。


    這種小故事有很多,無一例外,都是在說張長功愛兵如子的事跡。


    而此時這些騎兵們,在絕對沒有翻盤的可能之下,紛紛赴死,可見這些故事的真實性。


    李子明看到後,有些震撼,他一時間無法理解這些人,明明敗局已定了,投降就可以活了,但是這些人,還是拚死作戰。


    李子明低聲歎道:“夏江之兵,都是如此之兵,我軍何以戰之啊?”


    吳澤明也跟著感歎道:“是啊,在必敗之下,竟然還不投降,反而還堅持作戰,此等兵士,可敬,可畏!”


    就這樣在林地之中,李子明采取了包圍圈絞殺,這些留在這裏的騎兵,無一人投降,全部赴死作戰。


    但是因為深陷包圍圈之中,又是林地,而且無人指揮,再加上,騎兵在包圍圈之中,無法發揮出衝擊的優勢,同時也沒有援兵支援他們,他們的下場,從他們堅持死戰,不投降的那一刻,就已經注定了。


    李子明走在戰場上,看著這些屍體,他歎了口氣:“若這些士兵,能收為我用,必是我們的一大助力啊……”


    吳澤明也跟著點了點頭:“這初來乍到第一戰,雖說勝利了,但是也損失了五千多將士。”


    李子明此次出征一共就帶了兩萬人,這一戰,就損失了五千多人,可見此戰的慘烈程度。


    “不過無論怎麽講,這場仗,我們贏了……”


    李子明點了點頭:“是啊,接下來,就是拿下殷城,從而以殷城為大本營,招兵買馬,組建隊伍。”


    隻要占據了殷城,有了這個巨大的糧倉,李子明就可以保證士兵會源源不斷地增加。


    畢竟在這兵荒馬亂的年代之中,有很多吃不起飯的人,和逃難的人,這個時候,你給他們一碗飯,他們保準跟著你上刀山,下火海。


    夏江瞧不起這些人,但是李子明瞧得起呀。


    如果李子明是夏江,他早已經開倉放糧,大量地收編難民,從而組建敢死隊,這北方之亂,早已經平定了。


    不過李子明不是夏江,夏江看不起這些難民並不開倉放糧,而且他把北海王與北境王所管轄的人,都歸為叛賊,所以他入一城,就屠一城,以震懾北方的人們。


    當然雖然他不給這些難民救濟之糧,但是他抓難民,把他們當壯丁,在前線隨意差遣。


    因為這些原因,他無法得到北方人們的支持,這也是他遭遇抵抗如此猛烈的原因。


    不過夏江的這種做法,也不能說無用,畢竟他屠了那麽多城,這給北方將領,還有人們的威懾力還是很強的。


    有些地方,他大軍一到,這城內的人,早已經跑了,就連城中最高指揮官,太守或者縣令也逃之夭夭……


    不過李子明認為,夏江的這種戰略是有問題的,雖然看似勢不可當,但是也導致了他控製的地方,經常出現叛亂……


    因為這種不把北方人當人的舉動,這也導致了,一些他控製的地方,經常性地出現暴動。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皇帝剛削藩,我就起兵造反!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騎著野豬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騎著野豬並收藏皇帝剛削藩,我就起兵造反!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