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清君側
皇帝剛削藩,我就起兵造反! 作者:騎著野豬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那叔父,如此情況下,我們又該怎麽辦呢?”金道一看著金天明詢問道。
金天明沉默了一會:“隻有整治軍備,自立了……”
“從今以後,你就是北海王……”金天明對金道一說道。
七日之後……
金道一繼位北海王,在北境州整治軍備……
同時在繼位當天,發布北海討賊檄文。
‘吾父北海王,鎮守北境,自繼位以來,惟知循法守分!’
‘今幼主繼位,信任奸人,橫起大禍,屠戮吾族!’
‘自帝國建立,聖祖皇帝,為天下穩定,故而設藩八王,以此鎮守天下,傳承無窮,直至破滅,皇天後土為證,實所共鑒!’
‘聖祖訓雲:朝無正臣,內有奸惡,必訓兵討之,以清君側之惡。’
‘今禍迫予躬,實欲求生,不得已也。’
‘義與奸邪不共戴天,必奉行天討,以安社稷,天地神明,照鑒予心!’
自此檄文發布之後,大夏帝國有史以來最大的內亂,就此拉開了序幕……
皇帝派遣了使者前往東山州,而使者被殺,東山王的三子,響應北海王,起兵於東山州。
得到了這個消息的李子明,知道,膠東州暫且是安全的,他也迴到了膠東州。
‘東海王府’。
此時李子明坐在大堂之上,而在李子明的麵前,則站著一群東海王的臣子。
“世子,這天下大亂了,我們該如何啊?”此時一位長相粗野的大漢看著李子明詢問道。
“天下王侯基本上都起兵了,我們豈能什麽都不做呢?”
“皇帝殺我父親,嫁禍於我身,此仇不共戴天!”
李子明並沒有說是自己的弟弟殺的父親,一方麵他還有著對弟弟的幻想,同時內心多多少少不願意相信這是現實。
“詔告天下,從今以後,我李子明就是東海王了。”
李子明看向一旁的一位白衣長袍中年人說道。
中年人叫‘郭渾’,曾經是一位海盜,後來被李子明收服,從而在東海王府任師爺一職,也可以說是相國一職。
郭渾曾經是個文人,曾經參加科舉,還高中狀元,更是入閣,當時一心為國,在內閣之中得罪了人,從而散盡家財,才得以保命迴家。
迴家後,又想帶著村子裏的人,一起做生意致富,後生意有所起色,後慘遭貪官霸淩,後聯合村民殺官員,逃到海上,成為了海盜。
更是組織起來了,當時禍亂膠東州的海盜聯盟……
雖李子明破了其海盜聯盟,但也是十分佩服此人,從而沒有殺了郭渾,而是選擇了收編。
在東海王府任事的日子裏,其才華也逐漸地展現出來,是一個內政好手,有才之人。
“遵命!”郭渾作揖說道。
隨後李子明又看向郭渾詢問道:“郭渾,在你看來,接下來,我們該如何做?”
郭渾沉默了一會,然後說道:“聯合現在的東山王‘夏寶’。”
“畢竟如果夏寶兵敗,東山州覆滅,以我們膠東州,難以抵擋帝國兵馬。”
“你的意思,我們和夏寶聯合,一起對付帝國軍?”李子明看著郭渾詢問道。
郭渾搖了搖頭:“以膠東之地,自保都難以……”
“所以我們不能固守於膠東,必須擴張,強大自身,從而擁有對抗帝國的力量。”
“在擴張之路的第一步,則是聯合東山王。”
“東山州,有著東嶽山脈,可作為天然屏障,抵擋帝國軍。”
“但是東山州自身力量薄弱,其物資困乏,隻能擋之,無法東出……”
“長期攻伐,可破之……”
“你的意思,東山王,擋不住,帝國軍隊?”李子明看著郭渾詢問道。
“隻要我們給其足夠的資源,擋住帝國軍一段時間,還是可以的!”
“這便是我們與東山王聯合的目的,給予其資源,讓其擋住帝國軍隊,為我們擴張,招兵買馬而爭取時間。”郭渾看著李子明說道。
聽到這裏後,李子明點了點頭:“這個辦法,是可行的。”
“聯合的事情,誰來去說呢?”李子明看向眾人詢問道。
而郭渾看著李子明說道:“就讓我去吧……”
“東山王剛剛起兵,正是需要盟友的時候,我們這個時候給予其資源,可謂是雪中送炭,必可遭遇其禮遇。”郭渾對李子明說道。
李子明點了點頭:“好!”
“這件事,就有勞你了。”李子明看著郭渾說道。
郭渾點了點頭,隨後說道:“接下來我們要做的還有一件事,那就是組建常備軍,招兵買馬。”
“如今我們的軍隊太少了……”
“想立於不敗之地,那就必須要有強大的軍隊。”
“好在我們有糧食,有錢財,隻要花錢,短期內組建出來一個三萬人的軍團,還是沒有問題的。”郭渾對李子明說道。
作為天下最富有的藩王,以膠東的財力,養一個三十萬的軍團也不是什麽問題,但是膠東的人口少,想招三十萬的兵馬,那可謂是十分的困難。
李子明點了點頭:“那麽組建軍團的事情,就由我來做吧……”
而此時一旁的一個男子看向李子明和郭渾說道:“我覺得,我們可以讓水師,直接變成陸軍呀……”
“不可……”李子明還沒有說話呢,郭渾就立馬喊道。
“水師是我們最後的底牌,一旦膠東真的失守了,我們可以依靠水師的力量,出海占領島嶼,從而以此為大本營。”
“可為最後的後路,也是喘息之機。”郭渾對眾人說道。
在郭渾看來,水師雖然在對付帝國軍上,沒有任何作用,但是這個強大的水師,可以作為生存的最後底牌。
要萬一真的無法在陸地生存了,可以依靠強大的水師,出海,奪取島嶼,在島嶼上獨立建國生存。
雖然經常做海洋貿易的東海王而言,雖然對世界的整體不了解,但是對於附近的海域可謂是十分的了解。
李子明也跟著點頭,讚同郭渾的話,他也認為,在任何時候,都有必要,要給自身準備一個後路。
隻有擁有後路,才有生存的機會,才有失敗後,反敗為勝的機會。
金天明沉默了一會:“隻有整治軍備,自立了……”
“從今以後,你就是北海王……”金天明對金道一說道。
七日之後……
金道一繼位北海王,在北境州整治軍備……
同時在繼位當天,發布北海討賊檄文。
‘吾父北海王,鎮守北境,自繼位以來,惟知循法守分!’
‘今幼主繼位,信任奸人,橫起大禍,屠戮吾族!’
‘自帝國建立,聖祖皇帝,為天下穩定,故而設藩八王,以此鎮守天下,傳承無窮,直至破滅,皇天後土為證,實所共鑒!’
‘聖祖訓雲:朝無正臣,內有奸惡,必訓兵討之,以清君側之惡。’
‘今禍迫予躬,實欲求生,不得已也。’
‘義與奸邪不共戴天,必奉行天討,以安社稷,天地神明,照鑒予心!’
自此檄文發布之後,大夏帝國有史以來最大的內亂,就此拉開了序幕……
皇帝派遣了使者前往東山州,而使者被殺,東山王的三子,響應北海王,起兵於東山州。
得到了這個消息的李子明,知道,膠東州暫且是安全的,他也迴到了膠東州。
‘東海王府’。
此時李子明坐在大堂之上,而在李子明的麵前,則站著一群東海王的臣子。
“世子,這天下大亂了,我們該如何啊?”此時一位長相粗野的大漢看著李子明詢問道。
“天下王侯基本上都起兵了,我們豈能什麽都不做呢?”
“皇帝殺我父親,嫁禍於我身,此仇不共戴天!”
李子明並沒有說是自己的弟弟殺的父親,一方麵他還有著對弟弟的幻想,同時內心多多少少不願意相信這是現實。
“詔告天下,從今以後,我李子明就是東海王了。”
李子明看向一旁的一位白衣長袍中年人說道。
中年人叫‘郭渾’,曾經是一位海盜,後來被李子明收服,從而在東海王府任師爺一職,也可以說是相國一職。
郭渾曾經是個文人,曾經參加科舉,還高中狀元,更是入閣,當時一心為國,在內閣之中得罪了人,從而散盡家財,才得以保命迴家。
迴家後,又想帶著村子裏的人,一起做生意致富,後生意有所起色,後慘遭貪官霸淩,後聯合村民殺官員,逃到海上,成為了海盜。
更是組織起來了,當時禍亂膠東州的海盜聯盟……
雖李子明破了其海盜聯盟,但也是十分佩服此人,從而沒有殺了郭渾,而是選擇了收編。
在東海王府任事的日子裏,其才華也逐漸地展現出來,是一個內政好手,有才之人。
“遵命!”郭渾作揖說道。
隨後李子明又看向郭渾詢問道:“郭渾,在你看來,接下來,我們該如何做?”
郭渾沉默了一會,然後說道:“聯合現在的東山王‘夏寶’。”
“畢竟如果夏寶兵敗,東山州覆滅,以我們膠東州,難以抵擋帝國兵馬。”
“你的意思,我們和夏寶聯合,一起對付帝國軍?”李子明看著郭渾詢問道。
郭渾搖了搖頭:“以膠東之地,自保都難以……”
“所以我們不能固守於膠東,必須擴張,強大自身,從而擁有對抗帝國的力量。”
“在擴張之路的第一步,則是聯合東山王。”
“東山州,有著東嶽山脈,可作為天然屏障,抵擋帝國軍。”
“但是東山州自身力量薄弱,其物資困乏,隻能擋之,無法東出……”
“長期攻伐,可破之……”
“你的意思,東山王,擋不住,帝國軍隊?”李子明看著郭渾詢問道。
“隻要我們給其足夠的資源,擋住帝國軍一段時間,還是可以的!”
“這便是我們與東山王聯合的目的,給予其資源,讓其擋住帝國軍隊,為我們擴張,招兵買馬而爭取時間。”郭渾看著李子明說道。
聽到這裏後,李子明點了點頭:“這個辦法,是可行的。”
“聯合的事情,誰來去說呢?”李子明看向眾人詢問道。
而郭渾看著李子明說道:“就讓我去吧……”
“東山王剛剛起兵,正是需要盟友的時候,我們這個時候給予其資源,可謂是雪中送炭,必可遭遇其禮遇。”郭渾對李子明說道。
李子明點了點頭:“好!”
“這件事,就有勞你了。”李子明看著郭渾說道。
郭渾點了點頭,隨後說道:“接下來我們要做的還有一件事,那就是組建常備軍,招兵買馬。”
“如今我們的軍隊太少了……”
“想立於不敗之地,那就必須要有強大的軍隊。”
“好在我們有糧食,有錢財,隻要花錢,短期內組建出來一個三萬人的軍團,還是沒有問題的。”郭渾對李子明說道。
作為天下最富有的藩王,以膠東的財力,養一個三十萬的軍團也不是什麽問題,但是膠東的人口少,想招三十萬的兵馬,那可謂是十分的困難。
李子明點了點頭:“那麽組建軍團的事情,就由我來做吧……”
而此時一旁的一個男子看向李子明和郭渾說道:“我覺得,我們可以讓水師,直接變成陸軍呀……”
“不可……”李子明還沒有說話呢,郭渾就立馬喊道。
“水師是我們最後的底牌,一旦膠東真的失守了,我們可以依靠水師的力量,出海占領島嶼,從而以此為大本營。”
“可為最後的後路,也是喘息之機。”郭渾對眾人說道。
在郭渾看來,水師雖然在對付帝國軍上,沒有任何作用,但是這個強大的水師,可以作為生存的最後底牌。
要萬一真的無法在陸地生存了,可以依靠強大的水師,出海,奪取島嶼,在島嶼上獨立建國生存。
雖然經常做海洋貿易的東海王而言,雖然對世界的整體不了解,但是對於附近的海域可謂是十分的了解。
李子明也跟著點頭,讚同郭渾的話,他也認為,在任何時候,都有必要,要給自身準備一個後路。
隻有擁有後路,才有生存的機會,才有失敗後,反敗為勝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