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正忠離開酒樓後,就立馬離開了帝都……


    此時他在帝都之外。


    “王上,你為什麽不走了呢?”一位中年男人看著王正忠詢問道。


    “我還是擔心啊……”


    “有消息了嗎,皇帝到底想做什麽?”


    “為什麽要我快點離開帝都,莫非真是因為眼線的問題?”王正忠一連問出來幾個問題。


    “王上,你已經告訴了西海王與東海王,也算是仁至義盡了……”中年男人看著王正忠說道。


    “他倆,倒是無所謂,我主要擔心的是李子明啊,他是箐箐的兒子,我擔心他有個意外。”王正忠說出了自己的擔憂。


    “你告訴我們帝都的眼線,如果真出現了什麽意外,無論付出什麽代價,都要保護好李子明。”


    “如果出了意外,保護李子明有功,他們來了南海島,我必給他們萬兩白銀,高官俸祿。”王正忠對中年男人說道。


    “遵命。”中年男人抱拳說道。


    “子心啊,你留在這裏吧。”王正忠沉默了一會,然後看著眼前的中年人說道。


    眼前的中年人,姓張名子心,是王正忠的心腹,也是南海王的相國。


    每個王下麵都有一個相國,幫助他們管理著封地的事情。


    “遵命。”張子心低聲說道。


    翌日。


    諸王麵聖,紛紛來到了皇城之中。


    此時文武百官站在左右兩側,而諸王們則站在最中央的位置。


    諸王的質子們在文臣的後麵,而諸王帶來的新質子,則在武將的後麵。


    ‘西山王,東山王,北河王,南河王,北海王,東海王,西海王,漠北王,北境王,南荒王,青王。’


    “拜見陛下,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諸王紛紛喝道。


    而夏涼看著眾王,點了點頭,隨後低聲詢問道:“怎麽沒有南海王呢?”


    昨天還有人給他匯報,十二王都已經到齊了,今天一看,卻少了南海王。


    諸王沉默著,大臣們,也沉默著……


    不過夏涼並不怎麽在意,少一個南海王,並不影響他的大計。


    而此時在最左側的最前方,一位穿著紅色官袍的老者走向前去,然後看著夏涼說道:“陛下,今天是十二王麵聖,陛下掌管天下的重要日子。”


    “然而南海王缺席如此盛事。”


    “可謂是心懷不軌,懇求陛下,賜南海王謀反之罪,派軍清剿。”


    說話的則是趙邦,也是帝國內閣的首輔,帝國之中除了皇帝之外,最有權勢的人之一。


    為什麽說是之一,因為在皇帝的右側,有一位身穿深黃色龍袍的老者。


    此人並非王,而是帝國太師‘夏江’。


    他是先皇夏單的叔叔,夏涼的叔公,如今可謂是三朝元老,帝國太師,同時也是鎮西大元帥。


    在帝國之中有著絕對的威望,不過夏江常年並不在帝國帝都之中,而是在西域。


    西域在夏江去之前,常年屬於不穩定的狀態,屬於經常性叛亂,朝廷派了很多將軍,基本上屬於僵持狀態,更有一段時間,帝國丟失西域,不過後來夏江去了,西域也就穩定了,所以夏江鎮守於西域,掌管西域之兵。


    雖不為藩王,但卻有著和藩王同等的地位。


    同時夏江還有一件東西‘打皇鞭’。


    上可打無道昏君,下可打禍國奸臣……


    夏單的父親,曾經被夏江拿著打皇鞭打過……也是從那個時候,夏江的威望樹立起來的。


    而夏單對於夏江則是畏懼,至於夏涼,則是敬重,當然他也害怕這個打皇鞭……


    一方麵帝國的軍隊有三分之一,在夏江的手中,再加上打皇鞭,一旦夏江真打了他,也沒有人敢上前。


    夏江作為三朝重臣元老,有著如此威望,重臣畏懼他,皇帝敬畏他,並非他隻有打皇鞭。


    而是有著帝國三分之一的軍隊,同時加九錫、冕十旒、劍履上殿、入朝不趨、讚拜不名。


    距離封王,那隻是一步之遙,曾經夏單想過給夏江封王,不過都被夏江給拒絕了。


    以他的意思來講,他不做諸侯,他隻做朝中大臣。


    趙邦說完後,夏江站了出來,看著夏涼說道:“陛下,也許是王正忠在路上耽擱了,所以今天沒有到。”


    “我書信一封,讓他快馬加鞭,讓他來朝中請罪即可,何須動起兵戈呢?”


    夏江並不知道夏涼的計劃,即使知道了,也不會同意,在他看來,帝國的穩定來之不易,如果削藩,很有可能造成天下大亂。


    西域之亂剛剛穩定沒有多久,再引來諸王之亂,那又該如何是好?


    “叔公此言差矣!”


    “王正忠沒有來,這代表著藐視皇權,藐視皇威,如果不給予嚴懲,何以維護皇權,何以維護皇威,何以令天下呢?”夏涼看著夏江說道。


    而夏江皺起了眉頭,他此時感覺到了什麽,但是又有點,想不出來。


    “陛下所言極是。”趙邦突然站起來喊道。


    而此時夏江還在想著什麽,趁著夏江沉默之際,他看向一旁的一位中年男人:“韓立,朕命你,調集西桂,東粵,兩州兵馬,討伐王正忠。”


    韓立則是粵桂總督,統領兩州之兵。


    在帝國的體係之中,兩州設立一總督。


    其總督無權幹涉兩州內政,不過總督可調遣兩州兵馬,設立總督的目的,一方麵是監視州牧,一方麵是為了防止出現叛亂。


    當然總督想調遣兩州全部的兵權,需兩個州牧同意才可以……


    但是州牧無權調集兵馬……


    其意思就是總督可以調兵,但是需要兩個州牧同意,但是州牧自己是不能調兵的。


    這是一個監管體係。


    至於各州兵馬,則分散駐紮在各州……


    而士兵分為三種,一種是巡兵,這種兵是州牧可以調遣的,不過這種兵每個州也隻有一千人,主要負責維持州內治安。


    而第二種兵則是總督兵,這是總督可以調遣的兵馬,此兵為監兵,主要是用來行刑,如州牧判處一個人死刑,州牧是無權執行的,則需要總督來批準來執行,同時監兵,也負責抓捕官員。


    不過這種兵隻有三千人……


    而第三種兵則是常備軍,這種兵,州牧和總督都無權調遣,而這種兵則駐紮在兩州交界處。


    隻有虎符可調集,而虎符則在兩個州牧與總督手中,三個人的虎符合在一起,才可以調集這個常備軍。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皇帝剛削藩,我就起兵造反!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騎著野豬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騎著野豬並收藏皇帝剛削藩,我就起兵造反!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