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終,並州北部的廣袤土地,落入南匈奴的鐵蹄之下。那些曾經繁華的城池,如今已變成匈奴人的牧場,戰馬嘶鳴,塵土飛揚,百姓們流離失所,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


    與此同時,幽州西部也未能幸免於難,被胡漢勢力所占領。這裏的胡漢聯軍,驍勇善戰,他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攻城掠地,將幽州西部納入囊中。胡漢文化在此交融,卻難掩戰亂的殘酷。


    而在東部,孫策、周瑜這對英勇的將領,憑借著過人的智慧和堅定的信念,依然牢牢掌控著這片土地。他們的軍隊紀律嚴明,百姓安居樂業,雖然戰火紛飛,但東部地區依舊保持著相對的繁榮與安寧。


    盡管高句麗境內已經有不少反叛勢力,但是以以李現為核心的新貴族階級,如同一股新興的力量,正在悄然崛起。


    他們或是出自世家大族,或是因戰功赫赫而嶄露頭角,如今紛紛匯聚於都城,形成了一股不可小覷的政治勢力。這些新貴族們,他們擁有豐富的資源、廣泛的人脈和深厚的底蘊,在都城,新貴族階級以其獨特的魅力和手段,逐漸穩定住了高句麗的局勢。


    他們巧妙地平衡了各方勢力,化解了潛在的危機,使得原本動蕩不安的朝局開始呈現出一種難得的和諧與秩序。李現作為這一階級的領袖,他的智慧、膽識和遠見,使他成為了高句麗新的權力象征。


    陸遜在成功平定高句麗之後,並未急於班師迴朝。他深知幽州的地理位置的重要性,於是決定前往那裏與孫策、周瑜兩位英勇的將領會麵。


    此時的幽州,秋風送爽,金黃的落葉鋪滿了大地。陸遜身著戰袍,英姿颯爽,率領著精銳部隊踏入了這片古老而神秘的土地。


    在幽州城外,孫策與周瑜早已等候多時。三人相見,彼此眼中都閃爍著敬佩與喜悅的光芒。


    孫策豪爽地迎上前,與陸遜擁抱,笑道:“陸兄,高句麗一戰,你威名遠播,我國士氣大振。”


    周瑜則文雅地作揖行禮,微笑著說:“陸將軍,久仰大名。”


    陸遜微微一笑,眼中閃過一絲謙遜,迴禮道:“孫使君過譽了,遜不過是盡了一個臣子的本分。幽州這邊,我早已聽聞兩位兄長在此運籌帷幄,心生向往,便迫不及待地前來求教。”


    孫策拍著陸遜的肩膀,笑聲中帶著一絲豪氣:“好啦,咱們也別站著說話,走走走,進城去,我已備好了酒菜,今晚咱們不醉不歸,好好聊聊這天下大勢,看看我們如何攜手共創輝煌!”


    陸遜和周瑜相視一笑,一同跟隨孫策步入城中,三人的笑聲在秋日的幽州城上空迴蕩,仿佛預示著即將到來的繁榮與和平。


    隨著夜幕的降臨,幽州城的燈火逐漸亮起,孫策的府邸內更是熱鬧非凡。宴席上,三位將領圍坐在一起,酒過三巡,氣氛愈發熱烈。


    孫策舉起酒杯,眼神堅定地看著陸遜和周瑜,說道:“兄弟們,今夜我們不談戰事,隻談友情。來,幹了這杯,為我們三人的友誼,也為我國的未來!”


    三人一飲而盡,杯盞相碰,發出清脆的響聲。陸遜放下酒杯,感慨地說:“孫兄、周兄,能與你們共謀大業,是我陸遜此生之幸。隻是這天下紛爭不斷,我們還需加倍努力,方能確保江東基業穩固。”


    酒香彌漫,燈火搖曳,酒過三巡,菜過五味。


    陸遜放下酒杯,聲音平靜卻帶著一絲期待地開口詢問:“伯符、公瑾,此番把酒言歡,不禁讓我想起江東的水土。不知二位可願隨我一同返迴江東,共謀大業?”


    孫策微微一愣,眼神中閃過一絲驚訝,他放下手中的筷子,轉頭看向周瑜,似乎在尋求他的意見。


    周瑜的臉色在燈光下顯得有些深沉,他沉吟片刻,緩緩開口:“陸將軍,此言可是出自越王之意?”


    陸遜點了點頭,坦誠地迴答:“正是越王之意。昔日越王有意將二位英才納入帳下,卻不想二位另辟蹊徑,北上投奔袁術,從而與我王失之交臂。此次我來幽州,越王特意囑咐,要我問一問二位是否有意重返江東。”


    孫策和周瑜相互對視,兩人的眼神中交織著複雜的情緒。


    周瑜的臉色漸漸漲紅,似乎內心的波瀾難以平息,而孫策則是一言不發,隻是盯著手中那杯已經微涼的酒,似乎在思考著什麽。


    陸遜見狀,輕輕歎了口氣,繼續說道:“若二位心有所屬,不願離開幽州,我也不會強求。越王雖有意,但也尊重二位的選擇。無論二位決定如何,我都會如實迴報。”


    此時,宴席上的氣氛變得有些沉重,孫策和周瑜的心思似乎都飄得很遠。


    他們都知道,陸遜的這一問,不僅僅是關於去留的選擇,更關乎他們未來的命運和江東的興衰。而陸遜的這份尊重和理解,也讓這份選擇變得更加艱難。


    孫策終於抬起頭,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絲堅定,打破了沉默:“陸兄,你的好意,我和公瑾心領了。江東,是我們的故鄉,那裏的山山水水,無時無刻不在我們的心中。但是,幽州對於我們來說,不僅僅是戰略要地,更是我們揮灑汗水、建立功業的地方。我們在這裏,已經與士卒百姓建立了深厚的感情,若是此時離去,實在是有些舍不得。”


    周瑜接著孫策的話茬,語氣中帶著一絲柔情:“陸將軍,越王的美意,我們感激不盡。但正如孫兄所言,我們在幽州,已經有了自己的根基。而且,我們相信,無論是在幽州還是在江東,隻要我們心中裝著國家,裝著百姓,都能為國家的繁榮穩定做出貢獻。”


    陸遜聽罷,臉上露出了理解的微笑,他舉起酒杯,向孫策和周瑜示意:“孫兄、周兄,你們的忠誠和擔當,令我敬佩。既然你們已作出選擇,那我便迴去如實稟報越王。無論身在何處,我們都是為國家出力,為百姓謀福的戰友。來,讓我們再幹一杯,為我們的友誼,也為各自的未來。”


    三人再次舉杯,酒杯相碰,發出清脆的聲音,仿佛是他們對未來的承諾和期許。宴席上的氣氛再次變得熱烈起來,他們談論著過去的戰鬥,分享著未來的夢想,直到夜深人靜,才各自散去。


    陸遜在次日清晨告別了孫策和周瑜,踏上了返迴江東的路程。


    在幽州的一處靜謐書房內,孫策與周瑜相對而坐,兩人麵前的案幾上擺放著筆墨紙硯,以及一幅剛剛展開的江東地圖。窗外,斜陽透過半開的窗欞,灑下斑駁的光影,映照在兩人凝重的麵龐上。


    孫策眉頭微皺,目光深邃,似乎在深思熟慮陸遜昨日提出的返迴江東的建議。


    “公瑾,陸遜兄的建議不可謂不重大。他提出返迴江東,想必是經過深思熟慮。但我心中仍有幾分憂慮。”


    周瑜坐在昏暗的燈光下,臉上流露出難以掩飾的失落之情。他輕輕歎了口氣,聲音中帶著一絲悔意:“原來我們當初都錯怪越王的意思了。”那句話似乎帶著千斤重,壓在了他的心頭,讓他無法釋懷。


    孫策看著周瑜,眼神中充滿了理解與同情。他輕輕拍了拍周瑜的肩膀,安慰道:“公瑾,未必如此。當時的情況複雜多變,我們做出的決定也是基於那時的局勢。時過境遷,現在的情況與當初大不相同,你不必過於自責。”


    孫策頓了頓,目光投向遠方,似乎在思考著天下大勢的走向。


    接著,他繼續說道:“如今越王與魏王二分天下,天下大勢逐漸明了。我們當初的選擇,或許並非全然錯誤,隻是時局的變化讓我們不得不重新審視。越王有越王的考量,我們也有我們的責任和使命。”


    周瑜聽罷,眼神中閃過一絲釋然。他知道孫策的話不無道理,但心中的自責並非一時半刻就能完全放下。


    他點了點頭,試圖讓自己從過去的陰影中走出來:“伯符說得對,我們應當著眼於未來,為自己、為家人做出正確的選擇。”


    孫策的安慰和理性分析,讓周瑜的心情逐漸平複。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漢末:從交州開始製霸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左牽黃右擎蒼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左牽黃右擎蒼並收藏漢末:從交州開始製霸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