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0章 鞏固鄴城
漢末:從交州開始製霸 作者:左牽黃右擎蒼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次日,晨光初照,曹操在府邸的正廳中召見了新近歸降的別駕從事崔琰。
曹操端坐於主位,臉上洋溢著得意的笑容,他目光掃過廳中,最後落在崔琰身上。
“崔琰啊,昨日本丞相親自審閱了冀州的戶籍圖冊,沒想到這片土地之上,民力竟是如此雄厚,若是悉數征召,足以組成三十萬雄師,實乃天下一等一的大州啊!”言語之間,曹操的語氣中透露出對冀州實力的讚歎和對未來宏圖的憧憬。
“明公,如今中原大地正處於分崩離析之際,九州如同撕裂的布幅,二袁兄弟之間的爭鬥更是讓冀州百姓遭受了無盡的苦難。”
“放眼望去,白骨遍野,哀鴻遍野,此情此景,令人痛心疾首。在這樣的時局之下,我等應當以仁政治理為先,安撫民心,深入民間訪問風俗,將百姓從水深火熱之中解救出來。”
“然而,明公卻在此刻急於點算兵馬,這似乎與冀州男女老少對明公的期待相去甚遠。他們期待的,是一位能夠體恤民情、施以仁政的明主,而非僅僅是一位雄圖武略的霸主。”
崔琰的話音落下,廳中一片寂靜,他的話語如同重石投水。
崔琰這番話如同一記重錘,敲在了滿堂賓客的心上,他們麵麵相覷,無不為之色變。曹操也感到一陣愕然,他意識到自己的失言,不禁麵露尷尬之色。
沉默片刻後,曹操起身向崔琰拱手道歉:“崔琰所言極是,是曹操一時疏忽,未能充分考慮民生疾苦。在此,我向崔琰及冀州百姓致以誠摯的歉意。”
在曹操逐步鞏固鄴城統治之際,袁譚在平原郡的動作引起了各方關注。一日,在袁尚的臨時行營中,牽招急匆匆地走進主營,對著高幹焦急地說道:
“高將軍,曹操雖已消滅袁尚主力,但袁譚卻在此時收複平原郡,並連續攻占甘陵、安平、渤海、河間等郡,如今已在中山包圍了袁尚。此刻正是我們出兵救援的大好時機,若是坐視不理,袁尚一旦陷落,我們也將難逃曹操的掌控!”
高幹聞言,卻顯得異常冷靜,他眼神閃爍,語氣平淡地迴應道:
“牽招,你這是何其天真。如今曹操勢大,袁尚已是強弩之末,我們何必為了一座孤城,將自己置於險境?再者,曹操已向我拋出橄欖枝,我思慮再三,決定投靠曹操,以保全身家性命。”
牽招聽後,麵色驟變,他難以置信地看著高幹,憤慨地說道:
“高幹,你這是賣主求榮!袁尚雖處境艱難,但畢竟是我們的同僚,你怎麽能在此刻背叛他,還打算對我不利?你的良心何在?”
高幹冷笑一聲,眼中閃過一絲狠厲,語氣冰冷地說:
“牽招,這世上本就沒有永恆的忠誠,隻有永恆的利益。你若識時務,便與我一同投曹,若是不然,休怪我手下無情。”
牽招聽罷,心中充滿了憤怒與失望,他知道高幹已經下定決心,再多的勸說不免蒼白無力。他深吸一口氣,準備尋找機會逃離。
他隻身一人,匆匆踏上了前往中山的路途。沿途風塵仆仆,心情愈發沉重。
然而,當牽招抵達中山時,卻發現此處已是人去樓空。他打探得知,袁尚在曹操和袁譚的夾擊下,已經放棄了中山,逃往故安,去投奔幽州刺史袁熙了。牽招站在空蕩蕩的城池中,四顧茫然,心中充滿了失落與無奈。
他本想繼續追蹤袁尚,但轉念一想,如今自己已是走投無路,孤立無援。在這動蕩的時局中,他又能去向何方?牽招長歎一聲,意識到自己的命運已不再掌握在自己手中。
就在此時,曹操的追兵趕到,牽招沒有反抗,默默地接受了被捕的命運。他被帶到曹操麵前,曹操審視著他,眼中閃過一絲讚賞之色,語氣平靜地說:
“牽招,你雖是袁紹舊部,但才能出眾,我曹操素來愛才。如今你既已落入我手,何不歸順於我,共同開創一番事業?”
牽招聞言,心中雖然矛盾,但深知曹操的雄才大略,自己已無其他選擇。他跪地叩首,語氣堅定地迴應:
“大王雄圖偉業,牽招願為大王效力,赴湯蹈火,在所不惜。”
自此,牽招成為了曹操麾下的一員,他放下過往,全力以赴地為曹操效力,
戰敗袁尚之後,曹操的目光轉向了勢力日益壯大的袁譚。在曹操的心中,袁譚的崛起已經成為他在冀州統治的一顆釘子。一日,曹操在營帳中召集謀士,決意撕毀與袁譚的盟約,他冷峻地說道:
“袁譚近年來羽翼漸豐,其勢力範圍已觸及我冀州根基。若不加以遏製,恐將成為心腹大患。今日起,我意已決,即刻撕毀盟約,對袁譚發起突襲。”
十二月,寒風凜冽,龍河之畔,曹操與袁譚的軍隊對壘。曹操軍隊訓練有素,士氣高昂,而袁譚軍則因曹操的突然襲擊而陷入混亂。在曹操的指揮下,袁譚軍迅速崩潰,將領們紛紛倒戈投降。
戰場上,曹操望著紛紛投降的袁譚將領,嘴角露出一絲滿意的微笑。他轉向身邊的將領,下令道:
“傳令下去,袁譚軍已不成氣候,務必追擊到底,不可讓其逃脫。”
此時,袁譚在混亂中趁夜色逃奔南皮,他心急如焚,對身邊的親信說道:
“曹操背信棄義,我軍不敵其鋒芒。今夜我們必須盡快撤離,南皮或許還能成為我們的立足之地。快,點火為號,全軍火速撤退!”
袁譚的話音剛落,夜空中便升起了幾束火光,標誌著他們倉皇的逃亡之路。而曹操的軍隊則如影隨形,緊追不舍。
在袁譚逃至南皮後,深知自己力量不足以對抗曹操,於是派使者匆匆前往柳城,向烏丸人求援。在柳城的烏丸部落中,峭王蘇仆延接見了袁譚的使者,聽完使者的請求後,他點頭答應,語氣堅定地說:
“袁譚的請求,峭王我答應了。我將調集五千精銳騎兵,即刻前往南皮助他一臂之力。”
使者聞言,心中大喜,連忙拜謝峭王。
然而,曹操在得知袁譚求助於烏丸人的消息後,心中不禁憂慮起來。他在營帳中召集謀士,眉頭緊鎖,說道:
“袁譚求助於烏丸,若烏丸騎兵加入戰局,形勢將對我不利。必須阻止此事。”
此時,有人提起牽招曾統領過袁紹麾下的烏丸雇傭兵,對烏丸人頗為了解。曹操眼前一亮,立刻下令:
“速速請牽招前來,我有要事相托。”
牽招來到曹操麵前,曹操直截了當地說。
“牽招,我聞你曾統領烏丸兵,對烏丸人習性頗為了解。現袁譚求助於烏丸峭王蘇仆延,我命你即刻前往柳城,阻止蘇仆延出兵援助袁譚。此事關係重大,望你不負我望。”
牽招領命,深知責任重大,他沉聲迴應。
“大王放心,牽招定當竭盡全力,阻止烏丸騎兵前往南皮,絕不讓袁譚得逞。”言罷,牽招轉身離去,迅速準備前往柳城執行這一重要任務。
曹操端坐於主位,臉上洋溢著得意的笑容,他目光掃過廳中,最後落在崔琰身上。
“崔琰啊,昨日本丞相親自審閱了冀州的戶籍圖冊,沒想到這片土地之上,民力竟是如此雄厚,若是悉數征召,足以組成三十萬雄師,實乃天下一等一的大州啊!”言語之間,曹操的語氣中透露出對冀州實力的讚歎和對未來宏圖的憧憬。
“明公,如今中原大地正處於分崩離析之際,九州如同撕裂的布幅,二袁兄弟之間的爭鬥更是讓冀州百姓遭受了無盡的苦難。”
“放眼望去,白骨遍野,哀鴻遍野,此情此景,令人痛心疾首。在這樣的時局之下,我等應當以仁政治理為先,安撫民心,深入民間訪問風俗,將百姓從水深火熱之中解救出來。”
“然而,明公卻在此刻急於點算兵馬,這似乎與冀州男女老少對明公的期待相去甚遠。他們期待的,是一位能夠體恤民情、施以仁政的明主,而非僅僅是一位雄圖武略的霸主。”
崔琰的話音落下,廳中一片寂靜,他的話語如同重石投水。
崔琰這番話如同一記重錘,敲在了滿堂賓客的心上,他們麵麵相覷,無不為之色變。曹操也感到一陣愕然,他意識到自己的失言,不禁麵露尷尬之色。
沉默片刻後,曹操起身向崔琰拱手道歉:“崔琰所言極是,是曹操一時疏忽,未能充分考慮民生疾苦。在此,我向崔琰及冀州百姓致以誠摯的歉意。”
在曹操逐步鞏固鄴城統治之際,袁譚在平原郡的動作引起了各方關注。一日,在袁尚的臨時行營中,牽招急匆匆地走進主營,對著高幹焦急地說道:
“高將軍,曹操雖已消滅袁尚主力,但袁譚卻在此時收複平原郡,並連續攻占甘陵、安平、渤海、河間等郡,如今已在中山包圍了袁尚。此刻正是我們出兵救援的大好時機,若是坐視不理,袁尚一旦陷落,我們也將難逃曹操的掌控!”
高幹聞言,卻顯得異常冷靜,他眼神閃爍,語氣平淡地迴應道:
“牽招,你這是何其天真。如今曹操勢大,袁尚已是強弩之末,我們何必為了一座孤城,將自己置於險境?再者,曹操已向我拋出橄欖枝,我思慮再三,決定投靠曹操,以保全身家性命。”
牽招聽後,麵色驟變,他難以置信地看著高幹,憤慨地說道:
“高幹,你這是賣主求榮!袁尚雖處境艱難,但畢竟是我們的同僚,你怎麽能在此刻背叛他,還打算對我不利?你的良心何在?”
高幹冷笑一聲,眼中閃過一絲狠厲,語氣冰冷地說:
“牽招,這世上本就沒有永恆的忠誠,隻有永恆的利益。你若識時務,便與我一同投曹,若是不然,休怪我手下無情。”
牽招聽罷,心中充滿了憤怒與失望,他知道高幹已經下定決心,再多的勸說不免蒼白無力。他深吸一口氣,準備尋找機會逃離。
他隻身一人,匆匆踏上了前往中山的路途。沿途風塵仆仆,心情愈發沉重。
然而,當牽招抵達中山時,卻發現此處已是人去樓空。他打探得知,袁尚在曹操和袁譚的夾擊下,已經放棄了中山,逃往故安,去投奔幽州刺史袁熙了。牽招站在空蕩蕩的城池中,四顧茫然,心中充滿了失落與無奈。
他本想繼續追蹤袁尚,但轉念一想,如今自己已是走投無路,孤立無援。在這動蕩的時局中,他又能去向何方?牽招長歎一聲,意識到自己的命運已不再掌握在自己手中。
就在此時,曹操的追兵趕到,牽招沒有反抗,默默地接受了被捕的命運。他被帶到曹操麵前,曹操審視著他,眼中閃過一絲讚賞之色,語氣平靜地說:
“牽招,你雖是袁紹舊部,但才能出眾,我曹操素來愛才。如今你既已落入我手,何不歸順於我,共同開創一番事業?”
牽招聞言,心中雖然矛盾,但深知曹操的雄才大略,自己已無其他選擇。他跪地叩首,語氣堅定地迴應:
“大王雄圖偉業,牽招願為大王效力,赴湯蹈火,在所不惜。”
自此,牽招成為了曹操麾下的一員,他放下過往,全力以赴地為曹操效力,
戰敗袁尚之後,曹操的目光轉向了勢力日益壯大的袁譚。在曹操的心中,袁譚的崛起已經成為他在冀州統治的一顆釘子。一日,曹操在營帳中召集謀士,決意撕毀與袁譚的盟約,他冷峻地說道:
“袁譚近年來羽翼漸豐,其勢力範圍已觸及我冀州根基。若不加以遏製,恐將成為心腹大患。今日起,我意已決,即刻撕毀盟約,對袁譚發起突襲。”
十二月,寒風凜冽,龍河之畔,曹操與袁譚的軍隊對壘。曹操軍隊訓練有素,士氣高昂,而袁譚軍則因曹操的突然襲擊而陷入混亂。在曹操的指揮下,袁譚軍迅速崩潰,將領們紛紛倒戈投降。
戰場上,曹操望著紛紛投降的袁譚將領,嘴角露出一絲滿意的微笑。他轉向身邊的將領,下令道:
“傳令下去,袁譚軍已不成氣候,務必追擊到底,不可讓其逃脫。”
此時,袁譚在混亂中趁夜色逃奔南皮,他心急如焚,對身邊的親信說道:
“曹操背信棄義,我軍不敵其鋒芒。今夜我們必須盡快撤離,南皮或許還能成為我們的立足之地。快,點火為號,全軍火速撤退!”
袁譚的話音剛落,夜空中便升起了幾束火光,標誌著他們倉皇的逃亡之路。而曹操的軍隊則如影隨形,緊追不舍。
在袁譚逃至南皮後,深知自己力量不足以對抗曹操,於是派使者匆匆前往柳城,向烏丸人求援。在柳城的烏丸部落中,峭王蘇仆延接見了袁譚的使者,聽完使者的請求後,他點頭答應,語氣堅定地說:
“袁譚的請求,峭王我答應了。我將調集五千精銳騎兵,即刻前往南皮助他一臂之力。”
使者聞言,心中大喜,連忙拜謝峭王。
然而,曹操在得知袁譚求助於烏丸人的消息後,心中不禁憂慮起來。他在營帳中召集謀士,眉頭緊鎖,說道:
“袁譚求助於烏丸,若烏丸騎兵加入戰局,形勢將對我不利。必須阻止此事。”
此時,有人提起牽招曾統領過袁紹麾下的烏丸雇傭兵,對烏丸人頗為了解。曹操眼前一亮,立刻下令:
“速速請牽招前來,我有要事相托。”
牽招來到曹操麵前,曹操直截了當地說。
“牽招,我聞你曾統領烏丸兵,對烏丸人習性頗為了解。現袁譚求助於烏丸峭王蘇仆延,我命你即刻前往柳城,阻止蘇仆延出兵援助袁譚。此事關係重大,望你不負我望。”
牽招領命,深知責任重大,他沉聲迴應。
“大王放心,牽招定當竭盡全力,阻止烏丸騎兵前往南皮,絕不讓袁譚得逞。”言罷,牽招轉身離去,迅速準備前往柳城執行這一重要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