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人的足跡遍布大江南北,其中一部分人選擇了遠離塵囂的山區作為他們的棲息之地。這些遷徙至山區的漢人,與當地的越人毗鄰而居,逐漸形成了一個獨特的群體——山民。他們的生活與山川林莽緊密相連,交織著漢族與越族的文化習俗。


    也有一些漢族山民是因避罪而逃入深山的。他們或是為了逃避朝廷的追捕,或是為了擺脫世俗的紛爭,選擇了隱匿於山林之間。


    這些人在山間穿梭,專事搶劫或反抗朝廷,因而被外界稱為山賊或山寇。


    山賊與山寇的生活充滿了艱辛與危險,但他們也在這種環境中磨礪出了堅韌與勇敢。他們中的一些人與山越通婚,血脈交融,形成了更加緊密的聯係。有的相互往來,交流物資與信息,共同應對外界的威脅。還有的相互勾結,共同策劃劫掠行動,以獲取生存所需的資源。


    在這些被統治者視為“惡人”的民眾中,許多人選擇了深山作為他們的避難所。


    他們與山越為伍,共同生活、共同戰鬥,逐漸融為一體。這個統一體既保留了漢族與越族的文化特色,又形成了獨特的生活方式和社會結構。


    山越人,百越族的子孫,曆經秦漢更替的戰火紛飛,他們選擇了遠離塵囂,隱入深山老林之中。這片廣袤而神秘的山林,成為了他們避世的樂園,也是他們生活的源泉。


    在兩漢時期,山越人一直保持著安分守己的生活態度。他們不參與外界的紛爭,不卷入世俗的旋渦,隻是靜靜地守護著這片屬於自己的天地。山林中的資源豐富多樣,從參天大樹到潺潺流水,從珍稀草藥到野生動物,這一切都足夠讓他們維持一種自給自足的耕獵生活。


    與漢族傳統的小農經濟不同,山越人更看重打獵這門本領。對他們而言,打獵不僅僅是一種獲取食物的方式,更是一種生存的基本技能。在山林中,每一個山越人都必須學會如何與大自然和諧共處,如何從大自然中獲取生存所需的資源。


    而想要成為一個合格的獵手,首先便要掌握射術。射術,是山越人的必修課,也是他們傳承至今的古老技藝。從孩童時期開始,山越的孩子們便在長輩的指導下,學習如何拉弓、如何瞄準、如何射中目標。這種對射術的重視,使得山越人在狩獵時能夠更加精準、高效。


    這種現象在漢末三國時代尤為突出。當時,帶有地域色彩的幾處“精兵之地”,都有著類似的特點。這些地方的士兵,不僅身強體壯,而且射術精湛,成為了戰場上不可忽視的力量。


    曾經雄踞豫章、丹陽、吳三郡的山越人勢力如日薄西山,急劇衰落。他們的身影從這些富饒的土地上迅速消失,仿佛被曆史的洪流無情吞噬。


    除了那些在戰火中不幸被剿滅或成為俘虜的山越人,其餘大部紛紛撤離,他們穿越崇山峻嶺,最終匯聚於廬陵、會稽境內,尋求新的生存之地。


    然而,這個時代的人口爆炸式增長,即便是山越族,其人數也異常龐大。南下的山越人如潮水般湧入廬陵、會稽,不可避免地擠壓了當地原住山越的生存空間。資源有限,矛盾驟生,雙方之間的衝突如火山爆發,激烈而殘酷。


    在這紛亂之際,自領驃騎大將軍的士徽卻看到了機遇。他巧妙地擴充部眾,吸納了眾多山越勇士。


    然而,麵對江東軍的強大威脅,山越人展現出了驚人的韌性和團結。他們並未如預期般屈服,除了少數人選擇投靠士徽外,絕大多數山越人竟然摒棄前嫌,緩和了內部矛盾,結成了強大的山越聯盟!這個聯盟的成立,使得山越人的力量更加凝聚,成為一股不可小覷的力量。


    山越人的數量何其龐大,鼎盛時期竟高達兩三百萬人,幾乎占據了整個揚州人口的四分之一!


    即便經過曆年來的清剿,他們的數量依舊驚人,多達一百餘萬。而且,山越人在打仗方麵天賦異稟,幾乎全民皆兵,其英勇善戰的程度絲毫不亞於北方的遊牧民族。


    一張古樸的案幾旁,士徽與陸議相對而坐,案上擺放著地圖與文卷。兩人麵色凝重,正商討著對山越的作戰策略。


    “伯言(陸遜),我已拜你為撫越將軍,領丹陽太守。此次對付山越,非同小可,需得周密部署。”


    “末將定不負重托。我已擬好計策,欲先移書相鄰四郡,令他們各保疆界,以穩住局勢。”


    “嗯,此舉甚好。既可避免戰火波及無辜,又可集中兵力對付山越。”


    陸議指著地圖上的幾個點:“我打算分兵扼守這些險要之地,如紫金山、天目山、黃山等,將山越分割包圍。我們隻修繕藩籬,不與他們正麵交鋒。”


    “不與交鋒?這是何意?”


    “山越人擅於山地作戰,我們若與之硬拚,難免損失慘重。不如以逸待勞,待其穀物將熟時,縱兵芟刈,以饑餓迫使他們出山求活。”


    士徽恍然大悟,擊掌稱妙:“好計!如此一來,既可避免無謂的犧牲,又可達到我們的目的。”


    “待山越人出山後,我打算將其中精壯者選為兵士,編入我們的軍隊。這些山越戰士擅長山地作戰,可以組成專門的山地部隊,增強我們的戰鬥力。”


    士徽點頭同意,“此舉甚好,既可削弱山越的實力,又可壯大我們的隊伍。”


    “在分割包圍的過程中,我們會在夜間派出精銳小隊,悄悄破壞他們的水源和糧道,造成他們的恐慌和混亂。同時,我們會在關鍵路口設置伏兵,一旦山越人試圖突圍,就給予他們致命的打擊。”


    “如此細致的安排,定能事半功倍。”


    “在穀物成熟之際,我們會派出騎兵隊,迅速穿越山穀,焚燒他們的田地,確保他們無法收獲。這樣,山越人就不得不出山求活。”


    “伯言,你的計策周密而深遠,就按你的計劃去辦。”


    隨著陸議計策的逐步實施,山越人原本寧靜的山區生活被悄然打破。那些昔日裏隱匿於深山老林中的山越部落,開始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


    起初,隻是偶爾有幾名山越饑民偷偷摸摸地從密林中鑽出,他們衣衫襤褸,麵黃肌瘦,眼中透露著對食物的渴望與對未來的迷茫。他們小心翼翼地避開官軍的巡邏隊,尋找著可以果腹的野菜和樹皮。


    隨著時間的推移,出山的山越饑民越來越多。他們或三五成群,或拖家帶口,步履蹣跚地走向山外。他們的臉上寫滿了疲憊和無奈,但更多的是對生存的渴望。


    在官軍設立的關卡前,這些饑民們排起了長長的隊伍。他們手中捧著從山中采摘的野果和草藥,希望以此來換取一些糧食。官軍們按照陸議的吩咐,並沒有為難他們,而是給予了基本的糧食救濟。


    在這些饑民中,不乏一些年幼的孩子和年邁的老人。他們的出現,更是讓人感受到了山越人麵臨的困境。孩子們緊緊依偎在父母身邊,眼中充滿了對未知世界的好奇和恐懼;而老人們則默默地坐在一旁,迴憶著往日山中的寧靜生活。


    隨著越來越多的山越饑民出山,陸議的計策開始顯現出成效。這些饑民不僅削弱了山越人的戰鬥力,還為官軍提供了更多的情報和線索。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漢末:從交州開始製霸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左牽黃右擎蒼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左牽黃右擎蒼並收藏漢末:從交州開始製霸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