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功鎮壓臧洪叛變之後,袁紹聲威大震,威望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他自封為大將軍,以示其赫赫戰功和至高無上的地位。同時,他還加九錫,彰顯其尊貴與榮耀。此時,袁紹的勢力範圍已橫跨六州,涵蓋了冀、並、青、幽、兗、豫的大部分地區。


    隨著袁紹的勢力不斷擴張,直至長城腳下,他的版圖邊界與塞外廣闊的草原相接,不可避免地要與那些桀驁不馴、善於騎射的遊牧民族產生交集。


    這些民族如同野馬般難以馴服,他們在長城以北的草原上馳騁,時刻覬覦著中原的繁華。


    鮮卑、烏丸等部族,如同草原上的雄鷹,自由翱翔,不受拘束,他們的鐵騎隨時可能成為邊疆的隱患。


    麵對這一局麵,袁紹深知處理好與鮮卑、烏丸的關係,將成為他統一北方的關鍵所在。他開始將外交政策重心轉向北方,力求在這片廣袤的土地上,建立起穩固的聯盟。


    自袁紹的高祖父袁安起,袁家便以懷柔之策對待北方遊牧民族,這一傳統在袁紹手中得以延續。袁紹深知民族團結之重要,因此,他對鮮卑、烏丸等民族始終抱以寬容與尊重,贏得了這些民族的普遍擁護。


    在公元2世紀90年代,鮮卑民族內部發生分裂,分為扶羅韓、步度根、軻比能三部。扶羅韓與步度根均為鮮卑王族出身,血脈高貴。而軻比能雖出身低微,但他英勇善戰,公正無私,因此在鮮卑民眾中享有極高的聲望。


    時局變幻,軻比能憑借其過人的膽識和智慧,一舉襲殺扶羅韓,吞並其部眾,同時還吸納了一部分烏丸人,與步度根形成了東西對峙之勢。


    袁紹坐在大廳之中,眉頭微微皺起,眼神中透露出一絲好奇與期待。使者站在他麵前,匯報著軻比能的情況。


    “主公,鮮卑民族已分裂為三部,軻比能勇猛異常,清廉公正,深受鮮卑人擁戴。他已吞並扶羅韓部,勢力日益壯大。”


    “軻比能果真如傳說中那般勇健開明?”


    “迴稟主公,軻比能確實英勇善戰,且對漢文化充滿敬仰,樂於學習。此次前去拜訪,軻比能部下對書寫漢字和冶煉金屬的技術表現出極高的熱情。”


    袁紹聽後,臉上露出滿意的笑容:“好,如此一來,我國邊疆又添一強大盟友。繼續教他們漢文化,鞏固雙方友誼。”


    步度根望著軻比能俯首稱臣的身影,心中五味雜陳。他深知,鮮卑部族間的實力差距正逐漸拉大。


    終於,他忍不住開口道:“軻比能,你向袁紹俯首,部族果然日益強盛。我雖心有不甘,但也不得不承認,這是明智之舉。”


    軻比能抬起頭,目光堅定地迴應:“步度根,我知道你心中恐懼。但時代在變,我們必須順應潮流。袁紹實力雄厚,與我們結盟,對鮮卑部族隻有好處。”


    步度根沉默片刻,長歎一聲:“你說得對。為了部族的未來,我也隻好向袁紹示好。從此,東、西鮮卑都將成為袁紹的臣民。”


    軻比能點頭,臉上露出欣慰的笑容:“這樣一來,我們鮮卑部族就能團結一心,共同抵抗外敵。步度根,你做出了明智的選擇。”


    步度根苦笑一聲:“但願如此。隻希望袁紹能善待我們,讓我們鮮卑部族在這亂世中立足。”


    在廣袤的北方草原上,烏丸人的身影顯得尤為獨特。與團結一心的鮮卑人相比,烏丸人的內部分裂狀況更為嚴重。


    公元2世紀末,長城腳下活躍著四個烏丸部落,分別是遼西部、上穀部、遼東部和右北平部。這四個部落各自為政,各自推舉出一名“率眾王”,亦稱“大人”,以單於的身份統治部落。


    在這四部分裂的烏丸部落中,丘力居大人曾是其中一位顯赫的領袖。然而,歲月無情,丘力居大人終究撒手人寰,留下了年少的兒子樓班。此時,烏丸部落的權力出現了真空,各部勢力蠢蠢欲動。在這關鍵時刻,丘力居的侄子蹋頓挺身而出,暫攝政權。


    蹋頓不僅英勇善戰,更具備過人的智慧。他深知烏丸部落內部分裂的弊端,決心一統四部,結束長期的內耗。在蹋頓的帶領下,烏丸部落展開了一係列征戰。他巧妙地運用策略,逐一征服了其餘三部烏丸,使得整個烏丸部落重新歸於統一。


    在蹋頓的努力下,樓班被奉為烏丸單於,象征著烏丸部落的最高權力。而蹋頓則自稱率眾王,輔佐樓班治理部落。在他的領導下,烏丸部落逐漸走向繁榮昌盛,成為北方草原上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


    使者楊林,身著錦衣,腰懸寶劍,神情肅穆,肩負著漢朝天子的神聖使命,踏上了遼闊的烏丸草原。


    這一天,晴空萬裏,陽光照耀在金黃的草原上,映襯著楊林堅定的步伐。


    在一片開闊的空地上,烏丸三部之王——蹋頓、頒下、汗盧維,早已率領著各自的部落首領和勇士們恭候多時。他們身著各部特色的皮革甲胄,頭戴羽毛裝飾的帽子,目光中透露出對漢朝天命的敬畏和對未來的期待。


    楊林走到三位烏丸王的麵前,深深一揖,隨後莊嚴宣布:“吾,天子之使,特來拜謁三位烏丸之王,並奉上皇恩,加封爾等為單於。”


    隨著楊林的宣告,隨行的漢軍士兵們將一輛裝飾華麗的安車推到了場中央,車上覆蓋著精致的華蓋,流蘇隨風搖曳,顯得尊貴而莊重。安車兩旁,羽旄飄飄,如同天邊的雲彩,象征著榮耀與尊崇。


    接著,士兵們又抬出了黃屋和左纛,這兩件儀仗象征著至高無上的權力和地位。黃屋的黃色象征著皇家的威嚴,而左纛的飄揚則預示著烏丸三部將在單於的領導下,如雄鷹展翅,翱翔於北方的大地。


    楊林親手將璽綬交予蹋頓、頒下、汗盧維三位烏丸王,並一一為他們戴上象征單於身份的冠冕。隨後,他高聲說道:“朕以天子之名,賜爾等安車、華蓋、羽旄、黃屋、左纛等儀仗,以示皇恩浩蕩,望爾等勉力而行,忠誠於漢室,保一方平安。”


    蹋頓等三位烏丸王激動地接過儀仗,俯首跪拜,感激之情溢於言表。他們深知,這些儀仗不僅僅是對他們個人的榮耀,更是對整個烏丸部落的認可與尊重。


    楊林穩步走到三位烏丸王麵前,行跪拜之禮,隨後起身,展開製書,高聲宣讀:


    “使持節、大將軍、督冀幽青並、領冀州牧、邟鄉侯袁紹,承製詔命:遼東屬國率眾王頒下、遼西率眾王蹋頓、右北平率眾王汗盧維,爾等聽旨!”


    三位烏丸王齊刷刷跪地,聆聽詔命。


    “爾等祖先,慕我中華美德,千裏迢迢,遷至長城腳下,忠誠於朝廷,北抗獫狁,東禦穢貊,世代守衛邊疆,護我大漢百姓。雖偶有觸法之舉,但總能悔過自新。在諸多外族之中,爾等堪稱聰慧之輩。”


    “昔日,爾等首領稱為千夫長、百夫長,盡心盡責,為我大漢效力,故有封王封侯之榮。近年來,王室多災,公孫瓚叛亂,爾等三王憤慨不已,舉弓箭,與我漢軍並肩作戰,忠勇可嘉。然惡人阻斷道路,致使詔命難至。”


    “有功不賞,勤勞者懈怠。今朕特派謁者楊林,加封爾等三王為單於,賜予璽綬、車服,以彰爾等之功。爾等當繼續安撫部落,教育部下,勿使為惡。爾等子孫,世襲單於之位,永為外族領袖。切勿玩忽職守,自取禍亂!勉之!烏丸單於蹋頓統轄部眾,左、右單於(頒下、汗盧維)受其節度,其餘一切如故。”


    宣讀完詔命,楊林將安車、華蓋、羽旄、黃屋、左纛等儀仗賜予三位烏丸王。


    袁紹雄踞河北,其安撫與收編北方遊牧民族之策略,堪稱一絕。


    他巧妙地將鮮卑、烏丸、南匈奴、屠各等遊牧民族納入麾下,使其成為自己強大的雇傭軍和勇猛的敢死隊。


    袁紹深知遊牧民族驍勇善戰的特點,於是采取懷柔政策,對各部族進行安撫。他不僅賜予他們土地和財物,還尊重他們的風俗習慣,使得這些原本桀驁不馴的遊牧民族紛紛歸附。


    這種策略並非袁紹首創。早在楚漢相爭時期,劉邦和項羽便已懂得利用匈奴的樓煩部落為己效力。由於劉項二人皆出自江淮流域,當地並不產良馬,騎兵力量薄弱。因此,他們不得不借助匈奴樓煩部落的驍勇,以彌補自身在騎兵方麵的不足。


    到了漢末時期,袁紹成為了唯一一個能讓所有塞北遊牧民族心悅誠服的軍閥。


    他憑借過人的政治智慧和軍事才能,將這些遊牧民族團結在自己麾下,共同為統一北方的宏圖大業而努力。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漢末:從交州開始製霸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左牽黃右擎蒼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左牽黃右擎蒼並收藏漢末:從交州開始製霸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