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 休養生息
漢末:從交州開始製霸 作者:左牽黃右擎蒼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曹操在與袁紹的緊張對峙中,他一邊巧妙地施展外交手段,力求緩和雙方關係,一邊緊鑼密鼓地著手解決眼前的糧食危機。
一日,曹操在府邸召開了一次緊急經濟會議。與會者皆是曹操的心腹謀士和將領。
此時,韓浩挺身而出,提出了自力更生的策略。
“主公,依末將之見,我們應當自力更生,在己方控製區內屯田。如此一來,既能解決糧食問題,又能擺脫對其他勢力的經濟依賴。”
“嗯,韓將軍所言甚是。那麽,關於屯田之事,你有何具體建議?”
“主公,我們可以委任典農中郎將任峻和羽林監棗祗,領導軍民在許縣郊區屯田。待時機成熟,再將此模式推廣至其他州郡。”
“好!就依韓將軍所言。任峻、棗祗,你二人聽令!”
任峻、棗祗:“末將在!”
“命你二人負責領導軍民在許縣郊區屯田,務必全力以赴,確保糧食供應。如有成效,就把此模式推廣至其他州郡。”
袁紹的直接統治地區卻顯得格外特殊。這片土地肥沃,糧食產量豐富,夾在三位屯田的諸侯之間,卻依然能保持糧食的充裕,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這無疑說明了一個事實:在當時,屯田規模最大、效果最好的,非袁紹莫屬。
袁紹治下的屯田,得益於其廣闊的疆域和肥沃的土地,更得益於他對農業生產的重視。
在眾多農業專家中,棗祗以其卓越的領導才能和對農業生產的深刻理解而聞名遐邇。袁紹對棗祗的才能極為欣賞,多次派遣使者攜帶重金和聘書,希望能將這位農業領袖納入麾下。
袁術,胸懷大誌,意圖代漢自立。他深信三統、五行終始思想,又對《春秋讖》中“代漢者當塗高”的預言推崇備至。而他手中掌控的九江郡當塗縣,更讓他覺得這一切似乎都是天意所歸。
在被曹操逐出兗州之後,袁術逃至揚州九江郡,事業竟然意外地煥發了第二春。
他屢戰屢勝,橫掃東南,威震四方。更令人驚喜的是,他獲得了傳國玉璽,這無疑為他稱帝增添了底氣。此時,河內人張蜅又送來預言符命,種種跡象都與當年劉秀在河北稱帝時如出一轍。
一日,袁術大會群臣,神情嚴肅地說:“諸位,如今劉家衰微,海內鼎沸。天下百姓,苦秦久矣。而我袁家,連續四世擔任公輔,深受百姓愛戴。如今,天命所歸,民心所向,我欲應天順民,代漢自立。不知各位如何看待此事?”
群臣聞言,紛紛議論起來。有的認為時機已成熟,袁術應順應天意,登基稱帝;有的則擔憂此舉會引發天下大亂,勸袁術三思。然而,袁術心意已決,他堅信自己才是真正的天命之子,是時候揭竿而起,開創一個新的時代了。
躊躇滿誌的袁術,身披龍袍,頭戴金冠,站在壽春的宮殿之上,俯瞰著腳下的一片繁華。他眼中閃爍著得意的光芒,嘴角掛著誌在必得的微笑。今日,他在此稱帝,宣告天下,他袁術才是真正的九五之尊。
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袁術心生一計,希望通過兒女聯姻,與鄰居呂布在徐揚地區結成政治同盟。這樣一來,既能讓自己的登基大典顯得更加偉岸,又能借助呂布的兵力,擴大自己的勢力範圍。
政治頭腦簡單的呂布,聽到袁術的提議,不假思索便答應了。他興高采烈地將女兒打扮得花枝招展,送上接親花車,準備送往壽春。花車隊伍浩浩蕩蕩,沿途引來無數百姓圍觀,熱鬧非凡。
陳珪匆匆趕來,一番肺腑之言讓呂布陷入了沉思。
“袁術竟敢冒天下之大不韙,自稱皇帝,已成為眾矢之的。你將女兒嫁給他兒子,豈不是置女兒於險境?”陳珪憂心忡忡地勸說道。
呂布聞言,心中矛盾不已,長歎一聲:“可女兒已經啟程,我若反悔,豈不是讓天下人恥笑?”
陳珪緊追不舍:“是天下人的看法重要,還是女兒的安危重要?”呂布猶豫片刻,眼中閃過一絲堅定:“女兒!”
隨即,呂布派出精銳騎兵,風馳電掣般追迴女兒。為了防止消息泄露,損害名譽,他狠下心來,將袁術的使者斬殺。然而,紙終究包不住火,此事還是傳到了袁術耳中。
袁術聞訊,暴跳如雷,立刻調兵遣將,攻打呂布。
袁術一聲令下,旗下大將軍張勳、大將橋蕤等猛將紛紛響應。與此同時,袁術還糾集了韓暹、楊奉等在逃的悍匪,共組成了七路大軍,浩浩蕩蕩地向徐州進發。
此時,徐州的守將呂布聞訊,頓時心生懼意,麵色蒼白,埋怨地看著身邊的謀士陳珪。
“如今袁術大軍壓境,都是因為你之前的決策失誤,才導致了今天的局麵!你說,我們現在該怎麽辦?”呂布的話語中充滿了無奈和責備,似乎將所有的責任都推到了陳珪身上。
陳珪麵對呂布的責難,卻顯得異常鎮定,他微微一笑。
“將軍勿憂,袁術與韓暹、楊奉的結合,不過是暫時之勢,猶如一群被繩子束縛的雞。它們因生活所迫,無奈共處一窩,互相擁擠,卻各有心思。這樣的聯盟,看似強大,實則脆弱。一旦有外力介入,輕輕解開束縛它們的繩子,這些雞便會各自飛散,追尋自己的生活。”
呂布不禁衝著陳珪點點頭,眼中閃過一絲讚賞。
“漢瑜你這個比喻真是妙極,通俗易懂,我一下就明白了。哈哈,我就是那個帶走雞的外人啊!”
陳珪聞言,眼中露出敬佩之色,忙迴應道:“將軍真是聰明過人,獨具慧眼,見機行事的能力令人歎服!”
呂布聽後,卻突然皺起眉頭,顯得有些為難:“可是,這麽多雞,我究竟該帶走哪一隻呢?”
他看著眼前眾多將領,眼神猶豫不決。
陳珪見狀,試探性地問呂布:“將軍,您看,楊奉的‘奉’字,和韓暹的‘暹’字,加在一起,念什麽?”
呂布略一思索,眼中閃過一絲明亮,興奮地說:“鳳仙!對,漢瑜真有你的!一看你就老練。小鳳仙兒,這名字好,我帶走他倆!”
陳珪聞言,頓時尷尬不已,忙解釋道:“咳,咳,將軍,您誤會了……我的意思是這兩個人的名字,跟您的字暗合,您的字是‘奉先’。這說明你們有緣啊!”
呂布恍然大悟,拍拍額頭,笑道:“奧……原來如此,漢瑜你說的對!很對,我倒是忘了。看來,我跟他們還真是有緣呢!”
於是,呂布決意聯合韓暹、楊奉共抗袁術,遂命陳登攜親筆信前往二將駐地。信中寫道:
“奉、暹二位將軍,現在袁術要篡奪漢朝,正是咱們一起再為漢朝出力的時候。機不可失啊!”
韓暹與楊奉接過呂布的書信,目光在字裏行間徘徊,沉默不語。
信中的話語如同一塊巨石投入平靜的湖麵,激起了他們心中的層層漣漪。
使者陳登見狀,深知兩位將軍心中的權衡與掙紮,於是緩緩開口:“呂將軍還有一言相托,若二位將軍願意攜手共進,此次討伐袁術之戰,所得戰利品,悉數歸二位將軍所有。”
此言一出,韓暹與楊奉的眼神中閃過一絲光芒,那是對於戰利品的渴望,更是對於共同目標的認同。沉默被打破,兩人相視一笑,仿佛在那一刹那間,心中的壁壘已然倒塌。
“呂布將軍情深義重,我等豈能辜負?願與呂將軍並肩作戰,共討逆賊袁術!”楊奉亦隨即附和:“正是如此,我等願同呂布將軍共創輝煌,為漢朝再立新功!”
陳登見狀,心中暗喜,知道此行使命已達。
戰鼓聲震天,塵土飛揚,呂布率領的鐵騎與張勳的軍隊在戰場上對峙,距離已不足百步。緊張的氣氛幾乎凝固了空氣,雙方士兵的眼神中都閃爍著決戰的火焰。
就在這千鈞一發之際,韓暹與楊奉突然作出了驚人之舉。他們臨陣倒戈,率領部下迅速調轉槍頭,對準了袁術的軍隊。這一變故如同狂風暴雨,瞬間打破了戰場的平衡。袁術的軍隊措手不及,被韓暹、楊奉的猛烈攻擊打得陣腳大亂,如同斷線風箏般四散逃竄。
在這場突如其來的襲擊中,袁術的十員大將未能逃脫厄運,紛紛倒在了血泊之中。戰場上,鮮血染紅了土地,屍體堆積如山,一片慘烈的景象。
乘著這股勝利的勢頭,呂布、韓暹與楊奉三人聯手,指揮著聯軍乘勝追擊。他們如同破竹之勢,一路勢不可擋,從徐州的下邳出發,直搗袁術的腹地。他們橫掃戰場,所向披靡,一直追擊到揚州九江境內的鍾離,才停下了征戰的步伐。
在這場戰役中,呂布鐵騎如風,追擊敵軍六百餘裏,那種馳騁天下的快感讓他心潮澎湃。他仿佛化身為戰神,所向披靡,威震四方。
然而,這場輝煌的勝利,卻成了袁術人生下坡路的起點。
呂布成功統一了徐州全境,這是他成為徐州諸侯以來最耀眼的成績。
曾經以臧霸為首的徐州北部地區,如今已俯首稱臣,歸順於呂布麾下。而在豫州小沛的劉備,名義上也是呂布的同盟。
戰敗的袁術兵馬紛紛投降,為呂家軍注入了新鮮血液。
韓暹、楊奉等勢力也紛紛投靠,使得呂布的實力空前壯大。原本袁術隻想通過聯姻,娶呂布的女兒為兒媳,以此鞏固地位。然而,事與願違,非但未能如願,反而被呂布奪走了多年積攢的家當和忠誠的追隨者。
然而,呂布在享受勝利果實的同時,也為自己的覆滅埋下了隱患。
呂布雖然實力雄厚,但過於招搖,必然會引來群雄覬覦。在這亂世之中,誰能笑到最後,尚未可知。
一日,曹操在府邸召開了一次緊急經濟會議。與會者皆是曹操的心腹謀士和將領。
此時,韓浩挺身而出,提出了自力更生的策略。
“主公,依末將之見,我們應當自力更生,在己方控製區內屯田。如此一來,既能解決糧食問題,又能擺脫對其他勢力的經濟依賴。”
“嗯,韓將軍所言甚是。那麽,關於屯田之事,你有何具體建議?”
“主公,我們可以委任典農中郎將任峻和羽林監棗祗,領導軍民在許縣郊區屯田。待時機成熟,再將此模式推廣至其他州郡。”
“好!就依韓將軍所言。任峻、棗祗,你二人聽令!”
任峻、棗祗:“末將在!”
“命你二人負責領導軍民在許縣郊區屯田,務必全力以赴,確保糧食供應。如有成效,就把此模式推廣至其他州郡。”
袁紹的直接統治地區卻顯得格外特殊。這片土地肥沃,糧食產量豐富,夾在三位屯田的諸侯之間,卻依然能保持糧食的充裕,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這無疑說明了一個事實:在當時,屯田規模最大、效果最好的,非袁紹莫屬。
袁紹治下的屯田,得益於其廣闊的疆域和肥沃的土地,更得益於他對農業生產的重視。
在眾多農業專家中,棗祗以其卓越的領導才能和對農業生產的深刻理解而聞名遐邇。袁紹對棗祗的才能極為欣賞,多次派遣使者攜帶重金和聘書,希望能將這位農業領袖納入麾下。
袁術,胸懷大誌,意圖代漢自立。他深信三統、五行終始思想,又對《春秋讖》中“代漢者當塗高”的預言推崇備至。而他手中掌控的九江郡當塗縣,更讓他覺得這一切似乎都是天意所歸。
在被曹操逐出兗州之後,袁術逃至揚州九江郡,事業竟然意外地煥發了第二春。
他屢戰屢勝,橫掃東南,威震四方。更令人驚喜的是,他獲得了傳國玉璽,這無疑為他稱帝增添了底氣。此時,河內人張蜅又送來預言符命,種種跡象都與當年劉秀在河北稱帝時如出一轍。
一日,袁術大會群臣,神情嚴肅地說:“諸位,如今劉家衰微,海內鼎沸。天下百姓,苦秦久矣。而我袁家,連續四世擔任公輔,深受百姓愛戴。如今,天命所歸,民心所向,我欲應天順民,代漢自立。不知各位如何看待此事?”
群臣聞言,紛紛議論起來。有的認為時機已成熟,袁術應順應天意,登基稱帝;有的則擔憂此舉會引發天下大亂,勸袁術三思。然而,袁術心意已決,他堅信自己才是真正的天命之子,是時候揭竿而起,開創一個新的時代了。
躊躇滿誌的袁術,身披龍袍,頭戴金冠,站在壽春的宮殿之上,俯瞰著腳下的一片繁華。他眼中閃爍著得意的光芒,嘴角掛著誌在必得的微笑。今日,他在此稱帝,宣告天下,他袁術才是真正的九五之尊。
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袁術心生一計,希望通過兒女聯姻,與鄰居呂布在徐揚地區結成政治同盟。這樣一來,既能讓自己的登基大典顯得更加偉岸,又能借助呂布的兵力,擴大自己的勢力範圍。
政治頭腦簡單的呂布,聽到袁術的提議,不假思索便答應了。他興高采烈地將女兒打扮得花枝招展,送上接親花車,準備送往壽春。花車隊伍浩浩蕩蕩,沿途引來無數百姓圍觀,熱鬧非凡。
陳珪匆匆趕來,一番肺腑之言讓呂布陷入了沉思。
“袁術竟敢冒天下之大不韙,自稱皇帝,已成為眾矢之的。你將女兒嫁給他兒子,豈不是置女兒於險境?”陳珪憂心忡忡地勸說道。
呂布聞言,心中矛盾不已,長歎一聲:“可女兒已經啟程,我若反悔,豈不是讓天下人恥笑?”
陳珪緊追不舍:“是天下人的看法重要,還是女兒的安危重要?”呂布猶豫片刻,眼中閃過一絲堅定:“女兒!”
隨即,呂布派出精銳騎兵,風馳電掣般追迴女兒。為了防止消息泄露,損害名譽,他狠下心來,將袁術的使者斬殺。然而,紙終究包不住火,此事還是傳到了袁術耳中。
袁術聞訊,暴跳如雷,立刻調兵遣將,攻打呂布。
袁術一聲令下,旗下大將軍張勳、大將橋蕤等猛將紛紛響應。與此同時,袁術還糾集了韓暹、楊奉等在逃的悍匪,共組成了七路大軍,浩浩蕩蕩地向徐州進發。
此時,徐州的守將呂布聞訊,頓時心生懼意,麵色蒼白,埋怨地看著身邊的謀士陳珪。
“如今袁術大軍壓境,都是因為你之前的決策失誤,才導致了今天的局麵!你說,我們現在該怎麽辦?”呂布的話語中充滿了無奈和責備,似乎將所有的責任都推到了陳珪身上。
陳珪麵對呂布的責難,卻顯得異常鎮定,他微微一笑。
“將軍勿憂,袁術與韓暹、楊奉的結合,不過是暫時之勢,猶如一群被繩子束縛的雞。它們因生活所迫,無奈共處一窩,互相擁擠,卻各有心思。這樣的聯盟,看似強大,實則脆弱。一旦有外力介入,輕輕解開束縛它們的繩子,這些雞便會各自飛散,追尋自己的生活。”
呂布不禁衝著陳珪點點頭,眼中閃過一絲讚賞。
“漢瑜你這個比喻真是妙極,通俗易懂,我一下就明白了。哈哈,我就是那個帶走雞的外人啊!”
陳珪聞言,眼中露出敬佩之色,忙迴應道:“將軍真是聰明過人,獨具慧眼,見機行事的能力令人歎服!”
呂布聽後,卻突然皺起眉頭,顯得有些為難:“可是,這麽多雞,我究竟該帶走哪一隻呢?”
他看著眼前眾多將領,眼神猶豫不決。
陳珪見狀,試探性地問呂布:“將軍,您看,楊奉的‘奉’字,和韓暹的‘暹’字,加在一起,念什麽?”
呂布略一思索,眼中閃過一絲明亮,興奮地說:“鳳仙!對,漢瑜真有你的!一看你就老練。小鳳仙兒,這名字好,我帶走他倆!”
陳珪聞言,頓時尷尬不已,忙解釋道:“咳,咳,將軍,您誤會了……我的意思是這兩個人的名字,跟您的字暗合,您的字是‘奉先’。這說明你們有緣啊!”
呂布恍然大悟,拍拍額頭,笑道:“奧……原來如此,漢瑜你說的對!很對,我倒是忘了。看來,我跟他們還真是有緣呢!”
於是,呂布決意聯合韓暹、楊奉共抗袁術,遂命陳登攜親筆信前往二將駐地。信中寫道:
“奉、暹二位將軍,現在袁術要篡奪漢朝,正是咱們一起再為漢朝出力的時候。機不可失啊!”
韓暹與楊奉接過呂布的書信,目光在字裏行間徘徊,沉默不語。
信中的話語如同一塊巨石投入平靜的湖麵,激起了他們心中的層層漣漪。
使者陳登見狀,深知兩位將軍心中的權衡與掙紮,於是緩緩開口:“呂將軍還有一言相托,若二位將軍願意攜手共進,此次討伐袁術之戰,所得戰利品,悉數歸二位將軍所有。”
此言一出,韓暹與楊奉的眼神中閃過一絲光芒,那是對於戰利品的渴望,更是對於共同目標的認同。沉默被打破,兩人相視一笑,仿佛在那一刹那間,心中的壁壘已然倒塌。
“呂布將軍情深義重,我等豈能辜負?願與呂將軍並肩作戰,共討逆賊袁術!”楊奉亦隨即附和:“正是如此,我等願同呂布將軍共創輝煌,為漢朝再立新功!”
陳登見狀,心中暗喜,知道此行使命已達。
戰鼓聲震天,塵土飛揚,呂布率領的鐵騎與張勳的軍隊在戰場上對峙,距離已不足百步。緊張的氣氛幾乎凝固了空氣,雙方士兵的眼神中都閃爍著決戰的火焰。
就在這千鈞一發之際,韓暹與楊奉突然作出了驚人之舉。他們臨陣倒戈,率領部下迅速調轉槍頭,對準了袁術的軍隊。這一變故如同狂風暴雨,瞬間打破了戰場的平衡。袁術的軍隊措手不及,被韓暹、楊奉的猛烈攻擊打得陣腳大亂,如同斷線風箏般四散逃竄。
在這場突如其來的襲擊中,袁術的十員大將未能逃脫厄運,紛紛倒在了血泊之中。戰場上,鮮血染紅了土地,屍體堆積如山,一片慘烈的景象。
乘著這股勝利的勢頭,呂布、韓暹與楊奉三人聯手,指揮著聯軍乘勝追擊。他們如同破竹之勢,一路勢不可擋,從徐州的下邳出發,直搗袁術的腹地。他們橫掃戰場,所向披靡,一直追擊到揚州九江境內的鍾離,才停下了征戰的步伐。
在這場戰役中,呂布鐵騎如風,追擊敵軍六百餘裏,那種馳騁天下的快感讓他心潮澎湃。他仿佛化身為戰神,所向披靡,威震四方。
然而,這場輝煌的勝利,卻成了袁術人生下坡路的起點。
呂布成功統一了徐州全境,這是他成為徐州諸侯以來最耀眼的成績。
曾經以臧霸為首的徐州北部地區,如今已俯首稱臣,歸順於呂布麾下。而在豫州小沛的劉備,名義上也是呂布的同盟。
戰敗的袁術兵馬紛紛投降,為呂家軍注入了新鮮血液。
韓暹、楊奉等勢力也紛紛投靠,使得呂布的實力空前壯大。原本袁術隻想通過聯姻,娶呂布的女兒為兒媳,以此鞏固地位。然而,事與願違,非但未能如願,反而被呂布奪走了多年積攢的家當和忠誠的追隨者。
然而,呂布在享受勝利果實的同時,也為自己的覆滅埋下了隱患。
呂布雖然實力雄厚,但過於招搖,必然會引來群雄覬覦。在這亂世之中,誰能笑到最後,尚未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