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袁紹崛起
漢末:從交州開始製霸 作者:左牽黃右擎蒼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袁軍如同一股不可阻擋的洪流,沿著南北走向的西山東側,由南向北穩步推進。在這條戰線上,袁軍的士氣高昂,勢如破竹,所向披靡。沿途,他們接連摧毀了黑山頭領左髭丈八、劉石、青牛角、黃龍、左校、郭大賢、李大目、於羝根等人的營壘,斬獲敵軍數以萬計。
“奉先,此次大戰,我軍能否取得勝利,全係於你一身。你作為先鋒,務必為我軍打開局麵!”
呂布抱拳應諾,英氣逼人。
“主公放心,末將定當不負使命,率領鐵騎,衝鋒陷陣,為我國立下赫赫戰功!”
......
“奉先,你的赤兔馬神速無比,配合你的武藝,定能所向披靡。此次戰役,願你馬到功成!”
呂布撫摸著赤兔馬的鬃毛,信心滿滿。
“赤兔馬跟隨我征戰多年,早已與我心意相通。今日之戰,我定會讓敵軍聞風喪膽!”
......
“奉先,你的英勇無畏,正是我軍所需要的。”
“主公,末將定當全力以赴,為我軍殺出一條血路,讓敵人見識到我等的勇猛!”
......
每一次大戰,袁紹都將其心腹愛將呂布置於先鋒位置,衝鋒陷陣。呂布英勇無比,騎著一匹名叫“赤兔”的赤紅色名駒,威風凜凜。呂布手持一杆寒光閃閃的百煉長矛,矛頭所指,敵軍無不膽寒。
在戰場上,呂布猶如一道紅色的旋風,所過之處,敵軍紛紛敗退。他那矯健的身影,伴隨著赤兔馬的嘶鳴,成為戰場上最為矚目的焦點。在袁軍的推進過程中,呂布屢立戰功,為袁紹立下了赫赫戰功,也使得敵人聞風喪膽。
常山郡是黑山軍總頭領張燕的根據地。張燕的家鄉,即在常山郡的真定縣。也就是說,他與名將趙雲乃是同鄉。
張燕聽說袁紹大軍來到,連忙點起麾下兵步約兩萬、騎兵數千,嚴陣以待。
傳令兵急匆匆地跑來:“將軍,麾下士兵已集結,隨時待命!”
“好!傳令各部,嚴陣以待,切勿輕舉妄動,等候敵軍進攻。”
袁紹仍然使用老辦法,即先以呂布兵馬為前鋒縱橫衝擊敵陣,然後再以大兵掩殺。
袁紹在指揮台上,自信滿滿:“呂布聽令,此次戰役,你仍為前鋒,命你率領本部兵馬,衝擊敵陣。”
呂布抱拳應道):“末將遵命!定當不負主公厚望,一舉擊潰敵軍!”
張燕望著呂布的騎兵衝鋒,緊張地:“穩住陣腳,不要被敵軍衝散!弓箭手,準備射擊!”
袁紹看著戰場局勢,冷笑道:“張燕,你這幾萬兵馬,豈能抵擋我大軍的衝擊?”
“全軍聽令,待呂布衝散敵陣,立即掩殺過去,一舉拿下張燕!”
於是,有“飛燕”之稱的張燕,與有“飛將”之稱的呂布,在井陘山下的滹沱河邊,大戰上百迴合,直殺得天昏地暗,遍地血紅。
呂布大聲唿喝:“張燕,今日就是你‘飛燕’折翼之時!”
張燕揮劍迴應:“呂布,多說無益,手底下見真章!”
眼見麾下士兵一個個倒下,士氣愈發低落,自己也逐漸感到力不從心。再戰下去,隻會徒增傷亡。於是,他果斷下令,帶領著自己的親信隨從,共計千餘人,急匆匆地向深山撤退。
“將軍,我們往哪裏撤?”
“深山密林,能逃一命是一命!”
他們踏過戰場上的硝煙,穿過密集的樹林,一路狂奔,隻為擺脫敵人的追擊。
而張燕麾下的兩萬餘名士兵,在這場戰鬥中,除了英勇陣亡和四散逃逸的之外,大部分成了袁軍的俘虜。他們被迫放下武器,低頭認輸,曾經的豪情壯誌在這一刻化為烏有。戰場的悲鳴聲、哭泣聲,交織在一起,為這場戰役畫上了一個淒涼的句號。
常山之戰,這場蕩氣迴腸的戰役,標誌著掃蕩黑山軍行動的最終落幕。曆經大小百餘戰,戰線縱橫近千裏,烽火連天,最終以袁紹的徹底勝利宣告了這一係列戰役的終結。
在這場戰役中不僅徹底解決了冀州境內的統一與安定問題,而且通過大量收編黑山軍的俘虜,極大地擴充了自己的武裝力量。
這一幕,與曹操的崛起何其相似。曹操在擊敗並收編了三十萬青州黃巾軍之後,其勢力也是急劇膨脹。東漢末年,農民軍中戰鬥力量最強、規模最大的兩支隊伍,一是盤踞冀州的黑山軍,另一則是青州的黃巾軍。
如今,這兩支強大的力量分別被袁紹和曹操所吞並,因此,後來決定北方霸主歸屬的官渡決戰,在這兩位雄才大略的諸侯之間展開,似乎是曆史的必然。
袁紹在常山之戰的大勝之後,從戰場凱旋而歸,迴師鄴城。途中,他躊躇滿誌,麵露得色,那份自信與驕傲溢於言表,仿佛在宣告天下:英雄輩出,但能掌控天下的,舍我其誰?他的身影在陽光下顯得格外高大,那份威嚴與氣勢,讓人不禁感歎,這是一位正值巔峰的霸主,他的野心與抱負,正如日中天,無人能及。
但是,與袁紹同行的呂布,內心卻是波濤洶湧,截然不同的心境。呂布胸中翻滾著一股難以抑製的不滿與怨氣。他心中暗自咒罵:袁本初,你每次遭遇惡戰,總是將我推至陣前,讓我為你衝鋒陷陣,浴血奮戰。如今,這場掃蕩戰終於以勝利告終,你卻對這個為你立下汗馬功勞的元勳,沒有絲毫的酬謝與慰勞,實在是欺人太甚!
在呂布看來,這樣的待遇簡直是莫大的侮辱。他心中冷笑:你不給予我應得的酬勞,難道我就不能自己爭取嗎?
呂布大步流星踏入鄴城袁紹府內,盔甲鏗鏘作響,一股肅殺之氣隨之而來。袁紹正坐於案後,審視著這位聞名遐邇的戰將。
呂布抱拳行禮,聲音洪亮:“袁公,布此次歸來,特有一事相求。”
袁紹微微點頭,麵露詢問之色:“哦?奉先但說無妨。”
呂布神色堅定,語氣堅決:“請袁公撥給布五千兵馬,以補充和加強麾下前鋒營的力量。如此一來,布定能為您掃清四方,立下赫赫戰功!”
袁紹眉頭微皺,沉默片刻:“奉先,你的勇猛孤家自然信得過。然而,五千兵馬非同小可,孤家需從全局考慮。如今戰事吃緊,各路兵馬均已派出,實在是無兵可調。”
呂布臉色微變:“袁公,末將前鋒營肩負重任,五千兵馬實為剛需。若是兵力充足,末將定能為袁公掃清障礙,一統天下!”
“奉先,孤家知道你的忠心,但此事孤家無法答應。你且安心領軍,待戰事穩定,孤家自會為你補充兵馬。”
呂布心中失望,但仍保持恭敬:“既然如此,末將遵命。但願袁公能早日一統江山,末將願為馬前卒,肝腦塗地!”
在袁紹的府衙中碰了一鼻子灰的呂布,並未就此罷休。他心中的傲氣不允許他在此受辱,於是,他索性發起橫來,將一腔怒火發泄在無辜的百姓身上。
“奉先,此次大戰,我軍能否取得勝利,全係於你一身。你作為先鋒,務必為我軍打開局麵!”
呂布抱拳應諾,英氣逼人。
“主公放心,末將定當不負使命,率領鐵騎,衝鋒陷陣,為我國立下赫赫戰功!”
......
“奉先,你的赤兔馬神速無比,配合你的武藝,定能所向披靡。此次戰役,願你馬到功成!”
呂布撫摸著赤兔馬的鬃毛,信心滿滿。
“赤兔馬跟隨我征戰多年,早已與我心意相通。今日之戰,我定會讓敵軍聞風喪膽!”
......
“奉先,你的英勇無畏,正是我軍所需要的。”
“主公,末將定當全力以赴,為我軍殺出一條血路,讓敵人見識到我等的勇猛!”
......
每一次大戰,袁紹都將其心腹愛將呂布置於先鋒位置,衝鋒陷陣。呂布英勇無比,騎著一匹名叫“赤兔”的赤紅色名駒,威風凜凜。呂布手持一杆寒光閃閃的百煉長矛,矛頭所指,敵軍無不膽寒。
在戰場上,呂布猶如一道紅色的旋風,所過之處,敵軍紛紛敗退。他那矯健的身影,伴隨著赤兔馬的嘶鳴,成為戰場上最為矚目的焦點。在袁軍的推進過程中,呂布屢立戰功,為袁紹立下了赫赫戰功,也使得敵人聞風喪膽。
常山郡是黑山軍總頭領張燕的根據地。張燕的家鄉,即在常山郡的真定縣。也就是說,他與名將趙雲乃是同鄉。
張燕聽說袁紹大軍來到,連忙點起麾下兵步約兩萬、騎兵數千,嚴陣以待。
傳令兵急匆匆地跑來:“將軍,麾下士兵已集結,隨時待命!”
“好!傳令各部,嚴陣以待,切勿輕舉妄動,等候敵軍進攻。”
袁紹仍然使用老辦法,即先以呂布兵馬為前鋒縱橫衝擊敵陣,然後再以大兵掩殺。
袁紹在指揮台上,自信滿滿:“呂布聽令,此次戰役,你仍為前鋒,命你率領本部兵馬,衝擊敵陣。”
呂布抱拳應道):“末將遵命!定當不負主公厚望,一舉擊潰敵軍!”
張燕望著呂布的騎兵衝鋒,緊張地:“穩住陣腳,不要被敵軍衝散!弓箭手,準備射擊!”
袁紹看著戰場局勢,冷笑道:“張燕,你這幾萬兵馬,豈能抵擋我大軍的衝擊?”
“全軍聽令,待呂布衝散敵陣,立即掩殺過去,一舉拿下張燕!”
於是,有“飛燕”之稱的張燕,與有“飛將”之稱的呂布,在井陘山下的滹沱河邊,大戰上百迴合,直殺得天昏地暗,遍地血紅。
呂布大聲唿喝:“張燕,今日就是你‘飛燕’折翼之時!”
張燕揮劍迴應:“呂布,多說無益,手底下見真章!”
眼見麾下士兵一個個倒下,士氣愈發低落,自己也逐漸感到力不從心。再戰下去,隻會徒增傷亡。於是,他果斷下令,帶領著自己的親信隨從,共計千餘人,急匆匆地向深山撤退。
“將軍,我們往哪裏撤?”
“深山密林,能逃一命是一命!”
他們踏過戰場上的硝煙,穿過密集的樹林,一路狂奔,隻為擺脫敵人的追擊。
而張燕麾下的兩萬餘名士兵,在這場戰鬥中,除了英勇陣亡和四散逃逸的之外,大部分成了袁軍的俘虜。他們被迫放下武器,低頭認輸,曾經的豪情壯誌在這一刻化為烏有。戰場的悲鳴聲、哭泣聲,交織在一起,為這場戰役畫上了一個淒涼的句號。
常山之戰,這場蕩氣迴腸的戰役,標誌著掃蕩黑山軍行動的最終落幕。曆經大小百餘戰,戰線縱橫近千裏,烽火連天,最終以袁紹的徹底勝利宣告了這一係列戰役的終結。
在這場戰役中不僅徹底解決了冀州境內的統一與安定問題,而且通過大量收編黑山軍的俘虜,極大地擴充了自己的武裝力量。
這一幕,與曹操的崛起何其相似。曹操在擊敗並收編了三十萬青州黃巾軍之後,其勢力也是急劇膨脹。東漢末年,農民軍中戰鬥力量最強、規模最大的兩支隊伍,一是盤踞冀州的黑山軍,另一則是青州的黃巾軍。
如今,這兩支強大的力量分別被袁紹和曹操所吞並,因此,後來決定北方霸主歸屬的官渡決戰,在這兩位雄才大略的諸侯之間展開,似乎是曆史的必然。
袁紹在常山之戰的大勝之後,從戰場凱旋而歸,迴師鄴城。途中,他躊躇滿誌,麵露得色,那份自信與驕傲溢於言表,仿佛在宣告天下:英雄輩出,但能掌控天下的,舍我其誰?他的身影在陽光下顯得格外高大,那份威嚴與氣勢,讓人不禁感歎,這是一位正值巔峰的霸主,他的野心與抱負,正如日中天,無人能及。
但是,與袁紹同行的呂布,內心卻是波濤洶湧,截然不同的心境。呂布胸中翻滾著一股難以抑製的不滿與怨氣。他心中暗自咒罵:袁本初,你每次遭遇惡戰,總是將我推至陣前,讓我為你衝鋒陷陣,浴血奮戰。如今,這場掃蕩戰終於以勝利告終,你卻對這個為你立下汗馬功勞的元勳,沒有絲毫的酬謝與慰勞,實在是欺人太甚!
在呂布看來,這樣的待遇簡直是莫大的侮辱。他心中冷笑:你不給予我應得的酬勞,難道我就不能自己爭取嗎?
呂布大步流星踏入鄴城袁紹府內,盔甲鏗鏘作響,一股肅殺之氣隨之而來。袁紹正坐於案後,審視著這位聞名遐邇的戰將。
呂布抱拳行禮,聲音洪亮:“袁公,布此次歸來,特有一事相求。”
袁紹微微點頭,麵露詢問之色:“哦?奉先但說無妨。”
呂布神色堅定,語氣堅決:“請袁公撥給布五千兵馬,以補充和加強麾下前鋒營的力量。如此一來,布定能為您掃清四方,立下赫赫戰功!”
袁紹眉頭微皺,沉默片刻:“奉先,你的勇猛孤家自然信得過。然而,五千兵馬非同小可,孤家需從全局考慮。如今戰事吃緊,各路兵馬均已派出,實在是無兵可調。”
呂布臉色微變:“袁公,末將前鋒營肩負重任,五千兵馬實為剛需。若是兵力充足,末將定能為袁公掃清障礙,一統天下!”
“奉先,孤家知道你的忠心,但此事孤家無法答應。你且安心領軍,待戰事穩定,孤家自會為你補充兵馬。”
呂布心中失望,但仍保持恭敬:“既然如此,末將遵命。但願袁公能早日一統江山,末將願為馬前卒,肝腦塗地!”
在袁紹的府衙中碰了一鼻子灰的呂布,並未就此罷休。他心中的傲氣不允許他在此受辱,於是,他索性發起橫來,將一腔怒火發泄在無辜的百姓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