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的最新任命再次塑造了地方權力的新格局。韓馥被任命為冀州牧,劉岱成為兗州刺史,孔伷被任命為豫州刺史,張邈則成為陳留太守。


    這些人或多或少都與袁紹有著密切的關聯,劉岱,作為袁紹妻子的兄弟,他的身份使他成為這個小團體中的關鍵人物。張邈,袁紹和曹操的好友。


    然而,令人費解的是,這一係列令人眼花繚亂的人事變動,竟然全部來自假皇帝的任命,董卓竟然都是一一默許的?


    其原因就在於,董卓為了鞏固自己的權力,不惜采取各種手段爭取士人集團的支持。他深知,隻有得到這些士人的支持,他的政權才能更加穩固。


    因此,董卓不計前嫌,任命袁紹為渤海郡太守。袁紹,作為士人集團的代表人物,他的任命無疑是對士人集團的一種示好。


    同時,董卓還聽從城門校尉伍瓊等人的建議,提拔重用了一批士人精英擔任州郡長官。這些士人精英,他們有著豐富的學識和才能,他們的任命,不僅能夠提高地方治理的水平,也能夠增強董卓政權的合法性。


    董卓的這些舉措,無疑是在向士人集團釋放出一種信號:他願意與士人集團合作,共同維護朝廷的穩定。然而,這種合作是否能夠持久,是否能夠真正得到士人集團的支持,還有待觀察。畢竟,在這個動蕩的時代,權力的遊戲總是充滿了變數。


    因緣際會,以救駕之功,一步登天,把持了朝政。他並非出身名門望族,亦無顯赫功勳,卻憑空摘取了勝利的果實,這無疑激起了朝中各大利益集團的嫉恨與恐慌。


    於是,潛伏在董卓陣營中的何顒、許攸等人,決定啟動應急預案——斬首。他們希望通過暗殺董卓,來結束他的暴政。


    在洛陽的深夜,董卓的太師府內燈火通明,夜夜笙歌,歡聲笑語不斷。然而,在這繁華的背後,一場暗流湧動。董卓,這位權傾一時的太師,尚未意識到,死亡的陰影正悄悄逼近。


    然而,這個願望雖然美好,實際操作起來卻非常困難。因為董卓太師有自知之明,他清楚自己惡貫滿盈,所以對自己的安全非常重視。他的警備非常嚴密,三步一崗、五步一哨,身邊還跟著“膂力過人,號為飛將”的幹兒子呂布。呂布的武藝高強,對董卓忠心耿耿,是董卓的得力助手,也是任何暗殺行動的巨大障礙。


    盡管困難重重,但何顒、荀攸等人並未放棄。他們知道,這是他們推翻董卓統治的最後機會。他們必須精心策劃,找到董卓的弱點,才能成功實施暗殺。這場暗殺行動,注定是一場生死較量,一場智慧與勇氣的較量。


    在紛亂塵囂的三國時代,越騎校尉伍孚,一位質性剛毅、勇壯好義的豪傑,決意挑戰那幾乎不可能的任務——除去暴虐的董卓。他深知此事之難,但心中的堅定信念告訴他:“世上無難事,隻要有心做。”


    為了順利實施這一計劃,伍孚開始了漫長而艱辛的準備。他必須讓自己成為董卓眼中的“無害之人”,甚至贏得他的信任。於是,伍孚改變了自己的行為舉止,開始頻繁地向董卓匯報工作,無論大小事務,他都表現出極高的熱情和忠誠。


    在董卓麵前,伍孚低三下四,仿佛完全臣服於這位權臣的威嚴之下。他甚至在董卓的侍衛中,努力建立起良好的人際關係,不時地與他們交流,分享一些看似無害的軍中趣事,逐漸打消了他們對他的戒備。


    隨著時間的推移,伍孚的努力開始顯現成效。董卓對他逐漸放鬆了警惕,甚至開始欣賞這位看似忠誠的校尉。伍孚的安檢措施逐漸被免除,他獲得了更多的自由和接近董卓的機會。


    然而,這一切的屈辱和忍耐,都是為了那個最終的目標——刺殺董卓。


    在三國這個充滿權謀與勇氣的時代,越騎校尉伍孚的內心始終被一股堅定的信念所驅使。他深知,除去暴虐的董卓是他對天下、對百姓的責任。經過長時間的忍辱負重,他終於等到了這個成熟的時機。


    這一天,伍孚像往常一樣,找到了一個合適的匯報事由。他的朝服內,藏著一把鋒利而短巧的佩刀,那是他為了這一刻準備的利器。他的心跳加速,但麵上依舊保持著平靜。


    董卓太師今日似乎頗為清閑,聽完伍孚的匯報後,竟然親自起身送行,這一舉動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在朝堂的閣道中,董卓輕輕拍打著伍孚的後背,那動作看似親密無間,充滿了友善和讚賞。


    “伍校尉,你的忠誠和才幹,本太師都看在眼裏。”董卓的聲音中帶著一絲柔和,他繼續說道,“你是我董卓的得力助手,將來必有重用。”


    伍孚的心中雖然充滿了對董卓的恨意,但他知道,現在不是發作的時候。他必須保持冷靜,等待最佳時機的到來。於是,他迴應著董卓的話,臉上掛著謙卑的笑容,而他的手,卻悄悄地接近了藏在朝服內的佩刀。


    這一刻,伍孚的內心既緊張又堅定。他知道,自己即將要做出的行動,將會改變整個三國的命運。而董卓,這個權傾一時的太師,卻渾然不覺自己正處於生死邊緣。


    在昏暗的董卓府邸內,伍孚的眼神中閃爍著堅定的光芒,他深知這一刻的到來。空氣中彌漫著緊張與殺機。伍孚猛然抽出佩刀,如閃電般向董卓胸前刺去。這一刀,凝聚了他所有的勇氣與決心,是他對於正義的執著追求。刀光閃爍,寒氣逼人,伍孚的眼神中透露出決絕與堅定。


    然而,董卓畢竟是在沙場上征戰多年的老將,他的反應速度依舊迅速。在伍孚的刀刺到胸前的那一刻,他連退幾步,巧妙地閃開了這致命的一擊。他的眼神中閃過一絲驚訝,顯然沒想到伍孚的刺殺如此果斷。


    盡管伍孚的刺殺未能成功,但他的勇氣與決心卻震撼了在場的每一個人。他的行動,是對董卓暴政的無聲抗議,也是對正義的堅定扞衛。即使麵對生死,他也義無反顧,展現出了真正的英雄氣概。


    在昏暗的宮殿走廊中,董卓的衛兵們如狼似虎般唿啦啦圍了上來,他們的身影在火把的映照下顯得格外兇猛。伍孚,這位勇猛的越騎校尉,雖然武藝高強,但麵對這突如其來的圍攻,也顯得有些力不從心。他拚盡全力,劍光如虹,試圖殺出重圍,但終究無法抵擋這如潮水般的攻擊。


    終於,在一陣激烈的格鬥後,伍孚被製住了。他的身上已經多處受傷,鮮血染紅了他的戰袍,但他依然雙眼噴火,怒視著董卓。


    董卓,這位權傾一時的軍閥,此刻麵色猙獰,青筋暴起,他瞪大了眼睛,怒吼道:“你想造反嗎?!”


    伍孚毫不畏懼,他雙眼噴火,厲聲嗬斥:“你不是天子,我也不是你臣子,何反之有?你亂國篡主,罪盈惡大,今日我是來殺賊的!恨不能把你車裂於市,以謝天下!”


    董卓聞言,更是怒火中燒,他不再等待伍孚再罵,猛地抽出佩刀,一道寒光閃過,伍孚血濺當場。這位英勇的校尉,就這樣倒在了董卓的刀下,但他那堅定的眼神和憤怒的唿喊,卻仿佛仍在宮殿中迴蕩。


    夜幕下,曹操的書房內燈火通明,他正與夏侯淵密談。


    曹操神色嚴峻,低聲說道:“董卓被刺的消息已經傳來,雖然未能成功,但此舉已徹底激怒了董卓,黨人們已經沒有退路,戰爭不可避免。”


    夏侯淵眼神堅定,迴答道:“主公,我早已準備好,無論戰事如何,我都將誓死追隨。”


    曹操點頭,神情堅毅:“我們必須立刻行動。你速去集合騎兵,我們連夜啟程返迴陳留。在那裏,我們將重新集結力量,準備迎戰。”


    夏侯淵抱拳應諾,轉身準備離去。曹操又叫住他,補充道:“告訴兄弟們,此行關係重大,必須保密,不可走漏風聲。我們將在夜色中悄然離開,避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煩。”


    夏侯淵點頭,眼中閃過一絲決然:“主公放心,我明白。”


    隨著夏侯淵的離去,曹操獨自站在書房中,望著窗外的夜空,心中充滿了對即將到來的戰爭的思考。他知道,這一去,將是生死未卜,但他也明白,這是他必須走的路。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漢末:從交州開始製霸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左牽黃右擎蒼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左牽黃右擎蒼並收藏漢末:從交州開始製霸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