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深入崇鳴縣打探情報,他沿著小道來到一座村寨,看著不時從身旁經過的百姓,忍不住說道:“此地百姓缺乏警覺心,看到我們前來竟不覺得奇怪,反而上前打招唿,實在匪夷所思。”
“這也不奇怪,他們已經在島上居住了一年多,眼光隻局限在這裏,認識不到外麵的殘酷。”
跟隨前來的參謀司吏員上前迴著,他眼中的崇鳴縣宛若“世外桃源”。
百姓沒有危機意識,士兵懶散、懈怠,根本不堪一擊。
武鎮如果想攻下這裏,數千斷絕兵即可。
“將軍對攻打崇鳴縣可有打算?”吏員接著問。
李俊聽聞一臉豪氣,迴道:“我已命令阮小七前往浦東縣運載士兵,此地三日之內可除!”
說完,他招唿士兵大步走向梁家鎮,竟打算直接攻城。
……
烽火二年十月七日,李俊親率四百軍卒陳兵梁家鎮城下,勸說梁文投降。
麵對突然出現的敵人,梁家鎮上下惶恐不安。
他們曾派出三千敢戰之士出城迎戰,但卻被區區四百人打敗,敵軍大將李俊力斬百餘人,一度殺到城頭,令人膽寒。
十月八日,阮小七利用蒙衝運來兩千軍卒,與李俊合兵一處大肆攻城。
領主梁文擔心家族安全,於當天下午開城投降。
勝利消息很快傳到武鎮,段青鬆除賞賜有功之臣以外,還對崇鳴縣百姓做出安排。
在規劃中,崇鳴縣將以農業生產和物資中轉為主,僅保留五萬人從事相關產業,其餘二十萬人遷入虹安縣。
他任命李俊為崇鳴縣校尉,阮家三兄弟為營正,率領水軍駐守。
……
攻下崇鳴縣沒費什麽力氣,在領地內部也沒有引起太大波瀾,無非茶餘飯後提到一嘴。
不過這件事在周邊諸侯卻引起了軒然大波。
他們主要看兩點,其一是水軍,其二是人口、地盤。
幾乎所有諸侯都有水兵訓練營,武將池裏也有不少水戰將領。
但很少有人可以在這個階段將戰船送入長江水道,形成實質戰鬥力。
華夏有兩道天險,包括阻礙北方勢力的黃河天險,以及阻礙北方和中原地區的長江天險。
南方勢力想自保,控製長江非常重要,堪稱生命線。
現在被武鎮搶占先機,朱元璋、孫策等人瞬間急了,他們一邊下達命令加快造船廠建設力度,一邊招募水軍將領。
不過這兩點都需要時間,朱元璋麾下擁有五座造船廠,從青銅級蒙衝到鑽石級寶船都有,但因為被係統限製,如今隻能建造蒙衝。
其他造船廠需要達到鄉國及以上等級才可以建造。
如果說武鎮擁有水軍還隻是讓他們緊張的話,那此刻所占據的地盤和人口卻讓他們真正感受到了威脅。
這是一個掌控一萬六千平方公裏土地,人口超過一百三十萬的勢力。
如此實力即便放在江南郡也能排在前幾名了。
……
金陵府,剛剛攻下高淳縣的洪秀全意氣風發。
金陵總計七縣,除去江北的六合、浦口二縣以外,南方五縣已經全部收入囊中,總計得到六十萬人口。
“高淳之戰太過慘烈,白波軍拒不投降,以區區一縣之地堅守兩月有餘,守軍沒糧食了便擊殺百姓充饑,現在打下來也損失慘重。”
走在高淳縣城裏,楊秀清看著四周宛如地獄一般的場景,不禁感慨道。
洪秀全正值壯年,本身又有忠誠度牽製,此刻已經顯露出明君氣質。
他手中握著《勸世良言》,一邊走一邊默默祈禱,渾身上下透著一道“聖光”,令幸存百姓忍不住跪地臣服。
走到一處涼亭,洪秀全放下“神書”,指著仍跪在道路兩旁的百姓說道:“這些都是可憐人,我們同樣出身低微,應有同理心。
天國發展離不開他們,想壯大必須先讓百姓吃飽喝足。
高淳縣被白波軍破壞嚴重,百姓流離失所,到如今隻剩下兩萬人了……”
洪秀全真心感到心疼,自己辛苦打下的縣城,卻被敵軍大肆破壞,一番搜索下來竟隻餘下兩萬人。
“主公賢明,能體百姓之苦,實乃天國之幸……”楊秀清借著話題迴道。
拍了一通馬屁,不遠處卻走來一隊聖徒兵,他們拿著情報交給洪秀全,後者查看過後眉頭緊蹙,麵上帶著陰鬱。
“這是關於鬆江府的情報,你也一起看看。”
順手接過情報,楊秀清認真查看,同樣震驚不已。
“段青鬆已經攻下了崇鳴縣,如今已坐擁九縣之地,一百三十萬人口……”
短短幾行字蘊藏著令人驚懼的力量,毫無疑問,經過此次登陸作戰,武鎮實力已經超過天國,雙方很可能在一兩年後遇到,這是一位大敵。
“主公應該加快速度,等安撫完高淳縣,末將願意領兵攻打鎮江府。”楊秀清起身諫言道。
“此事過後再說,況且鎮江府劉繇也不是任人擺布的軟柿子,天國軍卒接連起兵,如今已疲憊不堪,等來年開春定奪。”
楊秀清聽聞隻好壓下進攻欲望,無奈答應。
……
常洲府溧陽縣北部,王彥章率領精銳突入陣中,連斬敵軍三名武將,周圍竟無一合之敵。
其麾下軍卒見狀士氣大振,在鼓點助威下跨步上前,打算一舉擊潰來犯之敵。
後方,朱溫在名將葛叢周的陪同下觀看戰場形勢,看到自己一方士氣高漲,不禁誇讚起王彥章:“王將軍勇猛無敵,僅靠個人勇武就令敵軍心生懼意,古往今來也沒有幾人能夠做到。
我們先往南進軍,這裏交給王將軍即可。”
朱溫走後沒過久,王彥章就成功擊潰敵軍,他一邊收攏軍卒,一邊命人將降卒送往金壇縣。
十月二十一日,朱溫攻破溧陽縣,斬殺領主嚴白虎,隨即揮師攻打武進縣。
他們攻城速度極快,僅僅半個月就連續攻破金壇、溧陽二縣,常洲府境內無人能敵。
五日過後,武進縣領主出城投降,獻上土地和十五萬人口。
十月底,鍾樓、天寧、新北三縣領主迫於壓力舉行會談,商討應對方法。
“這也不奇怪,他們已經在島上居住了一年多,眼光隻局限在這裏,認識不到外麵的殘酷。”
跟隨前來的參謀司吏員上前迴著,他眼中的崇鳴縣宛若“世外桃源”。
百姓沒有危機意識,士兵懶散、懈怠,根本不堪一擊。
武鎮如果想攻下這裏,數千斷絕兵即可。
“將軍對攻打崇鳴縣可有打算?”吏員接著問。
李俊聽聞一臉豪氣,迴道:“我已命令阮小七前往浦東縣運載士兵,此地三日之內可除!”
說完,他招唿士兵大步走向梁家鎮,竟打算直接攻城。
……
烽火二年十月七日,李俊親率四百軍卒陳兵梁家鎮城下,勸說梁文投降。
麵對突然出現的敵人,梁家鎮上下惶恐不安。
他們曾派出三千敢戰之士出城迎戰,但卻被區區四百人打敗,敵軍大將李俊力斬百餘人,一度殺到城頭,令人膽寒。
十月八日,阮小七利用蒙衝運來兩千軍卒,與李俊合兵一處大肆攻城。
領主梁文擔心家族安全,於當天下午開城投降。
勝利消息很快傳到武鎮,段青鬆除賞賜有功之臣以外,還對崇鳴縣百姓做出安排。
在規劃中,崇鳴縣將以農業生產和物資中轉為主,僅保留五萬人從事相關產業,其餘二十萬人遷入虹安縣。
他任命李俊為崇鳴縣校尉,阮家三兄弟為營正,率領水軍駐守。
……
攻下崇鳴縣沒費什麽力氣,在領地內部也沒有引起太大波瀾,無非茶餘飯後提到一嘴。
不過這件事在周邊諸侯卻引起了軒然大波。
他們主要看兩點,其一是水軍,其二是人口、地盤。
幾乎所有諸侯都有水兵訓練營,武將池裏也有不少水戰將領。
但很少有人可以在這個階段將戰船送入長江水道,形成實質戰鬥力。
華夏有兩道天險,包括阻礙北方勢力的黃河天險,以及阻礙北方和中原地區的長江天險。
南方勢力想自保,控製長江非常重要,堪稱生命線。
現在被武鎮搶占先機,朱元璋、孫策等人瞬間急了,他們一邊下達命令加快造船廠建設力度,一邊招募水軍將領。
不過這兩點都需要時間,朱元璋麾下擁有五座造船廠,從青銅級蒙衝到鑽石級寶船都有,但因為被係統限製,如今隻能建造蒙衝。
其他造船廠需要達到鄉國及以上等級才可以建造。
如果說武鎮擁有水軍還隻是讓他們緊張的話,那此刻所占據的地盤和人口卻讓他們真正感受到了威脅。
這是一個掌控一萬六千平方公裏土地,人口超過一百三十萬的勢力。
如此實力即便放在江南郡也能排在前幾名了。
……
金陵府,剛剛攻下高淳縣的洪秀全意氣風發。
金陵總計七縣,除去江北的六合、浦口二縣以外,南方五縣已經全部收入囊中,總計得到六十萬人口。
“高淳之戰太過慘烈,白波軍拒不投降,以區區一縣之地堅守兩月有餘,守軍沒糧食了便擊殺百姓充饑,現在打下來也損失慘重。”
走在高淳縣城裏,楊秀清看著四周宛如地獄一般的場景,不禁感慨道。
洪秀全正值壯年,本身又有忠誠度牽製,此刻已經顯露出明君氣質。
他手中握著《勸世良言》,一邊走一邊默默祈禱,渾身上下透著一道“聖光”,令幸存百姓忍不住跪地臣服。
走到一處涼亭,洪秀全放下“神書”,指著仍跪在道路兩旁的百姓說道:“這些都是可憐人,我們同樣出身低微,應有同理心。
天國發展離不開他們,想壯大必須先讓百姓吃飽喝足。
高淳縣被白波軍破壞嚴重,百姓流離失所,到如今隻剩下兩萬人了……”
洪秀全真心感到心疼,自己辛苦打下的縣城,卻被敵軍大肆破壞,一番搜索下來竟隻餘下兩萬人。
“主公賢明,能體百姓之苦,實乃天國之幸……”楊秀清借著話題迴道。
拍了一通馬屁,不遠處卻走來一隊聖徒兵,他們拿著情報交給洪秀全,後者查看過後眉頭緊蹙,麵上帶著陰鬱。
“這是關於鬆江府的情報,你也一起看看。”
順手接過情報,楊秀清認真查看,同樣震驚不已。
“段青鬆已經攻下了崇鳴縣,如今已坐擁九縣之地,一百三十萬人口……”
短短幾行字蘊藏著令人驚懼的力量,毫無疑問,經過此次登陸作戰,武鎮實力已經超過天國,雙方很可能在一兩年後遇到,這是一位大敵。
“主公應該加快速度,等安撫完高淳縣,末將願意領兵攻打鎮江府。”楊秀清起身諫言道。
“此事過後再說,況且鎮江府劉繇也不是任人擺布的軟柿子,天國軍卒接連起兵,如今已疲憊不堪,等來年開春定奪。”
楊秀清聽聞隻好壓下進攻欲望,無奈答應。
……
常洲府溧陽縣北部,王彥章率領精銳突入陣中,連斬敵軍三名武將,周圍竟無一合之敵。
其麾下軍卒見狀士氣大振,在鼓點助威下跨步上前,打算一舉擊潰來犯之敵。
後方,朱溫在名將葛叢周的陪同下觀看戰場形勢,看到自己一方士氣高漲,不禁誇讚起王彥章:“王將軍勇猛無敵,僅靠個人勇武就令敵軍心生懼意,古往今來也沒有幾人能夠做到。
我們先往南進軍,這裏交給王將軍即可。”
朱溫走後沒過久,王彥章就成功擊潰敵軍,他一邊收攏軍卒,一邊命人將降卒送往金壇縣。
十月二十一日,朱溫攻破溧陽縣,斬殺領主嚴白虎,隨即揮師攻打武進縣。
他們攻城速度極快,僅僅半個月就連續攻破金壇、溧陽二縣,常洲府境內無人能敵。
五日過後,武進縣領主出城投降,獻上土地和十五萬人口。
十月底,鍾樓、天寧、新北三縣領主迫於壓力舉行會談,商討應對方法。